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影像学表现的基础是肺癌的大体和组织病理,而细胞分子生物学因素控制着肺癌的生物学行为,决定了其大小形态、生长方式、浸润转移和预后等重要信息。因此研究肺癌影像学表现与其细胞分子生物学因素的关系,有利于通过无创性手段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有助于解释肿瘤影像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综述如下。1肺癌影像诊断与DNA含量Wang等[1]测量了30例周围型肺癌之DNA含量,并与CT上分叶征及毛刺征对照,发现有毛刺征的肺癌DNA含量明显低于分叶征者,认为分叶征比毛刺征更能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刘进康等[2]进一步研究了周围型肺癌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2.
癌细胞DNA 含量与周围型肺癌CT 征象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癌细胞DNA含量与周围型肺癌CT征象的关系。方法取资料齐全者32例,用病理图像分析仪采用吸光度法对癌细胞核DNA含量检测,所得数据资料与CT征象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瘤体直径>3cm者,DI值显著高于瘤体直径≤3cm(P<0.01);深分叶征、棘状突起、含气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和淋巴结转移的有无,DI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结论周围型肺癌的肿块>3cm,深分叶征、棘状突起、含气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和淋巴结转移等CT征象均与癌细胞的DNA含量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与MMP-2和VEGF表达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与MMP-2和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运用SP免疫组化法对47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进行MMP-2、VEGF表达的检测,分析其与术前CT征象的关系.结果 MMP-2和VEGF表达与瘤体大小、深分叶征、棘状突起、纵隔淋巴结转移有关,与毛刺征、空泡征无关.结论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中,瘤体直径>3 cm、深分叶征、棘状突起和纵隔淋巴结转移提示肿瘤的恶性度高.  相似文献   

4.
黄文光  蓝玉梅 《华西医学》2005,20(2):330-331
目的:探讨肺内孤立性肿块CT征象,以提高肺内良,恶性肿块CT诊断的正确率。方法:搜集经手术证实,具完整临床及CT资料的肺内孤立性肿块6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分析肺内病灶的轮廓,边缘,形态,大小,内部结构及周围关系等。总结其CT征象在鉴别诊断良,恶性肿块中的价值。结果:69病例中,周围型肺癌40例,其中具棘状突起征27例,深分叶征24例,毛刺征16例,胸膜凹陷征10例,29例良性病变中,棘状突起征1例,分叶征4例,毛刺征7例,胸膜凹陷征1例,其中9例边缘出现尖刺状影。结论:合理利用窗宽,窗位,棘状突起征,分叶征,毛刺征,尖刺状影等,对鉴别良,恶性肿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3cm以下周围型肺癌肿瘤边缘的HRCT表现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 探讨周围型小肺癌肿瘤边缘的HRCT表现特征。方法 对 40例直径 <3cm的周围型肺癌进行了HRCT扫描 ,重点分析肿瘤边缘CT表现。结果 本组 40例中 ,肿瘤边缘不光滑 3 4例 ,分叶征 3 5例 ,毛刺征 2 2例 ,小棘状突起 3 5例 ,胸膜凹陷征 3 1例 ,血管集束征 2 9例 ,锯齿征 12例 ,胸膜受侵 8例。结论 上述征象集中发生或大部发生对周围型小肺癌具有定性价值。  相似文献   

6.
P53与肺癌病理、CT征象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探讨 P5 3基因突变与肺癌的临床病理、CT征象、TNM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 146例肺癌患者的标本 ,分别行 HE染色观察基本病理情况和 SP法免疫组化染色检测 P5 3表达结果。结果  146例周围型肺癌中 ,有深分叶、细毛刺、棘状突起、肿瘤强化增 CT值 >2 0 Hu者 ,其 P5 3基因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深分叶、细毛刺、棘状突起、肿瘤强化增 CT值 <2 0 Hu(P<0 .0 1)。肿瘤大小、空洞、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与 P5 3表达无关 (P>0 .0 5 )。P5 3蛋白免疫组化阳性 75例 (5 1.36 % ) ,5 a生存率分析 ,P5 3基因表达组明显低于无 P5 3异常表达组。结论  P5 3基因突变可作为判断周围型肺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CT表现有深分叶、细毛刺、棘状突起、肿瘤强化增 CT值 >2 0 Hu者可能与 P5 3基因异常表达有关 ,这些征象的出现提示肿瘤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应用CT诊断的临床价值及其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泗阳县中医院2019年5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175例疑似周围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CT检查,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检查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同时分析周围型肺癌患者CT影像学特征。结果:全部175例疑似周围型肺癌患者经病理检查证实170例为周围型肺癌,CT共检出169例,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7.06(165/170)、80.00%(4/5)、96.57%(169/175)。CT影像学特征:在病灶形态方面,156例为孤立结节影,34例为不规则片状影。在病灶内部结构方面,54例为空泡征,48例为细支气管征,7例为空洞征,14例为钙化。在病灶边缘征方面,134例为分叶征,117例为细短毛刺征,65例为棘状突起征。在病灶周围征方面,107例为胸膜凹陷征,122例为血管集束征。在增强扫描特征方面,CT值增强区间为20~50 HU。结论:CT检查应用在周围型肺癌的临床诊断中价值明显,具有较高准确性。周围型肺癌CT检查的常见征象包括空泡征、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棘状突起征...  相似文献   

8.
研究MMP-2(基质蛋白酶-2)在肿瘤浸润和转移过程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周围型肺癌螺旋CT征象及病理学的关系。方法:收集周围型肺癌57例的螺旋CT影像学表现及病理、MMP-2免疫组织化学资料。结果:57例周围型肺癌中,MMP-2阳性表达35例,阳性率为61.40%,MMP-2的表达与病理类型无关(P〉0.05),与病理分级显著相关(P〈0.05)。MMP-2在肿瘤直径〉3 cm的表达强度高于肿瘤直径≤3 cm者。与肺癌CT征象中深分叶征、棘突征、纵隔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毛刺征、胸膜凹陷征没有相关性(P〉0.05)。周围型肺癌的强化程度与MMP-2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MMP-2的异常表达与周围型肺癌的病理分级相关,提示MMP-2在肿瘤浸润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促进作用;MMP-2异常表达与螺旋CT征象中肿瘤直径的大小、深分叶征、棘突征、纵隔淋巴结转移相关,是其形成的分子生物学基础。MMP-2的表达与螺旋CT征象相关,可以在蛋白表达上判断周围型肺癌的侵袭、转移和预后。  相似文献   

9.
周毅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3):5493-5494
回顾性分析我院放射科2009年9月~2014年9月收治周围型肺癌患者90例X线平片及螺旋CT影像资料,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用于周围型肺癌影像学阳性表现检出准确率。结果入选患者行螺旋CT扫描检查肿块、毛刺征、棘样突起、胸膜凹陷、空泡征、厚壁空洞及肺门淋巴结肿大等影像学阳性表现检出准确率显著高于X线平片检查(P0.05);但两种检查方式对于分叶征表现检出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周围型肺癌患者行螺旋CT扫描检查、X线平片可有效提高影像学阳性征象检出率,改善诊断准确程度,螺旋CT扫描检查价值优于胸部X线平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孤立性肿块型肺隐球菌病或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21例AIDS合并孤立性肿块型肺隐球菌病和14例AIDS合并周围型肺癌患者的胸部CT影像,比较两组患者病灶的分布、大小、内部结构、形态、边缘等。结果:21例孤立性肿块型肺隐球菌病病灶的最大径为(2.03±0.99) cm,显示空洞6例(其中薄壁空洞5例),不规则形6例,分叶征7例、毛刺征4例。14例AIDS合并周围型肺癌患者病灶的最大径为(3.37±2.12) cm,显示磨玻璃影4例,类圆形14例,分叶征12例、毛刺征8例。两组病灶大小、磨玻璃影、空洞、不规则形、分叶征及毛刺征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合并周围型肺癌相比,孤立性肿块型肺隐球菌病病灶多较小,分叶征、毛刺征少见,实性不规则形结节和薄壁空洞较多见;CT检查有助于二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CT征象、预后与CD44v3、CD44v6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6例周围型NSCLC患者进入研究.利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44v3、CD44v6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肺癌CT征象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 CD44v3、CD44v6表达与肺癌CT征象中的深分叶征、棘突征、短毛刺征及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密切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空泡征、血管集束征及胸膜凹陷征无明显相关性(P>0.05);CD44v3、CD44v6表达与肺癌术后3年生存率密切相关(P<0.05). 结论 深分叶征、棘突征、短毛刺征及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与CD44v3、CD44v6表达明显相关,提示肺癌的侵袭、转移能力较强;CD44v3、CD44v6阳性表达的肺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更短,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癌(PLC)CT征象与Ki-67、p53表达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2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108例PL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飞利浦256层螺旋CT检查患者的CT征象,并检测PLC组织中Ki-67、p53的表达水平,分析PLC患者的病理组织类型、分化程度以及CT征象与Ki-67和p53表达的关系。结果  PLC组织中,Ki-67和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44%(75/108)、51.85%(56/108);CT主要表现为瘤体直径≥3.0 cm、分叶征、棘状突起征、毛刺征、磨玻璃征、增强值≥20 Hu和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而胸膜凹陷征、空气支气管征、空洞征、空泡征、钙化征相对较少;腺癌的Ki-67阳性表达率低于鳞癌(P < 0.05),腺癌和鳞癌的p53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PLC的分化程度越低,Ki-67和p53阳性表达率越高(P < 0.05);瘤体直径≥3.0 cm、有分叶征、棘状突起征、毛刺征、增强值≥20 Hu和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的PLC,Ki-67阳性表达率较高,且有磨玻璃征和空泡征的PLC,Ki-67阳性表达率较低(P < 0.05);瘤体直径≥3.0 cm、有毛刺征、棘状突起征、分叶征、增强值≥20 Hu和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的PLC,p53阳性表达率较高(P < 0.05)。结论  PLC患者Ki-67、p53的表达与CT征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螺旋CT仿真内窥镜技术在早期周围性肺癌诊断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CT在早期周围性肺癌中的诊断价值,丰富CT的诊断手段。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早期周围性肺癌采用薄层螺旋扫描,围绕病灶进行观察。结果:具有分叶征的肿块大于1.0cm,20例;具有毛刺征的肿块大于1.5cm,9例,在周围有炎性反应的情况下.毛刺征不易显示;具有集束征的肿块大于1.2cm.18例;胸膜凹陷征的肿块大于1.8cm,2例,对于距离胸膜太近的肿块观察较难;空泡征在内窥镜技术中难以显示。结论:螺旋CT仿真内窥镜技术在周围性肺癌中的应用的价值是肯定的,对肿块的分叶征、集束征及毛刺征的显示非常直观、准确;胸膜凹陷征可以显示邻近胸膜向凹陷处集中的征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周围型肺癌CT表现与p53基因及生存率的关系。【方法】应用链菌素亲生物素一过氧化酶连接法的快速免疫组化和薄层CT扫描技术.探讨67例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与p53基因表达异常和术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肺癌瘤体≥3cm.深分叶、有棘状突起、伪足征、淋巴结转移者与p53基因异常表达相关。肺癌瘤体≥3cm、深分叶、伪足征、有淋巴转移者与术后生存率低有关。【结论】薄层CT扫描征象和周围型肺癌p53基因的异常表达与生存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直径小于3cm的孤立性局灶性机化性肺炎CT征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直径小于3cm的孤立性局灶性机化性肺炎(FOP)的CT表现,以期提高与周围型小肺癌(SPLC)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手术病理证实的直径小于3cm的孤立性FOP的CT征象。结果24例紧贴或邻近胸膜,其中17例位于各胸膜交界区。病灶呈类圆形12例,不规则形9例,三角和多角形5例。病灶边缘呈向心性弓形凹陷12例,其形态均为不规则形和三角、多角形;粗长毛刺征9例,其中7例病灶形态呈不规则形和三角、多角形;细短毛刺征5例,病灶形态均呈类圆形;分叶征4例,3例病灶为类圆形;另外出现血管纠集征9例,棘状突起征4例,支气管空气征6例,空洞征2例,空泡征3例,病灶内液化5例;病灶明显强化率为60%。病灶在不同层面的表现显著不同14例,其形态均呈不规则形和三角、多角形。结论直径小于3cm的孤立性FOP与胸膜关系密切,形态呈不规则形和三角、多角形的常与SPLC鉴别不难,而呈类圆形的常与SPLC鉴别困难。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总结周围型小肺癌胸部CT影像学特点,提高周围型肺癌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搜集5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直径≤3 cm的周围型小肺癌的胸部CT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全部病例术前均行螺旋CT扫描,其中行HRCT扫描20例,增强扫描32例。结果:胸部CT影像学特点为:分叶征45例,毛刺征40例,胸膜凹陷征29例,血管纠集征28例,空泡征17例,空气支气管征10例。在32例增强扫描病例中,30例CT值增幅均>35 Hu。结论:螺旋CT扫描与HRCT的结合或增强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肺腺癌MSCT影像学表现与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 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94例肺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多层螺旋CT扫描(MSCT),分析患者影像学特征,包括肿瘤边缘(毛刺征、分叶征)、肿瘤内部征象(空气支气管征、空泡征和囊腔样改变)、肿瘤周围结构征象(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同时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CEA、CA125水平并与患者MSCT影像学表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94例患者均接受MSCT检查发现,毛刺征58例、分叶征69例、空气支气管征9例、空泡征8例、血管集束征13例、胸膜凹陷征60例、囊腔样改变3例;CEA水平与患者MSCT影像学毛刺征、分叶征、空泡征、囊腔样改变和胸膜凹陷征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A125与患者MSCT影像学毛刺征、分叶征、空泡征、囊腔样改变和胸膜凹陷征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肺腺癌的MSCT影像学表现毛刺征、分叶征、空泡征、囊腔样改变和胸膜凹陷征与患者CEA、CA125水平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周围型肺癌病理、CT表现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病理、CT表现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浓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周围型肺癌病理、CT表现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资料,对比分析其病理、CT表现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关系。结果:30例腺癌CEA浓度为(13.23±20.47)ng/ml,11例鳞癌CEA浓度为(3.62±2.48)ng/ml,腺癌与鳞癌血清CEA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癌的分化程度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浓度相关系数r值为-0.017。有深分叶征或瘤体直径≥3cm的肺癌,其血清CEA浓度较无深分叶征或瘤体直径<3cm高。肺癌有无胸膜凹陷征、毛刺征、支气管气相、增强值≥20HU、空洞、空泡征、毛玻璃征、钙化或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与其血清CEA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癌Ki-67抗原阳性百分率与血清CEA浓度之间有正相关关系(r=0.576)。26例p53表达阳性肺癌CEA浓度(19.37±24.40)ng/ml,22例p53表达阴性肺癌CEA浓度(3.64±2.11)ng/ml,二者血清CEA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癌的深分叶征、瘤体直径≥3cm、Ki-67抗原及p53蛋白表达与其血清CEA浓度有一定正相关性,肺癌的分化程度与血清CEA浓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38例周围型肺癌X线征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38例周围型肺癌早期X线征象的分析,探讨早期X线诊断标准.材料与方法:对38例早期周围型肺癌(腺癌24例,鳞癌8例,小细胞癌6例;伴纵隔淋巴结转移12例、脑转移6例)的X线分析,以利提高诊断水平.结果:38例早期周围型肺癌的病灶直径1.1cm~4.8cm,平均为1.65cm,据其形态分为3个类型:(1)小结节型25例(26个病灶),病灶密度中等偏低,有细小毛刺征15例,浅分叶征11例、胸膜凹陷征7例、小泡征5例及钙化斑点1例;(2)小斑型7例,病灶边缘模糊似星芒状,形态不规则;(3)小空洞型6例,呈中心性厚壁空洞4例,呈灶性小空洞2例.所有病灶外围均无卫星病灶.结论:肺内≤2cm的孤立结节、斑片状或空洞阴影,形态不规则,灶内有小泡征,边缘有浅分叶征、细小毛刺征等均考虑肺癌且以腺癌可能性大;注意与肺内常见结节鉴别;定性确有困难者可选择CT扫描,采用X线动态观察,但时间不宜超过3个月;必要时选择痰检、肺穿刺活检、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周围型肺腺癌的CT影像学表现,并探讨其CT征象与病理组织分化及亚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岳池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5例周围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病灶位置、大小、形态、肿瘤边缘(分叶征、毛刺征)及内部征象(空气支气管征、空泡征)等特点。结果 95例患者中浸润性肺腺癌70例,其中附壁型12例、腺泡型39例、乳头型10例、实体型9例;非浸润性25例;低分化40例,中高分化55例。4种病理亚型肺腺癌患者中,以实体型直径最长,其他类型从长到短依次为乳头型、腺泡型、附壁型(P0.05);腺泡型、实体型分叶征显著高于附壁型、乳头型;腺泡型空气支气管征显著高于附壁型、乳头型及实体型(P0.05),而空泡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及血管集束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织分化程度中低分化周围型肺腺癌肿瘤直径多3 cm,呈不规则形,CT扫描以分叶征、毛刺征及胸膜凹陷征多见,中高分化周围型肺腺癌则相反,两者上述CT征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泡征、血管集束征及空气支气管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组织分化程度、病理亚型周围型肺腺癌的MSCT征象具有一定特征性,对周围型肺腺癌病理亚型、组织分化程度的预测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