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经笔者治疗的5例鼻前庭炎患者中,急性占4例,慢性1例,全部为男性患者,年龄17~42岁。其中急性2例伴有急性鼻炎;慢性1例伴有慢性单纯性鼻炎,余未见其他鼻腔疾病。治疗方法:用3%双氧水、生理盐水先后冲洗局部后用适量京万红涂于患处,每天2次。用药期间局部停用其他药物。疗效判断:①痊愈:局部炎症消退,无红肿、糜烂,无任何自觉症状。②好转:皲裂消失,结痂脱落,有轻度糜烂、红肿,局部仍有轻度不适感。③无效:局部肿痛,糜烂,无任何改变。结果:急性4例中,1例6天治愈(未见其他鼻腔疾病者),余3例7天治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紫草油治疗慢性鼻前庭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慢性鼻前庭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紫草油外用治疗,每日2次;对照组采用红霉素眼膏外用治疗,每日2次.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为86.67%,2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表明...  相似文献   

4.
鼻前庭炎是一种好发于青少年时期的疾病,多发于春夏季。我们1999年3月~1999年9月,采用马应龙痔疮膏治疗急慢性鼻前庭炎35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7~35岁,病程0.5个月~5年,均为门诊患者。所有病例均诉有鼻部疼痛,尤以擤鼻涕时为甚。局部皮肤红肿,有灼热感,鼻腔内有血性干痂。35例中均有用手挖鼻史,其中30例有不同程度的慢性鼻炎、鼻窦炎史,28例鼻窦X线片示有窦腔密度增高和结构模糊征象。1.2 治疗方法 用消毒棉签将鼻腔分泌物拭净,有血痂者将其除去,显露溃疡面,然后用消毒棉签蘸取少…  相似文献   

5.
6.
小儿鼻前庭炎和小儿鼻出血均为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前者又为后者的原因之一,本文对二者的关系作了探讨,并对我院1999年4月-2000年4月间门诊116例(不含有血液病者)患儿的病史、治疗情况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7.
局部封闭治疗慢性鼻前庭炎12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法采用地塞米松加普鲁卡因封闭患者两侧迎香穴治疗慢性鼻前庭炎,总有效率为94.17%,明显优于传统疗法。  相似文献   

8.
程勤余 《当代医学》2011,17(32):153-153,35
目的观察独一味软胶囊局部用药治疗慢性鼻前庭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机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9年6月~2011年1月在耳鼻咽喉科门诊慢性鼻前庭炎患者100例,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局部治疗,治疗组应用独一味软胶囊,对照组应用呋嘛滴鼻液加红霉素眼膏,疗程均为10d。观察鼻痛、鼻干等主要症状和鼻前庭部充血、渗出等典型体征的改善情况,并对治疗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50例,总有效率94.0%;对照组50例,总有效率7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独一味软胶囊局部用药治疗鼻前庭炎具有安全、疗效好的特点,可以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报道用碳酸氢钠棉片贴敷治疗鼻前庭炎275例,与以前常用的各种疗法相比,具有见效快,疗效高,方法简便易行的优点。本病与职业关系密切,275例中有长期粉法接触史者240人,占87.27%。故预防和减少鼻前庭炎的发生,需加强劳动保护物改善工作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应用维生素AD滴剂联合红霉素软膏治疗慢性鼻前庭炎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将97例慢性鼻前庭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维生素AD滴剂与局部涂敷红霉素软膏外用方法联合,对照组使用传统的红霉素软膏剂外用方法,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消退时间及痊愈时间。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1.52,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维生素AD滴剂滴鼻加用红霉素软膏剂局部外用可促进慢性鼻前庭炎愈合。实验组治疗消退时间及痊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应用维生素AD滴剂滴鼻与局部涂敷红霉素软膏外用联合治疗慢性鼻前庭炎有良好效果,无明显不良反应。使用维生素AD滴剂加速了组织修复愈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适于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1.
张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6,(18):2521-252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揭盖术治疗鼻前庭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整理2014年8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鼻前庭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案均采用鼻内镜下揭盖术,切除囊肿顶盖,吸切器充分扩大囊腔,保留囊肿底壁。结果30例患者全部痊愈,术后随访1年,无1例复发及感染。结论鼻内镜下揭盖术治疗鼻前庭囊肿,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轻、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应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对鼻前庭囊肿的治疗作用.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来该院就诊的40例鼻前庭囊肿患者为例,患者均以经鼻内镜鼻前庭囊肿揭盖术治疗,对40例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经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对鼻前庭治疗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的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有患者出现并发症,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13.2±2.0)min、术中出血量(6.3±2.0)ml、术后疼痛当天疼痛评分为(2.0±1.1)分,住院时间为(3.0±0.2)d,切口愈合时间为(4.0±1.0)d,术后中位回访13.3个月,无一例患者的复发.结论:对鼻前庭囊肿患者应用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治疗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和复发率低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复方黄柏液联合复方蛇脂软膏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2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复方黄柏液联合复方蛇脂软膏、口服盐酸氮卓斯汀片;对照组37例采用硼酸氧化锌冰片软膏联合口服盐酸氮卓斯汀片。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20例,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6.7%。对照组临床痊愈14例,显效7例,有效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8.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复方黄柏液联合复方蛇脂软膏治疗湿疹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鼻内镜下行揭盖术治疗鼻前庭囊肿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年2月~2009年1月采用鼻内镜经鼻前庭进路行揭盖术治疗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无复发,没有并发症发生,一段时间后,面部隆起消退,囊肿成为鼻腔一部分。结论:鼻内镜下行囊肿揭盖术操作很简单,手术时间较短,术后无并发症,反应较轻,伤口感染几率小,符合现代外科微创治疗原则,可以作为目前治疗鼻前庭囊肿的首选方法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6.
17.
鼻前庭囊肿是位于鼻前庭底部皮下、上颌骨牙槽突浅面软组织内的一种囊性肿块,最早于1882年被描述[1],生长缓慢,早期多无症状,逐渐增大,导致一侧鼻翼附着处、鼻前庭内或梨状孔前外方等处隆起,可伴局部肿胀、疼痛不适及患侧鼻塞,长期可压迫上颌骨形成骨质缺损、颌面部变形,合并感染者的囊肿迅速增大,加重局部疼痛[2].双侧鼻前庭...  相似文献   

18.
徐海江  顾莉  封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12):1444-1444
目的:探讨鼻前庭囊肿的微波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1998年1月~2003年8月的鼻前庭囊肿病人行微波治疗48例临床资料。结果:随访0.5~3年,全部病中46例一次性治愈,2例分别于手术后3、4月复发,再次行微波治疗后痊愈。结论:微波治疗鼻前庭囊肿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电动切割揭盖术与唇龈沟径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治疗鼻前庭囊肿(NVC)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NVC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案分为A组与B组,各46例。A组接受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电动切割揭盖术治疗,B组接受唇龈沟径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及术后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3 d切口疼痛程度和面部肿胀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6个月复发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A组切口疼痛程度、面部肿胀程度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面部麻木、切口感染等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面部肿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唇龈沟径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相比,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电动切割揭盖术治疗NVC,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疼痛与面部肿胀,促进康复,且安全性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0.
张瑞英 《中外医疗》2012,31(24):78+80-78,80
目的探讨甘露醇联合镇静、止呕治疗前庭神经元炎的临床效果,并加以研究比较。方法选取2005年6月—2010年9月于该院治疗确诊的前庭神经元炎的7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镇静和改善脑循环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对照组加眩晕停口服。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甘露醇对前庭神经元炎疗效确切,见效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