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制备具有酸性自中和能力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微球,用于可注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或药物释放。方法用二次乳化的方法,将具有缓冲能力的三聚磷酸盐(TPP)包埋于PLGA微球内,制备出PLGA/TPP的复合微球。结果PLGA与TPP以64:1的摩尔比混合时,所制备的PLGA/TPP微球在降解过程中能很好地维持pH值中性,在降解28 d后周围pH值仍为6.93,远高于同样条件下单纯PLGA降解时周围的pH值6.66(P<0.05)。TPP盐颗粒的量对PLGA微球的降解影响很大,当TPP的量增加到12:1时,降解时的酸性要比单纯PLGA微球更为严重,在降解28 d后的pH值低于纯的PLGA微球,仅为6.35(P<0.05)。结论具有缓冲能力的TPP的适量加入,能够有效地调节PLGA微球在降解过程中所产生的酸,从而缓解周围环境pH值下降的问题,但当TPP的量超过一定值时,反而加快PLGA微球的降解。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骨碎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DR-PLGA)微囊与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CPC)复合物对家兔股骨骨缺损的影响.方法 将8只新西兰大白兔数字随机分为实验组(n=4)和对照组(n=4),制备家兔股骨骨缺损模型,分别植入DR-PLGA/CPC复合体与不含骨碎补的PLGA/CPC骨支架,分别于术后4周、8周通过X线、大体解剖、组织学观察评价其提高成骨活性、促进骨折愈合的效果.结果 术后4周、8周X线及组织学观察显示实验组促进骨愈合、提高成骨活性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DR-PLGA/CPC复合体可诱导新生骨形成,促进骨愈合. 相似文献
3.
新型抗结核多孔磷酸钙骨水泥缓释载体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抗结核多孔磷酸钙骨水泥缓释载体,研究其体内外性能。[方法]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利福平-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利福平-PLGA微球),测定载药量,包封率并行体外缓释实验。将微球以10%、20%、30%(W/W)的比例分别与磷酸钙骨水泥(CPCs)复合,制备载有利福平-PLGA微球的多孔磷酸钙骨水泥,测定材料的孔隙率及抗压强度,筛选出合适比例。将材料的浸提液与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共培养,以MTT法测定增殖率,成骨能力以试剂盒检测碱性磷酸酶的水平。将利福平-PLGA微球-CPCs(实验组)及利福平-CPCs(对照组)分别制成相同直径的圆柱状试件,分别植入新西兰大白兔的双侧股骨髁中,于术后2、4、8、12周取植入区旁的髁旁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局部组织药物浓度。术后12周取各组骨标本行组织切片观察,评价材料降解情况及骨组织生长情况。[结果]10%、20%、30%利福平-PLGA微球-磷酸钙骨水泥试件的总孔隙率,大孔率和抗压强度分别为(54.76±1.31)%、(13.67±1.62)%、(11.89±0.96)MPa;(63.76±1.35)%、(23.87±1.67)%、(4.8±0.68)MPa;(72.97±1.10)%、(37.87±2.08)%、(1.03±0.65)MPa。rBM-SCs在利福平/PLGA微球/磷酸钙骨水泥复合材料上生长较好,细胞增殖及碱性磷酸酶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依据生物材料细胞毒性实验琼脂覆盖法测定材料细胞毒性为0-Ⅰ级。利福平缓释效果优于利福平-CPCs组(P0.05),且利福平-PLGA微球-CPCs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在利福平的最低抑菌浓度(MIC)10倍以上。利福平-PLGA微球-CPCs试件植入体内12周时,材料降解明显快于利福平-CPCs试件组,实验组材料植入区的骨长入率为(84.56±1.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56±1.34)%(P0.05)。[结论]利福平-PLGA微球可显著提高磷酸钙骨水泥的孔隙率促进其降解,微球降解形成互相连通的大孔隙(50μm)显著提高了骨细胞的长入率,从而加速CPCs降解;同时利福平药物能较长时间缓释,在结核病灶局部能长时间维持有效的抗结核药物浓度,有望达到有效降低骨结核术后复发率的目的,可用于结核性骨缺损的修复与骨重建。 相似文献
4.
背景 临床常用局部麻醉药物的体内生物半衰期短,且局部组织的高药物浓度极易产生中枢神经和心血管毒性反应. 目的 综述局部麻醉药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缓释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内容 阐述PLGA相关研究,局部麻醉药PLGA微粒的类型与制备工艺,PLGA在不同动物实验模型的研究结果,临床研究进展及存在的缺陷和改进等四方面的相关内容. 趋向 局部麻醉药缓释系统的研究能够为临床提供更好的镇痛药物和麻醉方式,但是在载药量、生产工艺等方面还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D打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数字化仿生组织工程骨支架对兔股骨干长节段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取19只新西兰大白兔,1只用于3D打印PLGA数字化仿生组织工程骨支架制备,18只制备股骨干长节段骨缺损模型,分为自体骨移植组(A组)、传统支架组(B组)、组织工程骨支架组(C组)各6只。在术后4、8、1... 相似文献
6.
大孔径速降解磷酸钙骨水泥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造孔剂蔗糖对磷酸钙骨水泥性能的影响。[方法]根据蔗糖的比例(蔗糖/(蔗糖+CPC粉末)0%、10%、20%、30%、40%共分5组,从力学强度、水化反应、物相晶体组成及微观结构、体内降解,分析其性能。[结果]随造孔剂蔗糖比例的增加,材料的力学性能下降,大孔率和总孔率增加,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30%CPC总孔率、大孔率为62.9%、22.8%,而40%组各为70.3%和39.7%,但其抗压强度从5.4 MPa降至2.6 MPa。XRD提示造孔剂可促进样品羟基磷灰石的转化率。体内降解试验表明:在1个月、3个月,30%CPC的降解率与0%CPC存在明显差异(P〈0.01)。提示大孔CPC可加快其降解和吸收。[结论]30%CPC具有适当的大孔率、总孔率和力学强度,能加快材料的降解,因此,30%CPC可用于非负重部位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选择组织工程界常用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羟基磷灰石(PLGA/HA)与多孔磷酸钙(CPC)两种支架材料,通过体内外降解实验筛选出更为符合组织工程化人工肋骨支架的材料。方法将PLGA/HA(PLGA/HA组)和CPC(CPC组)两种材料分别进行体外实验和动物体内实验,体外实验:将同等大小的PLGA/HA和CPC材料浸入0.9%NaCl溶液,并保持无菌,放入37℃温箱内,分别于2、4、8、12和24周时取出称重,比较两种材料在体外的降解速度差异;体内实验:将同等大小的PLGA/HA和CPC材料各2片分别植入20只新西兰大白兔脊柱两侧的皮下,于2、4、8、12和24周取出称重,各时间点分别处死4只大白兔;材料周围组织送组织学检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薄层CT扫描(Micro—CT)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CPC组较PLGA/HA组具有较好的三维结构(1101.2228±0.6184mg/ccm vs.1072.5523±0.7442mg/ccm)及孔隙率(70.26%±0.45% vs.72.82%±0.51%);体外实验显示:两组材料在体外降解速度均较慢,至6个月时才有明显的降解,其中PLGA/HA组降解相对较多,降解了60%;体内实验显示:PLGA/HA组降解比体外更快,3个月时已基本降解完,比CPC组降解快,降解了96%;另外CPC组材料周围的炎症反应明显比PLGA/HA组轻,更适合细胞的生长和黏附。结论对再生时间较长的长段肋骨缺损,CPC比PLGA/HA更适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载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复合抗结核药/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释微球在大鼠体内的缓释特性。方法:选取SD雄性成年大鼠84只,随机分成A、B、C三组,分别设为载药微球组、空白微球组、空白组,于术后1d、3d、1周、2周、4周、6周、8周时分别处死各组4只大鼠,处死时取微球周边1cm肌肉组织和腹腔静脉血5ml,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肌肉组织和血清中三种药物浓度;在1周、4周时检测肝、肾功能,留取肝、肾组织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术后3d时A组中肌肉和血浆中HRZ的药物浓度达到最高,1周后药物的浓度趋于稳定;8周时肌肉组织中HRZ的浓度分别为0.56、0.63、1.51μg/g,均达到了各自的10倍最低有效抑菌浓度,血浆中HRZ浓度分别为0.112、0.046、0.189μg/ml,肌肉中药物浓度和血浆中药物浓度行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肌肉及血浆中均未检测出HRZ。在1、4周时,对三组大鼠肝、肾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检测,A与C、A与B、B与C组间两两比较t检验,肝、肾功能各项指标在各检测点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B、C三组大鼠肝、肾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损伤。结论:HRZ/PLGA微球具有缓慢、平稳释放药物的特性,具有良好的组织生物相容性,可直接植入体内实现局部给药和缓释长程治疗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单纯的、添加锌锶等元素及复合rhBMP-2的新型可注射可降解磷酸钙骨水泥(CPC)植入机体后的降解及成骨作用,检验材料及其改进剂型在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将24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为9、9和6只,制备双侧胫骨结节骨缺损模型;于骨缺损处分别置入:A组为单纯新型可注射可降解CPC材料,B组为含锌锶等微量元素的该CPC材料,C组为该CPC材料与rhBMP-2的复合物。观察其全身及植入局部反应,术后4、8、16周取材CT扫描、肉眼及光学显微镜观察材料植入后的局部反应情况并对比观察该三种材料的降解及骨生长情况。组织切片摄像后,每组每时间点各取5幅相片用软件进行图文处理,求得术后骨组织切片中骨组织含量百分比。结果CT扫描、肉眼及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单纯的和含锌锶等微量元素的CPC材料可引导新骨形成,但新骨形成少且慢,与材料降解不同步;复合rhBMP-2的CPC材料组新生骨形成多而早,基本与材料降解同步。术后骨组织含量百分比测定,A组为(41.7±16.6)%,B组为(31.2±12.2)%,C组为(71.7±21.0)%,复合BMP的CPC材料组术后骨组织切片中骨组织含量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1)。结论复合rhBMP-2的可注射可降解CPC材料可较早地诱导新生骨生成,与单纯的及含锌锶等微量元素的可注射可降解CPC材料相比,更适合于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0.
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网管支架体外预血管化及体内植入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预血管化对含网管的多孔可降解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l/glycolicacidcopolymer,PLGA)支架血管化的影响。方法将含网管的多孔可降解PLGA支架由小鼠微血管内皮细胞预血管化,分为体外预血管化组(A组)和单纯支架组(B组)。将两组支架植入12只雌性NIH小鼠肠系膜间,分别于术后2、4周取材,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血管化情况,并应用图像分析软件计算支架血管化面积。结果支架体外预血管化后,其网管内可见微血管内皮细胞均匀贴壁。支架植入体内2周,切片血管化面积A组为2260.91±242.35μm2与B组823.64±81.29μ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周时A组为17284.36±72.67μm2与B组17041.14±81.51μm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2周支架切片肌动蛋白阳性染色面积A组为565.22±60.58μm2与B组205.91±16.25μ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周时A组为4321.09±19.82μm2与B组4260.28±27.17μm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网管的多孔可降解PLGA支架是一种良好的简易血管化支架模型;预血管化可以明显增强支架植入早期的血管化。 相似文献
11.
磷酸钙骨水泥复方丹参缓释体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加入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后,对CPC理化性能的影响以及中药的缓释情况,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实验共分4组(n=6),实验组分别为每2g CPC粉末加入复方丹参注射液(浓度为1000mg/ml,pH7.35)0.1、0.5和1.0ml(依次为实验组1、2、3);对照组为2g CPC粉末与固化液混合。对各组复合物进行药物洗提实验、X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分析、红外吸收光谱(fouriertransformed infrared spectroscope,FTIR)分析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XRD分析:对照组衍射谱出现典型的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P)特征峰,与标准的HAP衍射谱吻合;实验各组随着复方丹参含量的增加,衍射谱线显著的HAP特征峰下降,在(002)晶面处(2θ约为25.92°)特征峰逐步消失。FTIR分析:随着药物含量的增加,-OH峰减弱。扫描电镜观察:CPC团聚颗粒大小与加入药物浓度有关,浓度升高所含粒子增多,团聚倾向增加。洗提实验:不同药物含量的CPC洗提速率及洗提总量不同,起始释放速率较快,96h后药物缓释速度减慢,并且持续很长时间。结论每2gCPC加入0.1ml复方丹参注射液,不会影响其物理化学性能,复方丹参能有效地从CPC中持续释放,CPC可作为复方丹参注射液的载体。 相似文献
12.
磷酸钙骨水泥可注射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磷酸钙骨水泥注射性能的改性研究的进展。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磷酸钙骨水泥的评价方法、可注射性评测方法及改性方法进行综述。结果提高磷酸钙骨水泥的注射性能是其改性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常用的注射性能评价方法包括测定注射能力系数、推力和注射压力三种。可以通过提高液/固比、调整固相或液相成分,以及加入各种添加剂的方法提高磷酸钙骨水泥的注射性能。结论提高磷酸钙骨水泥的注射性能,适于临床应用需要,使其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13.
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修复四肢骨缺损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目的 自固化磷酸钙 (CPC)为非陶瓷型羟基磷灰石类人工骨材料 ,应用 CPC进行临床四肢骨缺损修复。方法 1998年 5月~ 2 0 0 0年 1月对 32例 36处骨缺损进行修复 ,年龄 4~ 5 9岁 ,平均 2 4 .7岁。骨缺损范围为 1cm× 2 cm~ 5 cm× 2 5 cm。缺损病因依次为骨折、骨囊肿、髂骨取骨后、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内生软骨瘤和骨结核。缺损的部位累及股骨、髂骨、胫骨、肱骨、指骨、腓骨、跟骨、距骨和髋臼。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 ,术后随访 1~2 3个月 ,平均为 15 .3个月。全部患者未见任何不良的全身反应 ,X线片示 CPC与骨直接愈合 ,其中 12例行 CT扫描 ,并测定血钙、磷值。 CT提示植入 CPC与宿主骨直接愈合 ,无间隙存在 ,血钙、磷值无明显升高。结论 CPC适用于临床上非负重或低负重部位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phosphatecement,CPC)注射椎体成形术后对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的力学影响。方法自愿捐赠的4具甲醛固定的老年尸体,取胸腰椎骨质疏松标本,平均年龄69岁,男、女各2具。每具标本随机取6个椎体,制备24个单椎体标本,建立前屈方向加载单椎体骨折模型。将CPC粉末与固化液以2.5g∶1ml调和制备CPC骨水泥,对骨折标本行CPC成形强化,每个椎体注射CPC约4ml。分别进行骨折前、成形后屈曲压缩力学检测。结果骨质疏松椎体标本骨折前最大载荷为1954±46N,位移长度为5.60±0.70mm,刚度为349±18N/mm;骨折间隙CPC填塞成形后最大载荷为2285±34N,位移为5.35±0.60mm,刚度为427±10N/mm,各指标骨折前和成形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PC加强成形后单椎体的承载能力强度较骨折前提高16.92%,刚度较骨折前提高22.31%。结论椎体内注射CPC能明显恢复骨质疏松骨折椎体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5.
磷酸钙骨水泥/丹参缓释系统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应用磷酸钙骨水泥,丹参缓释系统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方法2000年5月-2005年6月,对48例(54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行病灶清除、磷酸钙骨水泥,丹参缓释系统植入治疗。男32例(36髋),女16例(18髋);年龄26~62岁,平均38.7岁。有烟酒史21例,接受激素治疗史15例,髋关节轻微扭伤史2例,余患者无明显诱因。病程2~32个月。按世界骨循环研究学会国际骨坏死分期标准,Ⅰ期9髋,Ⅱ期31髋,Ⅲ期14髋。采用95丹东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分,Ⅰ期患者平均76.94分,Ⅱ期平均62.38分,Ⅲ期平均55.64分。均经X线、CT或MRI检查,证实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异物排斥反应等并发症,切口Ⅰ期愈合。48例均获随访22~73个月,平均42.5个月。采用上述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分,Ⅰ期患者平均96.89分,Ⅱ期平均92.54分,Ⅲ期平均78.46分。优33髋,良17髋,可3髋,差1髋,优良率为92.6%。结论磷酸钙骨水泥,丹参缓释系统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髓芯减压、死骨清除的基础上,提供了骨修复的力学支撑,避免了股骨头塌陷,同时通过中药的局部释放改善股骨头微循环,有利于股骨头的修复重建,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适合于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 相似文献
16.
应用单纯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修复小儿良性骨肿瘤术后骨缺损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目的 探讨应用单纯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 (CPC)修复小儿良性骨囊肿术后骨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1998年 12月~ 2 0 0 2年 5月随机选取 2 2例良性骨肿瘤患儿 ,男 18例 ,女 4例 ,年龄 4~ 10岁 ,平均 8.3岁。其中非骨化性纤维瘤 11例 ,骨样骨瘤 7例 ,骨囊肿 2例 ,纤维异样增殖症 2例。骨缺损部位 :股骨 14例 ,胫骨 6例 ,肱骨 2例。骨缺损范围 :2 cm× 2 cm× 3cm~ 3cm× 3cm× 6 cm。其中 2 0例采用病灶清除后 CPC松质骨粒填充 ,2例骨囊肿采用穿刺抽液后注射可注射型 CPC。随访时间 :5~ 4 8个月 ,平均 2 3.5个月。 结果 2 2例均获随访 ,术后均无过敏及毒性反应 ,切口局部无异常 ,骨质生长良好 ,无 1例复发 ,患儿肢体活动正常。 结论 应用单纯 CPC修复小儿良性骨肿瘤术后骨缺损是一种安全、经济、无损伤和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磷酸钙骨水泥载药核心的块型重组合异种骨体内缓释及修复兔长段感染性骨缺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寻找抗感染的块型重组合异种骨制备工艺简便的药物缓释方式,一期修复感染性长段骨缺损。方法将载药的自凝固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分4柱置人块型重组合异种骨(massive reconstituted bone xenograft,MRBX),制成CPC载药核心的块型重组合异种骨(CPC—MRBX)。用18只成年大白兔行体内缓释实验。按照术后1、2、5、10、15、20、25、30和35d分为9组,每组2只。将CPC—MRBX植入兔骶棘肌肌袋中,按各时间点测定动物的血药浓度,并从植骨处取软组织测定植骨区周围的药物浓度。动物模型采用兔股骨感染长段骨缺损模型,共40只。外固定架位于膝上1.5~2.0cm,邻近截骨处的固定针距离截骨端0.5~0.8cm,针道方向垂直于股骨前外侧面,并在植人材料后适当加压。实验组(n=25)用CPC—MRBX修复,对照组(n=15)将自体骨段回植。术后观察动物饮食、活动和伤口的变化;在4、8、16和24周分别行影像学、组织学观察两组骨愈合情况。结果CPC—MRBX的制备过程在常温、常压下顺利完成,体内药物缓释实验显示组织中有效药物浓度可以维持30d左右,同时血药浓度无明显增高。动物模型的固定方法可靠,术后实验组动物一般情况可。术后4d动物能够正常站立,X线片示有明显的骨痂生成;8周时X线片示骨痂进一步增多,骨折线消失,可去除外固定架负重,以后功能活动基本正常。组织学4周时可见大量软骨组织长入载体;8周时新生骨组织进一步增多,CPC已有明显降解;16周时骨组织进一步增多,骨髓组织生成,CPC进一步降解;24周时髓腔再通,CPC基本降解完全。对照组4周时出现明显的骨髓炎表现,伤口局部脓性渗出,动物呈屈髋屈膝保护性体位,X线片示植骨处无愈合迹象,皮质变薄,2只针道处有骨折发生,光镜下可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和骨皮质溶解;8周前动物全部死亡,4只心脏无菌采血培养金葡菌阳性。结论CPC—MRBX制备工艺简便,且具有良好的抗感染、骨诱导和骨传导能力,能够修复有感染的长段骨缺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