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成骨细胞株HOS TE85致瘤性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人成骨细胞株HOS TE85致瘤性转化的模型, 作为骨肉瘤癌变过程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模型.方法通过克隆形成率实验确定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N-methyl-N′-nitro-N-nitrosoguanidine, MNNG)对HOS TE85细胞转化浓度后,以MNNG作启动剂,佛波酯(12-0-Te-tradecanoyl phorbol 13-acetate, TPA)作促进剂对其进行转化,66 d后通过细胞形态、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和裸鼠体内致瘤实验鉴定细胞转化程度.结果经MNNG和TPA协同处理HOS TE85细胞66 d后,细胞中出现形态异常的转化灶,转化灶细胞失去接触抑制;转化细胞凝集性增强;软琼脂克隆形成率明显增加;转化细胞在裸鼠皮下成瘤,病理组织学证实为低分化骨肉瘤.结论模拟人体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过程,建立了HOS TE85的恶性转化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B(neurotrophic 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B,TrKB)对恶性转化人永生化成骨细胞hFOB1.19体外侵袭力的影响,探讨TrKB在骨肉瘤侵袭和转移机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RT-PCR和免疫荧光细胞染色检测hFOB1.19恶性转化细胞和SaOS-2骨肉瘤细胞中TrKB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研究hFOB1.19恶性转化细胞中TrKB的功能,处理组hFOB1.19恶性转化细胞加入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K252a处理24h,非处理组加入DMSO作对照,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actin免疫荧光细胞染色检测细胞微丝骨架。结果TrKB在hFOB1.19恶性转化细胞中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SaOS-2骨肉瘤细胞(P0.05);K252a处理组hFOB1.19恶性转化细胞和未处理组相比,细胞变圆、聚集甚至发生融合,侵袭能力明显减弱(P0.01),微丝回缩变短,排列紊乱。结论人永生化成骨细胞hFOB1.19恶性转化细胞中TrKB的高表达可促进该细胞的体外高侵袭力;该受体被阻断后,可能通过改变细胞微丝骨架结构从而降低细胞的体外侵袭力;TrKB可能在骨肉瘤侵袭和转移机制中起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鼠肠上皮细胞系IEC-6的恶性转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N-methyl-N’-nitro-N-nitrosoguanidine,MNNG)、佛波酯(12-O-tetradecanoylphorbol-13-acetate,PMA)对大鼠肠上皮细胞系IEC-6的恶性转化模型。方法通过克隆形成率实验确定MNNG、PMA对IEC-6细胞转化浓度,对IEC-6细胞进行分阶段多次干预。用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和裸鼠体内致瘤实验鉴定细胞恶性转化程度。结果经MNNG、PMA多次处理IEC-6细胞至24次后,细胞生长速度加快,排列紊乱,失去接触抑制,出现复层生长,并可在软琼脂上生长,且呈剂量反应关系,但在第24次之前的细胞则不能在软琼脂上生长。转化细胞在裸鼠体内形成瘤,病理组织学证实为低分化肠上皮细胞癌。结论MNNG、PMA具有使IEC-6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提要研究病毒和促癌物在食管癌形成的作用,用人胚食管上度培养和HPV18E6E7AAV感染。培养细胞分二组,SHEEC1组培养基中加入TPA(5ng/mL)4周。对照组SHEE未加TPA。细胞转化的形态,细胞周期,软琼脂培养和裸鼠致瘤性等指标皆证明SHEEC1已恶性转化。E6E7基因在FISH和PCR检测,两组细胞核皆呈阳性。结论:人胚食管上皮可用HPV18E6E7和TPA在体外协同诱导细胞恶性转化。人乳头状瘤病毒18E6E7和TPA协同诱发人胚食管上皮恶性转化的研究@沈忠英$汕头大学医学院肿瘤病理研究室@蔡维佳$汕头大学医学院肿瘤病理研究室@沈健$汕头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ethyl nitro nitrosoguanidine,MNNG)作用于GES-1永生化细胞所发生的恶性转化.方法 MNNG作用于GES-1永生化细胞24 h后,通过显微镜和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观察细胞形态学、染色体变化和集落形成情况.统计采用t检验.结果 经MNNG处理的GES-1细胞(命名为MC)核增大,畸形,核染色质变粗,核仁肥大,核分裂.染色体可见双倍及多倍体,染色体断裂.克隆形成实验可见细胞接触抑制消失克隆形成,t=5.139,P<0.05.结论 经MNNG诱导的GES -1细胞的生长特性改变,呈现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及生长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hTERT基因永生化人毛乳头细胞系是否具有转化特征.方法 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hTERT基因导入体外培养的正常人毛乳头细胞,经G418筛选得到阳性克隆,连续传代培养.应用RT-PCR 法检测 hTERT mRNA 的表达.采用细胞形态学观察、染色体核型分析、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和裸鼠致瘤实验分析转染细胞是否具有转化特征.结果 转染后获得1个阳性细胞克隆,扩大培养后细胞生长良好,现已连续传至50代.检测证实转染细胞稳定表达hTERT mRNA,细胞形态与未转染细胞基本相同,染色体核型正常,在软琼脂内不能生长,无裸鼠致瘤性.结论 hTERT基因永生化人毛乳头细胞系基本上是正常细胞而无明显转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三七总皂甙对转化的人胃粘膜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通过四甲基谷氮唑盐实验及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 ,观察三七总皂甙 (PNS)对永生化的人胚胃粘膜上皮细胞系GES 1以及经过甲基硝基亚硝基胍 (MNNG)转化后的GES 1细胞 (MC细胞 )增殖能力的影响 ,并与维甲酸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PNS对GES 1和MC细胞的增殖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并有随剂量增加作用增强的趋势 ,还能明显抑制MC细胞的软琼脂集落形成能力。维甲酸对细胞的增殖活性和软琼脂集落形成能力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但其产生作用的时间以及作用后细胞形态的变化与PNS作用后有所不同。提示PNS对GES 1及其转化细胞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 ,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维甲酸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骨肉瘤组织及经硫酸镍恶性转化的永生化骨肉瘤样细胞系HOS中P53、P63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35例骨肉瘤标本、经硫酸镍恶性转化前后的永生化骨肉瘤样细胞系HOS和永生化的人胚成骨细胞系hFOB中P53、P63蛋白的表达.结果 P53、P63在35例骨肉瘤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9%、25.7%,不同组织学类型的骨肉瘤标本中阳性表达率无明显差异(P>0.05),P53蛋白和P63蛋白阳性患者与其阴性患者间总生存率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正常对照的人胚成骨细胞系hFOB中P53蛋白未见明显表达,P63蛋白表达呈弱阳性,未转化的HOS细胞株中可见P53、P63表达,而经硫酸镍恶性转化的HOS细胞株中P53、P63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63蛋白及突变型P53蛋白的过表达在硫酸镍诱导的HOS细胞株恶性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骨肉瘤发生早期的重要分子事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从Wistar大鼠自发性乳腺肿瘤中分离出乳腺肿瘤细胞系(ZHL2006),并对其进行鉴定,为动物模型的开发、肿瘤发病机制的探讨提供有价值的线索.方法 对一例Wistar大鼠自发性乳腺腺癌瘤组织进行培养.对传代培养细胞进行细胞生长曲线测定、细胞形态结构分析、细胞染色体分析,检测广谱细胞角蛋白(PCK)表达、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等检测.将细胞接种于10只裸鼠,并对形成的肿瘤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进行分离培养.结果 ZHL2006细胞在体外生长迅速,群体倍增时间为43.6 h;倒置显微镜及Giemsa染色镜下观察细胞为多边形及梭形;透射电镜观察可见细胞表面有微绒毛,核高度不规则,核浆比例增大,核仁明显等;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具有癌细胞特性.广谱细胞角蛋白(PCK)染色阳性,说明其自上皮而非来自基质;同时ZHL2006细胞系在软琼脂中可形成克隆,具裸鼠致瘤性.该乳腺肿瘤细胞系经体外长期培养后已形成永生化细胞系,并具有明显的恶性细胞表型.裸鼠接种实验成功率为6/10,复制肿瘤细胞和原发肿瘤形态结构一致,细胞培养形态结构一致.结论 本研究成功的建立了大鼠乳腺肿瘤细胞系,该细胞系具有典型的恶性肿瘤特征,能应用于裸鼠并成功复制出乳腺肿瘤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经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的骨肉瘤细胞亚株并研究其生物特性。方法:利用脂质体转染pEGFP人人骨肉瘤MG63细胞系,通过细胞电泳,获得两株细胞克隆M6和M8,经体外细胞增殖、软琼脂形成、生长曲线、裸鼠成瘤试验综合分析其生物学行为改变。应用组织形态学观察、染色体分析、软琼脂克隆形成法研究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结果:发现M6和M8两株均保持人类染色体核型,所形成肿瘤显示人成骨肉瘤上皮样组织形态,其中M6的群体倍增时间为38.4h,软琼脂形成率为18.7%,M8群体倍增时间为23.0h,软琼脂形成率为29.3%。裸小鼠背部皮下接种M6和M8,发现M8成瘤时间短,细胞增殖快,但在4周内两者均不发生转移。结论:骨肉瘤细胞亚系有不同的转移特性,GFP的整合及表达未对MG63细胞的生长状态造成明显影响,可作为报告基因进一步了解骨肉瘤细胞转移的差异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