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对乳腺癌切除术患者以心理护理为重点,促进其心理康复,可以加快其生理康复,更有利于其社会生活的康复.方法 针对患者在手术恢复期、康复期等各期的不同心理问题进行护理.结果 通过心理康复护理,可以减轻或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其治疗疾病的信心,提高其生存质量.结论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负担重,在护理乳腺癌患者时以心理护理为重点,促进其心理健康,加快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2.
申凯萍  姜武佳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8):3944-3945
目的:探讨尿路造口手术前后评估内容和护理。方法:对36例全膀胱切除行尿路造口术的患者手术前后进行正确的评估和护理。结果:护士和家属、患者的共同干预造口护理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了患者自我护理的能力,从而促进其心理康复。结论:心理康复可以加快其生理康复,更有利于其社会生活的康复,提高了造口者生理和社会两方面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心理干预及康复护理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对我科3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人全面系统的治疗及护理,观察其治疗及康复情况。结果通过术后系统的心理护理及康复护理,该组病人中,有27例病人情绪稳定,功能恢复良好,治愈出院。有3例病人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影响了术后的治疗和康复。结论实施心理干预及康复护理,可以提高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生存质量,缓解患者的焦虑的心理状况,促进其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脑血管病病人临床护理和早期偏瘫肢体康复护理,帮助患者最大程度地恢复功能,重返社会.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方法:选择48例脑血管病偏瘫患者,早期进行肢体康复训练,促进患肢功能恢复,进行心理护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结果:康复护理对偏瘫病人的肢体功能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说明早期康复护理,可以加快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的恢复,有效地降低致残率.结论:偏瘫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护理,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痉挛模式明显减轻,可以达到康复或减轻残疾,预防继发残疾,有效地提高了偏瘫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环境的转变及人口的老龄化加速,脑梗塞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从单纯对患者生活和疾病的护理扩展为全面照顾和满足护理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需要。通过良好的心理护理,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郝改艳 《吉林医学》2014,(11):2450-2451
目的:探讨加强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对其康复和生活状态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12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106例和试验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106例,分别于术后2 d内和术后护理6周以后,评价两组患者的生理疼痛感、心理压力以及生活信心状况。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以人数百分率来计,心理压力明显缓解,对生活的信心有显著提高,疼痛感也有缓解,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可明显促进其身体康复,改善生活状态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乳腺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将乳腺癌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既定的护理干预措施,即围手术期护理.结果 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情况下,患者较以往未施加护理干预时恢复得更好,生理、心理上受到的影响较小.结论 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疾病康复,增加生活信心,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围手术期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心理护理,使其功能尽早得到最大限度的康复。方法:分析50例脑卒中后偏瘫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焦虑恐惧心理、抑郁心理、自卑心理、急躁心理、依赖心理,从多方面细致入微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心理干预。结果:90%患者能自理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结论:良好的心理护理可以帮助病人克服不良情绪,树立信心,促进疾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既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又减轻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  相似文献   

9.
白春芳 《当代医学》2013,(27):131-13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措施对促进乳腺癌患者康复的效果评价。方法将2010年10月-2012年3月收治的86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入院前及出院前的心理状况、生活质量以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资料收集,用以比较、评价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乳腺癌患者心理干预前抑郁发生率为56.3%,焦虑发生率为53.3%;心理干预后试验组患者情绪稳定,抑郁、焦虑得分比对照组下降(P<0.05),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增高(P<0.05),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结论对乳腺癌患者实施有计划的心理干预措施可以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脑血管病病人临床护理和早期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方法:脑血管发病生命体征稳定后,早期进行肢体康复训练,促进患肢功能恢复,进行心理护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结果:康复组瘫痪肢体肌力恢复优于对照组,说明早期康复护理,可以加快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的恢复,有效地降低致残率.结论:早期康复护理的介入,有效地降低了肢体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刘晓辉 《实用全科医学》2011,9(6):928-928,931
目的提高社区恶性肿瘤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观察心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促进患者身心康复。方法选择社区门诊恶性肿瘤老年患者52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主要采取教育性干预、认知疗法、行为放松疗法、心理支持以及亲情关怀及家庭支持等形式的为期6周的心理干预方法,每周一次,心理干预前和干预6周后采用健康状况问卷(SF-36)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定。结果心理干预前后患者SF-36评分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恶性肿瘤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及时采取教育性干预、认知疗法、行为放松疗法、心理支持以及亲情关怀及家庭支持等心理干预方法,对社区恶性肿瘤老年患者的常规治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彻底消除老年患者对恶性肿瘤的恐惧,使老年患者对战胜病魔具有了足够的信心和意志,可以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有效地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139例乳腺癌患者的调查和分析认为社会心理因素是乳腺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从而提高乳腺癌患者生理和社会两方面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我院行乳腺癌根治术或保乳术后行化疗的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两组患者术后第5~7天分别采用CTF(环磷酰胺、吡柔比星、5-氟脲嘧啶)、CAF(环磷酰胺、阿霉素、5-FU)等方案进行化疗,在化疗期间对照组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采取随机对症治疗及护理,干预组着重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化疗期间的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化疗结束后的社会行为问题、个人情绪问题、习惯问题及学习工作问题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干预组患者化疗结束后治疗依从率达98.0%,显著高于对照组(78.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率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干预组服务态度、沟通技巧、病房环境、服务水平、护士仪表的满意度评分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干预组化疗期间无一例出现皮瓣漂浮及渗漏,干预组患者护理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达22%,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2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观察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和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4周后干预组的焦虑、抑郁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功能及生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靶向心理护理在改善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方面的效果。方法将100例确诊为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仅行常规护理,实验组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询问产生抑郁、焦虑的主要原因,根据调查结果采取靶向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抑郁、焦虑程度等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改善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靶向心理护理干预能使患者尽快调整心态,正确面对疾病,配合医生治疗,改善癌症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法应用于乳腺癌放化疗患者健康教育中对心理的作用。方法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加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法对入组的80例乳腺癌放化疗患者进行干预。结果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后患者负面情绪和认知回避因子评分显著降低,积极态度因子评分则显著升高(P均<0.05)。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后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3个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物质生活维度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法应用于乳腺癌放化疗患者健康教育,可缓解乳腺癌放化疗患者心理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乳腺癌患者抑郁中的应用及方法。方法:对97例乳腺癌抑郁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结果:患者抑郁情绪减轻,增强了自信心,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机体康复。结论:应用心理干预在乳腺癌抑郁患者中可使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得到调整,促进机体的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塞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惠 《河北医学》2009,15(5):601-60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通过对8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观察效果。结果: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能促进患者配合治疗,促进疾病康复。结论: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提高心肌梗死患者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充分调动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心理困扰是多因素引起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而这些体验会影响患者有效应对癌症及其躯体症状和治疗的能力,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健康结局。心理困扰是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被国际肿瘤协会列为第6项生命体征,常表现为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睡眠障碍、谵妄和疲乏等不适症状。目前,国内外已经对HSCT患者心理困扰影响因素及干预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提示女性、年龄、疼痛、身体功能、消极应对和家庭社会功能低下等是HSCT患者发生心理困扰的影响因素。同时也报道了HSCT患者心理困扰的干预方法,主要包括心理行为疗法、运动疗法、音乐疗法、健康教育干预法和姑息护理。这些干预方法均被证实可以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心理状态,降低心理困扰水平,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一系列的研究为HSCT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提供了依据和理论指导,同时建议国内今后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纵向研究,进一步明确HSCT患者心理困扰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机制,探讨一种实用性、安全性和可行性较强的干预方案。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就上述内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0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120例,随机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与心理干预组,各60例。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心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组的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癌症康复评价简表(CABES-SF)与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评分。结果干预前常规护理组与心理干预组患者CABES-SF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心理干预组CABES-SF总分较干预前降低,且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护理组干预前后GWB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组心理干预后GWB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进行心理干预能改善乳腺癌患者预后生活质量与幸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