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低剂量螺旋CT用于肺结核诊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从2012年11月-2014年11月在云浮市人民医院的90例肺结核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A组患者使用X线片检查,B组使用常规剂量的螺旋CT进行扫描检查,C组使用低剂量螺旋CT检查,比较3组的检出阳性率和诊断准确率,并观察患者肺结核的各种病灶和征象。结果:A组的阳性检出率为93.3%、诊断准确率为66.7%,B组分别为100%,C组为93.3%,B组和C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患者的各种病灶和征象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和A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扫描可以代替常规剂量的螺旋CT检查,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因此在肺结核的诊断中可行性更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判断肺结核的活动性及评价抗结核治疗效果的价值。方法观察35例活动性肺结核与20例陈旧性肺结核的低剂量CT表现以及活动性肺结核治疗前后CT征象的变化。结果35例活动性肺结核均检出至少一种结核活动性征象,检出率100%。20例陈旧性肺结核检出结核活动性征象5例,检出率25%。35例活动性肺结核经抗痨治疗3~6个月后,复查CT检出活动性征象13例,检出率37%。结论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判断肺结核的活动性和治疗效果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扫描结合血清p53抗体检测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评价此两种方法联合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将298例符合标准的受检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试验组149例采用低剂量螺旋CT扫描结合血清p53检测,对照组149例行胸部X线检查,对检查阳性者予进一步病例检查,对2组高危人群的阳性结节检出率和肺癌检出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试验组检测可疑肺癌者17例,占11.41%;经病理检查确诊者15例,准确率为88.24%。对照组检查可疑肺癌者有10例,占6.71%;经病理检查确诊者有8例,准确率为80.00%。试验组可疑肺癌的检出率及肺癌诊断的准确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扫描与血清p53抗体检测联合比胸部X线检查的敏感性高,对早期肺癌的筛选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X线胸片与CT扫描对中央型肺癌的诊断效果。方法:观察58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中央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同期X线胸片与CT扫描检查结果,比较这两种方法的检出率以及检查显示的患者肺门区肿块、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情况。结果:58例中央型肺癌患者中,CT扫描检查确诊52例,准确率89.66%,X线胸片检查确诊35例,准确率为60.34%,CT扫描检查的准确率显著高于X线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扫描对患者的肺门区肿块、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显示率分别为84.48%和44.82%,明显高于X线胸片62.07%和2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胸片与CT扫描对中央型肺癌都有着较好的诊断效果,但是CT扫描诊断准确率要优于X线胸片检查,具有分辨率高、扫描层次清晰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X线胸片与CT扫描诊断中央型肺癌的效果。方法:50例病理确诊中央型肺癌患者分别采用X线胸片与CT扫描,对比其诊断效果。结果:CT扫描检出率为90.0%,明显高于X线的60.0%(P0.05);CT扫描中央型肺癌支气管腔内、肺门区肿块及纵膈淋巴结肿大清晰度优于X线胸片(P0.05)。结论:中央型肺癌患者采用X线胸片及CT扫描诊断效果良好,其中CT诊断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应用于足踝部隐匿性骨折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足踝隐匿性骨折患者中选取11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X线平片和多排螺旋CT扫描,比较两组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经X线平片检查诊断为阳性10例,阳性检出率为9.09%。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诊断为阳性102例,阳性检出率为92.73%,两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排螺旋CT检出的102例患者中,单发性骨折57例,多发性骨折45例,其影像学表现为局部骨小梁、骨皮质中断及相应部位小骨片撕脱和骨质缺损等。结论在足踝隐匿性骨折诊断中,应用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能够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和漏诊,从而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并分析螺旋CT低剂量扫描和MRI检查在强直性骶髂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为该疾病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116例强直性骶髂关节炎患者均进行螺旋CT低剂量扫描和MRI检查,比较二者对强直性骶髂关节炎的诊断情况。结果 MRI检查诊断明确率为97.41%(113/116),螺旋CT低剂量扫描诊断明确率为78.45%(91/11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对强直性骶髂关节炎病变分级的0级检出例数少于螺旋CT低剂量扫描,Ⅰ级检出例数多于螺旋CT低剂量扫描(P0.05),2种检查方法对强直性骶髂关节炎Ⅱ级、Ⅲ级及Ⅳ级病变检出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I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及其附属结构病变检出例数比螺旋CT低剂量扫描多,对骨质异常检出例数比螺旋CT低剂量扫描少。结论螺旋CT低剂量扫描和MRI检查在强直性骶髂关节炎中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MRI检查较螺旋CT低剂量扫描更具诊断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平片与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在跗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于梁平县人民医院就诊的足部外伤56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螺旋CT检查及数字化X线平片(DR)检查,根据影像学资料进行诊断并评估骨折类型。结果:56例患者共存在79处跗骨骨折,经数字化X线平片检查确诊跗骨骨折68处,螺旋CT轴位扫描检出跗骨骨折77处,准冠状位扫描检出轴位未显示骨折2处,螺旋CT轴位扫描联合准冠状位扫描可检出全部跗骨骨折;以螺旋CT检出跗骨骨折数目及部位作为评估标准,DR与螺旋CT在距骨、骰骨、舟骨骨折检出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楔骨、根骨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与DR对跗骨骨折检出率较高,X线平片检查费用相对较低,检查相对便捷,患者易于接受,但螺旋CT检出敏感性要高于X线平片,为临床提供更为丰富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部X线与螺旋CT在创伤性湿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创伤性湿肺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胸部X线与螺旋CT影像学资料,总结其影像学特点。结果:胸部X线及螺旋CT扫描对点片状与斑片状影、大叶或节段性实影、磨玻璃状改变等影像学特征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对肺血管纹理改变检出率(18.75%)、薄壁囊腔影检出率(18.75%)显著高于X线(P0.05),而X线对类圆密影检出率(17.50%)、肋骨骨折检出率(63.75%)显著高于CT扫描(P0.05)。结论:胸部X线可作为临床诊断创伤性湿肺的有效手段,也是其诊断基础:螺旋CT对创伤性湿肺的诊断准确性更佳。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分析在空洞型肺结核中的诊断低剂量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数字X射线摄影(DR)胸片的应用价值。 方法:以 2018 年 7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衡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 72 例疑似空洞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 进行低剂量螺旋 CT 诊断、DR 胸片检查,对两种诊断方式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进行比较。结果:72 例疑似空洞型肺 结核患者中,病理检查提示 53 例为空洞型肺结核。低剂量螺旋 CT 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较 DR 胸片更高,差 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空洞型肺结核的诊断中,低剂量螺旋 CT 较 DR 胸片的诊断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肺癌筛查及鉴别中实施低剂量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2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诊的疑似肺癌患者80例,均行低剂量螺旋CT扫描、常规剂量CT扫描,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种CT检查方法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漏诊率、误诊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比较两种CT检查方法的不同大小病灶检出率、不同类型肺癌检出率、医生主观图像评分、辐射剂量。结果:低剂量螺旋CT扫描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漏诊率、误诊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常规剂量CT扫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不同类型肺癌以及不同病灶大小的检出率上,与常规剂量CT扫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低剂量螺旋CT扫描的医生主观图像评分与常规剂量CT扫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低剂量螺旋CT扫描辐射剂量指标均低于常规剂量CT扫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肺癌筛查及鉴别过程中应用低剂量螺旋CT扫描的诊断效能与常规剂量CT扫描基本一致,并且具有辐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各种影像学检查诊断肺结核的临床价值。方法对91例肺结核患者行X线电视透视(电透)、胸片和常规肺部螺旋CT扫描。结果91例中,斑片结节影15例,多发斑片、索条影54例,肺实变18例(其中12例病变内见“支气管气相”),伴空洞18例,伴支气管播散5例,伴两肺弥漫粟粒状阴影4例,伴胸膜改变14例,伴肺癌2例,伴细菌性感染5例。结论X线胸片是肺结核最主要、最基本的检查方法;CT扫描可提供肺结核病灶的细节,可作为诊断肺结核的重要补充检查手段;电透对弥漫粟粒状阴影表现阴性,前后无法对比,辐射量大,应逐步淘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应用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抽选本院于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200例,分别进行X线扫描检查和CT扫描检查,观察诊断结果,分析平片特征和影像学特征。结果:X线检出病变168例(84.0%),CT检出184例(9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检出以椎间隙改变(92.9%)、骨赘形成/椎体角边缘弯曲(88.1%)居多;CT检出病变类型以椎间盘膨出为主(59.6%),病变部位以L4~5为主(70.0%)。结论:对于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而言,X线诊断、CT诊断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其中后者检出率高、能够明确病变类型和部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性颈椎外伤(ACT)的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影像,评价其在AC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复习52例临床确诊的急性颈椎外伤患者所行平片及CT扫描图像,计算各自的检出率。结果经确诊的52例ACT患者,其中平片诊断16例(24处)骨折,CT诊断49例(89处)骨折。平片与CT的骨折检出率分别为26%及97%,两者差距显著。结论CT是对急性颈椎损伤的一种极有效的影像学诊断方法,螺旋CT对骨折的诊断率明显优于平片,尤其是对骨折线显示、小关节脱位、椎管损伤及稳定性的判断CT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在ACT诊断中,CT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椎间盘损伤、脊髓受损及椎旁软组织显示的局限性,CT仍有一定的限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诊眼外伤诊断中螺旋CT扫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00例眼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行螺旋CT检查诊断,对照组行超声合并X线平片检查,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研究组总阳性检出率为100.0%,对照组炎性检出率为86.0%,研究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9.88,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眼外伤患者行螺旋CT检查诊断可提供清晰的图片征象,诊断正确率较高,操作方便,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螺旋CT与X线腹部平片在肠梗阻疾病中的联合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经手术或病理诊断证实的肠梗阻患者的CT和X线片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3例患者中,螺旋CT肠梗阻诊断率为96%,腹部平片肠梗阻诊断率为70%;两者联合起来诊断率为100%。结论螺旋CT和腹部平片对肠梗阻的病因、部位及性质等的联合诊断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非常有助于临床及时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儿童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提高儿童肺结核的诊断率及治愈率。方法:从症状、体征、X线及CT表现和其它辅助检查的结果,对53例儿童肺结核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儿童肺结核临床表现多不典型,诊断较困难。结论:诊断儿童肺结核,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卡介苗接种史、结核接触史、PPD试验、特别是X线胸片和CT检查等加以综合分析,治疗方法根据病情、病变类型、年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X线、CT和MRI在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价值对比。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并最终确诊的71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患者,均行X线、CT、MRI检查,评估检查结果并对比。结果:对比3种检查结果显示,MRI对关节面侵蚀检出率69例(97.18%)、关节面骨质囊变检出率70例(98.59%)明显高于CT检出率57例(80.28%)、48例(67.61%)与X线检出率45例(63.38%)、21例(29.58%),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624、74.838,P 0.05);此外三组检查方式对关节面下骨质硬化、关节间隙变宽检出率结果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19、0.378,P 0.05);X线、CT、MRI对关节间质狭窄、关节软骨肿胀检出率结果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779、8.176,P 0.05)。X线诊断率46例(64.79%)、CT诊断率58例(81.69%)、MRI诊断率70例(98.59%),其中以MRI诊断率明显高于X线与CT诊断率,三者比较有意义,(χ~2=27.119,P 0.05)。结论:X线、CT、MRI检查手段对AS骶髂关节病变的检出均有指导意义,其中MRI诊断率最高。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探究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 X 线与多层螺旋 CT 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泉 州市正骨医院收治的 120 例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 X 线、多层螺旋 CT 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分析 骨折检出情况及检查情况。结果:120 例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经 X 线片检查检出 84 例(70.00 %),经多层螺旋 CT 检查检 出 115 例(95.83 %);多层螺旋 CT 检出率高于 X 线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层螺旋 CT 对爆裂性 椎体骨折、椎管内血肿、椎板骨折检出率明显高于 X 线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骨片突入椎管两种检 查方式诊断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层螺旋 CT 检查时间长于 X 线,检查费用高于 X 线,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临床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诊断中采取多层螺旋 CT 检查,相比 X 线检出率明显更高, 可以对骨折情况进行细致观察,从而为临床疾病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6排CT在骶骨隐匿性骨折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6月~2014年3月有外伤发病史以及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未能检出的30例可疑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16排螺旋CT进行诊断。对骨折的检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经16排螺旋CT扫描及图像处理,检出24例骨折患者,6例排除骨折,CT检出率为80.00%(24/30);CT检出骶骨骨折情况:骶3骨折11例(占36.67%),骶4骨折8例(占26.67%),骶5骨折5例(占16.67%)。结论:16排CT在骶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