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缺血缺氧对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周期和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缺血缺氧损伤对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周期和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缺血缺氧后不同时问点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周期变化,并用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测定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体外缺血缺氧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S期较正常组明显增高,6h达高峰,而随后则呈下降趋势。PCNA阳性反应损伤后表达均增加,6h表达最高;在缺血缺氧早期,GFAP阳性染色增强,6h最高;缺血缺氧12h后GFAP阳性染色变弱。结论 缺血缺氧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进入增殖期;PCNA参与了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的修复和增殖;细胞周期事件与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GM1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建立新生SD大鼠HIE动物模型,观察动物的死亡率,测量缺血缺氧后24小时脑组织含水量和3周后脑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增生情况,以及GM  相似文献   

3.
<正>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 是分子量为50-52kD的酸性蛋白,是星形胶质细胞的主要成分 之一,富含谷氨酸和天冬氨酸,以中间微丝蛋白和可溶性蛋白 两种形式存在于胶质细胞的胞浆中,是星形胶质细胞的骨架蛋 白。GFAP在星形胶质细胞受到刺激引起反应时,其表达发生 变化,因此GFAP能够用来特异性地标记星形胶质细胞、并被 认为是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标志。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 内GFAP的增高,可能起保护神经元的作用;星形胶质细胞在 损伤区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以促进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缺氧条件下星形胶质细胞缝隙连接变化的影响,探讨亚低温对脑缺血的保护机制。方法原代培养星形胶质细胞,传至第3代以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星形胶质细胞,采用三气培养箱分别调节温度,缺氧12 h。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常温(37.0 oC)缺氧组、亚低温(32.0 oC)缺氧组。用锥虫蓝染色法测定各组缺氧后星形胶质细胞存活率;应用划痕标记染料示踪技术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测定缺氧12 h荧光黄染料在缝隙连接间的扩散距离;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验缺氧星形胶质细胞缝隙连接的主要缝隙连接蛋白成分Cx43表达水平。结果常温缺氧组部分细胞边缘皱缩;亚低温缺氧组经亚低温干预后大部分细胞轮廓较清晰,胞周光晕明显,细胞存活力较常温缺氧组增加;对照组、常温缺氧组及亚低温缺氧组死亡细胞数分别为(6.19±0.29)个、(8.54±0.99)个和(6.89±2.41)个,对照组死亡细胞数最少,组间两两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温缺氧组荧光黄染料仍可在细胞间进行扩散,扩散距离和Cx43荧光强度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亚低温缺氧组与对照组和常温缺氧组比较,荧光染料扩散距离减少、Cx43荧光强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可以减轻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的缺氧损伤;降低Cx43表达而抑制缝隙连接功能,可能是亚低温干预的脑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后海马CA1区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与迟发性神经元缺血耐受性的关系。方法 实验动物被随机分为手术组、缺血组、预缺血组、预缺血后再缺血组。阴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前脑缺血模型。采用细胞特异性抗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化法标记星形胶质细胞。结果 预缺血后1-7天,海马CA1区GFAP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数轻度增加,至28天时增生非常显著(P<0.01)。预缺血后1-7天再缺血,海马CA1区存活正常神经元数逐渐下降,预缺血后28天再缺血又显著增加(P<0.01)。结论 缺血预处理后,神经元可出现迟发性缺血耐受,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SD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缺血缺氧损伤后炎症模型,探讨亚低温对星形胶质细胞缺血缺氧及损伤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体外原代培养新生SD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进行鉴定.实验分正常对照组(C组)、单纯缺氧组(H组)和缺氧+白细胞组(H+W组),以无糖DMEM培养基、5%CO2+95%N2混合气体培养4 h诱导细胞缺氧模型.H+W组加入1 mLSD大鼠外周血白细胞(1×106/mL),C组加入等量培养液.将3组细胞分别置入37℃、34℃、32℃、30 ℃ CO2孵箱中作用24 h,应用速率法和LIVE/DEAD染色分别检测3组细胞在不同温度下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的变化和形态学变化.结果 缺氧4 h即可造成星形胶质细胞的损伤.37℃时C组、H组、H+W组细胞LDH释放率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37℃相比,亚低温状态(34℃、32℃)下H组、H+W组细胞LDH释放率均降低;但在30℃时,则有明显升高,与32℃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状态可明显降低星形胶质细胞的缺血缺氧性损伤及炎症性损伤,其机制可能并非通过单纯的抑制代谢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星形胶质细胞源性因子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源性因子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和培养新生大鼠脑组织的神经干细胞;采用差速贴壁法和振荡法分离纯化星形胶质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标记星形胶质细胞,进行细胞的纯度鉴定;将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在互不接触的情况下进行共培养,免疫荧光法观察神经干细胞分化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GFAP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结果纯化的星形胶质细胞GFAP抗体标记阳性,细胞纯度达98%;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干细胞共培养时,神经干细胞贴壁分化加快,NSE阳性细胞及TH阳性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星形胶质细胞源性因子可快速诱导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细胞、包括多巴胺神经元细胞分化,提示星形胶质细胞支持神经元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鼠单侧坐骨神经切断后腰脊髓腹角胶质细胞和运动神经元的反应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HE染色和Tunnel法,观察坐骨神经切断后1,6,12,24 h及3,7和14 d腰脊髓腹角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标记的星形胶质细胞、OX-42标记的小胶质细胞及运动神经元的变化.结果:坐骨神经切断侧腰脊髓腹角可见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活化,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早于小胶质细胞;后期运动神经元发生凋亡,HE染色显示凋亡细胞周围为反应性OX-42阳性小胶质细胞和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包绕.结论:研究结果提示,坐骨神经切断后切断侧腰脊髓腹角活化的胶质细胞与凋亡的运动神经元之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鼠单侧坐骨神经切断后腰脊髓腹角胶质细胞和运动神经元的反应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HE染色和Tunnel法,观察坐骨神经切断后1,6,12,24h及3,7和14d腰脊髓腹角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标记的星形胶质细胞、OX-42标记的小胶质细胞及运动神经元的变化。结果:坐骨神经切断侧腰脊髓腹角可见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活化,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早于小胶质细胞;后期运动神经元发生凋亡,HE染色显示凋亡细胞周围为反应性OX-42阳性小胶质细胞和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包绕。结论:研究结果提示,坐骨神经切断后切断侧腰脊髓腹角活化的胶质细胞与凋亡的运动神经元之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血管性痴呆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增生与TNF-α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星形胶质细胞在血管性痴呆中的反应及特点,探讨炎症反应和血管性痴呆的关系。方法 采用Morris智能水迷宫检测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TNF-α在前脑皮层的表达,高倍镜下观察GFAP标记的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 GFAP在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的前脑皮层表达明显,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模型组大鼠GFAP标记的星形胶质细胞可见细胞肿胀,突起变粗,分支减少。TNF-α在模型组大鼠的前脑皮层内有较为明显的表达,表达主要集中于皮层外侧,而在对照组几乎不表达。结论 血管性痴呆的病理机制中涉及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和形态改变,可能影响了血脑屏障的功能;早期炎症因子的参与可能是继发性损伤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慢性脑白质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和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43(Cx43)的变化。方法原代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建立体外慢性缺氧模型;双侧颈总动脉狭窄法,建立慢性低灌注脑白质损伤小鼠模型;免疫荧光共染观察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与Cx43表达。Western蛋白定量分析髓鞘相关指标髓鞘相关糖蛋白MAG,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和Cx43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细胞慢性缺氧7d后,星形胶质细胞明显增生活化,伴随Cx43表达水平明显上调。Western blot发现,在慢性脑白质缺血过程中,MAG的表达逐渐降低,GFAP持续增高,Cx43表达明显上调。免疫荧光共标记可见,星形胶质细胞中Cx43表达上调,主要分布于胼胝体中央区。结论慢性脑白质缺血损伤过程伴随星形胶质细胞Cx43表达增加,Cx43可能成为临床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在缺糖缺氧复灌条件下对小鼠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NAc)脑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影响。方法 18只小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NAc脑片低糖DMEM培养基培养)、缺糖缺氧复灌组(NAc脑片EBSS培养基培养15min后复灌1h)、缺糖缺氧复灌给药组(NAc脑片EBSS培养基中加入BDNF培养15min后复灌1h)。给予相应的处理后,对GFAP蛋白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正常组GFAP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0.544±0.053,缺糖缺氧复灌组GFAP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1.439±0.325,缺糖缺氧复灌给药组GFAP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0.739±0.121。与正常组相比,缺糖缺氧复灌组GFAP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缺糖缺氧复灌组相比,缺糖缺氧复灌给药组GFAP的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缺糖缺氧复灌给药组GFAP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c脑区中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缺糖缺氧条件下明显升高,BDNF对星形胶质细胞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缺血脑保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7 d后断头取脑做冰冻切片,用免疫荧光双标的方法观察缺血周边区与假手术组相同部位G-CSF受体、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微管相关蛋白2(MAP2)、神经胶质原酸性蛋白(GFAP)的共表达情况.结果 G-CSF受体和GDNF在正常大鼠脑内广泛表达于神经元,不表达于星形胶质细胞;但在缺血周边区,星形胶质细胞亦部分表达G-CSF受体和GDNF.在正常脑组织,大部分G-CSF受体阳性的细胞也表达GDNF.结论 脑缺血可诱导缺血周边区星形胶质细胞表达G-CSF受体和GDNF,推测缺血后的内源性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缺血周边区星形胶质细胞的G-CSF受体表达以及GDNF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4.
正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是一种胞内表达的中间丝蛋白,其在星形细胞的表达极其丰富,并参与多种生物学功能,如血脑屏障的形成与维护、突触功能的调节、细胞形态的维持等[1]。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autoimmune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astrocytopathy,GFAP-A)是一种近几年新被发现的一种自身免疫介导所产生的GFAP抗体所致的星形细胞疾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瘦素对缺血缺氧性损伤的星形胶质细胞功能状态的影响. 方法 体外培养、纯化、鉴定SD乳鼠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换用无血清低糖培养基在5%CO2+95%N2密闭盒中孵育90 min建立缺血缺氧损伤模型,应用RT-PCR方法 验证星形胶质细胞瘦素受体Ob-Ra和Ob-Rb的表达;采用比色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的含量;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质(GFAP)的表达水平. 结果缺血缺氧损伤后细胞出现严重坏死,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短型受体Ob-Ra表达无明显改变(3.87±0.13 vs 3.96±0.24,P>0.05),长型受体Ob-Rb表达水平明显降低(0.52±0.01 vs 1.32±0.01,P<0.05);细胞培养上清中LDH、MDA水平明显升高(709.68±47.16 vs 516.13±29.08、3.94±0.36 vs 1.81±0.21.P<0.05):细胞GFAP表达明显增强(0.122±0.016 vs 0.057±0.006,P<0.05).加入瘦素处理可维持细胞形态基本完整,与缺血缺氧损伤组比较,LDH、MDA水平明显降低,其中MDA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9±0.25vvs 3.94±0.36,P<0.05),GFAP表达也明显增强(0.109±0.008 vs 0.057±0.006,P<0.05). 结论 瘦素能够明显提高星形胶质细胞对缺血缺氧损伤的耐受性,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病变侧缺血至再灌期亚低温 (32~ 33℃ )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体积、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 ,缺血 30min后应用反馈控温半导体制冷块对大鼠病变侧给予亚低温治疗 ,并持续至再灌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FAP表达 ,TTC染色测梗死体积。结果 同常温组相比梗死体积明显减少 (P <0 .0 5 ) ,缺血常温组GFAP阳性细胞数量增多 ,突体粗大 ,胞体肿胀 ;亚低温组GFAP表达数量明显减少。结论 病变侧亚低温能明显抑制脑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和肥大。缺血至再灌期亚低温明显减轻脑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7.
观察脑出血急性期大鼠延髓内脏带 ( MVZ)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以尾壳核局部注射胶原酶制作脑出血模型 ,用抗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识物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 GFAP)的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研究脑出血后 MVZ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发现脑出血后 4h GFAP阳性细胞数量增多、胞体增大、突起伸长 ,在MVZ形成明显弧形带状分布 ,尤以 MVZ背内侧区、中间带及腹外侧区明显。提示 MVZ内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参与了脑出血后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8.
观察脑出血急性期大鼠延髓内脏带(MVZ)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以尾壳核局部注射胶原酶制作脑出血模型,用抗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识物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脑出血后MVZ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发现脑出血后4 h GFAP阳性细胞数量增多、胞体增大、突起伸长,在MVZ形成明显弧形带状分布,尤以MVZ背内侧区、中间带及腹外侧区明显.提示MVZ内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参与了脑出血后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PPAR-γ对大鼠脊髓损伤后GFA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新生星形胶质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08只,分成损伤组、PPAR-γ激动剂及拮抗剂治疗组。损伤后观察BBB评分、GFAP及新生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结果激动剂治疗组BBB(BBB运动功能评分)及GFAP表达较损伤组GFAP的表达在1~2 w时间点内表达增加(P0.05),拮抗剂治疗组GFAP的表达较脊髓损伤组GFAP的表达在1~4 w时间点内表达减少(P0.05)。激动剂组新生星形胶质细胞在1~2 w明显增加(P0.05),而拮抗剂治疗组表达明显减少(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PPAR-γ激活后促进GFAP及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星形胶质细胞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06-01—2020-12-31华西医院收治并确诊的4例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胶质细胞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等资料.结果 4例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胶质细胞病患者年龄23~67岁,男女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