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乳痈方结合手法按摩治疗乳痈7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内服中药配合手法按摩治疗乳痈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乳痈患者均采用内服中药配合手法按摩治疗,疗程3天;观察治疗后乳房疼痛及结块大小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为93.42%;治疗后疼痛明显改善,结块显著缩小(P0.01)。结论乳痈方结合手法按摩治疗乳痈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正乳痈可以分为内吹乳痈及外吹乳痈,妊娠期乳痈为内吹乳痈,哺乳期乳痈为外吹乳痈[1-3]。外吹乳痈变化较快,多以局部的红肿热痛伴发热为主要症状,治疗常以清热解毒为主,然而不可忽视产后多瘀、多虚、多寒的特性[4],陈鹏教授总结出在乳腺炎初起即乳痈郁滞期即以中药轻清郁热,截断病程,又不伤正。  相似文献   

3.
按摩加中药内服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乳腺炎是产后哺乳期妇女常见疾病,尤其是初产妇更为多见,中医称本病为"乳痈".古代医家认为本病与哺乳有关,感染来自外界,故有"外吹"之称.临床表现为乳房结块、肿胀、疼痛,甚至表面皮肤红热、搏动样疼痛、发热、寒战等症状,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运用中医推拿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取得满意疗效,故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前瞻性观察评估七步推拿法与传统推拿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临床对照研究设计方案,入选的158例KOA患者,并随机分成"传统推拿组"和"七步推拿组"。治疗两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疼痛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行走50步计时等。结果:七步推拿组的疗效等级优于传统的推拿组;经χ2检验,七步推拿组的有效率(96.20%)明显高于传统推拿组(81.01%)(P0.05);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疼痛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七步推拿组的改善效果更好(P0.05);两组患者的行走50步定时和WOMAC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患者的行走能力均得到明显的改善;七步推拿组的改善效果较传统推拿组更佳(P0.05)。结论:传统的推拿法和七步推拿法都是治疗KOA的有效方法,但七步推拿法的疗效更佳,可进一步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外吹乳痈的推拿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吹乳痈是指哺乳期内乳房局部的急性疾病,现代医学叫"急性乳腺炎".在临床上也以此类乳痈为最多.自2001年以来,应用推拿治疗乳痈患者2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手法排乳结合芙蓉膏外敷治疗初期乳痈4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手法排乳结合芙蓉膏外敷治疗初期乳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2月本院乳腺科门诊就诊的43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手法排乳结合芙蓉膏外敷治疗,3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疼痛改善有效率为99.53%(428/430);乳房结块改善有效率为99.07%(426/430);乳孔堵塞改善有效率为100%(380/380);痊愈395例,有效率为98.84%(423/430)。结论:手法排乳加芙蓉膏外用治疗初期乳痈,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医推拿对早期外吹乳痈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80名早期外吹乳痈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推拿结合肌腱线疏通的方法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抗生素进行干预,疗程均为5天。观察两组的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情况、治疗效果及1月后的复发率和母乳喂养率。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积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结果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一月后两组复发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母乳喂养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推拿对早期外吹乳痈有着较好疗效,且优于抗生素治疗,其对于维持和促进母乳喂养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尹兴玲  刘攀 《中国针灸》2020,(3):325-326
外吹乳痈,即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发生的乳房急性化脓性疾病[1],多发生于产后哺乳2~4周的产妇,尤其是初产妇。研究[2]显示高达33%的哺乳期妇女曾患哺乳期急性乳腺炎。近两年来外吹乳痈的发病率不断升高,部分患者由于无法忍受疼痛而停止母乳喂养,影响婴儿的健康成长,临床亟待确立一种安全、有效的外治方法。笔者近年来采用毫火针赞刺法治疗气滞热壅型外吹乳痈患者60例,并对治疗前后患者疼痛和肿块大小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温乐萍  谢玮  沙苑 《湖南中医杂志》2019,35(6):71-72,96
目的:观察解结针法结合推拿治疗产后气滞热壅型乳痈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产后气滞热壅型乳痈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推拿疗法治疗,治疗组采用推拿结合解结针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乳房肿块大小、疼痛评分和综合疗效。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87. 0%,对照组为68. 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 0%,对照组为93. 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乳房肿块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且治疗组治疗后乳房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解结针法结合推拿可有效改善产后气滞热壅型乳痈患者的疼痛评分,减轻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毫火针加膏肓俞刺血拔罐治疗外吹乳痈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探索乳痈的发病机理,优化治疗方案。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84例外吹乳痈患者为受试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毫火针+膏肓俞刺血拔罐治疗组42例,对照组42例,观察期为3日。治疗组:采用0.30mm×40mm一次性无菌毫针2支,将针烧至通红,沿整个乳房围刺,点刺膻中、中脘、乳根等穴位,其后拔罐,再行膏肓俞刺血拔罐治疗,每日1次,治疗3日。对照组:予青霉素800万单位或其他抗生素+0.9%生理盐水200m L静脉滴注,每日2次,持续用药3日,期间停止哺乳。两组患者在治疗同时进行健康宣教。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积分、疼痛评分、结块消除情况、总体愈显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症状、体征、病程等基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疼痛程度及肿块大小等病情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愈显率为100.00%,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异常情况;对照组总显效率为78.57%,2例出现化脓性乳腺炎,需要进一步处理。治疗组患者在症状体征积分,疼痛缓解程度,肿块消除情况方面明显优于西医组(P0.05)。结论毫火针加膏肓俞刺血拔罐治疗外吹乳痈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尽快解除乳房疼痛,消除肿块,有效阻止脓肿的发生,为乳痈患者提供了安全、便捷的有效方法,同时不间断母乳喂养,保障了母亲及婴儿的身心健康,给家庭带来幸福。  相似文献   

11.
推拿点穴治疗产后乳房肿块疗效显著,且能够改善患者症状,缓解痛苦,临床研究推拿点穴治疗产后乳房肿块具有重要意义以及广阔的前景。推拿点穴治疗产后乳房肿块的主要方法有:单用推拿,推拿结合内治法,推拿结合外治法,综合疗法。推拿点穴治疗产后乳房肿块的研究应规范推拿点穴手法,优化选穴,加强科研设计及作用机制研究。如能采用严谨规范的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运用推拿手法在不同腧穴间相对照,通过现代医学检测手段和生化指标,阐明其治疗机理,为推拿点穴诊治此病提供更有力的依据,亦能促进中医推拿学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32例采用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16例采用外敷金黄散治疗.结果:推拿组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4%,两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推拿组在治疗时间与次数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推拿手法治疗急性乳腺炎初期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和分析使用康复治疗仪联合热敷来治疗产妇乳汁淤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8月~2013年7月发生乳汁淤积的产妇共312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妇为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先热敷再按摩后再吸出乳汁的方法,实验组则在热敷基础上,另外使用康复治疗仪进行治疗,然后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乳汁淤积的改善状况。结果:全部患者治疗后,乳汁淤积程度I度的共20例,占12.8%,II度的共36例,占23.1%,没有一例III度淤积患者。和治疗前相比,有明显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从患者的乳房疼痛状况看,实验组患者经治疗后没有中度和重度疼痛患者,和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产后使用康复治疗仪来配合热敷的方法,对于治疗产妇的乳汁淤积症状有着简便舒适和实用高效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六步奶结疏通法治疗产后积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6例产后积乳症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124例和对照组122例,治疗组采用六步奶结疏通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吸乳器吸乳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乳腺炎及乳头损伤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9.1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1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乳腺炎发生率及乳头损伤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六步奶结疏通法治疗产后积乳症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缺乳是产后常见的疾病,又称"产后乳汁不行",多发生在产后第2、3d至1周之内,也可发生在整个哺乳期,若乳汁不足可以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或乳汁郁滞而乳汁不下可致乳房胀硬加重,继则红肿缩热,则为乳痈发生之先兆,也给家庭经济负担。导师本着补益气血,佐以疏肝理气下乳的原则,自拟经验方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物理因子治疗臂丛神经损伤术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50例臂丛神经损伤术后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推拿结合物理因子治疗组和单纯物理因子对照组,采用McGill疼痛询问量表评估两组疼痛情况,进行疗效比较.结果:50例病例全部完成治疗,无脱落病例.完成全部治疗后,两组PRI感觉项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PPI、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推拿结合物理因子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PRI感觉项、PRI情绪项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推拿结合物理因子治疗臂丛神经损伤术后神经病理性疼痛优于单纯物理因子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和评价推拿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并对患者屈伸肌群的功能变化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9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推拿手法治疗和药物(芬必得)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疼痛量表、Lequene&Mery严重度指数评分、以及等速测试系统进行评估.结果:①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疼痛程度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和评价推拿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并对患者股四头肌肌力的变化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的方法将9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推拿手法治疗和药物(塞来昔布)治疗。30d为1个疗程,两组治疗周期均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疼痛、HSS评分、疗效,以及股四头肌肌力评定。结果:①疼痛评分显示,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HSS评分显示,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疗效显示,治疗组有效率是93.75%,对照组有效率是91.67%,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②等速测试结果显示,治疗后组内比较股四头肌肌力均有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股四头肌存在差异(P〈0.05)。结论:①推拿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近期疗效与口服塞来昔布等效;②推拿手法治疗可以提高膝骨关节炎患者股四头肌肌力和做功,其影响大于口服塞来昔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推拿手法加易筋经锻炼和单纯推拿手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推拿手法配合患者易筋经锻炼,对照组采用单纯推拿手法,各治疗1个月。采用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总体症状、疼痛、僵硬和日常活动功能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的各项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的WOMAC总评分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推拿配合易筋经锻炼和单纯推拿手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且推拿配合易筋经组优于单纯推拿手法治疗组。  相似文献   

20.
推拿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脊柱推拿配合传统推拿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经行腹痛兼痛引腰骶的女生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28例治以脊柱推拿和传统推拿,对照组28例治以传统推拿,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后再随访3个月经周期,观察患者下腹痛、腰骶痛、腹腰痛和生活质量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67.86%(P〈0.05);两组的下腹痛、腰骶痛、腹腰痛和生活质量满意度积分均降低(P〈0.01),且试验组的降幅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脊柱推拿配合传统推拿治疗原发性痛经,能兼治腹痛和腰痛,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