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糖尿病高渗昏迷并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方法和效果。方法对本院2014-05成功抢救的1例糖尿病高渗昏迷并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时实施临床抢救,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生化指标与血浆渗透压变化情况及清醒时间、预后效果等。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血生化指标与血浆渗透压均平稳下降,10d后血糖控制平稳出院。结论对糖尿病高渗昏迷并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及时实施心肺复苏和补液以及胰岛素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预后作一对比分析。方法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和非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特点:无痛型多见,症状、体征多样化,并发症多。泵衰竭是致死的主要原因。结论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应控制血糖、血脂水平,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是临床上常见的昏迷 ,其主要原因为降糖药物所致。而昏迷后经抢救神志转清 ,恢复如常。但部分病人在 2周内又出现脑梗死引起偏瘫等症状 ,故称为糖尿病低血糖后脑梗死。本文收集近 10年来因低血糖昏迷抢救的 80例病人 ,其中发生脑梗死的 3 2例进行临床、CT研究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80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为 2型糖尿病 ,发生脑梗死 3 2例 ,其中男 2 0例 ,女 12例 ,年龄 64~ 75岁 ,平均 66岁。糖尿病患病时间最短 1年 ,最长 12年 ,平均 8年。平时治疗用药情况 :以优降糖为主治疗 12例 ,优降糖和…  相似文献   

4.
重型颅脑损伤是创伤外科中一种严重损伤,常由于交通伤、坠落伤、砸压伤等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伤残率和病死率高,病死率达50%[1].迅速正确的病情判断和有效的救护在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命和预后中至关重要.我科2007-01~2009-12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08例,通过密切监护,有效配合医生抢救及护理,减少了并发症,降低了病死率,提高了生活质量.现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及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病因、高危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06—2012-09收治40例TOB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TOBS常见的症状有眩晕、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肢体运动障碍等。其病因主要为栓塞、血栓形成。高危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等。梗死灶为多发,以丘脑、中脑多见。结论TOBS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其病死率、致残率较高,早期诊断方面MR优于CT,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昏迷是急诊科常见的急重症,病情危重,病死率高,病因复杂,往往涉及多学科、多病种.接诊、救护昏迷病人是急诊科护理人员的重要工作.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不仅为急危重病人抢救成功争取时间,也为病人明确诊断,进一步治疗提供信息、依据.通过对接诊的92例急诊昏迷病人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并发脑梗死7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糖尿病脑梗死患者与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73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69例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了解糖尿病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结果 糖尿病脑梗死患者多表现为肢体麻木、无力,活动不灵活,且双侧病变者多见,非糖尿病组多表现为单侧上下肢的瘫痪.糖尿病组预后较差,病死率高.结论 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病变脑组织损害范围较广,病情严重,所以控制好血糖是预防及治疗糖尿病脑梗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低血糖昏迷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 ,如抢救不及时可危机生命。 1998年 2月上旬、中旬分别收住我科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昏迷患者 2例 ,1例经治疗痊愈出院 ,1例死亡。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 1 女性 ,6 8岁。以“间断多饮、多尿 10a ,昏迷 2h”于1998 0 2~ 12入院。入院前 2d ,患者因胃肠不适 ,基本未进食 ,其家属在没有进行血糖、尿糖监测的情况下 ,仍给患者原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优降糖 2 5mg口服 ,2次 /d。 2h前家属发现患者“昏睡”呼之不应 ,急送我院治疗。体格检查 :T 36 4℃ ,P 6 8次 /min ,R 16次 /min ,BP 10 0 /6 0mmHg。神志不…  相似文献   

9.
Kojewnikow综合征1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Kojenikow综合征的病因、临床特征、脑电图及影像学改变。方法 对12例Kojenikow综合征患者进行临床、脑电图及影像学观察。结果 Kojenikow综合征有局限性持续性肌肉抽搐和单纯部分运动性癫痫持续发作2个基本特征,病因以病毒性脑炎最多见,其他为脑膜脑炎、脑质瘤、脑囊虫病、脑梗死、糖尿病及隐源性癫痫。并发现其病灶分布以分水岭区为多见。结论 Kojenikow综合征分2型,综合分析临床、脑电图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有助于提高本病的诊断率并发现病因。大部分患者抗癫痫治疗效果较差,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老年性糖尿病病人在服用降糖药期间,易发生低血糖反应,多以脑部功能障碍为首发症状,可表现为皮肤潮湿、瞳孔散大、昏迷、意识模糊、谵语、烦躁等症状,如不及时抢救会危及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1.
脑梗死的发病、预后与血糖血脂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60例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的血糖、血脂与其梗死灶最大直径、神经功能损伤、临床疗效、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关系。方法60例糖尿病并脑梗死与60例非糖尿病脑梗死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并脑梗死时多为主干支大灶性梗死,且神经功能损伤重,临床疗效差,并发症和病死率高。另外脑梗死面积、并发症和病死率均与血糖、血脂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血糖、血脂水平升高可加重脑梗死损害,积极控制血糖、血脂对脑梗死治疗及预后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预后,分析其危险因素,提出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 对2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危险因素,提出合适的治疗方案.结果 2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意识障碍16例,头痛9例,呕吐12例,凝视11例,脑膜刺激征1例,继发出血3例,18例感染,死亡7例.房颤、糖尿病为其重要的危险因素.结论 大面积脑梗死进展快,意识障碍、头痛、失语、凝视多见,预后差,需及早使用脱水剂,尽早外科治疗,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0例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的血糖、血脂与其梗死灶最大直径、神经功能损伤、临床疗效、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关系。方法60例糖尿病并脑梗死与60例非糖尿病脑梗死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并脑梗死时多为主干支大灶性梗死,且神经功能损伤重,临床疗效差,并发症和病死率高。另外脑梗死面积、并发症和病死率均与血糖、血脂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血糖、血脂水平升高可加重脑梗死损害,积极控制血糖、血脂对脑梗死治疗及预后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我院六年来抢救有机磷中毒210例,其中发生急性中毒性脑病25例,占11.90%。临床表现为急性脑水肿引起的嗜睡、躁动、昏迷、抽搐等;严重者出现去大脑强直及呼吸障碍,但均无明显视神经乳头水肿。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老年性糖尿病息者在治疗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可出现低血糖,但多不典型,可表现为皮肤潮湿、瞳孔散大或肢体瘫痪、昏迷、意识模糊、谵语、烦躁、精神症状,易误诊为脑卒中,如不及时抢救,会危及患者生命。本文总结29例低血糖患者误诊为脑血管病的临床资料,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NHDC)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我院1999~2004年共收治20例,现将有关资料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7.
小脑出血占脑出血的10%[1],其主要原因为高血压动脉硬化,其次是脑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瘤及血液病等原因。多见于一侧半球,尤以齿状核处出血多见[2]。轻者头痛头晕,呕吐和平衡障碍。重症患者颅内压迅速增高,昏迷、脑疝形成而死亡。我院将48例小脑出血的病例进行分析,针对所存在的护理问题制定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应用于整体护理过程中,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对降低脑出血的发生率、病死率及预防脑出血的再发生均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在我国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多发的常见猜,可诱发很多急慢性并发症,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25例糖尿病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与同期住院的非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比较,来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神经功能损伤的程度及预后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脑血管病因和病变血管的分布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400例缺血性脑梗死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结果,分析脑梗死的血管病因,并对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者总结分析动脉病变的部位、分布及血管狭窄形态.结果 脑血管造影结果提示88.25%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为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狭窄或闭塞(353例),此外11.75%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病因是由于动脉夹层、Moyamoya病、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鼻咽癌放疗后脑动脉病变、血管迂曲、微血管病变等原因引起.353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中单纯前循环血管受累(45.61%)明显多于单纯后循环血管受累(34.27%),P<0.01;前循环脑梗死中以颈内动脉(56.6%)和大脑中动脉(26.4%)受累最常见;后循环脑梗死中以椎动脉病变(33.0%)最多见.结论 脑血管造影显示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有最常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狭窄或闭塞,占88.25%.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血管病变以颈内动脉起始部病变和大脑中动脉病变多见,后循环脑梗死中以椎动脉动脉病变多见.颅外血管狭窄以颈内动脉颅起始部和椎动脉起始部多见,颅内血管狭窄以大脑中动脉和椎动脉颅内段多见.  相似文献   

20.
纳洛酮是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拮抗剂,在急性脑损伤后应用纳洛酮可以控制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改善脑代谢。特别是对昏迷和呼吸抑制的患者,纳洛酮有快速逆转意识障碍、解除呼吸抑制的作用。我们将纳洛酮用于抗精神病药急性中毒的抢救,现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