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ICAM-1在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脑水肿中的作用。方法采用Marmarou等人的方法建立大鼠弥漫性脑损伤模型,S-P免疫组化法测定ICAM-1蛋白在外伤后不同时间脑组织中的表达,干湿重法测脑组织含水量,组织切片HE染色观测炎性细胞浸润情况。结果伤后6h,脑组织中ICAM-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72h达到高峰,其后下降,7d时仍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5)。伤后6h、12h、24h、48h、72h和7d时,脑组织含水量亦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同时伤后脑组织中炎性细胞大量聚集。结论大鼠脑外伤诱导了ICAM-1蛋白的表达,ICAM-1通过介导炎性细胞的浸润可能参与了伤后脑水肿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出血灶周组织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灶周白细胞浸润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方法 健康家犬30只,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介入下刺破大脑中动脉制作基底节区或颞叶脑出血模型,并分为出血后6h,12h、24h、48h、72h及96h组,每组5只。每只犬于制模前及相应时间处死前分别检测血清TNF-α含量;处死后取脑检测出血灶周TNF-α含量、计数浸润的白细胞及凋亡的神经元,薨与健康对照组(5只)进行比较。结果 模型犬脑出血灶周及血清TNF-α含量分别在出血后24h和48h达峰值,两者呈正相关(r=0.914,P〈0.05);出血灶周神经元凋亡及白细胞浸润均于48h达高峰,两者呈正相关(r=0.971,P〈0.05),且均与灶周TNF-α含量呈正相关(r分别为0.949和0.801,均P〈0.05)。结论 TNF-α及白细胞浸润参与了脑出血后脑组织的损伤过程,两者可能与神经元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模型血清内毒素与TNF-αmRNA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及相关性,探讨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CMODS)的可能发生机制。方法将54只Wistar大鼠按随机化原则分为9组:正常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6只;脑出血组42只,分为4、8、12、24、36、48和72h时相点的7个亚组,每亚组6只。向大鼠尾状核内注射Ⅶ型胶原酶0.8U加上适量肝素建立脑出血模型;分别采用偶氮显色法鲎试验定量测定血清内毒素和原位杂交技术测定肺、肝、小肠和肾组织TNF-αmRNA水平;使用CMIA真彩色医学图像分析系统,检测TNF-αmRNA的相对含量。结果脑出血组血清内毒素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P<0.001),血清内毒素于术后8h开始升高,24~36h达高峰,72h仍维持较高水平。脑出血组肺、肝、小肠和肾组织TNF-αmRNA的表达自8h开始升高,24~36h达高峰,12~48h各器官组织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肺、肝、小肠和肾组织中TNF-αmRNA的表达与血清内毒素均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大鼠脑出血致MODS模型存在内毒素血症和炎症因子TNF-α在各脏器的异常表达,提示内毒素血症刺激炎症因子TNF-α的异常释放,诱发全身炎症反应,导致MO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脑出血大鼠脑红蛋白表达与脑含水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出血大鼠脑组织内脑红蛋白(Ngb)的表达,探讨其与脑出血后脑水肿之间的关系。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脑出血组。脑出血组和假手术组动物在模型建立后1、6、24、48、72h5个时间点各随机分为5个亚组。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自体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脑出血模型(假手术组注入生理盐水),用干湿重法测定脑出血后脑含水量的变化,用Western blot检测脑出血后不同时间脑组织内Ngb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或正常对照组比较,脑出血组1h时血肿周围脑组织内Ngb表达开始增高(P〈0.05),24h时脑含水量开始升高(P〈0.05),二者均在48h时达到高峰并持续至72h(P〈0.01)。结论:脑出血后脑组织内Ngb表达上调。脑出血后Ngb表达水平的变化与脑水肿的发生、发展在时间上不完全同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炎性损伤的病理发展过程。方法健康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成脑出血组、对照组。分别于制模后3h、24h、72h、7d取血肿周围脑组织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并对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进行测定。结果脑出血组各时相点出血周围组织均有ICAM-1阳性反应的血管和神经细胞,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比较,脑出血3h组血肿周围组织含水量即开始升高,24h明显增加(P<0·01),72h仍高于对照组,7d时接近对照组。结论ICAM-1在血肿周围的高表达可能是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受损的主要原因之一,ICAM-1促进白细胞浸润,释放大量氧自由基,继而导致脂质过氧化加重脑组织损伤,并参与脑水肿的形成发展。  相似文献   

6.
DF-521巴曲酶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区补体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降纤酶制剂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及血肿周边脑组织补体C3d和C9表达的影响。方法 :一侧基底节区注射自体血 10 0 μL制作大鼠脑出血 2 4、72h模型 ,一组给予腹腔注射降纤酶制剂DF 5 2 1巴曲酶处理 ,一组不给 ,另设一组空白对照脑内注射生理盐水 10 0 μL。用干湿重法 ,测定大鼠脑组织的含水量 ;免疫组化法检测C3d的表达 ,免疫Westernblot方法研究脑组织补体C9表达情况。结果 :大鼠脑出血后 ,血肿侧脑组织含水量上升 ,同时出血侧脑组织内C3d和C9的表达量增加 ;给予DF 5 2 1巴曲酶制剂处理后 ,血肿侧脑水肿减轻〔2 4h由 (81 8± 1 14 ) %降至 (79 46± 0 68% ) ,P <0 0 1;72h由 (83 14± 0 3 6) %降至 (81 0 9±0 3 4) % ,P <0 0 1〕 ;并且脑组织C3d和C9的表达较对照组有所下降。结论 :降纤酶制剂能下调脑出血后血肿周边脑组织补体C3d和C9的表达并减轻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甘露醇不同时间给药联合醒脑静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灶周水肿、炎性因子、行为学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26只,采用自体动脉血注入法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醒脑静组、甘露醇6 h组、甘露醇6 h+醒脑静组、甘露醇24 h组、甘露醇24 h+醒脑静组、甘露醇48 h组、甘露醇48 h+醒脑静组,共9个组。各组分别于术前、术后24 h、48 h、1 w完成行为学检测,取损伤区脑组织观察灶周脑组织含水量,检测并比较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结果造模后24 h,各脑出血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 0. 01)。仅甘露醇24 h+醒脑静组在72 h及1 w时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同时间点模型对照组(P 0. 01),也低于同时间点甘露醇24 h组(P 0. 05)。甘露醇24 h+醒脑静组脑含水量在72 h、1 w时含水量为模型鼠最低,均低于同时间点模型对照组(P 0. 01);在72 h该组脑含水量显著低于甘露醇48 h+醒脑静组与甘露醇6 h+醒脑静组(P 0. 05)。此外,甘露醇24 h+醒脑静组在72 h、1 w时检测炎性因子IL-1β、TNF-α的表达强度均值为各组最低,显著低于同时间点模型对照组与甘露醇24 h组(P 0. 01)。结论 24 h给与甘露醇联合醒脑静治疗,能够下调IL-1β、TNF-α的表达,减轻脑出血大鼠灶周水肿,改善神经功能,其疗效优于单独给于甘露醇或醒脑静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生物波调控因子(Bio-wave regulation factor,BRF)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后行为学及 脑组织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 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BRF治疗组,每组分为6、24、 48、72 h、7 d,5个亚组,每亚组6只大鼠。参照Longa等的线栓法制成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术后1 h以1 ml/100 g体重的剂量分别腹腔注射1.25% BRF溶液和生理盐 水,此后1次/d重复注射,至相应时间点处死动物。采用Longa等4种方法进行行为学评分、干湿重法测 定脑组织含水量、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脑组织TNF-α的动态变化。 结果 1.行为学评分:MCAO大鼠对侧肢体存在不同程度瘫痪,在术后48 h和72 h神经功能缺损最为 明显,7 d基本恢复正常;2.脑组织含水量测定:脑梗死组脑组织含水量在各时间段均增加,其中术后 48 h BRF组低于同期的生理盐水组(P <0.05);3.脑组织HE染色观察: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在脑梗死 后6 h局部可见炎性细胞浸润,48 h明显增多,并持续到7 d;4.脑组织TNF-α的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 脑梗死组TNF-α阳性细胞在各时间段均增加,术后48 h、72 h BRF组低于同期的生理盐水组(P <0.05)。 结论 BRF通过减轻脑水肿,降低脑内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对大鼠缺血脑组织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脑缺血后ICAM-1和TNF-α的表达增加。降低ICAM-1和TNF-α的表达和亚低温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观察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ICAM-1和TNF-α表达的影响,并探讨亚低温对脑缺血性损害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栓线法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设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置于冰毯机上和常温操作台上,使其肛温分别保持在34℃±0.5℃和37℃±0.5℃。12h后断头取脑,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缺血区ICAM-1阳性血管数目和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TNF-α水平。结果:实验组ICAM-1和TNF-α的表达较对照组下降。结论:亚低温可降低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ICAM-1和TNF-α的表达,推测亚低温降低ICAM-1和TNF-α的表达为亚低温减轻脑缺血性损害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特征。方法29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按出血后手术时间分为6—24h组、24~48h组及〉48h组,将手术中引流的血肿周围脑组织行白细胞共同抗原(LCA)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免疫组化染色,并与对照组(非脑病尸检患者6例)进行比较。结果脑出血组脑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染色可见LCA、ICAM-1免疫阳性微血管及细胞,与对照组相比,表达量显著提高(均P〈0.01);各时段组间LC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CAM-1的表达24~48h组及〉48h组显著高于6—24h组(均P〈0.01),24~48h组与〉48h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出血急性期血肿周围脑组织存在急性炎症反应;ICAM-1的表达在出血后48h内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1.
Df—521巴曲酶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Df-521巴曲酶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对血肿周边区脑组织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一侧基底节注射自体血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用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血肿周边水肿带I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脑出血后,血肿侧脑组织含水量上升,同时水肿区ICAM-1的表达量增加;给予Df-521巴曲酶制剂处理后,血肿侧脑水肿减轻,脑组织ICAM-1的表达有所下降。结论:Df-521巴曲酶能下调脑出血后血肿周边组织ICAM-1的表达并减轻脑水肿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N-乙酰半胱氨(N-acetylcysteine,NAC)在大鼠脑出血(ICH)继发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技术注入自体不凝血制作实验性ICH模型,造模后即刻和6h后用NAC干预,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血肿周围惦组织核因子κB(NF—κB)和细胞间黏附分子-l(ICAM-1)的表达变化。结果 ICH后6h血肿周围脑组织NF—κB开始表达,48h迭高峰,ICAM—l12h开始表迭,72h迭高峰。各组与假手术组之间有显著差异(均P〈0.05);脑出血后NF—KB与ICAM—l呈正相关(r=0.868,P〈0.05),NF—κB表达从开始到高峰均早于ICAM—l。NAC可明显降低ICH24h、72h亚组NF—κB、ICAM—l的表达(P〈0.05)。结论 ICH时,NAC可通过抑制NF—κB的活性,下调ICAM—l的表达,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拮抗剂对脑出血后脑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和脑水肿的影响及其神经保护作用。方法140只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脑出血组和治疗组。脑出血组和治疗组大鼠建立脑出血模型,治疗组给予氯沙坦灌胃。各组动物均参与盲法改良神经功能损伤严重程度评分(mNSS)评定神经功能。正常对照组于24h后,治疗组和脑出血组脑出血24h、48h和72h后测定脑组织中VEGF含量和脑组织含水量。结果脑出血后24h,48h和72h治疗组和脑出血组的mNSS评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脑出血后各时间点治疗组mNSS评分显著低于脑出血组相应的各时间点的mNSS评分(P〈0.05)。脑出血后24h、48h和72h,脑出血组和治疗组脑组织含水量和VEGF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脑出血组脑出血后各时间点脑组织中VEGF含量均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ATlR拮抗剂对自发性脑出血后脑组织中VEGF的表达有抑制作用,同时也减轻了脑水肿,并对神经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炎性损伤的病理发展过程。方法健康Wister大鼠72只随机分成脑出血模型组、假手术组、麝香组,分别于3h、24h、72h、7d取血肿周围脑组织检测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的表达及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的测定。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脑出血组ICAM-1从3h起即有表达,72h达高峰,持续7d仍有表达(P<0.05)。脑含水量在24h后明显增加(P<0.01),7d时与假手术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ICAM-1在血肿周围的高表达推测是脑出血后水肿形成和缺血性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减少ICAM-1的表达和脑含水量推测是复方麝香注射液的药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创伤后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与血脑屏障通透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液压冲击致伤装置制作大鼠皮质脑挫裂伤模型,测定伤后3h、6h、12h、24h、72h、168h伤灶周围脑组织的ICAM-1的含量、血脑屏障通透性,ICAM-1单抗治疗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结果:大鼠中等程度皮质脑挫裂伤后,ICAM-1的含量与血脑屏障通透性3h即显著上升,6h达高峰,7d时基本正常,用ICAM-1单抗治疗能显著降低伤后6h的血脑屏障通透性。结论:提示大鼠脑创伤后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可能与ICAM-1表达上调、介导白细胞粘附、游出有关。为ICAM-1的单抗治疗创伤性脑水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大鼠实验性脑出血后脑组织内蛋白酶连接素-1(PN-1)、凝血酶及蛋白酶激活受体-1(PAR-1)的表达及变化规律. 方法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制备大鼠脑出血模型,Westernblot方法检测假手术组及脑出m模型组不同时程(3 h、6 h、10 h、12 h、24 h、48 h、120 h)PN-1、凝血酶和PAR-1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假手术组可以检测到少量PN-1、凝血酶和PAR-1蛋白的表达;PN-1于脑出血后3 h开始增加,此后持续上升,10 h达高峰,后逐渐回降;凝血酶于脑出血后12h显著增加,48 h达高峰;PAR-1于脑出血后3 h即显著增加,48 h达高峰,120 h仍处于较高水平.脑出血后各时间点PN-1、凝血酶和PAR-1蛋白的表达量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N-1与PAR-1在脑出血后10h时呈负相关(r=-0.900,P<0.05),PN-1与凝血酶在脑出血后12h、120h时呈负相关(r=-0.900,P<0.05:r=-0.895,P<0.05). 结论脑出血后增多的凝血酶通过不断激活PAR-1从而介导了脑出血后的神经损伤过程,与此同时凝血酶抑制剂PN-1也大量表达,一定程度上抑制凝血酶过表达所引起的毒性效应:脑出血后三种蛋白的表达增加可能与脑出血后神经损伤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出血(ICH)大鼠血肿周围白介素-10(IL-10)的表达及其与脑水肿的相关性.方法 1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ICH组;应用肝素化Ⅶ型胶原酶建立大鼠ICH模型;制模后12 h、24 h、48 h、72 h、7 d及14 d应用Bederson量表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血肿周围IL-10的表达.结果 (1)ICH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脑组织含水量均在ICH 12 h升高,48 h达高峰,7 d后恢复正常.(2)ICH组脑组织IL-10表达ICH 12 h明显升高,14 d达高峰,各时间点间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0.01).(3)ICH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脑组织含水量呈正相关(r=0.761,P<0.01),脑组织IL-10表达与脑组织含水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负相关(r=-0.65,-0.753,均P<0.01).结论 ICH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IL-10表达逐渐升高,可能参与了ICH后减轻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实验性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动态变化及其与MMP-9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脑水肿和MMP-9表达的动态变化,并初步探讨其关系。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6只,将动物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和脑出血组,大鼠尾壳核区注入自体非肝素抗凝动脉血建立脑出血模型,采用干湿重法测量脑组织水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术后不同时间点MMP-9的动态变化。结果血肿形成后脑水肿产生迅速,从脑出血后3h开始增加,48~72h达高峰;脑出血后12h时,血肿周围组织中开始出现大量的深棕黄色阳性染色细胞,术后72h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至120h时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脑出血后脑水肿可能与MMP-9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大鼠实验性脑出血后脑组织内蛋白酶连接素-1(PN-1)、凝血酶及蛋白酶激活受体-1(PAR-1)的表达及变化规律. 方法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制备大鼠脑出血模型,Westernblot方法检测假手术组及脑出m模型组不同时程(3 h、6 h、10 h、12 h、24 h、48 h、120 h)PN-1、凝血酶和PAR-1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假手术组可以检测到少量PN-1、凝血酶和PAR-1蛋白的表达;PN-1于脑出血后3 h开始增加,此后持续上升,10 h达高峰,后逐渐回降;凝血酶于脑出血后12h显著增加,48 h达高峰;PAR-1于脑出血后3 h即显著增加,48 h达高峰,120 h仍处于较高水平.脑出血后各时间点PN-1、凝血酶和PAR-1蛋白的表达量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N-1与PAR-1在脑出血后10h时呈负相关(r=-0.900,P<0.05),PN-1与凝血酶在脑出血后12h、120h时呈负相关(r=-0.900,P<0.05:r=-0.895,P<0.05). 结论脑出血后增多的凝血酶通过不断激活PAR-1从而介导了脑出血后的神经损伤过程,与此同时凝血酶抑制剂PN-1也大量表达,一定程度上抑制凝血酶过表达所引起的毒性效应:脑出血后三种蛋白的表达增加可能与脑出血后神经损伤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凝血酶(TM)大鼠脑内注射对核因子-κB(NF-κB)活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tuRNA表达及白细胞浸润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TM、TM+组织蛋白酶G(CATG)、TM+N.乙酰半胱氨酸fNAC)脑内立体定向注射制作动物模型,在不同的时间点处死动物,应用EMSA技术检测NF-κB活性,RT—PCR技术检测ICAM-1 mRNA表达.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来检测中性粒白细胞的浸润情况。结果TM脑内注射后6hNF-κB活性开始增加(P〈0.05),24h时达高峰(P〈0.01),然后逐渐下降。TM脑内注射后24h ICAM-1 mRNA表达开始增加(P〈0.01),48h达高峰(P〈0.01),然后逐渐下降。MPO活性动态变化趋势与ICAM-1 mRNA相似。TM+NAC组ICAM-1 mRNA及MPO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TM+CATG组NF-κB活性、ICAM-1 mRNA表达及MPO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TM通过蛋白酶激活受体-1(PAR-1)激活NF-κB,诱导ICAM-1 mRNA表达.促进白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