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 观察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观察88例经颅脑CT证实的起病〈72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并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纤溶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有着较好疗效,44例患者中显著进步10例(22.7%),进步25例(56.8%),总有效率为79.6%;对照组分别为5例(11.4%),16例(36.4%),总有效率为47.7%。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纤溶酶为治疗脑梗死有效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12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治疗组60例纤溶酶200U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连用14d.对照组60例血塞通0.5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连用14d.其他治疗2组相同.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71.6%,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溶栓治疗对纤维系统的影响以及各指标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对91 例病后24 h 内就治的急性脑梗死随机分为4 组,其中进行血样检测者对照组14 例,应用尿激酶(UK)6×105 U 组22 例,16×105 U 组22 例,26×105 U组11 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 h、24 h、7~10 天(d)进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纤溶酶原(PLG)、D-二聚体(D-D)检测。结果 对照组tPA、PAI、PLG、D-D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时期无变化,溶栓治疗组于治疗后2 h tPA 及D-D明显升高,PAI、PLG下降。溶栓治疗并发出血的病例,于治疗后24 hPAI仍明显降低。结论 溶栓治疗病例存在超早期纤维激活,凝血障碍是溶栓治疗并发出血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急性脑梗死用尿激酶 (UK)静脉溶栓治疗前后对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 :检测 2 3例急性脑梗死 (发病 6h之内 ) ,入院即刻溶栓治疗后 0h、2h、4h、6h、8h、1d、3d、7d周围静脉血中D -二聚体水平、纤维蛋白原含量 (FIB)、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FDP)、凝血时间 (TT)、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UK治疗后 ,机体纤溶系统功能明显改善 ,对凝血系统功能也有影响 ,但持续时间较短。结论 :溶栓治疗后 6h加用抗凝剂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前后对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急性脑梗死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前后对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检测23例急性脑梗死(发病6h之内),入院即刻溶栓治疗后0h、2h、4h、6h、8h、1d、3d、7d周围静脉血中D-二聚体水平、纤维蛋白原含量(FIB)、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凝血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进行动态观察。结果:UK治疗后,机体纤溶系统功能明显改善,对凝血系统功能也有影响,但持续时间较短。结论:溶栓治疗后6h加用抗凝剂。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1]。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性疾病,各种原因导致脑动脉血流中断,局部脑组织发生缺氧缺血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2]。由于急性脑梗死导致的患者病死率占整个心脑血管疾病的60%以上,从而给患者及患者家庭带来痛苦及经济负担。本文对血栓通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注射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入选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纤溶酶治疗组和东菱克栓酶对照组,于治疗前、治疗后7d、14d分别进行ESS评分及PT、APTT、FIB血液相关指标及临床疗效全面观察。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ESS)评分及PT、APTT、FIB有明显改变,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尤其是降解FIB方面,两组对FIB都有降解作用,治疗组比较缓和。而对照组用药7d明显下降,一周后又反弹到治疗前,甚至更高水平.两组在14 天时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有临床意义。两组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纤溶酶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早期的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纤溶酶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血栓前体蛋白(Tp P)水平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92例病程72 h的AC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A组,47例)和纤溶酶治疗组(B组,45例)。在治疗前、治疗后24 h、48 h、72 h,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Tp P水平,并与43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采用NIHSS、出院后3个月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B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Tp P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与A组比较,B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血浆Tp P水平、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A、B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血浆Tp P水平明显降低;B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NIHSS评分明显降低(均P0.05)。A组的ADL评分[(89.87±10.13)分]与B组[(82.16±16.09)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70,P=0.067)。但是,B组康复效益大的比例明显高于A组(χ2=5.842,P0.05)。A、B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纤溶酶能降低ACI患者血浆Tp P水平,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改善临床预后,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纤溶酶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和凝血因子的变化与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03—2022-03于来宾市人民医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为研究组,选同期的健康体检者76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凝血因子和血管内皮相关指标。研究组患者给予纤溶酶治疗,评估其治疗前后的凝血因子、血管内皮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前研究组NO(14.24±4.12)μmol/L、D-D(1.72±0.22)mg/L、ET-1(134.09±12.06)ng/L水平较对照组(6.07±2.01)μmol/L、(0.06±0.01)mg/L、(25.07±6.33)ng/L高,APTT(26.67±2.54)s、PT(11.02±1.42)s水平较对照组(33.35±2.23)s、(13.64±2.87)s低(P<0.05),2组患者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T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d、3 d后D-D[(1.23±0.19)mg/L、(0.94±0.17)mg/L]、NO[(11.01±3.66)μmol/L、(9.13±3.3...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纤溶活性变化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6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ACI组)和62名健康体检老年人(对照组),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超声观察颈动脉有无斑块;同时测定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活性。结果:对照组中有颈动脉斑块者与无颈动脉斑块者相比,血浆t-PA降低,PAI-1升高,P/t值升高(P〈0.05);观察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急性期血浆t-PA、PAI-1升高,P/t值减少(P〈0.05)。结论:颈动脉硬化时,机体纤溶活性处于减低状态;急性脑梗死发生时,纤溶活性处于相对亢进状态。  相似文献   

11.
纤溶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自2005-03-2006—03.采用纤溶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3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纤溶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并对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纤溶酶及依达拉奉,观察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明显,且未出现不良反应,总有效率94%;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不明显,总有效率73%,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纤溶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且能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首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价患者的活动能力,并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BDNF水平.结果 治疗6个月以后,2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ADL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BDNF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的血清BDNF含量比对照组升高的更多(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可明显提高血清BDNF水平,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rtPA)动脉或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 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动脉溶栓组、静脉溶栓组和对照组 ,各 2 0例。动脉溶栓组给予rtPA 10~ 2 0mg ,30分钟内恒速动脉注入 ;静脉溶栓组给予rtPA总量 0 7~ 0 8mg/kg,最大剂量 5 0mg。 90分钟内静脉滴入 ;两组次日均用低分子肝素 (速避凝 4 10 0U或法安明 5 0 0 0U) ,每 12小时腹部皮下注射 1次 ,连续 7天 ;对照组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 5 0 0ml加复方丹参 16ml静滴 ,每日 1次 ,连用 8天。采用欧洲卒中量表 (ESS)、Barthel指数 (BI)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 两溶栓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均P <0 0 5 ) ,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组之间的疗效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但动脉溶栓能发现颅内外血管是否存在狭窄 ,通过实施支架成形术消除狭窄 ,预防再次的血栓形成。动脉溶栓组脑实质性出血 1例 ,非症状性脑出血 1例 ;静脉溶栓组和对照组非症状性脑出血各 1例。 3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 rtPA用于急性脑梗死 (发病 6小时内 ) ,无论动脉还是静脉溶栓均有效 ,且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5.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本病不但致残率及致死率高,且其预后较差.脑梗死的病因是由于血管内血栓形成栓子后栓塞脑动脉导致,因此早期使闭塞的脑血管再通对挽救患者生命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rt-pA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和出血、死亡风险。方法回顾分析258例在4.5h内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是否静脉rt-pA溶栓分为静脉溶栓治疗组(简称溶栓组)和对照组。溶栓组196例患者按0.9mg·kg-1(最大量不超过90mg)静脉给予rt-PA,2组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比较2组NIHSS评分、临床疗效、出血情况及死亡情况。结果溶栓组治疗后NIHSS评分和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颅内出血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病死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4.5h内应用rt-PA静脉溶栓有显著临床疗效,并未增加颅内出血和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梗死属于神经内科常见急症,其致死率及致残率相对较高,是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的常见病之一。2010年1月-2012年8月本院对36例急性脑梗死在常规治疗外加用纤溶酶、依达拉奉治疗,并与同期常规治疗加疏血通治疗的36例患者对比研究,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rPA )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根据治疗方案将15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84例)与对照组(71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rPA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激酶治疗。结果(1)治疗前,2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HISS)评分、Barthel 指数(B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 NHI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I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P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理想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疏血通治疗脑梗死对患者纤溶系统及脑梗死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9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疏血通,观察2组纤溶系统及脑梗死再发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PA和PAI-1含量、活性以及APTT、P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检测指标改善程度也明显升高(P0.05)。随访期间脑梗死再发间隔时间、再发率及病死率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疏血通治疗脑梗死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纤溶系统,降低再发率,对促进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纤溶系统在生理情况下,与凝血系统保持动态平衡,以保持血液循环通畅。在多种血管栓塞性疾病中均可发现纤溶活性下降,但纤溶酶元(PLG)含量各家报道不一。本实验旨在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PLG的含量改变以探讨不同类型脑梗死患者的纤溶功能。 资料与方法:对照组,29例,男18例,女11例,平均年龄64.96±8.37岁,为1994年1月~1994年7月入院的非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无血液、肝脏、肾脏疾病史及糖尿病病史,未服过避孕药,原发病主要为脊髓疾患、病毒性脑炎,功能性头痛等。CT均未发现病灶。急性脑梗死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