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医体质学说溯源于《黄帝内经》,如《灵枢·论痛》云:"筋骨之强弱,肌肉之坚脆,皮肤之厚薄,腠理之疏密,各不同,其于针石火炳之痛何如?肠胃之厚薄坚脆亦不等。"《素问·逆调论篇》曰:"此人者质壮,以秋冬夺于所用。"提出体质的形成与先天禀赋有关,不同个体存在差异性。在《灵枢·通天》中还依据人体阴阳盛衰,将其分为太阳、少阳、太阴、少阴、阴阳平和"五态"之人;而《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归纳出"木、火、土、金、水"五型人及各具有的不同体型、秉性、对疾病的易感性等;《灵枢·卫气失常》还将肥壮体型划分为肉型、膏型、脂型3种体型。但《内经》中  相似文献   

2.
《内经》关于体质差异对若干方面影响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人体生命活动的形成和发展都遵循“禀赋于先天,充养于后天”的基本规律,但由于各人先天禀受和在后天生活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各人的体质特性必然存在种种差异。《内经》一方面根据人群中的个体在禀赋、形体肤色、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性格气质,以及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社会活动等情况,把人的体质划分为若干类型(如《灵枢·通天》有阴阳五态分类,《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有五行二十五态分类等),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体质的基本特性;在另  相似文献   

3.
试论阴阳人格体质辨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阴阳人格体质辨证青海省中医院(810000)池晓玲赵永祥按照五行属性划分人格体质,其实质是一种辨证论治、因人制宜的理论武器,是《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中系统提出来的,它按照五行的属性分为五个型,每型根据五行的偏正多少分为五个亚型,计五五二十五种人...  相似文献   

4.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与《阴阳十一脉灸经》两部古代医书中经脉的命名、循行特点、与之相关病候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发现两部灸经与《灵枢·经脉篇》中经脉命名相似,与经脉循行方向大体一致,《足臂十一脉灸经》与《阴阳十一脉灸经》所载疾病症候及所主疾病较为简单,而《灵枢·经脉篇》则较为系统,灸经与《灵枢·经脉篇》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论误用火汗清下四法致死证探讨王恒照解放军兰州高等医学专科学校(730020)关键词《伤寒论》观仲景于《伤寒杂病论·自序》中之所述,可知其当日所面对之医界中,颇乏能思求医经要旨,明辨阴阳寒热,洞察表里虚实,精通脉法方术之良才;而相反多为“各承...  相似文献   

7.
试论中医体质理论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体质理论渊源于《黄帝内经》,《灵枢·寿夭刚柔》即有“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之论。朱丹溪《格致余论》将体型与发病相联系,提出了“肥人湿多,瘦人火多”。《景岳全书·传忠录》在“藏象别论”中,明确阐述了五脏功能强弱与体质的关系,指出“若其同中之不同者,则脏气各有强弱,禀赋各有阴阳”。现代医家认为体质主要是个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生理上表现为在机能、代谢以及对外界刺激反应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病理上表现为个体对某些病因的易感性和对某些疾病的易患性,及…  相似文献   

8.
<正>早在2000多年前,《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和《灵枢·通天》已经提出关于体质的两种分类方法,归纳出木、火、土、金、水五种不同的体质类型。西方医学在公元前400年,希波克拉底[1]在《希波克拉底文集》中的"自然人性论"中提出了"体液说"。他认为,生命现象是由土、水、火、风四种基本原素所组成,并按体型把人体分为弱型、强型、肥胖型与湿润型。之后还有德国克瑞都麦氏"体型说"、德国康德"血质  相似文献   

9.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是依据阴阳五行学说将人的形体分为五形并配合五色、五音归纳成二十五种禀赋不同的体质类型,依据传统中医的文化理论,根据每个人出生时的干支并与五运六气相结合确定针刺调治原则和方法。论述了出生年月日的干支代表的是人类个体的生命密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可作为阴阳二十五形人分形标准,且有利于中医的科学化、有利于完善及辅助医者辨证论治的能力。阴阳二十五形人针刺调治原则为根据个体差异、外部环境、气血盛衰确定生命磁场主波动频率、确定调治的主要部位、确定调治的主要穴位,针对患者临床症状和疗效灵活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构建望诊模型,为临床望诊等相关诊疗提供借鉴。[方法]对阴阳二十五人学说进行模型及基本理论解析,对阴阳二十五人之“五上”主形人色、形、神、态生理体质诸要素以及病理体质特征等予以分形解析,对其亚型人仪态、形色、气血特征进行分形解析。[结果]系统分析认为,该学说基于阴阳五行理论所建立的阴阳二十五人模型,可以研判人体五行所属,确定五行属性,这种阴阳五行体质分类方法是对人体生理病理体质复杂性的一种深度关照,由此构建了一个周密完备的生理病理体质辨别标准体系。而且,该模型具备对应于整体望诊所要求的神、色、形、态等诸要素,可作为临床望诊之理论先导加以系统地认知和应用。[结论]若将望诊方法与这一严密的架构体系进行对接,可以更为系统准确地开展临床望识诊疗,甚至整个临床诊疗活动,这对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医临床诊疗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朝鲜李济马(1837-1900)《东医寿世保元》根据人的体质和气质,将人分为“太阳人”、“太阴人”、“少阴人”、“少阳人”4种类型,分别论述其形貌、脏腑、性情及医患病症的特征。这种“四象医学”的形成主要受到中国《易经》的四象和《灵枢》关于“阴阳二十五人”理论的影响,而与邵雍《皇极经世书》无关。  相似文献   

12.
23.论汗下缓急的治疗〔原文〕: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90)按:本节当分作两截读。前半截,即《灵枢·五色》第四十九“其病生于阳者,先治其外,后治其内,反者益甚”的译文。后半截,即《灵枢·五色》第四十九“病生  相似文献   

13.
望诊,是祖国医学诊断疾病的过程中为较重要的方法之一。如《灵枢·本脏篇》曰:“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又如《灵枢·五色篇》曰:“以五色命脏,青为肝,赤为心,白为肺,,黄为脾,黑为肾。”这说明了通过望色,可测知所病之脏腑。为此,笔者于八三年以来,共收集了120例“神经衰弱”患者的中医望诊资料,重点就其中出现睑缘青紫的115例资料,进进了初步整理。现将整理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4.
根据《灵枢》有关五行人体质理论的论述,归纳总结出木、火、土、金、水五种不同的体质类型,进而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五行人的体质辨识,并根据不同的体质,施以不同的理法方药,以使阴阳平衡,五脏安和,气血通顺,达到治疗疾病,并防止病邪传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祖国医学对促、结、代脉的认识不尽相同。如对于促脉,《内经》认为系急促之脉(《素问·平人气象论》:“寸口脉中手促上击者”),又有认为系急促之中有一歇止者,如《伤寒论·辨脉法》云:“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名曰促”。对结脉,《内经》中已有结动之名(《灵枢·始终篇》:“六经之脉不结动也”),但未言其脉象。《难经·十八难》中提出:“结者脉来去时一止,无常数”,但未提及脉之迟数。至《伤寒论·辨脉法》始提  相似文献   

16.
本课题旨在通过对《黄帝内经?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探讨,结合《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理论及历代医学著作,总结出五形人的特点,得出各形人易患疾病的倾向性,从而帮助临床辨证论治。本文以其中的火形之人为例,并以此为主线,在解释原文的基础上分别对火行的特性、火形之人的体质、心理特征、易患疾病倾向性、治疗原则及养生六个方面进行阐述。本文希望探索出火形体质人群易患疾病倾向性,为人类研究体质学说填砖加瓦,同时能对临床工作者有所裨益,以便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7.
临床运用灵龟八法的点滴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气血在经脉中运行是有一定时间节律性的。《灵枢·卫气行》曰:“故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藏”。因此,对于疾病的治疗亦应掌握气血盛衰的时辰规律,历代医家在针灸临床运用中颇为重视。《灵枢·本输》云:“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络脉之所别处,五俞之所留,六腑之所与合,四  相似文献   

18.
“中风”这一病名首见于《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第四》篇:“五脏之中风奈何?岐伯曰:阴阳俱感,邪乃得往。”这里古人虽然明确地指出了“中风”病名,但系外感,并非今日“中风”,名同而实异。但在《内经》中早己有从病证、发病状态方面去认识“中风”的论述,如《灵枢·九宫八风》篇名曰:“偏枯”,而《素问·通评虚实论》称为:“仆击偏枯”。仆击偏枯者,指患者突  相似文献   

19.
多寐是指不分昼夜、时时欲睡、呼之能醒、醒后复睡、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 ,西医称之为发作性睡病。多寐之病名首见于清代沈金鏊所著之《杂病源流犀烛·不寐多寐源流》。《内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医籍中虽无多寐之病名 ,但有类似此病之记载。如《素问·诊要经终论》云 :“秋刺夏分 ,病不已 ,令人益嗜卧。”《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云 :“少阴之为病 ,脉微细 ,但欲寐也。”多年来 ,中医一直认为阳气虚而阴气盛 ,终致阴阳失调是本病发病之主因。但由于该病病程较长 ,故而往往多见虚实夹杂之表现 ,虚多系心脾肾气虚 ,实多为湿热痰浊瘀…  相似文献   

20.
《内经》中的“精”字其含义约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泛指人体中的精微物质。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灵枢·本藏》:“是故五藏主藏精者也。”二、指人身先天之精。如《灵枢·决气》:“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灵枢·经脉》:“人始生,先成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