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缬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及交感神经活性的影响。方法 110例原发性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BP和DBP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SBP和DBP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低频、高频及低频与高频比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改善(P0.01),观察组低频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压力反射敏感度均高于治疗前,静息心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压力反射敏感度高于对照组,静息心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缬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明显,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压,减少血压波动,抑制高血压患者交感神经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患者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的变化与抑郁症、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原发性老年高血压病患者180例分为:高血压伴抑郁组(90例)、高血压组(90例),另设对照组(健康在校大学生90例),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结果:高血压伴抑郁组和高血压组血管紧张素Ⅱ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伴抑郁组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也显著高于高血压组(P<0.01)。高血压伴抑郁组和高血压组的肾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P<0.05,P<0.01);高血压伴抑郁组肾素水平与高血压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血浆醛固酮水平无差异。高血压伴抑郁组的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与抑郁病程(r=0.412,P<0.01)和血压水平(r=0.369,P<0.01)呈一定正相关关系。结论:血管紧张素Ⅱ与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关系密切,血管紧张素Ⅱ可能参与了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正常孕妇胎盘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定量,了解其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为该病防治提供进一步的理论基础。方法 收集我院2012-6—2013-6收治的18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妊娠期高血压60例,轻度子痫前期60例,重度子痫前期60例)胎盘标本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正常孕妇(含孕早期、中期、晚期)180例胎盘标本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法,测定2组胎盘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的值,并观察不同分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孕妇妊娠早期胎盘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较高,但随着妊娠进展,其水平逐渐减低;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远高于正常组,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患者病情加重,胎盘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有显著增加趋势,妊娠期高血压为(1.48±0.08),轻度子痫前期为(1.81±0.11),重度子痫前期为(2.37±0.15),三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组织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孕妇,且随着病情加重有显著增加趋势,为临床早期预防与控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抽动障碍患者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抽动障碍患者血清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水平,探讨各亚型之间血清神经递质的水平是否存在差别。方法采用化学荧光法测定46例抽动障碍患者(病例组)血清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并与4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血清多巴胺为0.315μg/ml,对照组为0.210μg/ml;病例组血清去甲肾上腺素为0.192μg/ml,对照组为0.127μg/ml,两组各均值比较,病例组血清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各亚型血清多巴胺水平分别为0.239μg/ml,0.310μg/ml,0.451μg/ml,三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例组各亚型血清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分别为0.181μg/ml,0.193μg/ml,0.212μg/ml,三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抽动障碍患者存在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异常,且各亚型血清多巴胺水平有明显差异,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内源性分泌型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esRAGE)与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的关系。方法入选14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以高分辨超声测定肱动脉FMD、心脏超声测定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esRAGE水平;根据LVMI和FMD进行分组。结果 38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EH-LVH组)和56例高血压不伴左室肥厚组(EH-NLVH组)血清esRAGE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清esRAGE水平与FMD呈正相关(r=0.367,P<0.01),与LVMI呈负相关(r=-0.370,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发现,LVMI、FMD与血清esRAGE水平相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esRAGE水平与FMD呈正相关,提示血清esRAGE水平可预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可能参与了原发性高血压及其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皮素(ET)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22例高血压病合并初发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20例高血压病合并再发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2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ET、hs-CRP水平。结果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初发组和复发组血清ET及hs-CRP水平均高于原发性高血压病组(P<0.01),原发性高血压病组E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hs-CRP高于对照组(P<0.05),且复发组ET水平高于初发组(P<0.05)。结论血清ET和hs-CRP可能参与了老年高血压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TBI)的效果及机制。方法2017年8月至2018年4月前瞻性收集符合标准的sTBI共66例,均采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术后采用亚低温治疗33例(对照组),采用高压氧联合亚低温治疗33例(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8周,采用GCS评分、GO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评估疗效;检测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和肽素以及氧化应激指标[肾素、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以及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治疗后8周,两组GCS评分、GOS评分、ADL评分、ESS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而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8周,两组血清MBP、和肽素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而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8周,两组血清肾素、肾上腺素、AngⅡ、NE水平均明显升高,但是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sTBI去骨瓣减压术后,亚低温和高压氧均是有效治疗方法,而且两者联合效果更好,其机制可能与降低MBP、和肽素水平,以及抑制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与血清生长因子的相关性研究及其对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影响.方法 用放免法测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和晨尿微量白蛋白(mALB);用ELISA法测血清AGEs、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选取mALB 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mALB正常组52例,mALB异常组68例)和正常对照组50例.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EH mALB正常组、EH mALB异常组血清AGEs、TGF-β、PDGF显著增高(P<0.01);EH患者AGEs与TGF-β、PDGF呈正相关;mALB与AGEs、TGF-β、PDGF呈正相关;AGEs是早期肾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GEs参与了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血脂水平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尿酸(UA)、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改变,及其了解UA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对IMT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120例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合并血脂异常者56例,55例体检血压正常者,进行超声波检查,并行UA、血脂等检查.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血脂正常组(NC组)与原发性高血压血脂异常组(HC组)IMT、UA、SBP及DBP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HC组IMT、UA、TC、LDL-C、TG又高于NC组(P<0.05),SBP及DBP 2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之间年龄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NC组TC、LDL-C、TG、HDL-C与正常对照组相比2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HC组HDL-C明显低于NC组与健康对照组(P<0.05),NC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HDL-C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直线相关分析发现,IMT与UA、LDL-C、TC、SBP、DBP呈正相关(P<0.05).结论 IMT可早期反映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促进作用,血清UA水平有助于反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IMT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催眠疗法对老年失眠合并焦虑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118例老年失眠合并焦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9例)采用常规治疗手段,观察组(59例)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催眠疗法,持续干预5周。观察干预5周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干预前后患者的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睡眠进程参数指标和血清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等神经递质水平。结果 (1)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53%高于对照组的77.97%(P0.05);(2)观察组干预后患者的PSQI评分和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干预后患者的睡眠总时间、快速动眼期(REM)睡眠时间、睡眠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睡眠潜伏期、觉醒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干预后患者血清DA、5-HT、NE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催眠疗法干预老年失眠合并焦虑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缓解其焦虑情绪,促进机体神经递质水平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2013-04—2015-04收治83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41)。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辛伐他汀,观察组加用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比较2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神经内分泌激素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2.8%(39/42),高于对照组75.6%(3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去甲肾上腺素等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3/42),对照组为4.9%(2/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有效强化疗效,且可对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分泌进行抑制,防止由于过度分泌对心脏造成损害,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腔隙性梗死(LI)患者血清Hcy、ApoA1、HDL-C水平及相互关系。方法 选取2012-05-2013-05我院收治的70例老年LI患者作为为观察组,以同期体检的健康老年人7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进行血清Hcy、HDL-C和ApoA1水平测定,并分析三者之间关系。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ApoA1和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Hcy水平与ApoA1和HDL-C水平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性(r值分别为=-0.315、-0.328,P均<0.05),ApoA1和HDL-C水平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性(r=-0.309,P<0.05)。结论 血清Hcy在老年LI形成中起重要作用,与血清HDL-C和ApoA1水平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其参与老年LI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出血大鼠肠黏膜组织形态学变化与血浆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制作脑出血大鼠模型,检测正常组、假手术组及脑出血后24h、48h、72h(每组8只)肠黏膜组织形态学参数及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进行空肠黏膜组织形态学参数值与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小肠绒毛高度与血浆肾上腺素(r=-0.566,P<0.01)、血浆去甲肾上腺素(r=-0.545,P<0.01);绒毛面积与血浆肾上腺素(r=-0.755,P<0.01)、血浆去甲肾上腺素(r=-0.702,P<0.01);黏膜厚度与血浆肾上腺素(r=-0.478,P<0.01)、血浆去甲肾上腺素(r=-0.405,P<0.01);肠壁厚度与与血浆肾上腺素(r=-0.536,P<0.01)、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肠(r=-0.489,P<0.01)均成显著的负相关。结论脑出血时肠黏膜组织形态学变化与血浆儿茶酚胺水平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伴高血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临床上发病3天内入院的伴有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65例,不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患者43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30例,健康对照组30例,采集空腹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MMP-9水平。结果伴有原发性高血压病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MMP-9水平(316.18±52.26ng/ml)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均P〈0.01),不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脑梗死组患者血清MMP-9水平(287.65±48.83ng/ml)明显高于原发性高血压病组(206.82±44.22ng/ml)和健康对照组(112.16±36.28ng/ml)(均P〈0.01)。原发性高血压组患者血清MMP-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及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均有明显增高,血清MMP-9的活性增强可能是高血压导致脑梗死发生的机制之一,血清MMP-9可能在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发病及继发的病理损害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血清MMP-9可以作为高血压病患者脑梗死前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合并焦虑抑郁患者应用文拉法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91例慢性乙肝合并焦虑抑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5例给予心理治疗,观察组46例增加文拉法辛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血清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水平、焦虑抑郁情绪、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BDNF、NE、5-HT水平及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SAS、SDS及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文拉法辛能够有效改善慢性乙肝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睡眠质量,消除负面情绪,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计算化的认知行为治疗(CCBT)结合艾司西酞普兰对老年抑郁症(LLD)患者神经功能、抑郁焦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LLD患者11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5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艾司西酞普兰,观察组(58例)在加用CCBT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老年抑郁量表(GDS)、NIHSS量表的变化;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及C反应蛋白(CRP)含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总的有效率(89.66%)高于对照组(70.69%)(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GDS、HAMD、NIHSS评分较治疗前、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5-HT、NE含量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升高,CRP含量较治疗前和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CCBT可改善LLD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和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e,rTMS)辅助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神经递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4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给予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观察组联合rTMS辅助治疗,治疗4个月后,比较两组血清神经递质、认知功能、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7.23%)明显高于对照组(70.21%)(P<0.05);血清多巴胺、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总反应数、正确反应数、完成分类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错误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rTMS辅助治疗有助于改善抑郁症认知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可能与调节血清神经递质表达水平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解郁丸联合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87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3例采用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44例联合解郁丸口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5-羟色胺(5-HT)、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汉密顿抑郁评分(HAMD)、社会功能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5-HT、NE、BDN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AMD、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郁丸联合西酞普兰可以改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症状,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单胺类递质水平,激活BDN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患者血脂变化规律。方法 :脑梗死患者 10 6例、脑出血患者 6 5例和非脑血管病患者 83例 ;脑梗死组又分为初发和复发、<6 0和≥ 6 0岁、以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亚组。用比色法测定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总胆固醇 (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TC、TG和LDL -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HDL -C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老年脑梗死组TC、T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复发脑梗死组TC、LDL -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脑出血患者血脂指标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组血清TC、TG和LDL -C均高于单纯脑梗死组和对照组。结论 :血清TC、LDL -C主要与复发性脑梗死有关 ,而TC、TG主要与老年脑梗死发生有关 ;血清TC、TG和LDL -C升高与脑梗死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血压变异与血栓前状态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年龄≥60岁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10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110例和老年健康体检者(对照组)40例,检测3组血压变异性、D‐二聚体、vWF、P‐选择素水平。结果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血压变异性、vWF、P‐选择素水平均高于高血压组和对照组(P<0.05),3组24 h SBPV与vWF、P‐选择素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血压变异性显著增高,血压变异性增大使内皮损伤和血小板激活,产生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