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特点以及其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2012-01—2014-02收治的急性单纯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监测血浆PT、APTT、TT、Fbg和D-二聚体,分析GOS评分与凝血指标的关系、继发性颅内血肿与凝血指标的关系、继发外伤性脑梗死与凝血指标的关系,以及D-二聚体与伤情(GCS评分)、预后(GOS评分)的关系。结果 GOS评分不同组间TT、Fb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继发性颅内出血者PT、Fb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继发外伤性脑梗死者PT、AP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在GCS评分越低组阳性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OS评分预后不良(1~3分)组D-二聚体阳性率比预后良好(4~5分)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PT、APTT、TT、Fbg和D-二聚体能较好反映颅脑损伤后凝血纤溶状态,其中D-二聚体是一个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的指标。颅脑损伤越重,凝血功能紊乱越明显;凝血功能紊乱越明显,预后越差,其可作为预后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脑梗死(cerebralinfarction,CI)与脑出血(cerebralhemorrhage,CH)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和D-二聚体的变化。方法 纳入海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外科收治的100例CI和100例CH患者,同时纳入100例同期门诊体检健康对照者(CO组),测定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D-二聚体(D-dimmer,DD)。结果 CI组PT、APTT、TT显著低于CO组(P0.05),而Fib和D-二聚体显著高于CO组(P0.05);此外,CH组PT、APTT、TT和D-二聚体显著高于CO组(P0.05),而Fib显著低于CO组(P0.05)。结论 凝血功能指标和D-二聚体可用于临床对CI和CH的辅助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异常与颅脑外伤患者伤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8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患者伤后凝血功能的各项指标,包括血小板计数、PT、APTT、FIB、D-二聚体含量和DIC评分,进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伤后3个月时进行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分。对凝血功能与患者伤情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对预后影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颅脑外伤重型组的PT较轻型、中型组显著延长,D-二聚体含量及DIC评分明显升高(均P0.05)。与未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149例)相比,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49例)的PT、APTT明显延长,血小板数减少,D-二聚体含量和DIC评分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GCS评分≤5分、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PT延长、D-二聚体含量2 mg/L及DIC评分≥5分是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凝血功能异常与颅脑外伤患者的损伤程度、预后有显著关系;监测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对患者的伤情判断、预后转归和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亚低温对重型颅脑创伤(sTBI)合并急性创伤性凝血病(ATC)患者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83例sTBI合并AT℃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42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1例.亚低温治疗组均于伤后24h内接受亚低温治疗.分别测量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水平,同时监测患者颅内压(ICP)以及生命体征、血气、血电解质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等,并根据GOS评估法判断预后.结果 亚低温治疗组患者PT、APTT、TT、FIB及D-二聚体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颅内压明显降低(P<0.01);生命体征、血气、血电解质、动脉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严重并发症,病死率低,预后改善明显.结论 亚低温治疗不会增加sTBI合并ATC患者出现凝血障碍及纤溶亢进的风险,并且能有效地降低颅内压,具有肯定的脑保护作用,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指标变化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15-09-2016-09我院收治的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将其作为研究组。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研究组病情进展情况,将其分为进展组(NIHSS评分≥1分,n=27)、未进展组(NIHSS评分1分,n=35)。按照改良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量表(Rankin)评估研究组发病1个月后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Rankin评分≤2分,n=37)、预后不良组(Rankin评分2分,n=25)。以同期到本院体检的62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所有对象均知情同意。对所有对象的凝血纤溶指标进行检测,主要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D-二聚体、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等。并分析其水平变化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2组INR、APTT、D-二聚体、t-PA、PAI-1水平差异显著(P0.05);进展组与未进展组INR、APTT、D-二聚体、t-PA、PAI-1水平差异显著(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INR、APTT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但2组D-二聚体、t-PA、PAI-1水平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凝血纤溶指标检查发挥重要的作用,能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病情进展及预后进行判断,且D-二聚体、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水平变化直接影响患者预后,需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FF)、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根据观察组患者年龄、性别匹配选取40例正常志愿者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血浆APTT、FIB、D-二聚体和hs-CRP水平,分析脑梗死患者各观察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APTT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血浆FIB、D-二聚体和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48,t2=2.09,t3=129.35,t4=11.08,P0.05);观察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hs-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33,P0.05),血浆FIB水平与D-二聚体呈显著正相关(r=0.312,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较正常人群血浆FIB、D-二聚体和hs-CRP水平增高,APTT缩短,FIB与D-二聚体、D-二聚体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破裂患者凝血与纤溶系统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06—09-2010—01于我院进行治疗的30例脑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发病时间分为术前组(A组)、术后即刻组(B组)和术后24h组(C组),后将所有患者三个时期的》二聚体、t—PA活性、t-PA抗原、PT、APTT、FIB、TT及PAI进行检测及统计比较。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B组PT、APTT、FIB、TT、D二聚体及PAI与A组比较,P均〈0.05,B组PT、APTT、TT及PAI与C组比较,P均〉0.05,B组FIB、肛二聚体与C组比较,P(0.05;而B组t-PA活性、t-PA抗原分别与A组及C组比较,均为先升高后下降,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脑动脉瘤破裂患者随着时间变化凝血与纤溶系统变化较大,应引起重视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急性颅脑损伤后早期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与进展性颅内出血(PIH)的关系。方法对49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检测伤后早期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及血小板(PLT)的含量改变。同时,通过比较颅脑损伤患者连续头颅CT的表现,确定是否发生PIH。分析凝血-纤溶指标异常者PIH的发生率及PIH与非PIH患者凝血-纤溶指标含量的差异。结果在纳入研究的498例患者中,139人(27.91%)发生PIH。PT、Fg、TT、PLT、D-D异常者PIH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其正常者PIH的发生率(P〈0.05)。其中PIH患者在伤后早期血浆PT、D-D含量比非PIH患者明显升高,而血浆Fg含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早期血浆PT、D-D、Fg含量的变化,可作为PIH发生的预测因素,对凝血-纤溶功能异常者,应早期连续复查头颅CT,以使PIH患者能及时得到诊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病人手术前后凝血及纤溶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脑胶质瘤120例,其中高级别60例(高级别组),低级别60例(低级别组),另选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术前、术后1 d检测凝血与纤溶指标、血小板计数。结果 术前,高级别组与低级别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小于对照组(P<0.05),高级别组明显低于低级别组(P<0.05);高级别组与低级别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高于对照组(P<0.05),高级别组明显高于低级别组(P<0.05),高级别组纤维蛋白原(Fig)明显高于低级别组与对照组(P<0.05)。术后1 d,高级别组、低级别组APTT、PT、血小板计数明显小于术前(P<0.05)。APTT与胶质瘤分级呈明显负相关(r=-0.586;P<0.05),D-D、FDP、Fig与胶质瘤分级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692、0.813、0.524;P<0.05)。结论 脑胶质瘤存在凝血-纤溶系统障碍,手术可加重高凝血状态,APTT、D-D、FDP、Fig与胶质瘤分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功能、凝血与纤溶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血凝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APTT、FIB、D-二聚体、hs-CRP、IL-6、TNF-α、PAgT等指标水平,并与100名健康者进行对照。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患者凝血功能中APTT值明显缩短,FIB值和D-二聚体值明显增大,炎症因子中IL-6值、hs-CRP和TNF-α值明显升高,PAgT值增大,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重度脑梗死组与中度和轻度脑梗死组比较,中度脑梗死组与轻度脑梗死组比较,各项检查值均明显改变(P<0.05)。采用多联指标分析,四项检测指标联合和五联项检测指标联合进行急性脑梗死预测与诊断,其灵敏性(100%,97%)、特异性(98%,100%)、阳性预测值(98%,100%)和阴性预测值(100%,97%)较理想。结论 检测APTT值、FIB值、D-二聚体值、IL-6值、hs-CRP、TNF-α值和PAgT值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降纤酶治疗,监测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变化.方法采用美国库尔特公司ACL 3000型血凝仪检测凝血指标PT、APTT、TT、FIB,采用ELISA方法检测D-二聚体.结果降纤酶可显著降低纤维蛋白原(P<0.05),对其它凝血指标影响不大(P>0.05).结论降纤酶能降低纤维蛋白原,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急性脑梗死用尿激酶 (UK)静脉溶栓治疗前后对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 :检测 2 3例急性脑梗死 (发病 6h之内 ) ,入院即刻溶栓治疗后 0h、2h、4h、6h、8h、1d、3d、7d周围静脉血中D -二聚体水平、纤维蛋白原含量 (FIB)、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FDP)、凝血时间 (TT)、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UK治疗后 ,机体纤溶系统功能明显改善 ,对凝血系统功能也有影响 ,但持续时间较短。结论 :溶栓治疗后 6h加用抗凝剂  相似文献   

13.
脑出血急性期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凝血酶时间 (Thrombin time,TT)、凝血酶原时间 (Prothrombin time,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 (fibrinogen,FIB)、 D-二聚体 (D- dimer)和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fibrin- 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的变化 ;方法 :测定5 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入院时、 1天、 3天、 7天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变化。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用美国 ACL .Futura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 D-二聚体采用免疫金标法 ,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采用胶乳凝集法 ,试剂均由美国太平洋公司提供 ;结果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3天、 7天时纤维蛋白原增高 (P<0 .0 5 ) ,D-dimer在 1天时增加 (P<0 .0 5 ) ;结论 :D- dimer暂时性升高 ,是纤溶系统时 HICH时脑组织损伤引起血中凝血活性升高的一种代偿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凝血功能变化对病情进展及预后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与海军青岛特勤疗养中心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71例,根据GCS评分将颅脑损伤分为轻型、中型、重型、特重型。分析颅脑损伤前后凝血功能变化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治疗方式及GOS评分的关系。 结果轻型、中型、重型及特重型颅脑损伤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血小板(PL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 d~24个月,4型颅脑损伤恢复良好率分别为93.75%、80%、55.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急性颅脑损伤预后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666,P<0.05)。不同颅脑损伤患者不同预后的凝血因子指标比较,INR值、PT、APTT、FIB及D-d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LT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后存在凝血功能异常,颅脑外伤性凝血功能障碍对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价值,可为判断急性颅脑损伤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凝血指标对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的预后判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估凝血指标对各种急性单纯闭合颅脑损伤患者预后评价的意义.方法 检测140例于伤后24 h内到院的急性闭合颅脑损伤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D-二聚体浓度(D-dimer)、血小板计数(P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评分(DIC score),运用非参数检验及直线回归分析判断对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的影响.结果 GCS对急性硬膜外血肿(EDH)、急性硬膜下血肿(SDH)、急性脑挫伤的预后判断均有影响(P<0.001).FIB含量、DIC评分只对急性硬膜下血肿组预后判断有影响(P<0.001),本组D-二聚体≥5 mg/L死亡率100%.结论 凝血指标对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DIC评分越高,预后越差.纤维蛋白原含量越高,预后越差.可作为颅脑损伤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不同程度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及预后特点。方法以我院2013-01-2015-01收治的10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GCS评分分为轻型、中型、重型,依据牛津残障评分(OHC)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于入院时行凝血功能(PT、APTT、PLT、FIB)检测,同时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的5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凝血功能指标。结果不同程度颅脑损伤患者PT、APTT、PLT、FI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T、APTT随着损伤程度加重延长,PLT及FIB随损伤程度加重下降(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PT、APTT、PLT、FIB分别为(12.5±0.6)s、(31.8±4.3)s、(121.7±9.7)109 L-1、(2.46±0.62)g/L,与预后不良组的(15.8±1.3)s、(43.3±3.6)s、(90.5±8.5)109 L-1、(2.22±0.35)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与损伤程度、预后密切相关,可将其作为病情严重程度判断、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PT、INR、APTT、FIB、OHP、OCP及OFP变化,探讨其对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凝血功能异常的实验诊断意义。方法检测46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PT、INR、APTT、FIB、OHP、OCP及OFP,比较两组间各指标差异,应用ROC曲线比较OCP、OHP、OFP与FIB对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准确性。结果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组与对照组比较,PT、INR、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组FIB、OCP与OHP均高于对照组,OF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下面积OHP最高(0.985,p<0.01),其次为OCP(0.973,p<0.01)及OFP(0.930,p<0.01),最后为FIB(0.776,p<0.01)。结论 OHP、OCP及OFP可反映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凝血能力增强及纤溶能力降低,其敏感性优于PT、INR、APTT、FIB。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舒血宁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血流变及凝血纤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7-08—2010-11收治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16例,在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按照随机数字表进行平均分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8例,对照组接受阿司匹林及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在其基础上加用舒血宁,观察2组患者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改变情况,探讨舒血宁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血流变及凝血纤溶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有效率79.6%,对照组为45.4%,观察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所降低,观察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T、APTT、TT指标均有所上升,而FIB、DD及vWF指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改变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血宁能够有效改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凝血纤溶功能,有效扩张血管、控制血栓,是一类高效可靠的治疗药物,能够有效治疗脑卒中症状,降低复发风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轻中度颅脑损伤(TBI)后凝血功能变化与手术预测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3年10月~2015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55例轻中度TBI患者,根据住院期间是否需要开颅手术分为手术组(8例)和非手术组(47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之间的差异。结果手术组患者凝血功能明显低于非手术组,其中APTT、FDP和D二聚体明显低于非手术组(P0.05~0.01);而两组血小板计数、INR和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轻中度TBI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和异常纤维蛋白原溶解与手术预测相关;临床应将其用于预测TBI患者的手术需要及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栓常规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256例ACI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以及血栓常规[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和抗凝血酶Ⅲ(ATⅢ)]检测。对不同中医证型亚组之间的血栓常规结果及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本组ACI患者分为风火上炎证53例、风痰瘀阻证68例、痰热腑实证44例、气虚血瘀证47例和阴虚风动证44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型亚组的APTT、ATⅢ水平明显降低,血Fib、D-二聚体、v WF水平明显升高(P0.05~0.01),PT、T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型亚组之间PT、APTT和T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风痰瘀阻证亚组的血D-二聚体和v WF水平明显高于其他4亚组(P0.05~0.01);风痰瘀阻证亚组的血Fib水平明显高于、血ATⅢ水平明显低于风火上炎证、气虚血瘀证和阴虚风动证亚组(P0.05~0.01),但与痰热腑实证亚组的血Fib、ATⅢ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ACI风痰瘀阻证型患者的血D-二聚体和v WF水平升高最明显,其可作为ACI风痰瘀阻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