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痞满脾胃虚弱证临床症状与胸椎小关节紊乱的关系和观察手法整复胸椎小关节紊乱对痞满脾胃虚弱证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以符合痞满脾胃虚弱证诊断标准者为调查对象,统计调查对象中并发胸椎小关节紊乱的机率,并对具有胸椎小关节紊乱局部体征者进行手法治疗,以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情况评价疗效。结果:在调查的100例痞满脾胃虚弱证患者中,有32例具有胸椎棘突偏歪、后突和棘旁压痛或肌紧张等局部体征,占调查人数的32%;其中32例痞满脾胃虚弱证并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经手法整复其胸椎小关节紊乱后,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总有效率为87.5%。结论:痞满脾胃虚弱证与胸椎小关节紊乱有关,手法整复胸椎小关节紊乱可有效地改善痞满脾胃虚弱证患者的临床症状,但确切的治疗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整脊疗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胸椎小关节紊乱俗称“岔气”。我们用整脊疗法治疗本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本组 89例中男性 2 9例 ,女性 60例 ;年龄 1 8~ 69岁 ,其中 1 8~ 5 0岁的患者 38例中女性占 34例 ,男性仅 4例 ,5 0岁以上者则男女患者数相近 ;病程 2 h~ 4个月 ;其中 32例有较明  相似文献   

3.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临床引起背痛的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我们自2003年5月10日至2005年9月21日共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38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8例中20-40岁者11例,约占28.9%,40岁以上者27例,约占71.1%;棘突后突伴偏歪者21例,约占55.1%,单纯棘突后突13例,约占34.2%,棘突凹陷者4例,约占10.5%。其中痊愈34  相似文献   

4.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是指胸椎小关节紊乱致神经、血管等周围软组织功能受损而出现的一系列相应症状和体征,多由外伤、劳损、长期姿势不良及退变等,使胸椎内外平衡失调,导致胸椎小关节紊乱。手法整复治疗本病应用较多,且疗效较好。为进一步评价手法整复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笔者于2009年10月一2010年9月采用手法整复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34例,并设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胸椎小关节紊乱是临床常见的损伤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肩胛部疼痛、左上胸痛、胸闷、心悸、乳房痛等,临床上常被误诊为心血管、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器官的神经官能症或更年期综合征等,药物治疗收效甚微,即使有效也往往停药即再次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笔者采用双人徒手整脊操作手法治疗该类患者,疗效甚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1993~1999年笔者应用整复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10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振脊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疗效并探讨其机理。方法:对30例确诊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采用手法复位治疗,观察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30例患者治愈19例(63.33%)、显效6例(20%)、好转5例(16.67%),总有效率100%。结论:振脊手法复位是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有效手法,疗效确切、迅速,而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胸椎小关节紊乱的手法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雪岭  陈勇 《北京中医药》2008,27(8):637-638
目的 探讨胸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症状,发病机理,观察适当复位手法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胸椎发病节段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法进行矫正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总有效率达97%.结论 依病变部位的不同,选用合理的复位手法,恰当应用,可迅速解除胸椎小关节紊乱的症状和体征,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胸椎小关节紊乱的正骨手法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椎小关节紊乱是骨伤科常见的损伤性疾病,由于受伤的节段和所波及的组织不同,其表现除背痛外,临床上还会出现不同的内科疾病,为此,本文就胸椎小关  相似文献   

10.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手法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是指由于胸椎小关节的解剖关系的微小移位,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如疼痛、胸闷、呼吸短促、食道异物感等。而X线胸椎平片、食道钡剂造影,心电图检查又无阳性所见者。门诊工作中,这样的病人并非少见。若临床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病人辗转于内科、外科、五官科,不能得到及时治疗。我们在临床中应用中医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收到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胸椎小关节紊乱又称胸椎骨错缝,是指胸椎小关节受到外力作用,致使微细解剖位置发生轻微改变,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手法复位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淑华 《中医正骨》2006,18(2):77-77
自2004年3月,作者采用手法复位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33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胸椎小关节紊乱是临床常见的损伤性疾病,笔者运用推拿整复手法治疗158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58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91例,女67例;年龄21~40岁48例,41~55岁67例,56—69岁43例;病程最长半年,最短1天。  相似文献   

14.
胸椎小关节紊乱又称胸椎小关节错缝,包括胸椎关节突关节、肋椎关节失衡.胸椎周围软组织比较薄弱,发生小关节紊乱并不少见,胸椎小关节紊乱后复位也较困难.笔者运用推拿复位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33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胸椎小关节紊乱是临床常见的损伤性疾病,笔者运用推拿整复手法治疗158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胸椎小关节紊乱与功能性胃肠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胸椎小关节与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关系。方法:调查120例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统计其并发胃肠症状的机率,并对其中属功能性胃肠疾病的患者,采取松筋正骨与脊背熨疗,观察临床疗效和胃肠电图变化。结果:在调查的120例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中,有48例并发程度不同的胃肠症状,胃肠症状的发生率为40%。36例功能性胃肠疾病患者治疗后29例的胃肠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总有效率为80.5%;36例胃或肠电图治疗前后的振幅和频率均有明显改变(P<0.01或P<0.05)。结论:胸椎小关节紊乱是引起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原因之一,手法整复错动紊乱的胸椎小关节,可有效地调节胃肠功能,是治疗某些功能性胃肠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近期部分文献进行综述,结果: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选用两种或多种疗法合用较为普遍。结论: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疗效确切,但手法治疗在安全性、规范性和疗效性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求应用整复手法配合三棱针放血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3例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采用整复手法配合三棱针放血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结果:经统计分析,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应用整复手法配合三棱针放血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临床疗效确切,可操作性及安全性好,具有临床广泛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胸椎关节紊乱是推拿科常见疾患 ,类似中医所称的“岔气”、“背痛”。临床上分为关节突关节紊乱症和肋椎关节紊乱症。其主要特征除以一侧背痛为主外 ,临床上还会因节段和波及的组织不同 ,产生不同程度急慢性肋间神经痛、胸腹腔脏器功能紊乱及头颈部症状。笔者采用手法治疗 84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