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辅助生殖技术(ART)出生的新生儿胎黄证型的分布特点,从中医学角度初步探讨ART对新生儿健康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出生的34例ART助孕分娩的健康足月单胎新生儿为观察组,54例同期自然妊娠(NC)分娩的健康足月单胎新生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胎黄证型的分布。结果:两组新生儿胎黄证型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RT是阴黄发生的危险因素(OR=2.481,OR 95%CI:1.003-6.137)。结论:阳黄为ART新生儿胎黄的主要证型,ART新生儿阴黄占比较NC新生儿增加。ART过程施加的理化刺激、环境差异及母亲体质遗传背景可能为阴黄证型提供寒、瘀、胎禀不足等发病基础。 相似文献
2.
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各证型动态血压曲线、颈动脉粥样硬化、年龄分布。方法选择全国七省市1 311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观察老年高血压病症候特点、分级分布、证型分布规律,比较各证型动态血压曲线分布、颈动脉硬化分布、年龄分布。结果中医辨证共4个主要证型,共736例(56.15%),分别为痰湿壅盛(210例,16.02%)、阴虚阳亢(177例,13.50%)、肝肾阴虚(79例,6.03%)和气阴两虚型(252例,19.22%),另有瘀血阻络和痰瘀互阻两个亚型。211例患者完成24 h动态血压检测, 152例(72.38%)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以阴虚阳亢、痰湿壅盛和气阴两虚兼夹瘀血阻络型多见;660例主要证型患者行颈动脉彩超检测,痰湿壅盛和气阴两虚兼夹瘀血阻络和痰瘀互阻型,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较高,分别为182例(27.58%)和322例(48.79%);60~79岁的患者以阴虚阳亢型为主,而80岁以上患者以气阴两虚和肝肾阴虚型为主。结论痰湿壅盛、阴虚阳亢、肝肾阴虚和气阴两虚是老年高血压病的主要证型,不同中医证型血压昼夜节律变化、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年龄分布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3.
孙鹏冲张莹张大伟颜家华 《中医临床研究》2023,(4):132-135
目的:分析脓毒症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以及患者预后情况。方法: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房山区中医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24例脓毒症患者,参照中医辨证方法分析患者的中医证型,并总结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24例患者中,热证患者占44.35%(55/124),瘀证患者占21.77%(27/124),虚证患者占33.87%(42/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证患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明显高于瘀证、虚证患者。瘀证患者的PCT、hs-CRP水平高于虚证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同一证型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热证患者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均低于瘀证、虚证患者,虚证患者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最高(P<0.05)。124例患者死亡病例占50.0%(62/124),其中气阴耗竭者死亡例数最多。结论:脓毒症热证、瘀证、虚证患者中,瘀证、虚证患者普遍存在预后不佳的情况,以内闭外脱、阳气暴脱、气阴耗竭证型为主,临床需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以期为中医防治该病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2年4月在广西梧州市中医医院住院及门诊治疗的130例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调查表的方式开展研究。结果:本研究130例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其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为脾虚气滞证>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寒证>脾胃湿热证>寒热错杂证,各证型间差异明显(P<0.05),男性患者以脾虚气滞证与脾胃湿热证较为常见,女性患者以肝胃不和证与脾虚气滞证较常见。130例患者平均年龄与证型关系,从高到低依次为脾胃虚寒证>脾虚气滞证>寒热错杂证>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抑郁量表(HAMD)评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胃不和证>寒热错杂证>脾虚气滞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寒证。焦虑量表(HAMA)评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胃不和证>寒热错杂证>脾虚气滞证>脾胃虚寒证>脾胃湿热证。年龄、HAMD评分、HAMA评分不同中医证型间均差异明显(P<0.05)。不同中医证型的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并总结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科诊治符合入组条件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2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骨密度正常组),观察组(骨质疏松组)。通过对患者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身高、体重等资料的收集,进行统计分析。观察组经我科副主任以上职称医师诊断,判定病例各自分属证型,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组病例在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方面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证型分布规律可以看出气滞血瘀证和肾精不足证患者所占比重大于脾肾阳虚证及肝肾不足证。结论:患者年龄的增大、绝经年限的增长、体重指数偏低等因素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关系密切。中医证型分布依次为气滞血瘀证肾精不足证脾肾阳虚证肝肾不足证。在临床中可适当加入活血化瘀、滋补肾精、温补脾肾阳气、滋补肝肾等中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发病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通过调查问卷对其一般资料及中医证候症状进行分析,统计患者产后抑郁症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同时对其发病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200例产妇产后抑郁症中医证候主要分为6种类型:心脾两虚证占13.0%、气虚血瘀证占21.0%、血瘀血虚证占19.0%、肝气郁结证占11.5%、痰热瘀结证占14.5%、脾肾两虚证占21.0%。患者年龄、婚姻状况及文化程度对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病无显著影响(P0.05);孕检次数、分娩方式、母婴同室、母乳喂养及新生儿先天畸形是造成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将经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5项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孕检次数、分娩方式、母婴同室、母乳喂养及新生儿先天畸形是造成产妇产后抑郁症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产后抑郁症与生物、心理社会及产科因素等诸多因素相关,不同患者发病病机不同,中医证候病症亦不同;应严格做好产前检查,提高对抑郁症高危人群的早期筛选,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并总结胰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的相关因素与中医证型分布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17年9月-2020年9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入院治疗的胰腺癌患者的资料,运用Excel软件对胰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病史、肿瘤位置、远处转移、首发症状、手术及放化疗史、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125),及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病程、降糖方式、中医四诊资料(症状、舌象、脉象)等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26.0软件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卡方检验。结果:86例胰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病史、手术史、放化疗史、转移史、糖类抗原199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无相关性。与首发症状、肿瘤位置、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降糖方式及糖尿病病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有相关性。K-均值聚类分析得出,胰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为脾虚湿热证>脾虚气滞证>气滞湿阻证>正虚邪实证;不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各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为脾虚气滞证>气滞湿阻证>脾虚湿热证=正虚邪实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中医证型及影响中医证型的相关因素,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指导分型,使分型更科学和准确。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9月~2014年9月93例符合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资料齐全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症状体征辨证分为3型,通过外周血常规、血清补体C3、C4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表达水平等指标进行分析,并将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其中医不同证型的相关因素。结果: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WBC、Hb、PL、血清补体C3、C4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肾阳虚组WBC、Hb明显低于肾阴虚组和肾阴阳两虚组,PL明显高于肾阴虚组和肾阴阳两虚组,CD3、CD8水平低于肾阴虚组和肾阴阳两虚组,CD4水平高于肾阴虚组和肾阴阳两虚组,血清补体C3、C4含量明显低于肾阴虚组和肾阴阳两虚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3组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平均年龄、病程构成比例、性别构成比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肾阳虚组、肾阴虚组及肾阴阳两虚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A、M含量及血清甲状腺激素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SH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证型包括肾阳虚型、肾阴虚型和肾阴阳两虚型。年龄、性别、病程等对中医证型无明显影响,而WBC、Hb、PL、C3、C4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表达水平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微观辨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 的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PDAP 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44 例腹膜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腹膜炎分为腹膜炎组74 例和无腹膜炎组170 例。比较2 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分析腹膜炎组PDAP 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PDAP 发生影响因素。结果:2 组年龄、性别、腹透龄、体质量指数(BMI)、合并糖尿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炎组文化程度低于无腹膜炎组(P<0.05),腹膜炎组血清铁蛋白(TRF) 水平高于无腹膜炎组(P<0.05),白蛋白(Alb) 水平低于无腹膜炎组(P<0.05)。腹膜炎组中腹透液致病菌培养常见于肺炎克雷伯菌、唾液链球菌;常见诱因有非正规消毒或接触不良、胃肠功能紊乱、呼吸道感染等。临床PDAP 本虚证以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多见,标实证以湿浊证为主。多因素Logistics 回归分析显示,高文化程度、Alb 为PDAP 发生的保护因素,高TRF 为PDAP 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床上PDAP 本虚证以脾肾气虚证和脾肾阳虚证为主,标实证以湿浊证为主。高文化程度、Alb 为PDAP 发生的保护因素,高TRF 为PDAP 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抑郁症中医证候的群体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分析抑郁症群体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探讨抑郁症不同证候的发生发展规律。方法根据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的抑郁症病例四诊资料,经过动态聚类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合中医辨证,得到每个病例所属的证候,而后,比较不同群体特征的证候类型构成及其与西医临床类型的关系。结果397例抑郁症患者六种证型构成从高到低依次为肝气郁结、心神不宁证(108例,27.2%),心脾两虚、湿浊中阻证(94例,23.7%),心肝气郁、痰浊阻滞证(76例,19.1%)、心肝气郁、经络不和证(57例,14.3%)、心肾两亏、气滞络痹证(34例,8.6%)和心肝气郁、化热扰神证(28例,7.1%)。不同年龄或西医类型组(轻性、有或无精神病性症状性)的中医证型构成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有无精神疾病家系史、单双相及首发或复发患者的中医证型构成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结果基本符合中医理论的认识规律,为论治提供了可靠的辨证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脂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对1230名随机体检者进行中医辨证后,按证型、年龄段、性别分组,观察各组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分析各证对血脂的影响。结果五脏证中肝证、脾证、肾证与血脂关系密切;阴虚证、血虚证、水湿证对血脂有影响。心证、肾证、热证、气滞证、气虚证、阳虚证与血脂异常有明显联系。结论血脂异常可能在心证、脾证、肾证、水湿证、热证、气滞证、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发生较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为今后的相关证候标准确立与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要求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现代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提取各复合证型的证候要素,以虚证、实证、虚实夹杂证为纲,按照单因素、两因素、三因素、四因素将复合证型拆分为单独的证候要素,统计各证素的出现频次。结果:本病病位类证素为心、肾、肺、脾;病性类证素按频次由多到少依次为:气虚、血瘀、阳虚、阴虚、阳脱、水停、痰、饮、阴竭、热、血虚。虚证单因素以心气虚证最多见;虚证双因素多见气阴两虚证;实证单因素多见心血瘀阻证;实证双因素多见血瘀兼水停证;虚实夹杂证双因素多见气虚血瘀证;虚实夹杂证三因素以气虚血瘀兼水停证为多;虚实夹杂证四因素则多见心脾阳虚兼血瘀水停证。结论:从本病的证候要素入手,可以较全面地分析证候内部及证候之间的组合特点,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推动相关证型的标准化、规范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归纳慢性、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中医证候特点及演变规律,为慢性、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的辨证施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观察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68例,对其症状体征进行聚类分析,归纳中医证候特点及演变规律.结果 慢性、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治疗前的主要证型为湿热蕴结、热毒炽盛、肝郁脾虚、脾胃积热及肝脾血瘀证,随着病情的发展,“湿”证、“热”证渐退,本虚突显,主要证型演变为肝肾阴虚、气血瘀阻及肝郁脾虚证.结论 慢性、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是一个逐步进展的过程,具有一定的中医证候特点和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5.
浅述卵巢早衰证型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卵巢早衰一般归属于中医“闭经”、“血枯”、“不孕”、“月经过少”等范畴,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然就本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尚无统一定论。本文通过对卵巢早衰证型分布相关文献的分析、概括,阐述卵巢早衰证型的分布特点,旨在探究更加权威、标准、规范、统一的中医证型,从而准确无误地辨证论治、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围绝经综合征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规范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中医药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1991-2011年发表的有关围绝经期综合征文献,进行文献整理分析。结果纳入分析文献191篇。围绝经期综合征常见中医证候有49个,其中肝肾阴虚、肾阳虚、肾阴虚、肾阴阳两虚、心肾不交、肝郁气滞、脾肾阳虚最多见;提取常见症状共65个,包括月经紊乱、头晕耳鸣、失眠、烘热汗出、腰膝酸软、心悸、易怒、纳呆等;病位以肾、心、肝、脾为主;病性以虚为主;脉象以细数、沉细、弦细为主,舌象以舌淡或舌红,苔薄或少苔为主。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证候分布比较集中,本研究为下一步临床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分布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的证候分布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的方法,对194例就诊于广安门医院风湿免疫科的AS患者进行调查,并研究中医证候与年龄、病程、分期、骶髂关节分级以及实验室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AS中医证候与年龄、性别、早中晚分期及骶髂关节分级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在疾病的活动期、非活动期间存在不同。在实验室指标上,各证候之间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有差异,血常规各项无明显差异。结论AS中医证候分布在活动期以湿热痹阻证多见,非活动期肾阳亏虚证较多。湿热痹阻证ESR、CRP与其他证候相比,明显较高。各证候在不同年龄段、早中晚分期、骶髂关节分级等方面分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找出癫痫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和主要趋势,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开阔思路。方法制定临床病例观察资料,探究中医证候与本病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202例患者各证候之间性别、发作频率、病因、影像学检查及脑电图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虚痰盛证以少年儿童多见,肝肾阴虚证以中老年多见,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证候的病程、发病年龄、发作类型、放电起源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中医证候以风痰内阻证及痰火上扰证多见。各证候在性别、发作频率、病因、影像学检查及脑电图严重程度等方面无特异性。脾虚痰盛证以少年儿童多见;肝肾阴虚证以中老年多见。病程长以虚证或虚实夹杂证多见;病程短以实证多见。发病于儿童期以虚实夹杂证或虚证多见;发病于青年、中年时期以实证较多见。放电部位起源于颞叶者以风痰内阻证多见,起源于额叶者以痰火上扰证多见,全面性放电以脾虚痰盛证多见。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介入术后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冠心病介入术(PCI)后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及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143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在不同性别、年龄、PCI术后病程等方面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①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主要证候要素为血瘀、气虚、阴虚、痰浊、阳虚、热蕴。气虚血瘀作为主要证候贯穿冠心病PCI术后的始终;②中青年最主要的证候要素为血瘀,老年人最主要的证候要素为气虚。女性患者的痰浊证、热蕴证明显多于男性。气虚证、痰浊证所占比例随着PCI术后病程的延长而逐渐上升。结论:血瘀、气虚、阴虚、痰浊、阳虚、热蕴是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基本证候要素。中医药防治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应以益气活血为主法,中青年人应侧重活血,而老年人应侧重益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