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分析继发性凝血障碍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探讨继发性凝血障碍的诊治特点.方法:对38例继发性凝血障碍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进行分析.结果:10例起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服药史;17病例有自服或误服灭鼠药史; 11例原因不明.首发表现主要有皮肤、黏膜出血、肉眼血尿、阴道出血等.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偏高,血小板聚集率正常.APTT、PT均延长.经应用维生素K1、凝血酶原复合物、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等治疗,除1例死亡外其他病人病情好转,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结论:对临床有出血的病人应早期确诊是否出血性疾病,确诊为凝血功能障碍后需积极救治,同时进一步明确病因,应仔细询问病史,尤其注意感染、用药或特殊化学品接触史.对原因不明者应进一步检查并动态追踪观察.  相似文献   

2.
凝血酶在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科自1992至1995年收治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22例,其中15例予凝血酶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22例,男!3例,女9例.年龄:2-6天,有窒息史老9例.临床表现为出生2-4天内出现频繁非喷射性呕吐新鲜血或咖啡祥物,个别病例伴排少量黑便和l或大使浴血试验(+),伴拒乳或进食减少,腹胀,场鸣者亢进.实验室检查:血红细胞数.血色素正常考!8例,偏低者4例;血白细胞数升高7例,血细胞培养阳性2例,血小板数,出血、凝血时间,凝血欧原时间均在正常范围内.22例中有窒息缺氧史9例,脐炎3例,肺炎6例,病因…  相似文献   

3.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TP)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特点及常见误诊原因。方法 对 2 0 0 0年 2月~ 2 0 0 2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6例TTP的特点及误诊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6例TTP均误诊为其他疾病 ,其临床特点以神经系统症状和发热为主 ,部分病例有出血和黄疸表现 ;实验室检查特点为血小板进行性下降 ,凝血功能正常 ,常伴有肝肾功能异常 ,外周血见多量畸形红细胞也是特点之一。结论 TTP是一种获得性血栓与止血功能障碍性疾病 ,临床极易误诊 ,临床工作中应综合分析临床及实验室资料 ,以提高诊断正确率 ,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4.
白劲松  陈勇羽  李登举  唐宁   《四川医学》2023,44(10):1111-1113
<正>1 临床资料患者,男,75岁,因“不明原因皮肤出血1月”,于2022年7月4日就诊。无特殊服药史,无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史和相关家族史。体格检查发现全身散在瘀斑和右下肢血肿并疼痛。超声检查示右侧腹股沟区低回声病灶(血肿可能)。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正常,肝、肾功能及肿瘤标志物均正常,风湿抗体系列均为阴性。血小板聚集功能试验(诱聚剂:二磷酸腺苷、花生四烯酸、胶原、肾上腺素)无异常;凝血常规四项检测正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先天代谢缺陷病的认识,掌握其特点及诊断的方法,避免误诊的发生。方法:对23例先天代谢缺陷病患儿临床资料及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3例初诊病例全部误诊,病例不典型、询问病史不详细、对本病缺乏认识及实验室检查的误导为常见误诊原因。结论:对于病因不明的智力低下、运动发育迟滞或惊厥等神经系统症状,不明原因的间歇性呕吐、代谢性酸中毒、意识障碍、肝大及有异常气味等应注意先天代谢病的发生,需做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了43例原因不明的皮肤散在瘀斑和/或牙龈出血、鼻衄、月经过多等,排除了其他可能病因所致的继发性出血性疾病,经凝血象、外周血常规检查、血小板功能检查(指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试验)未见异常,但用抗凝剂刺参酸性粘多糖作血小板聚集诱导测定,发现其中有13例(占30.2%)缺乏聚集反应,符合沈迪代病的表现。同时探讨了本病的特点和可能的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7.
出血性疾病诊断与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血疾病在临床上相当常见,约占血液病患者的1/3。除血液科外,临床各科也都有出血问题。引起出血的最主要原因为血小板量或质的异常和凝血障碍,先天性或获得性血管异常、纤溶亢进以及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等因素也可导致出血。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常可提示出血的原因和诊断。如皮肤与黏膜的瘀点瘀斑以及月经过多常提示为血小板质或量的异常、血管性血友病与其他血管病变。深部组织与关节血肿多见于血友病。但这些临床特点仅有相对的意义,大多数出血性疾病都需要经过实验室检查才能确定诊断。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现将收治的36例总结如下: 一、诊断条件全部病例皆具备下述特征: 1、血小板计数<8万,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正常。2、皮肤或粘膜有瘀斑或紫癜,可伴有鼻、齿龈或内脏出血。3、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相似文献   

9.
肝病性凝血功能障碍(Coagulopathy of Liver Disease,CLD)是严重肝病引起的获得性凝血功能异常。这种异常通常是在实验室检查中首先发现,表现为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血小极减少等,蚕者可发生出血倾向或出血。1998-2004年,我院收治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病人82例,82%的至少有1项凝血因子异常。其中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者44例(54%),纤维蛋白原下降者40例(49%),血小板减少者62例(76%),2项以上异常者占54%,表明肝病引发凝血功能障碍并非少数。2例因术中、术后出血过多而死亡。Louis等报道严重肝炎出血发生率为41%-75%,死亡率为10%~65%。国内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统计重症肝炎患者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80%和30%。可见CLD是肝病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随着大肝叶切除、肝移植等大手术的开展,重视CLD的研究与治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抗凝血灭鼠剂中毒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抗凝血灭鼠剂中毒患者28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结果 所有灭鼠药中毒患者出血倾向明显,经补充维生素K1后治疗后PT、APTT 、TT、Fib、INR、HDD恢复正常.结论 对于不明原因出血、无基础病、既往无出血和家族病史,并有凝血机制异常的患者,一定要警惕抗凝血灭鼠药中毒的可能,同时重点询问流行病史和药物、毒物接触史,抗凝血灭鼠剂中毒为获得性维生素K1依赖的凝血因子减少导致的凝血功能异常,维生素K1治疗有特效.对这类患者应该重视病史采集,并在治疗有效后仍应较长时间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停药时脑脊液仍异常的社区获得性急性细菌性脑膜炎(community acquired acute purulent meningitis, CA-APM)的临床和脑脊液特点,探讨治疗后无症状仅脑脊液异常的CA-APM是否可以停药及停药条件。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停药时脑脊液仍异常的CA-APM的临床和脑脊液随访资料,所有患儿随访6个月了解预后。结果:25例患儿均符合CA-APM诊断标准,抗菌药物治疗后体温已平稳(7~14 d),无神经系统阳性症状、体征,外周血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正常,血液和脑脊液培养阴性,头颅影像正常或脑萎缩或硬膜下积液2次检查无增多,无其他发现,但脑脊液仍异常,表现为白细胞(30~200)×106个/L,中性粒细胞1.8%~18.0%,糖1.51~4.12 mmol/L,蛋白 0.12~1.80 g/L;予以停药并随访6个月,生长发育正常,硬膜下积液吸收,其中17例分别在停药后(14~50 d)复查脑脊液逐渐恢复正常。结论:部分CA-APM治疗后无症状、体征,达到推荐疗程,且热退7 d以上,外周血炎症指标正常,血及脑脊液培养阴性,脑脊液蛋白水平下降及脑脊液葡萄糖>1.51 mmol/L,头颅影像正常或脑萎缩或硬膜下积液2次检查无明显增多,无其他发现,可以尝试停药,减少抗菌药物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未明原因多部位出血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752例未明原因多部位出血患者,特征为易发乌青块、齿龈出血、鼻出血和/或月经过多、眼底出血等;血小板计数和凝血象无异常,而血小板对ADP、花生四烯酸及血小板激活因子诱导的聚集反应有不同的缺陷者,共238例(31.6%)。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水平正常,因而认为本病是一组继发性血小板聚集功能缺陷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的原因、防治方法。方法回顾463例经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资料,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结果 46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发生再出血48例,占10.37%。凝血功能异常、血肿形状不规则、出血量大、血压骤然波动大、超早期手术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术前有凝血功能异常者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如病情允许,高血压脑出血首次手术时间应选择在7~24 h;术中清除血肿70%~80%即可,避免对血肿壁的损伤操作;术后加强血压监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因颅脑外伤所导致的迟发性颅内出血与患者凝血功能异常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择脑外伤患者共234例,发生迟发性颅内出血(出血组)34例,未发生出血(非出血组)200例,从两组凝血功能对比中总结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出血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除血小板外均高于未出血组(P<0.05),凝血异常与颅内出血存在相关性,后者是前者的危险因素。凝血指标异常达两项时,出血率明显增高。结论 凝血异常是颅脑外伤迟发颅内出血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异常指标达两项时易导致迟发颅内出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对颅脑外伤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密切观察,避免迟发性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胃恶性间质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9月~2005年4月我科手术治疗的20例胃恶性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行胃镜及(或)影像学检查,14例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或全胃切除,5例局部切除,1例姑息性全胃切除,其中5例为联合脏器切除。结果: 胃恶性间质瘤成人多见,50岁以上占70%(14/20),临床以消化道出血、贫血、疼痛多见。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无主要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 内镜和影像学检查是发现胃恶性间质瘤的主要手段,术前明确诊断仍较困难。手术切除是病理确诊和治疗的主要方法,必要时需联合脏器切除,以保证肿瘤切除的彻底性,对防止术后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初诊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外周血象变化的特点,进一步为AL诊治提供新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新确诊的AL患者(共309例)的临床症状、外周血象特点和诊断分型等资料。结果:大部分AL患者均出现一种或多种典型临床症状,其中以贫血(53.07%)和出血(42.39%)多见,单一或无典型临床症状的患者较多(分别占37.86%、13.27%);不同白细胞(WBC)水平患者血涂片镜检幼稚细胞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随着WBC数量的增加,幼稚细胞检出率明显增加;不同临床症状AL患者外周血WBC计数及血涂片镜检幼稚细胞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红蛋白(HGB)含量和血小板(PLT)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AL非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增加;临床症状不典型的AL患者,其血常规指标变化亦不明显;WBC正常或降低的患者要加强显微镜形态学检查。  相似文献   

17.
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3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regnancy associated thrombocytopenia,PAT)的临床特征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PAT孕妇的临床表现,血小板参数,分娩方式与出血量的关系。结果 39例PAT孕妇84.6%(33/39)属于轻度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50-99)×109/L],患病组剖宫产术或经阴道分娩两种分娩方式的产后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妊娠妇女相比,PAT组,血浆凝血致活酶(plasma thromboplastin,PT)、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T大多数为轻度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功能正常、不增加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但若血小板计数〈20×109/L,应输注单采血小板并采取剖宫产分娩。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缺氧性脑损伤血小板参数的监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与血小板参数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63例缺氧性缺血性脑损伤患儿,其中HIE组40例,HIE合并颅内出血组23例;36例咽下综合征患儿为对照组。测定各组患儿血小板参数。结果脑损伤组血小板(PLT)和血小板比积(PCT)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血小板平均容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则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HIE组与HIE合并颅内出血组比较除PLT在HIE合并颅内出血较HIE组有显著降低(P<0.05)外,PDW、MPV及PCT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窒息新生儿检测血小板参数,有助于判断缺氧性缺血性脑损伤情况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中重度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处理方法、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妊娠合并中重度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中重度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ITP)25例(41.7%);其次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20例(33.3%)。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率为72.7%,地塞米松+丙种球蛋白全部治疗有效,血小板输注有效率达75%。3种方法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41例行剖宫产,19例阴道分娩。4例出现产后出血,均存在宫缩乏力,Spearman相关分析剖宫产病例的产后出血与治疗后的血小板计数之间存在负相关(r=-0.376,P=0.015)。新生儿4例出现血小板减少,其母亲均为ITP,2例有脾切除史的新生儿血小板均<10×109L-1,1例新生儿出现消化道出血及颅内出血。结论妊娠合并中重度血小板减少以ITP及GT为主。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和血小板制剂是治疗的有效手段。治疗后血小板<50×109L-1或有产科指征行剖宫产,应有良好的宫缩来预防产后出血。治疗对剖宫产术中出血有一定的预防作用。ITP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应监测血小板。对于有脾切除史的孕妇应充分告知发生严重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风险及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自发性小脑出血的临床与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自发性小脑出血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内科保守治疗疗效。结果小脑半球出血占46例(82.1%),17例患者行MRA发现血管畸形2例(11.76%),动脉瘤1例(5.88%),未作影像学检查前曾误诊8例(14.29%),存活46例(82.1%)。结论自发性小脑出血易误诊,早期内科保守治疗效果较好,青年型小脑出血患者建议进行磁共振血管造影(心)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