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合并斑块的临床疗效,评价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稳定与消退斑块的作用.方法 将78例患者随机分成阿司匹林对照组与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组,治疗组在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随访观察治疗10个月后,观察血脂、颈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体积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血脂下降、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CAS合并斑块疗效好、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之乐(普罗布考)片联合诺迪康(红景天)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之乐片(普罗布考)500mg,2次/d口服6个月,之后改用诺迪康胶囊(红景天)2片,3次/d口服,继续治疗6个月;对照组给予之乐片(普罗布考)500mg,2次/d口服6个月,之后停用。于治疗开始6个月及12个月时分别评价疗效。结果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和对照组脂代谢紊乱情况明显好转,软斑块比例明显增多(P<0.01),斑块面积缩小(P<0.01),但2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别。12个月时治疗组停用普罗布考后继续使用诺迪康其血脂指标(除了甘油三酯)进一步好转,软斑块比例进一步下降(P<0.05),斑块面积进一步缩小(P<0.05);对照组停用普罗布考后未联用诺迪康,其血脂指标有所反弹,软斑块比例较6个月时下降(P<0.05),斑块面积亦较6个月时增大(P<0.05)。结论普罗布考疗程结束后改用红景天可以维持普罗布考稳定斑块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普罗布考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普罗布考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软斑块的干预作用。方法 12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500mg bid。疗程均为6个月。6个月后2组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和椎动脉,记录斑块性质、大小和数目,并检查血糖和血脂,同时记录不良事件情况。结果 (1)治疗前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斑块数目体积,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2组经治疗后在软斑体积数目减少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2组治疗6个月后心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率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普罗布考能有效地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软斑块的发生发展,并降低心脑血管疾病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疗效.方法 对78例脑梗死患者常规治疗外,加用瑞舒伐他汀10 mg,每晚1次.治疗3个后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肝肾功能,采用彩色多普勒测定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IMT).结果 瑞舒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患者TC、TG、LDL-C和CRP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缩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除降脂作用外,还可以稳定并缩小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probucol,PRO)联合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ATO)对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rotid atherosclerotic,CAS)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12-04—2014-10在我院治疗的CI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单纯ATO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PRO治疗,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监测2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硬化斑块指数(plaque index,PI)及斑块大小,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血脂水平、IMT、PI和斑块大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G、TC、LDL分别为(1.42±0.36)mmol/L、(3.15±0.32)mmol/L和(2.01±0.24)mmol/L,对照组为(1.76±0.43)mmol/L、(3.96±0.92)mmol/L和(2.52±0.34)mmol/L,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MT、PI和斑块大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PRO联合ATO治疗能明显抑制CI患者CAS形成和发展,起到调节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普罗布考对脑梗死(CI)患者血清hs-CRP水平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6—2015-08我院收治的64例CI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普罗布考治疗。统计对比2组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hs-CRP水平、颈动脉IMT值、斑块数量、斑块面积;治疗前后于不同时间段随访,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估2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估患者临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血脂各项指标水平、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脂各项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IMT值、斑块数量、斑块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MT值低于对照组,斑块面积小于对照组,斑块数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3个月时2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12个月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mRS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2个月mRS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普罗布考治疗脑梗死患者,能明显降低患者血脂水平及血清hs-CRP水平,并抑制颈动脉斑块进展,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并促使预后转归。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彩色超声、磁共振成像(MRI)技术评价阿托伐他汀与普罗布考联合治疗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存在AS斑块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20 mg·d-1)组和阿托伐他汀(20mg·d-1)+普罗布考(500 mg·d-1)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和24个月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MRI检测颈动脉AS斑块并进行分组分析。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12和24个月时稳定性斑块积分较治疗前增高(P<0.05),不稳定性斑块积分进一步减少(P<0.01);阿托伐他汀+普罗布考组不稳定性斑块积分随着时间进行性降低,各时间点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24个月时不稳定性斑块积分较阿托伐他汀组明显降低。两组治疗后12个月时Ⅱ、Ⅲ级斑块数明显减少,且阿托伐他汀+普罗布考组Ⅲ级斑块数减少更显著;治疗后24个月阿托伐他汀+普罗布考组的Ⅰ级斑块较阿托伐他汀组明显增多,Ⅲ级斑块明显减少。结论:影像学检查显示阿托伐他汀与普罗布考联合治疗具有更强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表现出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口服氯吡格雷,75 mg ,1次/d ,阿托伐他汀,1次/d ,20 mg。对照组口服氯吡格雷,75 mg/次,1次/d。对比2组血脂水平、斑块厚度、斑块面积及血小板最大凝聚率。结果观察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斑块厚度、斑块面积、血小板最大集聚率在治疗后第168天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第168天血小板最大集聚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药物联合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立普妥)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治疗组60例有颈动脉斑块的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立普妥20 mg/d,持续6个月,以60例有颈动脉斑块的脑梗死仅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为对照组.观察双侧颈动脉斑块积分和治疗前后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治疗组双侧颈动脉斑块积分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6个月后CRP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立普妥可显著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促进斑块消退,有利于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血脂、C-反应蛋白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干预和影响。方法将9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7)和对照组(n=45)。对照组行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20mg qn,拜阿司匹林100mg qd;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普罗布考500mg bid.po。2组均给药12个月。观察治疗前、治疗6个月、12个月患者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反应蛋白(CRP)和颈动脉血管彩超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12个月,TC、TG、LDL-C和CRP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12个月,LDL-C均明显提高,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颈部血管彩超测定颈动脉内膜厚度(IMT)显著减小,治疗12个月后2组均有进一步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12个月稳定性斑块积分分别为2.70±0.32、3.78±0.38、3.92±0.36,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不稳定性斑块积分分别为6.92±0.35、4.63±0.40、3.67±0.33,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治疗前、疗后6个月、12个月稳定性斑块积分分别为2.69±0.33、3.85±0.42、3.96±0.38,治疗6个月、12个月积分明显增高(P<0.05);不稳定性斑块积分分别为7.03±0.37,4.25±0.36、2.78±0.35,各时间点均有显著差异。2组治疗6个月、12个月不稳定性斑块积分均明显降低,但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较单用阿托伐他汀更显著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CRP、改善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组织学构成,明显增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对稳定和逆转斑块有积极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消栓颗粒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干预效果。方法 收集广西贵港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神经内科确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共175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晚口服,而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消栓颗粒口服,治疗前、后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面积大小,并随访至6个月。结果 观察组在降低IMT、缩小主要斑块面积和改善颈动脉狭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经随访半年未发现新发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结论 消栓颗粒有较好的抗颈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与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应用可以取得叠加效果,即能更好地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促进斑块消退,降低动脉狭窄率,对减少脑血管事件的发生获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丁基苯酞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丁基苯酞+拜阿司匹林,对照组单用拜阿司匹林;在治疗开始、第2周末和第4周末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改良巴氏指数(MBI)。结果第24、周末治疗组CSS、MBI改善和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丁基苯酞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经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钙,20mg/次,每晚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3粒/d,3次/d。治疗3个月、6个月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同时实验室检查肝功能、血脂,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观察比较2组用药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地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Crous积分均降低,治疗组降低更明显,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个别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较好的抑制和稳定作用,两者联用效果更佳,且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联合应用氯吡格雷(波立维)、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凝聚治疗的临床效果,旨在为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3-06—2014-06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75例。2组入院后均行基础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凝聚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外单独应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凝聚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和血小板凝聚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和血小板聚集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可改善早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有效抑制血小板凝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波立维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治疗组患者用波立维75mg和阿司匹林150mg每天1次,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150mg每天1次。在治疗前及治疗30d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联合冶疗组总有效率(93%)明显高于对照组(74%)(P<0.05)。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及联合治疗组全血高切、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及全血黏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凝血指标两组治疗前后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治疗期间出现脑出血2例,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波立维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疗效较好,但有出血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斑块所致动脉血管狭窄的疗效。方法根据中医督任不调机制自拟中药动脉清汤药,4 g/次,早晚各1次水煎冲服。根据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轻者服药1 a,重者服药1.5 a。结果病人服药后15 d症状有所缓解;45 d症状明显缓解;6个月软斑块大部分过渡为混合斑块及硬斑,小斑块消失,混合斑、硬斑有所缩小。轻症患者1 a大部分混合斑块、硬斑块缩小或消失,由斑块引起的血管狭窄减轻或恢复正常。结论动脉清汤药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引起的动脉狭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01―2019-04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研究组给予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比较分析2组治疗后的颈动脉内径及狭窄率,随访1 a后的脑部、心血管、局部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颈动脉内径高于对照组,而颈动脉狭窄率则低于对照组(P0.05)。2组随访1 a过程中的脑部、心血管、颅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死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3、6、12个月后2组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可增加颈动脉狭窄患者的颈动脉内径,减少颈动脉狭窄率,降低病死率和NIHSS评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依折麦布和非诺贝特联合应用对高脂血症及颈动脉斑块的作用。方法 24例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随机分为非诺贝特单独用药组(13例),依折麦布与非诺贝特联合用药组(11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a后检测血脂水平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血管内超声(IVUS)和虚拟组织成像技术(VH-IVUS)检测治疗前后颈动脉内斑块及其成分变化。结果治疗1a后,联合用药组与单独用药组相比血TC、TG、LDL-C及hs-CRP水平明显降低(P0.05),同时显著降低斑块负荷、斑块截面积、薄纤维帽斑块比率及斑块中坏死成分的百分比(P0.05)。结论依折麦布和非诺贝特联合用药可显著降低血脂水平及斑块负荷,提高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住院的65例TIA患者33例,给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为治疗组,32例予口服肠溶阿司匹林为对照组,均持续3个月。结果随访3个月,治疗组33例T1A发作在10d内完全控制无复发32例,有效率96.97%(32/33),无1例发展为脑梗死,无出血并发症。对照组32例TIA发作完全控制18例,有效率56.25%(18/32),有11例发展为脑梗死。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TIA安全有效,不易复发,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