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睡眠障碍性呼吸对老年脑梗死血压变异性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2-06-2019-09在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住院就诊的老年脑梗死患者226例。按照入院时及入院72 h NIHSS评分结果,按照是否发生终点事件分为进展组和对照组。入院后完成多导睡眠监测及动态血压监测。观察血压变异性及预后的差异,并分层分析不同睡眠紊乱指数下的血压变异性差异。结果进展组与对照组SE、TST、S3+S4/%、REM期睡眠比例及RDI、AHI、收缩压标准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度睡眠呼吸紊乱指数组与对照组比较,高收缩压标准差、非杓型比例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睡眠紊乱指数是预测睡眠障碍性呼吸老年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可靠指标,原因可能与睡眠影响血压变异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86例高血压住院患者在饮食、运动、用药、心理等方面实施护理干预.结果 住院患者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提高,树立病人正确的健康信念,改变不良饮食及生活习惯,正确选择生活方式,使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通过对高血压住院患者进行有目的 、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高了高血压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促进其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能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降压对老年高血压及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探讨高血压不同病理状态下HRV变化的差异。方法选择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组)及合并腔隙性脑梗死(腔梗组)患者各33例为观察对象;同期健康老年人自愿者(健康对照组)27例,测定降压治疗前后不同血压水平下心率变异性参数的变化。结果降压治疗前高血压并脑梗组和高血压组心率变异性的各时域指标均较正常组明显减小,其中高血压并脑梗组较高血压组减小更明显,但2组比较仅SDNNI和RMS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压治疗后无论高血压组或高血压并脑梗组各时域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第2次降压较第1次降压后各组各时域指标增高更明显。第1次降压后和降压前比较,各时域指标仅高血压组SDANNI和PNN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降压后和降压前比较,高血压组SDNN、SDANNI和PNN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并脑梗组SDNN和PNN50亦有显著差异;第2次降压后与第1次降压后比较,仅SDNN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及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合理降压治疗可部分提高不同病理阶段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改善自主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
大量医学研究表明:血脂异常对身体的损害是隐匿、逐渐、进行性和全身性的,直接损害是加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冠心病等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1]。血脂异常的治疗方法不能仅通过调脂药物,还要注意饮食等诸多因素。2010-06—2012-06我们对脑梗死合并冠心病血脂异常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血压变化及抗高血压治疗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急性期的血压的变化及抗高血压治疗对其影响。方法:动态观察降压治疗组和非降压治疗组发病7天内各级高血压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例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级高血压住院7天内血压恢复正常的比较显高于Ⅱ、Ⅲ级高血压(P<0.01)。结论:脑梗死急性期应根据患高血压分级,采取个体化的抗高血压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相关指标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影响。方法选取高血压并脑梗死患者80例及高血压不合并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对照,分析影响高血压并发脑梗死的影响因素。结果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脉搏传导速度、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均高于高血压未并发脑梗死者。结论动脉硬化是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重要影响因素,在高血压患者中早期干预动脉硬化相关指标可能会降低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高血压性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发生脑微出血的相关性。方法经头颅MRI证实患有LI的高血压患者82例,其中经头颅SWI检查发现并发脑微出血(CMBs)患者47例,无CMBs患者(对照组)35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24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间24h平均收缩压(24h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24h收缩压变异性(24hSBPV)、24h舒张压变异性(24hDBPV)差异,分析CMBs数量与24hSBP、24hDBP、24hSBPV、24hDBPV的相关性。结果 CMBs组24hSBPV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24hSBP、24hDBP、24hDBPV无显著差异(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MBs组CMBs数量与24hSBPV、24hDBPV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性LI患者血压变异性升高与并发脑微出血相关,血压变异性升高可能是高血压性LI患者并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01—2016-03在我院治疗的78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78例患者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干预,护理前后对比分析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DS)及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护理前2组NFDS评分与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NF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利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手段对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的病情的治愈效果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8月期间收诊的90例脑梗死患者平均分成各方面相近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综合性护理干预,2月后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的焦虑抑郁症状改善情况和预后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1),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合理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吲达帕胺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对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观察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吲达帕胺片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BP(113±8)mmHg、DBP(75±7)mmHg均低于对照组的(142±6)mmHg、(89±8)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DL-C(1.72±0.45)mmol/L、TC(3.92±0.21)mmol/L、TG(1.13±0.05)mmol/L均分别低于对照组的(4.11±0.98)mmol/L、(5.86±0.24)mmol/L、(1.75±0.06)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吲达帕胺片辅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血压变异性改变,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健康教育干预对脑梗死患者护理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从2007-02~2008-02对50例脑梗死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实施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向病人传授所患疾病的有关医学、护理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使患者心理处于健康状态,调动病人积极参与护理活动,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健康教育的干预,提高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增加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患者的肢体康复水平明显提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64例住院治疗的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QLI评分。结果 2组治疗前QL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QLI平均均明显提高,干预组QL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梗死偏瘫患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血压变异与血栓前状态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年龄≥60岁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10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110例和老年健康体检者(对照组)40例,检测3组血压变异性、D‐二聚体、vWF、P‐选择素水平。结果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血压变异性、vWF、P‐选择素水平均高于高血压组和对照组(P<0.05),3组24 h SBPV与vWF、P‐选择素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血压变异性显著增高,血压变异性增大使内皮损伤和血小板激活,产生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合并血管性痴呆患者血压变异性特点。方法筛选2011-01—2013-12就诊本院心内科的老年高血压合并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患者50例作为VaD组,单纯老年高血压患者50例做为对照组,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2组间血压变异性特点。结果相比于对照组,VaD组血压变异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高血压和血压变异性是血管性痴呆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急性脑梗死(ACI)伴高血压患者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及降压治疗对认知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08—2022-03于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ACI伴高血压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51例(降压治疗)和对照组47例(不给予降压治疗)。监测入院7 d内血压,观察血压变化规律。收集患者入院时基线资料,进行认知功能检测。发病后12个月,认知功能障碍者42例,认知功能正常者56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发病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评分模型,并进行模型评价。结果 与入院时相比,入院第1天的平均收缩压(SBP)和动脉压(MAP)均显著下降(P<0.05),入院第7天的平均SBP和舒张压(DBP)均显著下降(P<0.05);入院时患者血压均值高于正常值,入院8 h内快速下降,约48 h趋于稳定。在发病后3个月和12个月研究组简易智能精神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智能量表(MoCA)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发病后3个月和12个月研究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缺血性脑卒中(CI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05—2015-05在我院神经内科、心内科住院并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112例高血压患者。依据患者头颅MRI检查结果,定义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CIS)为研究组,单纯性高血压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年龄、性别、BMI和高血压病程的差异,分析24h SSD、24hDSD、dSSD、dDSD、nSSD、nDSD与CIS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患者平均年龄(62.25±11.67)岁,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41±13.29)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性别、BMI、高血压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4hSSD、dSSD、nSSD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4hDSD、dDSD、nDSD稍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是高血压患者发生CIS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尤其是24h收缩压标准差(24hSSD)、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S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与缺血性脑卒中(CIS)的发生呈正相关,其变异性越大,CIS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降压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降压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提高,而无效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好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维持血压稳定,降低脑血管并发症,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脑卒中首要独立危险因素.患者的遵医行为是指患者在求医后其行为(服药、饮食控制、或改变生活方式等)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为遵循医嘱的行为活动,患者及家属必须对高血压相关知识有足够的认识,树立良好的遵医行为,因此护理干预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1—12在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观察2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组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神经功能的快速恢复,加速患者康复进程,临床普及价值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