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癫痫持续状态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癫痫强直一阵挛持续状态和复杂部分持续状态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方法 运用酶联免疫双抗法测定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包括强直一阵挛持续状态14例和复杂部分发作持续状态10例)发作后不同时段血清中NSE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及癫痫对照组比较。结果 发作后2d两组癫痫持续状态患者血清NSE水平均升高,发作后3dNSE水平开始降低,发作后7d强直一阵挛组NSE恢复正常,而复杂部分发作组NSE水平仍高于对照组。结论 癫痫持续状态,尤其是复杂部分发作持续状态可造成脑神经元损伤,需紧急处理。 相似文献
2.
癫痫患者血清和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测定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癫痫发作对脑神经元的损伤。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反应法动态测定癫痫发作后患者血清和脑脊液(CSF)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含量。结果 癫痫组血清和CSF中NSE含量在发作后明显升高,血清NSE水平在发作后第1天最高,1周左右开始下降,2周左右降至正常;抽搐发作及频繁发作时,血清和CSF中NSE升高更明显。结论 癫痫发作引起血清和CSF中NSE水平的升高;癫痫发作导致神经元损伤,抽搐发作及频繁发作时神经元损伤更严重。 相似文献
3.
马风杰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1996,(1)
特异性神经元烯醇酶(NSE)是一种易测定、可靠的高特异性体内神经元损伤的标志,仅在神经元和神经外胚层组织中发现。本文首次对癫痫持续状 态患者的血清NSE(s—NSE)做了前瞻性研究。 19名患者进入研究,符合癫痫持续状态的诊断,在患者发病后入院时及第2、3天和第7天各抽5ml血,离心后冷冻,在—20℃贮存,采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NSE。另取18名正常人和13名慢性癫痫而无癫痫持续状态病史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的s—NSE水平。在抽血时做了格拉斯哥(Glasgow)昏迷评分和结局评分。出院前或在1周时做了格拉斯哥结局评分。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裂症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于人院后次日、第3个月未采取血液标本进行NSE测定,并与61名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期间血清NSE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显著下降,且与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的降低呈显著相关性。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期间,血清NSE含量增高,可能与精神病理学改变有关,且与精神病性症状有关。 相似文献
5.
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临床确诊的脑梗死患者75人,测量并计算脑梗死体积,采集其发病后不同时间的静脉血,凝固后立即3000r/s离心15min取血清,置-80℃保存,共248份标本;对照组为同年龄组健康成人,共30人,采集标本30份。采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中NSE浓度。数据用均数±标准差,各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及相关分析法。结果 (1)脑梗死组和对照组NSE浓度分别为(7.25±2.14)ng/ml和(3.97±1.12)ng/ml,具有明显差异,P<0.01;(2)血清NSE浓度与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梗死体积越大,NSE值越高,各组间均满足P<0.05;(3)脑梗死后NSE呈现动态变化,发病4小时内,变化不明显,6小时后 开始升高,24小时后明显升高,2天时大高峰,并可持续到5~7天,14天时基本恢复到正常;(4)血糖水平与NSE之间一定相关性,血糖水平高者,其NSE值亦高;(5)血清NSE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的预后相关,NSE高的患者,其2周时的预后较差。结论 脑梗死后患者血清NSE升高并呈现一动态变化,它与脑梗死体积及患者的预后相关,且其变化早于影像学改变,可以作为判断脑梗死程度的依据之一,对确定临床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脑卒中的诊断、观察病情变化和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动态检测77例脑卒中患者(脑出血36例、脑梗死41例)的血清NSE。结果 脑梗死和脑出血组血清NS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发病后48小时内即有升高,第3~4天达到高峰,随后逐渐降低,至28天左右接近正常;发病后各时点脑梗死和脑出血组血清NSE无显著差异(P>0.05);急性期(发病1周内)血清NSE浓度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出血量、梗死灶体积呈正相关(分别P<0.001,P<0.01,P<0.005),与出院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无相关性(P>0.05)。结论 NSE可作为脑卒中早期诊断、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但对鉴别诊断及预后的判断无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发作类型癫痫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变化与脑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按照1981年国际抗癫痂联盟制定的癫痫发作类型分类标准,共明确诊断190例癫痫患儿(强直.阵挛发作41例、强直性发作34例、阵挛性发作22例、肌阵挛发作12例、无张力性发作17例、失神发作22例、单纯部分性发作21例及复杂部分性发作21例),于癫痫发作72h内施行长程视频脑电图观察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结果不同发作类型癫痫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0),其中以肌阵挛发作组[(32.42±6.62)ng/m1]水平最高,除与强直一阵挛发作组(P=0.062)外,与其他各发作类型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其他各类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秩相关分析显示,癫痫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与长程视频脑电图异常程度呈正相关(rs=0.613,P=0.000)。结论癫痫发作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即升高,提示癫痫发作对患儿脑组织有一定损害;而且癫痫放电对神经元损害越严重、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升高越明显,不同发作类型中以肌阵挛发作、强直一阵挛发作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最高,提示这两种发作类型对脑组织的损害高于其他类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发作类型癫癎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变化与脑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按照1981年国际抗癫癎联盟制定的癫癎发作类型分类标准,共明确诊断190例癫癎患儿(强直-阵挛发作41例、强直性发作34例、阵挛性发作22例、肌阵挛发作12例、无张力性发作17例、失神发作22例、单纯部分性发作21例及复杂部分性发作21例),于癫癎发作72 h内施行长程视频脑电图观察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结果不同发作类型癫癎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0),其中以肌阵挛发作组[(32.42±6.62)ng/ml]水平最高,除与强直-阵挛发作组(P=0.062)外,与其他各发作类型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其他各类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秩相关分析显示,癫癎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与长程视频脑电图异常程度呈正相关(r1=0.613,P=0.000)。结论癫癎发作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即升高,提示癫癎发作对患儿脑组织有一定损害;而且癫癎放电对神经元损害越严重、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升高越明显,不同发作类型中以肌阵挛发作、强直-阵挛发作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最高,提示这两种发作类型对脑组织的损害高于其他类型。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细胞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态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因子水平及其变化规律 ,探讨其对脑梗死的诊断、病情转归和判断预后的应用价值。资料和方法 :经临床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5 3例 ,男 2 3例 ,女 30例 ,平均 6 4岁。选择无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肝肾等疾病的健康人 40名作对照 ,其中男 33名 ,女 7名 ,年龄 5 9岁。患者于入院后第 1、7、14和 2 8d各采静脉血 2ml,分别以ELISA法和比色法测定血清NSE、一氧化氮 (NO)、白细胞介素 (IL 1β、IL 2、IL 6 )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的含量。结果 :对照组血清… 相似文献
10.
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动态变化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动态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48例脑出血患者起病第1、3、7、14d血清NSE水平进行动态测定,神经功能缺损按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标准进行评定。结果脑出血组各时间血清NS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并与出血量大小及SSS呈正相关。结论血清NSE的水平变化对判断脑出血量大小和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硫酸镁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3—12郑州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伴血清NSE异常且处于急性期的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A、B、C组),每组25例,均常规给予抗病毒、抗感染、对症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神经节苷脂2 mL/d,A组给予小剂量硫酸镁[40 mg/(kg·d)],B组给予大剂量硫酸镁[80 mg/(kg·d)],C组给予神经节苷脂(2 mL/d)联合小剂量硫酸镁[40 mg/(kg·d)],7 d为1个疗程。对比4组治疗7 d后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治疗3 d、治疗7 d血清NSE的变化。结果治疗7 d后,4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4组血清N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7 d,A、B、C组血清NSE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血清NSE降低水平较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治疗7 d血清NSE下降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可有效降低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清NSE,有较好的脑保护作用,对病情的转归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颅脑损伤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变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是神经元损伤的敏感标志.血清与脑脊液NSE水平与脑损伤的严重性与预后的关系较密切[1].为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水平的变化规律与颅脑损伤程度及临床意义,我们检测了123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水平.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变化在癫痫发作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国良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1997,(4)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是神经元损伤的特异性标志。测定NSE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严重程度估计、预后判断及治疗指导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NSE的性质、在癫痫持续状态及癫痫发作后的变化和意义、机理及研究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鼠致痫后血清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 cenolose,NSE)水平变化及海马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联合腹腔注射制成大鼠癫痫持续状态模型(status epileptitus,SE)。用放射免疫法分别对对照组、地西泮干预组、实验组SE后不同时间点血清中NSE水平及常规病理变化进行观测。结果血清NSE水平在大鼠SE后6h开始升高,24~48h达高峰,72h开始下降,1周后趋于正常;实验组血清NSE水平的动态变化与对照组和干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常规病理也可见海马区神经元变性、坏死性改变,以CA1、CA3区及颞叶皮层为重。而对照组和地西泮干预组之间血清NSE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也无病理形态学变化。结论大鼠SE后可引起脑组织损害,以CA1、CA3区及颞叶皮层损害为主。血清NSE水平是反映神经元损伤的客观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5.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法测定41例重型颅脑损伤(GCS≤8)患者血清NSE并动态观察其变化的规律。结果 预后不良的患者NSE初始值及峰值(66.40±9.46μg/L,94.24±13.75μg/L)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者(32.16±4.21μg/L,34.08±4.40μg/L),P<0.01。NSE_初>60μg/L者,预后不良为6/8,NSE_初<60μg/L者,预后不良为5/33,P<0.001;NSE初与预后负相关,r=-0.501,P<0.01。预后良好患者NSE值3d内迅速降至正常,而预后不良患者NSE值可持续高达5d以上;NSE持续升高(NSE_初>60μg/L,下降缓慢)或继发性升高(NSE_初<60μg/L,NSE_峰>60μg/L)的患者预后不良为9/10,NSE持续低(NSE<60μg/L)或迅速下降(NSE_初>60μg/L)的患者预后良好为29/31,P<0.001。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后急性期血清NSE水平与预后有密切关系,NSE是预测颅脑损伤预后的一个有价值的神经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6.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是神经元损伤的敏感指标,在各种脑损伤后急剧升高,并与病情和预后相关.本研究检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水平,探讨其变化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疴性发作后对神经元和血脑屏障的损伤。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癫痫患者在痢性发作后2d内血清和脑脊液(CSF)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含量,与非神经系统疾病的神经症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患者组CSF中NSE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血清中NSE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癫痫患者癫痫发作后脑脊液中NSE升高,提示疴性发作对中枢神经的神经元有损伤;而血中NSE正常,提示血脑屏障正常。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颖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3,16(4):236-236
为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及其意义 ,我们检测了 31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NSE的含量 ,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发病 2 4小时之内 ,住我院神经内科脑梗死急性期患者 31例 ,男 18例 ,女 13例 ;年龄 4 7~ 82岁 ,平均 (6 0 .2±7.35 )岁。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根据CT或MRI所示病灶大小将其分为 3组 :大面积脑梗死组 (直径 >4cm) 8例 ;中等面积 (直径 1.5~ 4cm)组 12例 ;小面积 (直径≤ 1.5cm)组 11例。本组已除外以下情况 :⑴患严重心、肺、肾疾病及恶性肿瘤。⑵近期有严重感染。… 相似文献
19.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的影响,评价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5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组,观察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3、7、14、21d血清中NSE浓度变化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的影响。结果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第3d时,该组患者血清中NSE浓度明显下降,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至治疗第14d时仍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少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元有保护作用,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缺血性脑卒患者中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动态变化情况,探讨其对患者临床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患者65例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动态变化水平。并分析患者血清NSE水平与患者脑损伤程度和预后的关系。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入院24h内血清NSE平均水平相比差异显著(t=7.29,P=0.001)。随后在2d、5d和第7d研究组患者血清NS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较24h时亦显著升高(t=21.81,18.56,9.13;P=0.000,0.000.0.001)。入院第2d,脑损伤病情中型重型组患者血清NSE水平与病情轻型组患者比较显著偏高(t=4.06,t=8.58,P=0.002,0.005)。预后不良组患者各时间血清NSE水平检测值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t=6.46,5.17,6.43,3.83,7.34;P0.05)。结论临床上可以将血清NSE的表达水平作为判断缺血性脑卒患者早期诊断的有力依据和评价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