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吻合血管的跗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治疗重度虎口挛缩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5例重度虎口挛缩患者行切开、松解、开大或重建;设计跗外侧皮瓣游离移植,皮瓣切取面积:3cm×6cm~4cm×9cm.将第1,2掌骨头用克氏针U形撑开固定3~4周,术后进行功能康复锻炼.结果 15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到10例,随访时间5个月~3年,平均13个月.所有皮瓣质地柔软,形态近似正常,功能满意,供区无功能障碍.按照Jensen及顾玉东等测定方法及TAM系统对虎口开大和手功能进行评价,虎口开大优8例,良2例,手功能评价优8例,良2例.结论 应用跗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重度虎口挛缩,可获得良好的外形及功能,是重度虎口挛缩修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上臂外侧游离皮瓣修复重度虎口瘢痕挛缩的临床疗效.方法 彻底切除虎口处瘢痕并松解粘连后,取同侧或对侧上臂外侧的皮肤筋膜组织瓣,带桡侧副动脉血管蒂束行游离移植,于受区背侧鼻烟窝处与桡动脉吻合,头静脉吻合,供区游离皮瓣移植或直接缝合,并用弓形针固定拇指于外展、对掌位.自2004年10月至2009年11月,以此法进行虎口修复手术16例.结果 本组16例患者,除1例远端部分坏死,余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经12~18个月随访,虎口宽度平均增加32mm,虎口角度平均增加51°,两点辨别觉平均7mm,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上臂外侧游离皮瓣修复重度虎口瘢痕挛缩,可兼顾术后外形、皮肤质地及功能,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重度虎口挛缩的显微外科修复与一期拇对掌功能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重度虎口挛缩伴拇对掌功能障碍者,在解除挛缩、皮瓣修复虎口的同时行环指指浅屈肌腱转位重建拇对掌功能的手术疗效。方法 1996年-2005年,对18例重度虎口挛缩伴拇指对掌功能障碍者在切除虎口周围瘢痕组织和粘连带后,将环指指浅屈肌腱转位重建拇外展功能,用鼻烟窝皮瓣、骨间前动脉背侧支皮瓣或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虎口皮肤缺损,并用弓形针固定拇指于外展对掌位。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18例患者虎口角平均增大60°(35°-70°),虎口宽度平均增加40mm(35-55mm),恢复了拇指外展对掌功能。结论重度虎口挛缩在解除其挛缩开大虎口的同时行拇外展功能重建手术,具有一次完成虎口开大及恢复对掌功能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前臂骨间背串联皮瓣重建重度虎口及腕部挛缩畸形的疗效。方法 2005年11月-2010年2月,收治26例虎口及腕部瘢痕挛缩患者。男18例,女8例;年龄12~45岁,平均27岁。致伤原因:热水烫伤7例,爆炸伤5例,交通事故伤3例,热压伤5例,火焰烧伤6例。左手11例,右手15例。发生瘢痕挛缩6~26个月,平均11个月。按顾玉东等的评定标准,均为重度虎口挛缩畸形;伴拇指内收畸形,拇指外展及对掌功能受限,腕掌关节屈曲畸形。行虎口及腕部瘢痕挛缩彻底松解后,缺损范围为5.8 cm×4.5 cm~11.3 cm×7.2 cm。采用大小为6.5 cm×5.0 cm~12.5 cm×8.0 cm的前臂骨间背串联皮瓣移位修复。供区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修复。结果术后2例皮瓣远端出现水疱,表皮坏死,经换药后皮瓣成活;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供区植皮均成活,切口Ⅰ期愈合。26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拇指内收、对掌及对指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术后6个月,根据Swanson等拇指总活动度(AMA)系统评定拇指功能损害较术前显著降低,按Jensen等方法测量虎口角度及宽度均较术前显著增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前臂骨间背串联皮瓣重建重度虎口及腕部挛缩畸形可有效开大虎口,改善手腕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臂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虎口挛缩松解后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们利用臂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22例虎口挛缩松解后皮肤缺损患者。虎口松解后拇指固定于外展位, 虎口创面大小5 cm×2 cm~9 cm×4 cm, 皮瓣切取面积大小6 cm×3 cm~10 cm×5 cm。术后观察皮瓣存活、拇指功能恢复以及受区及供区创面愈合情况。结果皮瓣切取顺利, 术后全部存活。患者均获得随访, 时间4~18个月。皮瓣外形、色泽、弹性恢复良好, 厚薄适中, 均未行二期皮瓣修薄手术。拇指活动不受限, 无功能障碍。皮瓣两点分辨觉为5~10 mm, 感觉良好。结论应用臂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虎口部位皮肤缺损, 血管解剖较恒定, 手术操作简便, 皮瓣成活率高, 虎口受区外形美观, 拇指功能恢复良好, 是修复虎口挛缩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足跗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虎口瘢痕挛缩的手术疗效.方法 采用游离足跗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创伤术后虎口瘢痕挛缩12例.结果 12例均获随访,时间3~8(5.5±0.8)个月.术后虎口饱满,外形满意,皮色正常,无继发挛缩.术后虎口角由术前平均25°±5°提高到平均65°±6°,宽度术前平均15 mm±3.5 mm,术后平均50 mm±6.6 mm.术后3个月开始恢复感觉功能;拇指对掌、内收、外展功能明显改善,可完成日常生活及部分工作.结论 足跗外侧皮瓣移植治疗创伤性虎口瘢痕挛缩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介绍改良的示指近节背侧皮瓣在轻中度虎口挛缩治疗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将原来的示指背侧岛状瓣或舌状瓣改成连同虎口一起的示指背侧局部转移皮瓣重建虎口,使皮瓣游离和虎口开大整体进行,简化了手术方法.结果 临床应用111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经3~18个月(平均8.5个月)的随访,局部外形美观,拇指功能恢复良好.虎口开大的优良率为94.6%.结论 改良的示指近节背侧皮瓣转位重建虎口是修复虎口挛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介绍改良的示指近节背侧皮瓣在轻中度虎口挛缩治疗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将原来的示指背侧岛状瓣或舌状瓣改成连同虎口一起的示指背侧局部转移皮瓣重建虎口,使皮瓣游离和虎口开大整体进行,简化了手术方法.结果 临床应用111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经3~18个月(平均8.5个月)的随访,局部外形美观,拇指功能恢复良好.虎口开大的优良率为94.6%.结论 改良的示指近节背侧皮瓣转位重建虎口是修复虎口挛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重度虎口挛缩的改良修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重度虎口挛缩行虎口开大皮瓣修复术同时拇对掌功能重建的治疗效果。方法12例病人分别用食指近节背侧皮瓣、鼻烟窝皮瓣、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虎口,同时用环指指屈浅肌腱、尺侧伸腕肌腱 拇短伸肌腱、尺侧伸腕肌腱 掌长肌腱,行拇对掌功能重建,术后配合训练。结果12例病人皮瓣全部成活,经6~15个月随访,拇指内收得到彻底或部分矫正,对掌和抓握力获得了很好的恢复。结论重度虎口挛缩在行虎口开大皮瓣修复同时一期拇对掌功能重建,术后功能恢复好,操作技术容易,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介绍改良的示指近节背侧皮瓣在轻中度虎口挛缩治疗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将原来的示指背侧岛状瓣或舌状瓣改成连同虎口一起的示指背侧局部转移皮瓣重建虎口,使皮瓣游离和虎口开大整体进行,简化了手术方法.结果 临床应用111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经3~18个月(平均8.5个月)的随访,局部外形美观,拇指功能恢复良好.虎口开大的优良率为94.6%.结论 改良的示指近节背侧皮瓣转位重建虎口是修复虎口挛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含皮神经的改良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带蒂皮瓣修复虎口挛缩的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31例虎口中重度挛缩患者,彻底松解虎口挛缩后,以尺骨茎突上1.5~2.5 cm处为旋转点,根据虎口处软组织缺损面积设计含皮神经的改良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带蒂皮瓣逆行转移。软组织缺损面积为4 cm×...  相似文献   

12.
应用皮瓣移植治疗重度虎口挛缩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几种皮瓣移植术治疗重度虎口挛缩的效果.方法 针对2000年9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重度虎口挛缩的32例病例,应用超薄型髂腹股沟皮瓣、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及游离皮瓣予以治疗,皮瓣面积3.0 cm×5.0 cm~4.5 cm×8.0 cm,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其治疗结果.结果 1例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和1例超薄型髂腹股沟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后经游离植皮术创面愈合,其余皮瓣均完全成活,部分病例术后拆除克氏针固定后虎口有部分程度回缩,虎口角平均为70°(45°~80°),虎口宽度平均为50 mm(35~60 mm),为健侧的80%,挛缩得到明显改善,拇指可完成外展及对掌功能,握力较健侧略差,可完成日常生活及部分工作,但部分皮瓣感觉欠佳.移植皮瓣外形:超薄型髂腹股沟皮瓣外形良好,3例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1例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及2例游离皮瓣术后再次行皮瓣修整术以改善皮瓣外形.结论 重度虎口挛缩可应用不同类型皮瓣予以治疗,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以上臂外侧穿支为蒂的V-Y推进皮瓣修复肘背部纵向缺损距离<3.5 cm的较小创面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8年3月-2010年8月,收治6例肘背部较小创面患者。男4例,女2例;年龄16~76岁,平均53岁。碾压伤3例,冲床伤2例;受伤至入院时间4 h 30 min~7 d,平均29.5 h。肘背部慢性感染1例,病程12个月。创面范围为4.0 cm×2.5 cm~9.5 cm×3.5 cm,均伴有骨或肌腱外露。采用大小为6.0 cm×4.0 cm~12.5 cm×9.5 cm的以上臂外侧穿支为蒂的V-Y推进皮瓣移位修复肘背部缺损。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6例皮瓣完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皮瓣外形无臃肿,质地、颜色与周围组织相似。末次随访时皮瓣两点辨别觉为12~16 mm。肘关节活动无障碍,屈伸活动度95~125°,平均105°。结论以上臂外侧穿支为蒂的V-Y推进皮瓣手术操作简便、对供区影响小,是修复肘背部较小创面的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应用改良第一趾蹼皮瓣修复重度虎口瘢痕挛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第一趾蹼皮瓣修复重度虎口瘢痕挛缩的方法,并进行临床评价.方法 2002年1月至2007年4月,对22例重度虎口瘢痕挛缩患者进行此手术.患者均表现为虎口瘢痕挛缩,拇指内收畸形,拇指外展及对掌功能明显受限,同时多伴有手背大面积瘢痕挛缩.在彻底切除虎口处瘢痕及粘连带后,设计改良第一趾蹼皮瓣修复虎口组织缺损,并用弓形针固定拇指于外展、对掌位.结果 本组22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1例远端皮瓣边缘坏死,经换药后愈合.随访12~24个月,平均17个月,虎口宽度平均增加35 mm,虎口角度平均增加57°,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前后虎口角、虎口宽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患侧虎口角、虎口宽度与健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患侧两点辨别觉为6~9 mm,平均7 mm.供区植皮全部成活,无并发症出现,足部行走正常.结论 应用改良第一趾蹼皮瓣治疗重度虎口瘢痕挛缩,术后虎口外形、皮肤质地及功能均较满意,能恢复一定感觉,且供区位置隐蔽,是治疗重度虎口瘢痕挛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改良第1趾蹼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功能区皮肤缺损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2月-2013年8月,收治手部重要功能区皮肤缺损病例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17~58岁,平均41.5岁.其中拇指15例,虎口10例,食指6例,皮肤缺损面积:2.0 cm×3.0 cm~ 3.9 cm×7.2 cm.行改良第1趾蹼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游离皮瓣切取面积2.3 cm×3.4 cm ~ 4.2 cm×9.0 cm,皮瓣供区游离全厚皮植皮打包或局部带蒂皮瓣转位关闭.结果 31例游离皮瓣全部成活,术后无皮瓣瘀血、血管危象等并发症,供区植皮、局部皮瓣修复及取皮区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7~32个月,手部创面修复后外形美观,与受区融为一体,无臃肿,皮瓣感觉功能恢复至S3 6例,S3+ 13例,S4 12例,手部功能恢复良好,皮瓣供区功能无影响,手指主动活动度(TAM)优24例,良6例,劣1例,优良率96.7%.结论 改良第1趾蹼皮瓣质地优良,与手部皮肤结构相似,游离移植安全、可靠,修复质量高、功能恢复好,最大限度保护了患手的外观,临床治疗效果好,是修复手功能区皮肤缺损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6.
外伤性拇指指蹼挛缩的临床分型与治疗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介绍外伤性拇指指蹼挛缩的临床分型与用不同皮瓣覆盖虎口挛缩处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根据虎口挛缩的病理机制分为5种类型。Ⅰ型拇指指蹼皮肤无挛缩而拇内收肌群挛缩。Ⅱ型拇指指蹼仅有皮肤挛缩。Ⅲ型皮肤挛缩及拇内收肌群挛缩。Ⅳ型皮肤、拇内收肌群挛缩伴拇外展功能严重障碍。Ⅴ型软组织挛缩合并骨、关节损伤。针对不同类型在充分解除其挛缩因素后,为69例采用8种皮瓣转位或游离移植重建拇指指蹼。对合并拇内收肌群挛缩、拇外展功能障碍及骨、关节损伤患者,一期同时行拇对掌功能重建或矫形手术。结果67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瓣远端坏死。术后经3至24个月(平均7.5个月)的随访,虎口开大的优良率为85.5%。结论采用皮瓣转位或游离移植是修复严重外伤性拇指指蹼挛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