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锡市病程5年以上精神分裂症患者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无锡市病程5年以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方法,对226例病程>5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量表包括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功能大体评定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后结婚者离婚率达27.6%,明显高于普通人群的15.4%(x2=5.687,P=0.017).病后就学就业率明显低于病前(x2=7.934,P=0.005),女性患者病后就学就业者又明显低于男性(x2=10.825,P=0.001).家庭人均收入(617±279)元,为普通居民的54.5%.长期住院61例(27.0%);只有8.8%的患者能全日工作,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残疾率达83.0%.WHOQOL总分34~99分,平均(73.2±11.9)分;社会关系分量表及家庭人均收入与精神残疾呈负相关,而居住状况越差、家属关心程度越差和伴有躯体疾病者与精神残疾呈正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发展及病后社会经济状况恶化应引起重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急性期疗效对巩固期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入组急性期治疗结束的抑郁症患者428例,290例完成6个月随访,分为依从性好组(202例)和依从性差组(88例)。使用16项抑郁症状快速评估量表(QIDS-SR16)、健康问卷躯体化症状群量表(PHQ-15)、广泛性焦虑自评量表(GAD-7)、简明幸福与生活质量满意度问卷(Q-LES-Q-SF)、席汉残疾量表(SDS)等评估急性期治疗结束抑郁症残留症状、生命质量与社会功能对患者巩固期服药依从性的影响。结果:依从性差组QIDS总分、QIDS-5、QIDS-11、QIDS-13、QIDS-14、PHQ-15总分、GAD-7总分、SDS-03得分高于依从性好组,Q-LES-Q-SF总分低于依从性好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期末PHQ-15总分及QIDS-11得分与巩固期服药依从性差有显著关联(P0.05)。结论:抑郁症急性期治疗后残留症状越多、生活质量越差,患者巩固期服药依从性越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以患者为中心的群体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情绪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3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群体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常规组给予利培酮口服治疗,群体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以患者为中心的群体心理治疗,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病情、社交功能、服药依从性、抑郁情绪情况。结果群体组治疗后阴性与阳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得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前者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得分明显高于后者(P0.05);群体组治疗后1、3、6个月的HAMD得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群体组服药依从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基于以患者为中心的群体心理治疗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和社交功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UKU不良反应量表和服药态度量表(DAI)在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对10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估,并用线性回归的方法筛选对依从性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结果:治疗12个月时,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精神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及婚姻与依从性有关(P0.05或P0.01)。治疗6个月时,DAI总分较基线时升高(P0.01),治疗12个月,DAI总分较治疗6个月时下降(P0.01)。结论:受教育程度高、家庭支持好、治疗后症状改善明显、药物不良反应较小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总体依从性较好;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随时间推移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院外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43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按照服药情况分为服药依从性较好(GMC)组和服药依从性较差(PMC)组;对影响服药依从性的个人及家庭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PMC组未婚/离异、文化程度高中以下、家庭关系紧张、未认识服药重要性、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GMC组,服用经典抗精神药率明显低于GMC组(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高中以下、家庭关系紧张、药物不良反应、未认识服药重要性、婚姻5个因素是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OR=11.353、OR=3.857、OR=3.329、OR=2.058、OR=1.788,P均0.05)。结论:院外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是文化程度、家庭关系、药物不良反应、对服药的认识及婚姻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16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于干预前和8周末采用简明精神病症状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社会功能筛选量表(SDSS)进行评价比较.结果 2组入组时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末研究组BPRS总分及焦虑抑郁和缺乏活力因子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TAQ评分研究组为(17.24±0.48),对照组为(9.56±0.4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D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家庭护理可有效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抗精神病药物合并家庭干预组(干预组,45例)及单用抗精神病药物组(对照组,45例),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研究。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Ⅱ-CV)、家庭功能量表(FAD)、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及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评估患者家庭状况和精神症状。结果:随访结束后,干预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及家庭功能改善明显(P<0.01);干预组FACESⅡ-CV中的实际亲密度、理想亲密度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6.7±12.2)分、(57.7±10.4)分、(68.4±10.6)分、(55.8±9.7)分,P均<0.01],干预组FAD中的沟通、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及总的功能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BPRS、SAPS及SANS评分均较入组时有明显下降(P均<0.01),随访期干预组BPRS和SAN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9.6±10.7)分、(21.8±12.5)分、(16.7±6.4)分、(18.8±7.2)分,P均<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精神症状预后与基线期精神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基线期家庭功能及发病年龄呈负相关(t=2.65,-2.49,-2.79,P均<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家庭干预,可增加患者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提高家庭功能,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自测健康状况,为改善患者的家庭支持系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取样法,抽取2012年9月-12月在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精神卫生防治所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属(家属组)和一般人群(对照组)各100例,进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调查,并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调查家属组的应对方式特点。结果家属组SRHMS的健康总体自测维度得分和社会健康子量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28.39±8.95)分vs.(32.51±3.65)分,(75.47±25.52)分vs.(88.66±11.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5、3.311,P0.01);家属组的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6、4.494,P0.05或0.01);家属组SRHMS各维度与积极因子正相关(r=0.728~0.299,P0.05或0.01);除维度1、5、8、9及社会健康子量表分、健康量表总分外,其余各维度与消极因子负相关(r=-0.416~-0.304,P0.05或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健康水平偏低,可能与消极应对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徐汇区60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其实施康复护理,主要手段有认知干预、康复训练、社会支持等,于护理前后采用MG标准评估服药依从性、SANS量表评估阴性症状、NOSIE量表评估护理效果、SF-36量表评估生活质量。结果护理1年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高于护理前,注意障碍、意志缺乏、兴趣/社交缺乏等SAN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社会兴趣、社会能力、个人整洁等NOSIE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年后,患者的躯体疼痛、精力、精神健康等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均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能够提高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改善精神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关锁精神分裂症患者被救治后其服药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状况。方法选取2006年11月-2012年3月河北省所有被解锁救治后出院的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共84例为研究对象,于2012年6月20日-8月10日通过解锁患者信息采集表收集患者一般信息,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测量患者的个体生存质量。以目前是否坚持服药将患者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信息和生存质量进行比较。结果本次回访调查的84例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目前坚持服药者65例,未坚持服药者1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57,P0.001)。生存质量评估发现在疼痛与不适、睡眠与休息、日常生活能力,精力与疲倦、行动能力,对药物及医疗手段的依赖性等生理领域,服药依从性好的患者与服药依从性差者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5,P0.05)。结论关锁精神分裂症患者被救治后服药依从性整体较好,服药依从性较好者生理领域生存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男性精神分裂症服刑人员(schizophrenia inmates,SI)教养方式与人格相关性。方法对83例SI患者及与其人口学资料相匹配的63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及艾森克人格问卷进行测评。结果 (1)SI组在父母教养方式调查问卷(Egna Minnen Barndoms Uppfostran,EMBU)量表中的父亲因子Ⅰ得分高于对照组,母因子Ⅱ的得分低于对照组[(47.84±10.27)分vs(44.77±10.20)分,(35.95±6.28)分vs(34.04±7.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1,P=0.010;t=-2.299,P=0.022);(2)SI组中父亲因子Ⅰ与EPQ量表中E量表显著相关,与N量表得分呈负相关;(3)对照组中父亲因子Ⅰ与EPQ量表中E呈正相关,与P、N得分呈负相关;母亲因子Ⅱ与E、N得分呈正相关,与L得分呈负相关,结论父亲温暖理解不能阻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违法行为,母亲过分干涉对犯罪有影响,男性精神分裂症服刑人员父母教养方式对患者人格形成的影响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287例免费服药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病程,一般情况调查表,自知力,服药依从性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的评定与分析。结果:服药依从者70.7%;病程>5年者依从性比≤5年者差;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服用经典抗精神病药组(包括氯氮平);自知力障碍重者依从性差;BPRS总分其思维障碍、敌对猜疑因子分越高者依从性越差;SDSS及TESS(严重度)评分越高者依从性越差。结论:提示患者文化程度高、社会支持系统好、药物不良反应小、有自知力者服药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3.
郭玮 《精神医学杂志》2013,26(3):214-215
目的 探讨精神科药物治疗护理程序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53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精神科药物治疗护理程序开展护理,并进行自身对照研究,采用PANSS量表评定精神症状,ITAQ量表评定自知力,并分析依从性与服药意愿.结果 治疗后第4周末与入组时比较,PANSS总分、ITAQ评分、服药依从率、愿意服药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8周末与第4周末比较,ITAQ总分、服药依从率、愿意服药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时,服药依从率与愿意服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科药物治疗护理程序对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自知力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实施医院-家庭延续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比较我院在实施医院-家庭延续护理前、后分别收治的59例(对照组)和66例(实验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6个月复发情况以及出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焦虑抑郁状态、康复疗效、服药依从性以及社会功能残疾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兴趣爱好、个人卫生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出院后6个月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认知、运动能力、自我照料、与他人相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出院后实施医院-家庭延续护理能够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效果,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服药依从性和社会功能残疾程度,降低复发率,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残疾现状以及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状况。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第二版(WHO-DASⅡ)、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河北省衡水市精神病院门诊就诊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119例患者进行精神残疾、生活质量测评,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患者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进行测评。结果 11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重度残疾32人(26.9%)、中度残疾24人(20.2%),轻度残疾63人(52.9%)。不同残疾程度患者GQOLI-74总分及物质生活维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70,P=0.005;F=3.734,P=0.027),多重比较发现生活质量总分轻度残疾组较中、重度残疾组高(P0.05),中、重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物质生活因子分轻度残疾组较重度残疾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残疾较普遍,生活质量尤其是物质生活水平低,精神残疾程度就高。  相似文献   

16.
残疾精神分裂症患者综合医疗干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青岛市残疾精神分裂症患者综合医疗干预的效果。方法:对500例残疾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综合医疗干预前后进行精神卫生调查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评定。结果:残疾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综合医疗干预后,其疗效、药物不良反应、服药依从性、社会功能均有改善,用药种类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使用增多,典型抗精神病药的使用减少。结论:对残疾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综合医疗干预有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调查一户多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管理及影响因素。方法于2017年11月~2018年5月在重庆市选取106户至少含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户多名严重精神障碍家庭纳入本研究,使用自我管理量表和自编一般社会人口学及临床资料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1)多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自我管理服药依从性(r=0.570)、药物自我管理(r=0.584)、精神症状自我管理(r=0.688)、维持日常生活及社会功能(r=0.631)、利用资源及支持(r=0.709)、自我效能(r=0.733)六个维度得分上均存在相关;(2)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患者自身文化、年龄、病程之间存在相关;(3)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药物管理(F=6.861)、维持功能(F=4.741)维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数量监护人之间患者自我管理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显示,居住地、患者文化、是否与监护人同住、是否是家族性患者对自我管理有影响。结论一户多名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存在相关,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自身文化、年龄、病程有关,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管理和维持功能上存在差异,患者自我管理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积极式个案管理模式(ACM)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98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07例)接受ACM干预和对照组(91例)进行自然观察,随访12个月。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每3个月评估1次,生活质量量表(QOLS)在干预前、后进行评估。结果: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干预后,PANSS阳性量表、阴性量表、一般精神病理量表的时间主效应(F=76.745,F=63.252,F=56.174;P均0.01)、阳性量表分的组间主效应(F=4.650,P0.05)以及阴性量表、一般精神病理量表的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20.236,F=9.635;P0.01)。研究组干预后QOLS客观生活质量中日常生活、家庭生活评分较对照组上升明显(P0.05或P0.01);主观满意度中日常生活、家庭生活、法律与安全、社会关系、健康状况及总体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上升明显(P0.05或P0.01)。研究组PANSS阴性量表分及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差值与客观生活中日常生活差值、家庭生活差值呈正相关(r=0.394,r=0.40,r=0.312,r=0.211;P0.05或P0.001)。结论:ACM模式能更好地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正>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的精神疾病。多在青壮年发病,多数患者病情反复迁延,可出现人格改变、社会功能下降,最终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疾状态和社会功能丧失,需要反复或长期入院治疗,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维持治疗是精神分裂症常见的治疗方式选择,服药依从性的高低是维持治疗效果好坏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就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1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现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家庭治疗对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家庭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病情缓解期的门诊患者82例分为2组,分别为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予以开展家庭治疗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则单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观察为期1年,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月及12月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及家庭功能量表(FAD)评定患者精神症状及家庭功能。结果 (1)与治疗前比较,研究组12月末PANSS、CGI、FAD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有显著差异(P0.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差异;(2)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12月末PANSS、CGI、FAD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家庭治疗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家庭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