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支架置入术治疗慢性髂动脉闭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支架置入治疗慢性髂动脉闭塞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在38例慢性髂动脉闭塞患者共46条病变血管中,发现髂总动脉闭塞18条,髂外动脉闭塞12条,髂总和髂外动脉均闭塞16条,分别行闭塞段开通,局部溶栓,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及支架置入等综合介入治疗.结果除3条髂动脉未能开通外,其余闭塞髂动脉均得以开通,其中43条闭塞髂动脉共置入54枚支架,支架覆盖长度为5~20 cm,平均为7.4 cm.4例髂总动脉起始部闭塞,采用"对吻式"技术球囊扩张后,双侧同时置入支架.随访3~62个月,平均29.5个月,1年、2年、4年支架初次通畅率分别为88%、84%、70%;再狭窄或闭塞的病例,行二次介入开通治疗后,支架的累积通畅率分别为94%,90%,84%.5例合并有主要并发症,包括1例形成动脉夹层;2例出现远端动脉栓塞;2例发生髂动脉破裂.结论支架置入术治疗慢性髂动脉闭塞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其中、远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覆膜支架治疗髂动脉急性破裂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463医院2006年5月至2009年12月3例患者(共4条)急性髂外动脉破裂覆膜支架治疗的围术期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6枚覆膜支架均置入成功,即刻造影复查破裂口显示,全部封堵成功,无造影剂外溢,血液动力学稳定,管腔通畅.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髂动脉闭塞内膜下再通治疗与覆膜支架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内膜下再通和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髂动脉硬化闭塞病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5例伴有严重缺血症状的髂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患者,动脉闭塞长度2.5~12.0 cm.采用顺行途径(经右肱动脉穿刺3例,经对侧股动脉穿刺2例)对闭塞段血管行意向性内膜下途径再通,用直径8 mm球囊对内膜下通道扩张成形并植入镍钛合金覆膜支架,共植入覆膜支架6枚,另在1处狭窄病变植入覆膜支架1枚,1处长段闭塞病变覆膜支架远段和另1处髂动脉狭窄病变中各植入裸支架1枚.结果 内膜下再通操作全部获技术成功,无并发症出现.覆膜支架置放后血管腔内形态良好,血流通畅.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患肢踝臂指数(ABI)平均值由0.40±0.32上升至0.89±0.15.近中期随访无症状复发.结论 动脉内膜下再通术联合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髂动脉硬化闭塞病变安全、有效,近中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4.
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血管内支架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1例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进行了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分别置入国产内支架6枚,进口内支架5枚,进口血管内支架选用Wallstent、Memotherm及Symphony,国产血管内支架类似Wallstent。结果 11例患者中10例成功地完成了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其中5例患者中的6条病变血管中置入6枚国产血管内支架,5例患者中的5条病变血管中置入5枚进口血管内支架,病变血管开放获得满意,上肢脉搏血压恢复正常,1例锁骨下动脉闭塞的患者,因导丝穿破血管进入纵隔而放弃治疗。术后随访时间为6~39个月,其中1例置入血管内支架在5个月复查时出现再狭窄,经球囊扩张后16个月复查血管开放良好。结论 血管内支架可有效地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有望成为最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复杂下肢动脉闭塞病变中,血管腔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对于腔内血管重建技术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2月—2014年12月在血管重建前及重建后分别使用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及IVUS指导下应用血管介入技术治疗下肢动脉复杂病变12例。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IVUS检查。IVUS对介入手术的决策均起到了关键作用。1例腘动脉陷迫综合征血栓病变采用单纯溶栓治疗;2例支架内再狭窄病例诊断为血栓合并内膜增生,进行溶栓后球囊扩张;1例覆膜支架再闭塞病例明确闭塞支架内血栓后采用溶栓治疗,同时发现远端残余狭窄病变后二期植入覆膜支架;7例动脉硬化闭塞病例中,2例诊断为血栓合并狭窄,予以溶栓后球囊扩张治疗,5例为长段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球囊扩张后植入裸支架;1例髂动脉炎性病变使用覆膜支架。术后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9.7±3.7)个月,病变血管6个月一期通畅率100%。结论:在复杂下肢动脉闭塞病变的诊断与治疗中,需要IVUS实现更精确的病变血管观察,优化球囊、支架的选择及定位,评估治疗的满意度,减少及预防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16例周围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患者及2例外伤性周围血管损伤的患者。15例为髂动脉或股动脉动脉硬化所致的血管狭窄或闭塞,1例为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处动脉硬化所致的血管狭窄,1例为右肱动脉上段外伤性动脉瘤,1例为外伤性右锁骨下动-静脉瘘。16例周围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患者,采用经皮穿刺溶栓治疗,球囊导管血管内成形(PTA)及血管内支架置入进行治疗,2例外伤性血管损伤的患者,采用经皮穿刺带膜血管内支架置入进行治疗。结果:18例患者经溶栓治疗,血管内成形(PTA)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后,闭塞血管重新开通,损伤血管修复,血液动力学恢复正常。未发生并发症。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周围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内球囊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并发症的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41支颅内狭窄动脉)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1处颅内动脉狭窄均一次性成功置入支架,共置入支架42枚,术后狭窄血管均得到明显改善,病变血管狭窄率由术前70%以上降至〈10%。其中,术中1例因微导丝弹跳刺破小血管导致出血,经治疗后有对侧肢体轻瘫。1例在球囊扩张时发生血管内膜撕裂,立即中和肝素并行双侧脑室外引流后第2天死亡。1例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入过程中大脑中动脉撕裂,出血较凶造成颅内血肿后行颅内血肿清除,术中见支架将大脑中动脉刺破,夹闭大脑中动脉,患者术后12h死亡。术后无颅内出血、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32例患者均随访3~14个月,临床症状持续改善,无缺血性卒中发生,TCD复查未见病变血管再狭窄。结论经皮腔内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血管狭窄创伤小、疗效好,但风险高,应注重术前评估、手术操作、并发症防治及围手术期监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以反复鼻出血为主要表现的外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外伤后反复鼻出血,并经全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均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20例采用可脱性球囊栓塞直接闭塞载瘤动脉,11例采用覆膜支架置入,覆盖载瘤动脉破口.无死亡病例,均于术后2周内出院,无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再出现鼻出血.结论 脑血管造影是确诊外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的金标准;其治疗方法首选血管内介入治疗.覆膜支架置入相比于球囊闭塞颈内动脉而言,可能是一种更有价值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对主-髂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价值。 方法 收集20例主-髂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患者,对其中17例行球囊扩张术(PTA)和(或)支架植入术,3例行切开取栓联合PTA、支架植入术,观察其疗效。 结果 共植入裸支架26枚,覆膜支架1枚。20例患者病变段血管均获得有效开通,技术成功率为100%(20/20)。2例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1例为动脉夹层,另1例为动脉破裂。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或消失,围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4~12个月,1例因多发器官衰竭死亡,1例发生再狭窄,其余均未出现症状持续或加重。 结论 介入治疗是治疗主-髂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的闭塞性病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的近期疗效,初步总结其技术要点与治疗经验。方法选择2005年8月-2006年4月期间收治的51例以膝下动脉病变为主的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所有患者的膝下段病变动脉均采用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结果该组51例患者中,技术成功44例,成功率86.3%;临床成功47例,成功率92.2%。术后平均随访4个月(2~8个月),临床成功的患者中除1例术后2个月复发行二次手术外,其余患者症状均无加重或复发。结论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的膝下段动脉病变具有较高的可行性,近期疗效确切,其长期疗效还需进一步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镜辅助下半闭合式内膜切除术治疗长段股-腘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甲顾分析了35例血管镜辅助下半闭合式内膜切除术治疗长段股-腘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半闭合式内膜切除术技术成功率为100%,其中5例同时行股深动脉扩大成形术,3例行髂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1例行髂外动脉内膜切除术。随访1~24个月,平均12个月,累积通畅率为85.7%,保肢率为100%。结论血管镜辅助下半闭合式内膜切除术治疗长段股-腘动脉闭塞性病变是安全有效的,术前、术后实施合理的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髂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髂动脉狭窄性疾病的适应证和并发症。方法结合文献回顾分析采用髂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髂动脉狭窄性疾病15例(17条肢体)的诊治经验。结果、15例均行髂动脉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 髂动脉支架置入术,其中4例同时行股-Guo动脉人造血管旁路术。术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改善。踝肱指数增加0.13~0.35,平均0.21。随访6~32个月,近期通畅率(术后6个月以内)。100%,远期通畅率93.3%(14/15),再狭窄率6.7%(1/15),均未发生闭塞和移位。结论髂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狭窄性疾病是微创、安全的,掌握其适应证可得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长节段闭塞患者血管成形术中置入37mm长Enterprise支架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27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长节段闭塞患者,术中亚满意球囊扩张后采用37 mm长Enterprise支架行血管成形术。记录手术情况,术后30d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评定治疗效果;比较术前1d及术后3、30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观察术后30d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3~12个月,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CT血管造影,观察管腔再狭窄发生情况。结果 3例微导丝未通过闭塞段,24例成功置入支架、血管再通,置入支架后管腔残余狭窄率为(19.2±6.9)%;术后30d治疗效果为优10例,良9例,差5例;术后3、30dNIHSS评分[(8.2±2.0)、(6.1±1.9)分]均较术前[(10.6±2.2)分]降低(P0.05);术后30d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1例,造影剂外渗1例;平均随访7.8个月,6例发生管腔再狭窄。结论对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长节段闭塞患者,血管成形术中亚满意球囊扩张后置入37mm长Enterprise支架治疗效果满意,并发症及远期管腔再狭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背景:常规的覆膜支架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繁杂,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操作技术有增加夹层破口破裂的风险.目的:应用改良的大动脉覆膜支架和创新的介入治疗方法腔内修复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病例来自2006-10/2009-03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对象:选择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30例,均为男性,年龄43~70(53.5±12.8)岁.发病时间为5~45 d不等.方法:全部病例选用细钢丝捆绑的覆膜支架和创新输送及释放支架的方法,对降主动脉破口与左锁骨下动脉距离<10 mn的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可选用分支型大动脉覆膜支架.主要观察指标:支架置入成功后复行主动脉造影,了解覆膜支架位置,形态,夹层破口封闭和内漏以及主动脉弓分支血管通畅情况: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行磁共振检查随访支架情况,有无瘤体破裂、内漏及支架移位等并发症.结果:30例共置入33枚细钢丝捆绑覆膜支架,其中4例因降主动脉破口与左锁骨下动脉距离<10 mm而置入分支型支架;5例支架置入后出现明显内漏,3例予球囊扩张,2例再置入1枚支架后内漏消失;1例患者置入后3个月支架远端出现新的破裂口而再置入1枚支架成功,3例出现右下肢麻木症状,1例出现右下肢间歇性跛行.所有患者置入后3~32个月随访行磁共振检查示假腔缩小并见腔内血栓形成,真腔增大,无瘤体破裂、内漏及支架移位等并发症.结论:采用细钢丝捆绑大动脉覆膜支架、创新输送和释放支架方法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具有技术操作容易、可靠、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尤其适用于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报道1例覆膜支架治疗左侧锁骨下动脉狭窄球囊成形术致主动脉夹层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14日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左侧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锁骨下动脉狭窄的手术方式、注意事项、术中并发症及其处理原则。结果 本报道患者为左侧锁骨下动脉狭窄,术中出现锁骨下动脉-胸主动脉夹层,造影剂渗出。使用血管覆膜支架覆盖破口,再次造影无动脉造影剂持续渗出,术后经胸部增强CT明确诊断,本次手术并发症考虑由球囊扩张成形过程中球囊对血管的扭矩和剪切力造成,半年后复查未见动脉造影剂渗出,未见主动脉夹层。结论 覆膜支架治疗左侧锁骨下动脉狭窄球囊成形术致主动脉夹层的效果良好。神经介入医师应对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并发症予以重视,做到尽早发现并做出正确的诊断,尽快对并发症进行正确的处理,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尽可能减少并发症带来的不良后果,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腔内血管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10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 ,共植入 11个金属支架 ,其中国产支架 4个 ,Memotherm支架 5个 ,Symphony支架 2个。病变部位 :髂动脉 4例 ,髂股动脉 1例 ,锁骨下动脉 2例 ,腋动脉 1例 ,股动脉 2例。术中辅助应用钬激光技术 3例 ,辅助球囊扩张装置 9例。结果 :11个支架的植入技术均获成功 ;术后 1例发生了远端肢体动脉栓塞 ,1例发生了支架内血栓阻塞 ,其余 8例支架植入后随访 3~ 11个月 ,均保持通畅 ,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支架植入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良好 ,国产支架和进口支架的近期疗效没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用介入学方法治疗布加氏综合征。方法先行经皮下腔静脉造影术,明确病变类型。对单纯狭窄型者采用球囊导管扩张术,然后置入血管内支架;对完全膜型或节段闭塞型者,先行穿刺破膜或开通,继而行球囊导管扩张术,节段型者同时置人血管内支架;对伴血栓形成者先行溶栓治疗。结果本组10例拟诊者,均行下腔静脉造影术,确诊布加氏综合征8例;共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8例,下腔静脉穿刺破膜3例,穿刺开通2例,下腔静脉支架置人术7例,置入9枚支架。未出现下腔静脉破裂、腹腔内出血及肺栓塞等。结论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微创、安全、有效,应予推广。  相似文献   

18.
肖亮  童家杰  申景  徐克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6):1009-1012,1016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中长期疗效。【方法】选择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患者106例,其中42例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为髂动脉和/或股动脉闭塞,64例髂动脉和/或股动脉、胭动脉不同程度管腔狭窄,术中采用经导管动脉内溶栓治疗64例,机械开通31例,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101例,支架置入69例(116枚支架),术后随访12~60个月,分析介入治疗后的中长期疗效。【结果】术中未出现血管破裂、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下肢缺血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随访期间1例患者于术后15个月死于急性心肌梗死,21例患者再次出现下肢缺血症状,经DSA检查6例内膜增生引起支架阻塞,6例非治疗部位血管病变进展所致下肢缺血,9例溶栓及PTA治疗部位血管再狭窄,均经PTA或支架置入治疗后症状好转出院;其余84例症状无复发,血管超声复查提示管腔通畅、血流良好。【结论】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操作创伤小、中长期疗效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腹主联合双髂动脉阻塞的介入方法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腹主动脉联合双髂动脉阻塞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对19例腹主-双侧髂动脉狭窄/闭塞患者采用导丝开通、导管局部溶栓、PTA及内支架植入等方法治疗,其中15例行尿激酶50~200万U(平均130万U)溶栓,18例PTA治疗,16例(39支动脉)接受内支架植入.结果除1例主-髂动脉、2例各1支髂动脉及1例双肾动脉未获开通外,余18例腹主动脉、髂动脉和2支肾动脉均成功开通.2例发生远端股、腘动脉栓塞经溶栓获得通畅.1例因髂动脉破裂植入覆膜支架.术后平均住院8.5天.14例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4例部分好转.随访18例(1.5~78个月),1例于1.5个月后1侧髂动脉闭塞,未能开通;1例分别于25和28个月发生主-髂动脉闭塞,行PTA和再次支架植入,其余病例良好.结论多种介入手段结合可有效治疗腹主-双髂动脉狭窄/闭塞.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腔内治疗膝下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自2010年4月至2011年7月对3例膝下假性动脉瘤患者采用腔内治疗,其中2例为外伤性胫前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为白塞病所致胫腓干假性动脉瘤.手术均在局麻下进行,X线透视下覆膜支架在破口处经球囊扩张后释放,封闭动脉瘤,之后造影观察支架位置变化、瘤腔封闭情况及远端动脉血流情况.结果 修复胫腓干假性动脉瘤时支架远端刺破腓动脉,遂转行弹簧圈支架内栓塞,其余2例均成功完成支架置入.术后随访2-15个月,患肢均可负重活动.2例支架成功置入的患者超声或CT造影均显示支架内通畅性良好.结论 覆膜支架治疗膝下假性动脉瘤早期效果确切,适宜临床中开展.但对于白塞病血管病变,支架置入需慎重.其远期结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