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移植对脑出血大鼠模型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Ⅶ型胶原酶制备Sprague-Dawley大鼠右侧纹状体出血模型,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TUNEL法观察BMMSC细胞移植治疗后1、3、7、14和28 d大鼠神经功能改善程度、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变化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不同处理组大鼠各观察时间点mNSS评分(均P=0.000)、凋亡细胞数目(均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和模型组相比,移植组大鼠治疗后28 d mNSS评分降低(P 0.05),且呈时间性递减,治疗后7、14和28 d mNSS评分均低于治疗后1和3 d(P 0.05);治疗后1、3、7、14和28 d,模型组和移植组大鼠凋亡细胞数目增加(P 0.05)且于治疗后7 d达峰值(均P 0.05),治疗后14和28 d凋亡细胞数目虽有所减少但仍高于治疗后1和3 d(均P 0.05)。移植组大鼠移植区及周围BDNF表达升高,偶见绿色荧光蛋白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绿色荧光蛋白和神经元核抗原双表达细胞,表明移植的BMMSC细胞已在宿主脑组织中存活并向神经元样细胞和神经胶质样细胞分化。结论由胶原酶诱导的脑出血大鼠模型稳定,可用于脑出血研究。移植的BMMSC细胞通过上调BDNF表达、减少细胞凋亡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入脑出血模型大鼠脑内后对脑组织内IL-6、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NSCs;选取SD大鼠180只,随机取60只大鼠为健康对照组(A组),余120只采用Ⅳ型胶原酶诱导法建立脑出血模型,并随机分成两组:B组60只为单纯脑出血组;C组60只为脑出血+NSCs移植组,三组大鼠分别在NSCs移植后6 h、1 d、3 d、7 d、14 d进行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后,处死取脑组织匀浆,以EHSA方法分别检测三组大鼠脑组织内5个时间点IL-6、TNF-a的表达,并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结果 与单纯脑出血组比较,脑出血+NSCs移植组能够显著降低IL-6、TNF-a表达(P<0.05)和促进肢体功能恢复(P<0.05).结论 大鼠NSCs脑内移植能有效降低脑出血模型大鼠脑内IL-6、TNF-a的表达,并能够改善运动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神经干细胞(NSCs)和嗅鞘细胞(OECs)联合移植与NSCs移植治疗大鼠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记录细胞移植后对照组和移植组(NSCs组、NSCsOECs组)大鼠运动功能,采用免疫组化观察移植细胞在体内存活、分化和迁徙的情况。结果NSCsOECs组和NSCs组移植NSCs分别有14.19%和2.96%分化为神经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79,P<0.01),30d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Cs组为1.60±0.13,NSCsOECs组为1.01±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ECs移植后能存活、迁徙,NSCs移植后能存活、分化为神经元、星形和少突胶质细胞,并向损伤区迁徙。结论OECsNSCs移植改善脑出血大鼠运动功能的疗效优于单纯NSCs移植。  相似文献   

4.
神经干细胞移植促进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内定向移植神经干细胞(NSCs)治疗脑出血的可行性和机制。方法采用在成年大鼠中立体定向纹状体内注入新鲜自体血液制作实验性脑出血模型,术后1d采用立体定向将在体外扩增、纯化并经BrdU标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入脑出血部位,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来观察移植后大鼠神经行为学改善情况,并通过双标GFAP、NeuN、BrdU免疫组化来检测移植入脑的NSCs。结果移植的NSCs迁移至血肿周围区,并分化为神经元(≈10%BrdU阳性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75%);与对照组比较,NSCs移植组在移植后1周有更好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而且此疗效可维持长达8周。结论移植的NSCs可在脑出血的大鼠脑中存活、迁移,并促进功能恢复。立体定向移植神经干细胞可改善实验性脑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
人羊膜上皮细胞侧脑室移植治疗脑出血大鼠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羊膜上皮细胞(hAECs)侧脑室移植对脑出血(ICH)大鼠脑水肿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hAECs,用Hoechst33258和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记hAECs,将其移植入脑出血大鼠侧脑室中,测试大鼠28 d内的运动功能变化与脑水肿的动态变化,并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 移植hAECs沿大鼠侧脑室壁生长,细胞存活4 w以上.巢蛋白(nestin)与波形蛋白(vim)免疫组化检测呈阳性表达,病灶周围小胶质细胞OX-42染色阳性细胞减少.移植组ICH大鼠脑含水量减少,神经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hAECs移植到ICH大鼠侧脑室可存活,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抗原,并减轻ICH大鼠脑水肿,改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基因(NGF)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治疗脑梗死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梗死模型,将符合条件的30只脑梗死模型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n=10),BMSCs移植组(n=10)和NGF-BMSCs移植组(n=10),分别经尾静脉注射PBS、BrdU标记的BMSCs和NGF-BMSCs各1mL。分别于术后1d、7d和14d采用改良神经功能损害评分(mNSS)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估,于术后14d应用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情况,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检测BrdU标记的移植细胞存活状况和TUNEL法检测脑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结果NGFBMSCs组和BMSCs组mNSS评分和TUNEL阳性细胞数较Model组减低(P0.05),且NGF-BMSCs组较BMSCs组更低(P0.05);HE染色显示NGF-BMSCs组和BMSCs组较Model组脑组织损伤及细胞丢失较轻,NGF-BMSCs组更明显;并且NGF-BMSCs组中的BrdU阳性细胞数较BMSCs组增多(P0.05)。结论 NGF基因修饰的BMSCs移植较单纯BMSCs移植能进一步改善脑梗死大鼠的神经功能,其机制为能够促进植入的BMSCs在脑内存活和减轻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COX-2在大鼠脑出血损伤机制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后环氧合酶2(COX-2)蛋白动态表达情况与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的相互关系,及COX-2抑制剂对ICH大鼠脑水肿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探讨COX-2在ICH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将自体血注入大鼠壳尾核制备脑出血模型,160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脑出血组和尼美舒利治疗组。后3组每组50只,分6h、12h、24h、72h、7d五个时间点进行神经功能障碍评分,测定血肿周边脑组织含水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OX-2蛋白动态表达。结果脑出血组COX-2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组COX-2表达明显低于ICH组(P<0.05)。治疗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低于ICH组(P<0.05)。治疗组各时间点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ICH组(P<0.05)。ICH组COX-2蛋白表达与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相关(r=0.911,P<0.001)。结论ICH后COX-2蛋白表达升高促进脑水肿形成,加重神经功能缺失。尼美舒利能抑制COX-2蛋白表达,减轻脑水肿,改善ICH后大鼠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胚胎神经干细胞出血性脑卒中大鼠脑内移植对神经功能缺损改善作用.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配到单纯脑出血组(A,10只)、培养液移植组(B,10只)及NSCs移植组(C,10只).制作脑出血模型后3d,C组将神经于细胞经Hoechst标记后移植到病灶区,B组注射等量培养液.通过移植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检测神经功能缺损修复情况,以及冰冻切片后组织免疫荧光检测移植神经干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 实验中分离、培养的神经干细胞经标记移植人大鼠脑内后,经免疫荧光检测证实能够在血肿腔周边分化成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移植术后2周内3组间大鼠神经功能改善无明显差异.但从移植术后第21天到第28天,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大鼠的神经功能改善显著好于培养液移植组和单纯脑出血组P<0.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神经干细胞移植入脑出血大鼠脑内后能够存活并分化为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促进改善大鼠的神经功能,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EGFR-JAK1/STAT3信号通路在大鼠脑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ICH组、DMSO组、GST组,每组20只,Ⅶ型胶原酶注入苍白球进行脑出血造模。GST组在造模后每天腹腔注射Genistein溶液(50 mg/kg),DMSO组腹腔注射相同剂量DMSO溶液,一次/d。取术后1 d、7 d、14 d、28 d共4个时间点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各时间点每组随机取5只大鼠处死取脑,免疫组化检测EGFR、GFAP在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每各组p-JAK1、p-STAT3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神经功能评分:GST组优于ICH组与DMSO组、ICH组与DMSO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显示脑出血后EGFR、GFAP表达增高,给予GST干预后,GFAP、EGFR表达显著少于ICH组及DMS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 d时p-JAK1/p-STAT3蛋白表达显著上升,予GST干预后,p-JAK1/p-STAT3蛋白水平较ICH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SO组EGFR、GFAP及p-JAK1/p-STAT3蛋白表达水平,与IC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所致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与EGFR表达上调有关,抑制EGFR表达,可使pJAK1/p-STAT3蛋白表达水平下调,提示EGFR-JAK1/STAT3信号通路可能与脑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脑出血(ICH)大鼠血肿周围血管新生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63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CH组、治疗组,每组21只。利用立体定位仪,向SD大鼠右侧苍白球注入断尾获取的自体动脉血制备ICH模型,治疗组于造模1 h后腹腔注射重组G-CSF60μg/kg,假手术组、ICH组经腹腔注射等量等渗盐水。3组大鼠于术后6 h、24 h、48 h、72 h、7 d、14 d、21 d进行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后处死大鼠,免疫组化检测血肿周围CD34+血管数、VEGF的表达。结果治疗组大鼠从24 h开始各时间点神经功能障碍评分较ICH组明显增加(P<0.05)。假手术组见少许CD34+血管表达;ICH组6 h开始CD34+血管表达增多,14 d达高峰;治疗组各时间点CD34+血管表达较ICH组明显增多(P<0.05),高峰提前至7 d。假手术组见少量VEGF表达;ICH组6 h即出现VEGF表达增多,714 d达高峰;治疗组各时间点VEGF表达较ICH组明显增多(P<0.05),高峰提前至72 h14 d达高峰;治疗组各时间点VEGF表达较ICH组明显增多(P<0.05),高峰提前至72 h7 d。结论 G-CSF可上调ICH后VEGF表达,增加血肿周围新生血管生成,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大鼠脑出血(ICH)后星型胶质细胞可塑性的影响,探讨G-CSF在ICH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断尾取自体血法制备大鼠ICH模型,治疗组于造模1h后腹腔注射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60μg/kg。3组大鼠于术后6h、24h、48h、72h、7d、10d进行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免疫组化检测血肿周围GFAP的动态变化。结果治疗组各时间点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假手术组未见GFAP阳性细胞表达;模型组6h出现少量GFAP阳性细胞表达,48h增多,72h大量表达,7d达高峰,10d表达减弱;治疗组GFAP阳性细胞表达6h与模型组相似,24h、48h、72h、7d、10d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ICH后G-CSF可抑制星形胶质细胞过度活化,改善ICH大鼠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脑出血(ICH)大鼠血肿周围白介素-10(IL-10)的表达及其与脑水肿的相关性.方法 1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ICH组;应用肝素化Ⅶ型胶原酶建立大鼠ICH模型;制模后12 h、24 h、48 h、72 h、7 d及14 d应用Bederson量表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血肿周围IL-10的表达.结果 (1)ICH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脑组织含水量均在ICH 12 h升高,48 h达高峰,7 d后恢复正常.(2)ICH组脑组织IL-10表达ICH 12 h明显升高,14 d达高峰,各时间点间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0.01).(3)ICH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脑组织含水量呈正相关(r=0.761,P<0.01),脑组织IL-10表达与脑组织含水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负相关(r=-0.65,-0.753,均P<0.01).结论 ICH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IL-10表达逐渐升高,可能参与了ICH后减轻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经不同途径移植人脐血单核细胞14天后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评分的变化,探讨干细胞移植的最佳途径。方法 采用自体血二次注血/退针法制作脑出血模型,经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证实脑出血模型构建成功后,将从人脐血中分离出的新鲜人脐血单核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s,HUCBMC)分别经Wistar大鼠尾静脉、左心室及脑出血局部移植入实验动物体内,对照组造模成功后,不予治疗,自然转归。各组模型均于移植1、3、7、14天采用Longa评分法评价大鼠神经功能。结果 经尾静脉、左心室及脑出血局部移植HUCBMC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后提示不同时间点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有显著性(F =131.87,P<0.001);移植时间(time)与移植方法(group)的交互效应显示不同的治疗方法时间趋势相同(F =35.54,P>0.05)。大鼠神经功能评分组间比较显示,不同移植方法对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变化的差异有显著性(F =6.434,P =0.001);HUCBMC移植术后1天脑局部移植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2.35±0.67)高于其他组,移植术后3、7、14天脑局部移植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0.40±0.60,0.25±0.37,0.03±0.22)低于其他组;HUCBMC移植后1天4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无显著性(F =2.14,P =0.10);移植3、7、14天4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有显著性(F值分别为5.59,22.94,11.07,其对应P值均<0.01);相同移植途径不同时间点多个样本均数之间比较各组差异有显著性(F值分别为27.71,29.07,92.11,13.47,其对应P<0.001);尾静脉与左心室移植组各时间点神经功能评分差别无显著性(P分别为0.85,0.08,0.70,0.68)。结论 经尾静脉、左心室及脑出血局部途径移植人脐血单核细胞治疗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均有改善;脑局部移植是脐血单核细胞移植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移植对脑梗死大鼠外周血Foxp3调节性T细胞改善缺血性脑损害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生理盐水组、MSC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分别测定1 d、7 d、14 d、28 d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Foxp3 mRNA表达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数。结果 MSC组14 d、28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及生理盐水组[(6.1±1.4)分vs(7.3±1.1)分,(7.3±0.9)分;(5.2±1.0)分vs(6.2±1.0)分,(6.3±0.5)分;P0.05];28 d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及生理盐水组(P0.05)。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及MSC组1 d、7 d、14 d、28 d外周血Foxp3 mRNA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SC组1 d、7 d外周血Foxp3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移植改善大鼠急性脑缺血神经功能恢复的机制之一,可能与上调免疫炎性反应初期Foxp3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脑出血大鼠颅内溶血磷脂酸受体1(LPA-1)与血肿周围水肿区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34例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脑出血组,正常组60例,脑出血组74例,脑出血组大鼠采用立体定向脑内注入法构建脑出血模型; 采用RT-PCR检测LPA-1、Caspase-3表达水平,采用双盲法测定神经功能评分,采用Western blot检测Bax蛋白、Bcl-x蛋白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种细胞水平及细胞凋亡水平,根据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大鼠颅内溶血磷脂酸受体1(LPA-1)、Bax蛋白、Bcl-x蛋白及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结果 脑出血组LPA-1、Caspase-3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 脑出血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 脑出血组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脑出血组Bcl-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 脑出血组LPA-1、Caspase-3、Bax蛋白表达水平及神经功能评分持续升高,Bcl-x蛋白表达持续降低,直到第3 d到达顶峰后缓慢恢复,到第7 d恢复到正常评分的80%左右。脑出血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 脑出血组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细胞凋亡率持续升高,直到第3 d到达顶峰后缓慢降低,到第7 d降低更加显著。LPA-1与Bax蛋白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33,P<0.05); LPA-1与Bcl-x蛋白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25,P<0.05); LPA-1表达水平与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r=0.81,P<0.05); Bax蛋白与Bcl-x蛋白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22,P<0.05); Bax蛋白表达水平与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r=0.71,P<0.05); Bcl-x蛋白表达水平与细胞凋亡率呈负相关(r=0.74,P<0.05)。结论 LPA-1与Caspase-3在大鼠脑出血中高表达,神经功能评分在大鼠脑出血中评分过高,Bax蛋白在大鼠脑出血中高表达,Bcl-x蛋白在大鼠脑出血中低表达,脑出血大鼠细胞凋亡率过高,LPA-1、Bax蛋白、Bcl-x蛋白及细胞凋亡在大鼠脑出血中关系密切,可能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在脑出血(ICH)后继发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Ⅶ胶原酶制作ICH模型,将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10只)、假手术组(40只)和ICH模型组(40只)。分别在ICH后6 h、24 h、72 h和7 d四个时间点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用免疫组化及RT-q PCR来观察不同时间点脑组织NGAL及MMP-9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及RT-q PCR结果显示ICH后模型组各时间点均可见大量NGAL、MMP-9阳性细胞及NGAL mRNA表达,且明显高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P0.05)。ICH模型组NGAL与MMP-9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1)。ICH模型组NGAL、MMP-9蛋白表达均与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ICH后NGAL表达明显增加,提示NGAL可能参与了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并可能通过调节MMP-9的活性从而发挥作用,但NGAL是否为MMP-9的上游调控因子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背景:外源性神经干细胞具有神经修复作用,可能对脑出血后的神经功能恢复起到一定的作用。 目的:观察胎鼠神经干细胞的体外生长、分化及移植到脑出血大鼠后的存活、迁徙、分化情况,探讨神经干细胞对脑出血模型大鼠受损神经功能的修复作用。 设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动物实验。 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 材料:选用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18只为受体,体质量280~320 g,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用鼠抗BrdU为Neomarkers产品, 鼠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兔抗微管相关蛋白2 为Chemicon产品。 方法:实验于2006-02/12在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医学院解剖组胚实验室完成。从胎龄14 d的胎鼠海马中分离、培养、鉴定神经干细胞。16只受体SD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PBS组和移植神经干细胞组。均通过尾状核内注射自体动脉血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移植NSC组在造模后30 min在血肿腔周围四点分别移植浓度为2×1011 L-1神经干细胞悬液5μL;PBS组于相同时间点在脑内相同部位注射PBS;PBS和神经干细胞的移植方法同自体血的移植方法。对照组大鼠在造模后30 min只造成四点损伤,不注射任何物质。 主要观察指标:在造模后立即,1,3,5,14,21,28 d采用前肢评分和转身评分对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估。大鼠于造模后28 d麻醉后取脑,并通过双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微管相关蛋白2、BrdU免疫组化来检测移植入脑的神经干细胞在体内的分化情况。 结果:①神经功能评分:造模后5 d,各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造模后14~28 d,干细胞移植组较其他3组明显改善(P < 0.05)。②脑组织切片双免疫组织学双标染色结果:干细胞移植组血肿周围凋亡细胞少于PBS组。受体大鼠脑组织切片显示有BrdU, 微管相关蛋白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说明神经干细胞可以在宿主脑内存活、迁徙和分化,可以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和神经胶质样细胞。 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可能通过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促进大鼠脑出血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去铁酮(Dfp)对大鼠脑出血后铁超载情况下总铁含量、活性氧含量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Ⅳ型胶原酶定位注射到大鼠右侧基底节区来制造脑出血模型,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脑组织中的总铁含量,通过化学荧光法测定活性氧含量,并观察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体征。结果 (1)脑出血(ICH)组及Dfp处理组各组较同期假手术(SH)组总铁含量显著增多,且ICH组以7 d最多(P<0.05);Dfp组与ICH组相比脑组织总铁含量显著减少(P<0.05)。(2)ICH组及Dfp组各组较同期SH组相比活性氧含量显著增多,以7 d最多(P<0.05);Dfp组与ICH组相比,活性氧含量各组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ICH组和Dfp组各时间点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增高,以1 d~3 d最高,之后逐渐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据显示大鼠脑出血后总铁含量显著增加,活性氧含量明显升高,并且有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Dfp可明显降低脑出血后脑组织中的总铁含量,但活性氧含量未发生明显变化,且不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9.
大鼠脑出血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激活和增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大鼠脑出血模型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的激活、增殖情况及其对神经行为学表现的影响.方法 将72只SD大鼠按单双号分为脑出血组和假手术组.每组36只.脑出血组利用立体定向技术,将一定量的Ⅳ型胶原酶用微量进样器分别精确注入大鼠内囊诱导脑出血模型.假手术组注射等量体积的PBS.分别于术后1、7、14、21、28和35 d观察大鼠的神经功能表现.所有大鼠处死前1 d腹腔内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BrdU),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动态检测大鼠脑内巢蛋白(nestin)和BrdU的表达.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脑内未见nestin和BrdU的表达.脑出血组血肿周围基底节和脑室下区可见nestin和BrdU的表达.脑出血后7 d后开始明显增加.14 d达高峰,21 d开始下降.28d恢复正常.脑出血后l~35d大鼠神经功能无明显恢复,与内源性NSCs的增殖程度无明显相关.结论 脑出血可导致内源性NSCs的激活和诱导其增殖:然而这种状态下NSCs的增殖能力和内源性NSCs对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的修复均有限.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 EPO)对脑出血(ICH)大鼠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变化及血肿周围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探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将9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ICH对照组及rh EPO治疗组,每组30只。对三组大鼠术后各个时间点神经功能障碍进行评分并比较,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不同时点血肿周围脑组织TNF-α含量并比较。结果 ICH对照组在12 h、1 d、2 d、3 d、7 d和14 d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显著低于假手术组相应时间点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 EPO治疗组在12 h、1 d、2 d、3 d和7 d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显著低于假手术组相应时间点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 EPO治疗组在2 d、3 d和7 d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显著高于ICH对照组相应时点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H对照组在12 h、1 d、2 d和3 d的TNF-α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相应时点的TNF-α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 EPO治疗组在1 d和2 d的TNF-α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相应时点的TNF-α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量(P0.05);rh EPO治疗组在1 d、2 d的TNF-α含量显著低于ICH对照组相应时点的TNF-α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量(P0.05)。结论 rh EPO可减少ICH大鼠血肿周围TNF-α含量,改善其神经功能,对ICH后脑损害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