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腹部疝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提高对本病影像学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12例经手术证实的腹内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 12例腹部疝患者,螺旋CT诊断腹股沟区疝7例、脐疝1例、腹腔内疝1例、闭孔疝1例、腹壁切口疝各1例;疝内容物均为小肠。螺旋CT表现为肠梗阻12例,10例可见疝口,肠系膜血管分布形态改变6例;疝囊内肠管正常强化4例,强化减弱或延时强化7例,无强化1例,可确定肠管已绞窄和(或)坏死9例。结论腹内疝术前诊断较困难,螺旋CT增强扫描和多种方法重组可以明确诊断或提示本病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目的加深对膈疝的临床X线和CT征象的认识及影像检查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本院收治的14例患者,将其X线CT表现与临床所见相对照。结果 X线和CT检查共发现14例膈疝患者,包括左侧膈疝者13例,右侧膈疝1例。左侧膈疝患者中11例为胃疝,另外1例为大网膜疝,1例为肠道和大网膜疝;11例胃疝者中,9例合并肠道和大网膜疝,1例合并大网膜疝,2例合并肠道疝,2例合并肝疝,2例合并脾疝;1例右侧膈疝者疝内容物为部分肝右叶及肠道,与手术所见一致。结论在对膈疝作检查时,胸腹部的钡餐检查以及X线平片和胸部上腹部的CT检查对临床手术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而且能够对膈疝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重建在腹内疝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就诊腹内疝患者共计88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8例腹内疝患者中,70例患者显示疝口,并且存在肠聚集、移位、肠系膜血管走形异常的情况;88例患者均表现为肠梗阻,其中65例合并小肠扭转。结论综上所述,在腹内疝的临床诊断中使用多层螺旋CT重建能够较好地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判断患者的病症,具有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总结胸膜间皮瘤多排螺旋CT征象,提高胸膜间皮瘤多排螺旋CT的临床诊断水平。方法选取胸膜间皮瘤患者53例,分析胸膜间皮瘤患者的多排螺旋CT征象。结果 53例胸膜间皮瘤患者均有胸膜不规则增厚表现,其中弥漫性胸膜增厚39例,局限型胸膜增厚14例;良性病变16例,恶性病变37例。结论多排螺旋CT对提高胸膜间皮瘤诊断准确性,确定病变形态、范围及胸壁纵隔结构侵犯度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最终确诊该病还需进行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及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肺动脉栓塞(PE)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56例临床怀疑PE的患者进行多普勒超声及64排CT血管造影检查,通过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技术进行肺动脉三维成像。结果 56例患者中肺动脉栓塞34例,PE病例CT主要表现为完全性或部分性充盈缺损。超声心动图诊断PE的直接征象(肺动脉血栓)3例,间接征象20例,无异常变化33例。结论超声检查发现肺动脉栓塞直接或间接征象可以明确诊断或疑似诊断,而多排螺旋CT是一种有效、准确、无创性诊断PE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肌骨超声及多层螺旋CT在肋软骨骨折鉴别诊断中的征象表现及诊断效能。方法:选择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广州市南沙区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疑似肋软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分别采用肌骨超声与多层螺旋CT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准,比较两种不同检查方式与手术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肌骨超声与多层螺旋CT对肋软骨骨折诊断效能的差异。结果:68例疑似肋软骨骨折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明确诊断者共64例。Kappa检验分析结果显示,肌骨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有高度的一致性(Kappa值=0.861,P<0.05);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有中等的一致性(Kappa值=0.596,P<0.05)。肌骨超声诊断肋软骨骨折的灵敏度与准确率均高于多层螺旋CT(P<0.05)。结论:相较多层螺旋CT,肌骨超声能更加清晰地显示肋软骨骨折,对肋软骨骨折的诊断效能更高,可指导后续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临床推广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多排螺旋CT平扫在急性肠梗阻中的诊断水平。方法:对经临床手术证实为肠梗阻50例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96%)能确定为肠梗阻;32例(64%)手术结果与CT表现相符,包括肠粘连9例,结肠肿瘤5例,肠套叠5例,肠扭转4例,阑尾炎2例,腹股沟疝7例;16例CT表现与手术结果不完全相符,包括肠粘连5例,小肠肿瘤4例,2例肠内疝,2例阑尾炎所继发梗阻,3例肠扭转;2例误诊,包括肠内疝1例,肠系膜动脉栓1例。CT对确定有无梗阻准确性较高;CT的诊断对治疗有指导意义。结论:CT能鉴别机械性和麻痹性肠梗阻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肠管扩张,快速显示梗阻部位和原因,有助于临床及时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因此多排螺旋CT平扫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有较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区域性门静脉高压(RPH)的诊断及临床指导价值。方法:对21例区域性门静脉高压患者使用6排多层螺旋CT机行上下腹部CT增强扫描,分析脾静脉闭塞后侧支循环开放及曲张情况。结果:脾静脉局部突然中断、明显狭窄或不显影12例,主要的两个侧支循环通道有胃短静脉-胃底静脉丛-胃冠状静脉和胃网膜静脉-胃结肠干-肠系膜上静脉,在螺旋CT上表现出特征性的分布和走行。结论:MSCT增强多排螺旋CT能清晰显示RPH患者脾静脉闭塞后侧支循环开放及曲张情况,对于RPH的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月肠梗阻患者142例,根据患者具体临床情况,行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根据CT表现,分析患者肠梗阻的病因,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比较,分析CT对肠梗阻病因诊断的符合率。结果①引起肠梗阻的病因有粘连、肿瘤、腹内外疝、肠套叠、炎症、腔内病变、肠扭转、外伤等,其中粘连、肿瘤、腹内外疝居前三位;②对粘连、肿瘤、腹内外疝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6.3%、94.7%、86.6%,所有cT病因诊断中,总的符合率为87.3%。结论应用CT对肠梗阻进行病因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及时明确病因,及时给予相应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分析64层螺旋CT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临床价值与方法.方法 将13例主动脉壁内血肿就诊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检查,并按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分型分析.结果 13例IMH中,Stanford分型累及升主动脉的A型4例,仅累及降主动脉的B型9例.其中4例伴有穿透性溃疡.并发征:心包积液2例,胸腔积液5例,主动脉夹层1例,主动脉瘤2例.结论 64排螺旋CT是一种快速、无创的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壁内血肿的直接、间接征象及并发征象,对临床医师的诊断与治疗起到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MSCTPA的征象,利用随机软件对各支肺动脉血管1~4级分支血管进行多平面三维重建(MRP)、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PCR)和容积再现(VR)。结果 28例肺动脉栓塞病例中,受累肺动脉及分支共102支,CTA直接征象表现:偏心型充盈缺损、中心型充盈缺损及完全闭塞性充盈缺损3型;CT间接征象表现:肺动脉高压、肺纹理稀疏、心脏增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合并肺感染等。结论 64排螺旋CT肺动脉增强扫描具有无创、快速、直接、特异性较高及后处理功能强大的特点,为临床定性诊断及溶栓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现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已成为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对腹股沟疝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住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62例进行多排螺旋CT检查及MPR重建图像并进行分析,多平面重组技术主要包括横断位、冠状位及矢状位重建。结果腹股沟斜疝CT表现为腹股沟管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影,呈囊实性或混杂密度,局部见旋涡征象,病变向上与腹腔相通,疝囊均向下延伸至阴囊或大阴唇;部分停留在腹股沟内。横断位、冠状位及矢状位等三种检查序列对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的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2、3.25,均P〈0.05),而在精索或子宫圆韧带显示中则无明显差异(F=0.65,P〉0.05)。冠状位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横断位(X2=8.55,P〈0.05)。结论螺旋cT检查可准确显示腹股疝的数目、大小、部位、疝内容及并发症等;三维多方位及仿真内镜等后处理技术,避免了结构重叠,为腹股沟疝的提供正确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闭孔疝CT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闭孔疝8例的影像学表现,所有的患者术前均行CT检查,4例全腹部扫描,4例盆腔扫描,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8例均为女性,中位年龄72岁。右侧闭孔疝6例,左侧闭孔疝2例。疝内容物均为小肠。8例中7例有不同程度小肠梗阻的征象。8例均为单侧性病变,疝囊表现为耻骨肌与闭孔外肌之间边界清楚的囊性病灶,病灶的短径1.4~3.1cm,平均约2.2cm,其中5例囊内可见少量气体影。疝囊内的肠管壁可不均匀增厚,但内、外壁均较光整,无局部结节样增厚改变,增强肠壁强化程度减弱。结论闭孔疝的CT表现主要为耻骨肌与闭孔外肌之间边界清楚的囊性病灶,并腹内肠梗阻征象。对于老年患者不明原因的腹痛,腹部(包括盆腔)的CT检查是发现、诊断闭孔疝有效、准确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脑动脉瘤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的脑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名蛛网膜下腔出血或高度可疑的脑动脉瘤患者,首先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筛查,对阴性病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CT血管造影诊断脑动脉瘤14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2例,正常4例。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是一种无创、快速、安全有效的脑动脉瘤检查诊断方法,在临床病例筛查和指导治疗方案选择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并分析螺旋CT诊断应用于腹部疝中的重要临床价值。方法本组研究的研究对象主要为我院收治的34例腹部疝患者,并对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螺旋CT诊断均较为准确。34例腹部疝患者中,根据其疝的具体位置,螺旋CT诊断出腹股沟区疝患者为15例、脐疝3例、腹腔内疝4例、闭孔疝2例和外伤性腹壁疝患者4例、腹壁切口疝患者6例。患者的腹部疝内容物为小肠;螺旋CT下表现为肠梗阻的患者为34例,螺旋CT的诊断与手术结果的符合率为100%。结论对于腹部疝的患者而言,运用螺旋CT来对其进行诊断是十分有效的,其具有安全、方便等特点,可以为临床的诊断与治疗提供较为可观与真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20例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使用64排螺旋CT机进行病因诊断,观察CT影像表现,并与临床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20例患者的CT病因诊断结果中,有113例与临床病因诊断结果相符,诊断符合率为94.2%;CT检查对肠套叠、肠扭转、粪石或粪便引起的肠梗阻及先天性肠梗阻、肠系膜血栓的诊断符合率均为100.0%;对肿瘤、肠粘连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0%、95.8%;对腹部疝的诊断符合率为83.3%;对炎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也为83.3%。结论 在肠梗阻病因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腰椎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腰椎骨折患者87例,均行X线检查和多层螺旋CT检查,比较分析多层螺旋CT对于腰椎骨折的诊断价值。结果多层螺旋CT检查准确率高于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可非常清晰的显示骨折情况,为临床医师准确的诊断及治疗方案、手术的选择和术后随访、疗效及预后评估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对主动脉壁间血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8年中主脉脉壁间血肿CT影像检查资料。17例主脉脉壁间血肿患者,均行16排螺旋CT检查,并对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以及三维容积成像(VR)后处理。结果 16排螺旋CT检查能快速、准确、无创地诊断壁间血肿。结论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的CT征象,探讨CT检查对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57例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CT表现。结果 57例患者中,脾脏损伤33例、肝脏损伤20例,肾脏损伤4例,8例为多个实质性脏器损伤,31例(54.38%)保守治疗,25例(43.85%)手术治疗,1例复合伤患者继发多器官衰竭死亡,余均治愈。结论依据CT征象可初步判断患者脏器损伤情况,可作为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早期确诊及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中晚期胃癌的CT表现,探讨16排螺旋CT对于中晚期胃癌的诊断价值,以及邻近组织侵犯、转移的途径。方法选取33例经胃镜、病理检查证实的胃癌做CT检查。结果 (1)中晚期胃癌CT表现为胃小弯及胃窦部壁不规则增厚,通常以胃窦部增厚为主(19例)及胃小弯侧包括胃角增厚(11例),贲门区增厚(2例)。(2)胃癌侵犯至浆膜层及胰腺(7例)。(3)小网膜囊及腹膜后淋巴肿大。结论 CT在中晚期胃癌的诊断中,对于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