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评价胰头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s)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总结1999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24例胰头部SPTs病例,手术分为肿瘤剜除组(12例)及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或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HPPD)组(12例),回顾性对比分析研究两组的一般资料、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的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差异;剜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PD组(P<0.05,P<0.01);剜除组术后并发症略多于PD组,但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D/HPPD组明显恶性1例,局部浸润性生长1例.除1例恶性者术后1年复发外,其余患者目前无肿瘤复发.结论 对包膜完整、无明显恶性表现的胰头部SPTs,宜尽量行肿瘤剜除手术治疗.对怀疑恶变的胰头部SPTs,应行标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或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56例胰腺IPMN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类型IPMN的个体化治疗效果及预后.男性38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61±7)岁.其中主胰管型26例,分支胰管型18例,混合型12例.对累及主胰管或有临床症状的48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9例,胰体尾切除术17例,全胰切除术2例.8例病灶最大径<3 cm且无任何临床表现的分支胰管型患者未行手术治疗,予定期观察.结果 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7.1%(13/48),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病理证实非浸润性肿瘤31例;浸润性癌17例,其中淋巴结阳性7例.主胰管型、混合型和分支胰管型病例中浸润癌分别占46.2%(12/26)、3/12和2/1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385,P =0.041).非浸润性肿瘤与浸润性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24.6%;淋巴结阳性患者术后生存期低于淋巴结阴性的浸润性癌患者(P =0.017).8例未行手术治疗患者随访期间病灶无明显变化.结论 IPMN恶性程度较低,进展缓慢,预后较好.累及主胰管的IPMN患者浸润性癌的比例较高,应积极手术治疗.最大径<3 cm的无症状分支胰管型患者可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治疗胰头结石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至2011年我院收治的12例胰头结石病人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复习有关文献。结果:12例病人均伴有慢性胰腺炎,1例伴有胰头癌,3例伴有糖尿病。12例病人均行手术,其中行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吻合术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2例。结论:胰头结石手术治疗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对胰头部胰管结石的年轻病人可考虑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内镜下胆胰管支架置入在胰头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IPMN)局部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例病灶直径小于3.0cm胰头IPMN,经超声内镜(EUS)诊断联合ERCP置入胆胰管支架后行局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经CT、MRI诊断:3例位于胰头部,3例位于钩突部,2例位于胰颈部,其中4例合并CA199升高(56.1~105.3kU/L)。EUS瘤体长径1.5~3.0 cm,平均2.3 cm, 3例存在壁结节(3.2~6.1 mm)。ERCP置入胆胰管支架顺利,ERCP术后出现高淀粉酶血症3例。8例均行局部切除术,术中冰冻切片均为非浸润性IPMN,切缘阴性。术后发生A级胰瘘1例(12.5%),经保守治疗后恢复,无围术期死亡。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0.2天(7~14天)。术后病理7例为交界性肿瘤,1例为局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术后6月拔除胆胰管支架,且均随访半年以上,未见病变复发,无胆胰管狭窄、糖尿病、慢性消化不良等远期并发症。结论 内镜下胆胰管支架置入在胰头IPMN局部切除术是一种可有效保护胆胰管、减少术后胰瘘和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胰管结石的分型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6月至2009年11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4例胰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Ⅰ型31例,结石位于胰头部;Ⅱ型7例,结石位于胰体尾部;Ⅲ型16例,结石分布于全胰.根据胰管结石的分型,10例患者(Ⅰ型6例、Ⅱ型2例、Ⅲ型2例)采用胰管切开取石+胰胃吻合或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A组),24例患者(Ⅰ型16例、Ⅲ型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B组),15例患者(Ⅰ型9例、Ⅲ型6例)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勺式切除术(C组),5例Ⅱ型患者行胰体尾+脾切除术(D组).应用t检验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A组平均手术时间(2.2±1.2)h,平均失血量(127±24)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1.4±4.3)d,平均住院费用(3.24±1.15)万元;9例获随访的患者中5例结石复发.B组平均手术时间(7.6±1.1)h,平均失血量(409±37)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8.9±2.5)d,平均住院费用(7.93±1.35)万元;21例获随访的患者中未见复发.C组平均手术时间(4.1±0.7)h,平均失血量(156±63)ml,平均住院时间(10.3±2.1)d,平均住院费用(4.12±1.22)万元;15例获随访的患者中无结石复发.D组平均手术时间(3.3±1.4)h,平均失血量(185±36)ml,平均住院时间(9.3±2.0)d,平均住院费用(3.22±1.05)万元,术后无并发症发生;3例获随访患者中无结石复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勺式切除术治疗Ⅰ、Ⅲ型胰管结石患者,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失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43,14.099,11.550,9.103,P<0.05).结论 胰管结石分型对于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勺式切除术是Ⅰ、Ⅲ型胰管结石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6.
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已被视为胰腺癌的癌前病变,并且可以导致胰管、胆管及十二指肠梗阻,其与胰头癌的鉴别诊断困难,然而二者的预后截然不同。因此,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一旦诊断明确即应积极手术治疗,以切除病变,缓解疼痛症状,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手术方式是直接针对胰头的,不同的手术方法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保留或不保留幽门的Whipple 手术)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Beger手术及其改良术式)。手术方式尽可能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不仅切除了胰头部肿块、解除了胆道、胰管及十二指肠的梗阻,而且也去除了胰头癌的潜在病因;如胰头肿块巨大,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有极大风险,可考虑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14年12月10年间收治58例IPMNs病人的临床资料、病理分型、治疗方式。男性36例,女性22例,男女比例为1.6:1,年龄39~82岁,中位年龄67岁。58例IPMNs病人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1例(53.45%),胰头部局部切除术9例(15.52%),胰体尾切除术7例(12.07%),胰体部局部切除术4例(6.90%),胰尾切除术4例(6.90%),胰尾联合脾切除1例(1.72%),全胰腺切除2例(3.44%)。结果58例IPMNs病人中主胰管型26例;分支胰管型9例;混合型23例;术后病理:腺瘤26例,交界瘤13例,非浸润癌10例,浸润性癌9例;全组的中位生存期为42.6个月;1、2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4.5%、79.3%和65.5%。其中病理类型为浸润性癌的病人1、2、5年生存率分别为62.5%、47.5%、12.5%。结论IPMN是一种比较罕见的肿瘤,手术治疗是目前比较好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 提高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对2005年7月至2017年3月洛阳市第二中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9例IPM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胰腺PIMN患者主胰管型6例(31.6%),分支胰管型9例(47.4%),混合型4例(21.1%);12例胰腺IPMN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1例行胰十二指肠并门静脉切除术;3例行胰体尾切除术;4例行胰腺局部切除术。结论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是一种预后较好的胰腺肿瘤,早期手术切除疗效满意,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胰腺良性和低度恶性肿瘤行腹腔镜下保留器官功能的局部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胰腺外科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行腹腔镜下胰腺局部切除术2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28例病人中,胰头肿物16例(腹腔镜下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13例,腹腔镜下胰腺肿物剜除术3例),胰腺颈体肿物7例(腹腔镜下胰腺中段切除术6例,腹腔镜下胰腺肿物剜除术1例),胰体尾肿物5例(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3例,腹腔镜下胰腺肿物剜除术2例)。观察病人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以及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所有病人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为60~450 min,术中出血量为20~550 mL,肿瘤直径为2~8 cm。术后并发症:B级胰瘘6例,C级胰瘘1例(胰头肿物剜除术1例),腹腔感染2例,胆瘘2例,胃瘫1例,腹腔出血2例(胰头肿物剜除术1例,胰颈体肿物行胰腺中段切除术1例)。术后随访8个月,未发现继发性胰腺内外分泌功能障碍。病人平均住院时间为20.9 d。术后病检: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8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G1级5例、G2级2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几种胆肠胰部新型手术及其疗效 。方法及结果: 分析9例行胆肠胰部手术的特点及疗效。其中胰头部胰管及近邻手术3例;胆总管下端及壶腹部手术3例;十二指肠及近邻手术3例。根据各病例的病理及临床特点,设计并实施相应的新型手术方法,如胰头后侧径路主胰管切开取石术,胰头下部切除、钩突胰管空肠Roux-Y吻合术、经壶腹胆总管末端穿透伤直视下修补术、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术等,均获良好疗效 。结论: 本文介绍的新手术方法适合胆肠胰部的特殊病症,可有效预防胰、胆、十二指肠瘘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钙化性胰腺炎的分型与手术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21例慢性钙化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男99例,女22例;中位年龄为43岁,年龄范围为10~78岁。Ⅰ型慢性钙化性胰腺炎选择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全切除术、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勺式切除术,合并胰周假性囊肿行假性囊肿外引流术。Ⅱ型慢性钙化性胰腺炎选择行胰体尾+脾切除术、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Ⅲ型慢性钙化性胰腺炎选择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勺式切除术,合并胰周假性囊肿行假性囊肿外引流术。Ⅳ型慢性钙化性胰腺炎行胰管盆式内引流术。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疼痛复发或再发胰腺炎、血糖情况、新发糖尿病及腹泻。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手术情况:48例Ⅰ型慢性钙化性胰腺炎患者中,1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时间为(6.8±1.9)h,术中出血量为(398±110)mL;8例因胰管不扩张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全切除术,手术时间为(3.7±0.8)h,术中出血量为(137±62)mL;25例胰管扩张均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勺式切除术,手术时间为(3.9±1.5)h,术中出血量为(123±58)mL。8例Ⅱ型慢性钙化性胰腺炎患者中,2例行胰体尾+脾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为5.1 h,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00 mL;6例行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手术时间为(2.7±0.8)h,术中出血量为(145±39)mL。49例Ⅲ型慢性钙化性胰腺炎患者,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时间为(7.2±1.4)h,术中出血量为(415±98)mL;45例因胰管扩张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勺式切除术,手术时间为(4.3±1.1)h,术中出血量为(135±47)mL。16例Ⅳ型慢性钙化性胰腺炎患者均行胰管盆式内引流术,手术时间为(3.3±1.3)h,术中出血量为(150±27)mL。(2)术后情况:48例Ⅰ型慢性钙化性胰腺炎患者中,1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9±1.1)d、(3.5±1.1)d、(14.8±2.7)d;术后3例发生并发症,其中2例发生消化道出血(1例胃镜下止血后痊愈,1例经介入治疗后痊愈),1例发生A级胰瘘,延迟拔管后愈合,无胆瘘发生。8例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全切除术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0±0.5)d、(2.5±0.4)d、(9.5±2.5)d;术后1例发生A级胰瘘,延迟拔管后胰瘘愈合。25例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勺式切除术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4±0.8)d、(2.5±1.3)d、(9.8±3.1)d;1例发生消化道出血,经介入治疗后痊愈,1例发生A级胰瘘,延迟拔管后愈合。8例Ⅱ型慢性钙化性胰腺炎患者中,2例行胰体尾+脾切除术患者术后平均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平均进食流质食物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3.0 d、3.5 d、14.0 d;围术期未出现任何并发症。6例行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5±0.5)d、(2.5±0.7)d、(8.5±1.5)d;术后2例发生A级胰瘘,延迟拔管后胰瘘愈合。49例Ⅲ型慢性钙化性胰腺炎患者中,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2±0.8)d、(4.1±1.2)d、(15.3±2.4)d;术后1例发生A级胰瘘,延迟拔管后愈合,无出血、胆瘘发生。45例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勺式切除术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5±1.6)d、(2.8±0.9)d、(10.1±2.8)d;术后1例发生胰肠吻合口出血,再次手术后愈合,1例发生A级胰瘘,延迟拔管后愈合,1例发生B级胰瘘,予以穿刺置管、反复冲洗后愈合。16例Ⅳ型慢性钙化性胰腺炎行胰管盆式内引流术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6±0.7)d、(3.3±0.5)d、(10.4±3.0)d;术后1例发生腹腔内少量出血,表现为桥襻引流管引流少量暗红色液体,予以去甲肾上腺素氯化钠溶液冲洗后愈合。(3)随访情况:121例患者中,113例(Ⅰ型44例、Ⅱ型7例、Ⅲ型46例、Ⅳ型1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5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34个月。随访期间13例(Ⅰ型5例、Ⅱ型1例、Ⅲ型6例、Ⅳ型1例)术后疼痛复发或再发胰腺炎,55例(Ⅰ型15例、Ⅲ型40例)腹痛明显改善,45例(Ⅰ型24例、Ⅱ型6例、Ⅳ型15例)未诉腹痛。37例(Ⅰ型13例、Ⅱ型2例、Ⅲ型17例、Ⅳ型5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20例(Ⅰ型6例、Ⅱ型2例、Ⅲ型12例)血糖恢复正常,17例(Ⅰ型7例、Ⅲ型5例、Ⅳ型5例)血糖需要药物控制;术后新增5例(Ⅰ型4例、Ⅲ型1例)糖尿病患者。3例(Ⅱ型1例、Ⅲ型2例)患者术后发生腹泻。2例Ⅲ型患者死亡,其中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18个月因胰腺癌死亡,1例行保留胰十二指肠勺式切除术后5个月因再发重症急性胰腺炎死亡。结论慢性钙化性胰腺炎为良性病变,治疗应尽量保留胰腺功能组织;不同类型的慢性钙化性胰腺炎应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肠外营养(PN)联合肠内营养(EN)支持与单纯PN对病人术后肝功能与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duodenopancreatectomy,PD)共109例的临床资料,其中56例术后接受PN联合EN营养支持(PN+EN组),53例单纯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勺式切除术治疗慢性胰腺炎合并Ⅰ、Ⅲ型胰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5例慢性胰腺炎合并Ⅰ、Ⅲ型胰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经典组2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勺式组28例(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勺式切除术)。经典组患者中慢性胰腺炎合并Ⅰ型胰管结石18例,合并Ⅲ型胰管结石9例。勺式组患者中慢性胰腺炎合并Ⅰ型胰管结石16例,合并Ⅲ型胰管结石12例。经典组患者行传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消化道重建采用Child吻合,胰肠吻合采用胰腺空肠端侧套入式吻合,放置胰管支撑管。胆肠吻合采用空肠与胆总管端侧连续吻合。勺式组患者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勺式切除术,作Kocher切口,游离十二指肠,采用“四边法”向胰头方向切开胰管。距离十二指肠边缘1cm处切除胰管前方的胰腺组织,暴露胰头部的各分支胰管,取尽结石,沟通主胰管。对合并Ⅲ型胰管结石的患者,必要时可剖开胰体尾部的胰管取石。消化道重建采用胰勺面空肠Roux—en—Y吻合术。采用门诊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12月。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Mann—Whitney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矿检验。结果术中经典组2例患者改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勺式切除术,勺式组1例患者改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经典组实际施行手术人数为26例,勺式组为29例。所有患者围手术期无死亡,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多在术后2周左右得以改善。经典组患者手术时间为(7.5±1.6)h,出血量为(460±88)mL,术后住院时问为(18.0±3.5)d,住院费用为(7.8±2.1)万元,并发症发生率为19.2%(5/26)。勺式组患者手术时间为(4.0±1.0)h,出血量为(120±36)mL,术后住院时间为(9.5±2.9)d,住院费用为(3.9±1.2)万元,并发症发生率为3.4%(1/29)。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358,11.365,6.325,8.647,x2=3.976,P〈0.05)。53例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33个月(6个月至5年),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经典组患者中24例获得随访,其中2例患者术后仍有轻微腹痛,1例腹痛剧烈,诊断为胰肠吻合口处胰管开口狭窄,经再次手术切除部分胰体组织后缓解;19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12例病情好转或血糖恢复正常。勺式组患者均获得随访,其中2例术后轻微腹痛,疼痛时间较为短暂,未行处理;22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16例血糖恢复正常。结论对慢性胰腺炎并Ⅰ、Ⅲ型胰管结石的患者,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勺式切除术是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4.
胰头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胰头癌的外科治疗.方法:因术前临床诊断胰头癌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65例,其中行常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152例,保留幽门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75例,包括切除一段血管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9例,经再次手术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7例,全胰切除术2例.术前经B超、CT、选择性ERCP、穿刺细胞学检查,确诊232例(87.5%).术后经病理证实:胰头癌132例,壶腹癌77例,胆总管远端癌22例,十二指肠癌16例,转移癌1例和良性病变17例(慢性胰腺炎14例和良性肿瘤3例).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118例(47.6%),住院死亡10例(4%).PPPD术后并发胃排空障碍较其它术式显著增高(P<0.01).结论:由非胰腺专业组医师施行的手术死亡率明显高于专业组医师(P<0.05),只要病例选择恰当,围手术期良好的处理,可以继续降低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因腹部外伤行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胆胰漏的发生及并发严重腹腔感染需再次手术时的处理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10年来因腹部外伤而急诊行PD手术病人共35例,术后发生胆胰漏12例,发生率为34.3%.经保守治疗、调整腹腔引流管或穿刺引流后治愈3例,另9例发生严重腹腔感染,再次手术行腹腔清洗和置管引流.结果 再手术者中8例未行胆胰管支撑引流,其中6例术后胆胰漏之积液区未有效局限,腹腔感染持续并加重,3例并发腹腔出血;均行第3次手术,于胰管和(或)胆管内置管外引流,感染区留置双套管术后冲洗腹腔并负压引流;6例均存活,6个月后行决定性手术.结论 胰十二指肠外伤行PD术后胆胰漏发生率高,再次手术时行胰管和(或)胆管内置支撑管外引流,可迅速有效地控制腹腔感染,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采取胰管栓塞的方法,以达到预防胰瘘的目的。方法 PD术中从胰管断端插管注入“TH”粘胶栓塞胰管,消化道重建按Child术式进行。结果 在PD术中共行胰管栓塞12例,均未发生胰瘘。结论 胰管栓塞可有效地预防PD术后胰瘘,尤适用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在胰腺钩突癌根治术中行保留胰头十二指肠的胰腺钩突癌切除的手术技巧和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泰州市人民医院对1例胰腺钩突癌患者实施保留胰头十二指肠的胰腺钩突癌切除联合静脉切除重建的临床资料。术前CT提示钩突延伸至SMA左侧,而肿瘤位于延伸的钩突下部,距离胰头十二指肠、胆胰管汇合部、主胰管均较远,幽门上下、肝十二指肠韧带未见肿大淋巴结,肿瘤侵犯区域位于肠系膜上静脉(SMV)、肠系膜上动脉(SMA)以及十二指肠升部。结果 施行保留胰头十二指肠的胰腺钩突癌切除联合血管切除重建,同时将受累及的十二指肠、近段空肠切除、十二指肠水平部-空肠侧侧吻合。首先采用动脉优先入路技术探查SMA,发现肿块仅侵犯动脉鞘及空肠分支,采用动脉鞘切除、受侵犯的分支切断结扎,保留了SMA起始部主干。再探查SMV,见主干受侵约3 cm,采用SMV节段性切除重建。距离肿块约1 cm离断胰腺,离断缺血的空肠肠系膜及空肠肠管、离断十二指肠水平部,行十二指肠水平部-小肠侧侧吻合。结论 基于胰腺钩突癌部位及侵犯情况,在保证根治的前提下,采用保留胰头十二指肠的胰腺钩突癌切除(或联合血管切除重建),可避免手术创伤更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保证了消化道的正常结构和生理功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胰腺内外分泌功能,改善术后营养状况,有利于术后早期辅助放化疗。  相似文献   

18.
慢性胰腺炎的疼痛有时很难处理,80%~95%远端胰切除术约可缓解75%~80%病人的症状达6~9年,但有9.1%~58%病人术后发生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胰十二指肠切除可缓解60%~80%病人的疼痛,但有一定的手术死亡率.胰空肠纵行吻合是常用的安全手术,疼痛长期缓解率可达60%~80%,疼痛依然存在是由于头部主胰管狭窄导致胰液引流不畅的缘故.作者采用胰头局部切除和胰空肠纵行吻合(LR—LPJ手术)治疗了50例慢性胰腺炎病人,手术操作包括切除主胰管、副胰管和钩状突导管及其分支表面的胰头组织,纵行切开胰体、尾部的主胰管,平均约切除胰头组织5.72g,取空肠与切开的胰头和打开的胰体、尾部主胰管作Roux—Y型吻合,使所有胰管的引流通畅,至于局部胰腺切除包括了受损的感觉神经是否发挥效能尚不清楚,因为后者可增加P物质和CGRP等神经肽的生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对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0月间行PD的患者共46例,回顾性分析术后早期EN和肠外营养(PN)对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两组间比较,术后9d EN组内毒素和(1-3) -β-D葡聚糖明显低于PN组(P<(0.05);EN组术后腹腔感染和腹腔外感染总发生少于PN组(P<0.05);EN组术后吻合口并发症发生少于PN组(P<0.05).结论 PD术后早期行EN可以有效降低术后腹腔内感染、腹腔外感染、真菌感染和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胰头癌根治术中对钩突部不同处理方法对根治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及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自2014年5月1日至2015年5月31日诊断为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病人51例,按对胰腺钩突的不同处理方法,将其中充分暴露肠系膜上动脉(SMA)作为观察组(27例),不暴露肠系膜上动脉作为对照组(24例),对根治效果的影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行SMA暴露的观察组术后病理报钩突部切缘R1为1例,占本组3.7%;未暴露SMA的对照组钩突部切缘R1为7例,占29.1%,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χ2=4.45,P0.05)。结论在胰头癌根治术中,应将胰腺钩突附着处,包括肠系膜上动脉根部及右侧的纤维组织一同整块切除,可提高根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