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诊高血压患者焦虑情绪与血压、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观察对象为2020年1月~2022年4月84例急诊高血压患者,入院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焦虑情绪,设为焦虑组以及非焦虑组(38例与46例)比较两组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24h SBP、24h DBP),SBP、DBP波动值(ΔSBP、ΔDBP),检测心率变异性,包括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全部窦性心律(NN)R-R间期标准差(SDNN)、NN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并分析SAS评分与血压、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结果 焦虑组24h SBP、24h DBP、ΔSBP、ΔDB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组RMSSD、SDNN、SDAN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AS评分与24h SBP、24h DBP、ΔSBP、ΔDB呈正相关,与RMSSD、SDNN、SDANN呈负相关(P<0.05)。结论 急诊高血压患者焦虑情绪较为普遍,且焦虑情绪会增加血压升高幅度,降低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抑郁症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对7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定及动态心电图测定,分为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组(研究组)30例,糖尿病不合并抑郁症组(对照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中心率变异性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正常窦性R-R间期总体标准差分别为(81.97±11.63)ms和(111.82±14.11)ms、24 h每5 min窦性R-R间期均值标准差分别为(76.17±14.07) ms和(102.34±16.56) ms、正常连续窦性R-R间期差值均方根分别为(14.67±5.42) ms和(20.13±8.34) ms、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的个数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4.65%±2.43%和7.32%±3.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研究组心率变异性较对照组降低,表明抑郁症增加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HCH)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记录HCH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发生情况,并分析心率变异性与END的关系。方法选择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01—2019-12收治的72例HCH患者为研究对象,12例发生END,60例未发生END,于治疗前对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获取HRV时域指标[24 h每5 s 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的心搏数占比(PNN50)、24 h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计算HRV频域指标[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记录患者治疗后END发生率,分析HRV时域及频域指标与END的关系。结果 72例HCH患者的END发生率为16.67%;END组SDNN、r-MSSD、PNN50、LF、HF均低于非EN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7、3.516、3.497、3.758、3.423,P0.001、0.001、0.001、0.001、0.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DNN、r-MSSD、PNN50、LF、HF低水平是HCH患者发生END的影响因素(OR=1.057、1.317、9.382、1.006、1.017,P=0.002、0.005、0.003、0.002、0.003);绘制ROC曲线显示,SDNN、r-MSSD、PNN50、LF、HF单项检测用于HCH患者END发生风险预测的AUC分别为:0.802、0.854、0.811、0.812、0.815,均0.80,均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 HCH患者END发生率高,HRV与END发生关系密切,可考虑在未来将HRV作为HCH患者END发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合并焦虑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3月~2023年2月共10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观察对象,进行焦虑症状的筛查,设为焦虑组以及无焦虑组。两组患者均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比较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tandard diviation average of NN intervals,SDANN)、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tandard diviation of NN intervals,SDNN)、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of the successive normal sinus R-R interval difference,RMSSD)等心率变异性指标。结果 10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焦虑者有35例(33.6%),焦虑组房室传导阻滞、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发生率显著高于无焦虑组(P<0.05),心房纤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组SDANN、SDNN、RMSSD显著低于无焦虑组,(P<0.05)。结论 合并焦虑会增...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急性期心率变异性 (HRV)变化及意义。方法 对 4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急性期HRV进行测定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所得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处理。结果 脑外伤组HRV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或 <0 0 5 )。脑外伤组死亡者HRV各项指标中 ,除相邻R R间期之差的标准差 (rMSSD)、相邻R R间期之差 >5 0ms的心搏数所占百分比 (PNN5 0 )、高频功率 (HF)外 ,其他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存活者 (P <0 0 5 )。脑外伤组死亡者相邻正常R R间期标准差(SDNN)、R 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 (SDANN)、R 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 (SDNNIndex)、总功率 (TP)、低频功率 (LF)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5 6 89%、5 9 44 %、5 1 65 %、65 3 9%、76 45 %。结论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急性期HRV指标明显降低 ,且与预后有关。早期进行HRV分析 ,对重型颅脑外伤的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循环脑梗死(POCI)静脉溶栓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分析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86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根据梗死部位分为前循环梗死组(n=46)、后循环梗死组(n=40),根据治疗后三个月时随访改良Rankin量表(mRS)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n=32)、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n=16)。采用24h动态心电图记录HRV,比较不同组HRV相关指标的差异,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前、POCI溶栓失败组中SDNN、SDANN、RMSSD及PNN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溶栓失败组比较,两组溶栓成功组中HRV相关指标均显著升高,而POCI组的升高幅度高于前循环脑梗死组(P0.05)。POCI患者中,预后良好组SDNN、SDANN、RMSSD及PNN50均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NIHSS评分与POCI患者SDNN、SDANN、RMSSD及PNN50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POCI患者易出现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和HRV降低,且与预后密切相关。早期溶栓治疗可有效提高HRV指标水平,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心率变异性(HRV)对原发性震颤(ET)和早期震颤型帕金森病(P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6例ET患者(ET组)、30例早期震颤型PD患者(早期震颤型PD组)和23例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进行24 h ECG检查,比较HRV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早期震颤型PD组全程NN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NN之差的均方根(RMSSD)、低频功率(LF)和高频功率(HF)显著降低(均P0.01),LF/H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T组RMSSD显著降低(P0.05),SDNN、LF、HF和LF/H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早期震颤型PD组比较,ET组SDNN、LF和HF均显著升高(均P0.01),RMSSD、LF/H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震颤型PD患者存在交感和迷走神经的双重损害,早期几乎所有的HRV参数均显著降低。HRV可能有助于区分震颤型PD及ET。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复发性抑郁症与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之间心率变异性(HRV)的差异。 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住 院治疗的多次发作的抑郁症或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各120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相匹配。对两 组患者分别开展HRV 检测,使用24 h 动态心电图记录仪和心率变异分析软件进行检测,并对HRV相关 指标R-R间期标准差( SD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 rMSSD)、相邻R-R间期之间差值>50 ms的 百分比(PNN50)、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LF与HF之间的比值(LF/HF)的结果进行组间比较。采 用Spearman 相关分析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次数与HRV 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复发性抑郁症患者组时 阈指标SDNN 高于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组[121.0(95.0,158.0)比111.0(87.0,144.0)ms,t=2.214],rMSSD、 PNN50 低于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组[22.0(13.0,46.0)比20.0(12.0,28.0)ms,t=3.832;3.0(0,13.0)% 比2.0(0, 7.0)%,t=2.5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频阈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进 一步采用Spearman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复发性抑郁症患者住院次数与rMSSD(r=0.270,P=0.003)、PNN50 (r=0.263,P=0.004)、HF(r=0.246,P=0.015)相关,但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次数与HRV各分析指标无相关(均 P> 0.05)。结论 复发性抑郁症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较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严重,复发性抑 郁症患者的住院次数影响患者HRV时阈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基于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脑胶质瘤术后调强适形放疗对脑胶质瘤术后患者自主神经反应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8年6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110例经手术病例确诊的恶性脑胶质瘤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5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调强适形放疗,给予研究组患者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联合调强适形放疗。观察两组患者自主神经反应指标、睡眠质量、依从性、不良反应、一年内复发率和生存率;收集对比研究组患者多模态MRI指标。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心率(HR)显著降低,24 h正常窭性心律R-R均值间期标准差(SDNN)、每5分钟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正常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超过50 ms的百分比(pNN50)、高频功率(HF)和低频功率(LF)显著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睡眠质量相比较,研究组患者睡眠质量得到显著改善(P<0.05);两组患者依从性和不良反应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随访一年后,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一年内复发率显著较低,生存率显著较高(均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舍曲林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在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2020年7月~2023年3月102例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药物组和认知组,各51例。两组均给予抗凝、抗心律失常等对症支持治疗,药物组予舍曲林治疗,认知组在药物组基础上予认知行为疗法,持续治疗8周,对比两组心率变异性、心理弹性及睡眠状态。结果 认知组治疗8周后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average of NN intervals,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the root mean square of successive R-R interval,RMSSD)、窦性RR间期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NN intervals,SDNN)水平高于药物组(P<0.05)。认知组治疗8周后坚韧、乐观、自强评分高于药物组(P<0.05)。认知组治疗8周后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入睡时间评分低于药物组(P<0.05)。结论 舍曲林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可改善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心理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患者心电图P波离散度(Pd)及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及门诊高血压前期患者130例为研究组(A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30例为对照组(B组),结合2组一般临床资料,分别测量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中P波的最大、最小时限及校正QT间期的最大、最小值,并计算P波离散度和校正QT间期离散度。结果与B组相比,A组P波最大时限[(110±12.5)ms vs(106±8.6)ms,P=0.001 5]、P波离散度[(41±4.5)ms vs(38±9.3)ms,P=0.000 5]、校正QT间期离散度[(32.1±6.3)ms vs(29.6±4.5)ms,P=0.0001)]均增加;A组与B组比较,心率、P波最小时限、校正QT间期最大值、校正QT间期最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前期患者的心电图P离散度、校正QT间期离散度较血压正常者均增高,提示二者可作为高血压前期患者心脏病电学异常改变指标。  相似文献   

12.
脑梗死患者心率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脑梗死 (CI)患者心率变异性 (HRV)的状态。方法 应用时域法对 5 0例CI患者进行HRV分析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CI组与对照组相比正常R R间期标准差 (SDNN)明显降低 (10 2 0 6± 2 8 5 1比 137 0 6± 2 9 0 8,P <0 0 1) ,HRV三角指数明显降低 (2 5 86± 9 18比 37 5 7± 14 88,P <0 0 5 )。CI组HRV昼夜比较 ,正常R 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 (rMSSD)夜间高于日间 (18 70± 7 30比 2 6 2 3± 8 85 ,P <0 0 5 )。其余指标昼夜有所变化但差异无显著性 (均P >0 0 5 )。CI初次发病组与非初次发病组相比SDNN、rMSSD、相邻的正常R R间期 >5 0ms所占的百分比 (pNN5 0 )、HRV三角指数等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 (均P >0 0 5 )。结论CI患者的心率变异程度降低 ,而且失去了正常的昼夜规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西酞普兰、运动疗法联合人际心理治疗对合并情绪障碍的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于2021年2月~2022年6月收治入我院的108例心肌梗死合并情绪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运动疗法+心理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西酞普兰治疗。对比组间患者负面情绪、心功能以及心率波动性(HRV)。结果 治疗3个月、6个月后,试验组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24 h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24h每5分钟窦性R-R间期均值标准差平均值(SDNNi)以及5分钟窦性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西酞普兰、运动疗法联合人际心理应用于合并情绪障碍的心肌梗死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的自体吞噬相关蛋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99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53例和IMT增厚组46例,用RT-PCR方法检测2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和LC3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相应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IMT增厚组自噬基因Beclin-1、LC3 ⅡmRNA(2.19±0.84)、(2.49±0.94)较对照组(1.00±0.37)、(1.02±0.44)表达升高(P0.01),相应蛋白IMT增厚组Beclin-1(1.80±0.67)、LC3-Ⅱ/LC3-Ⅰ(1.90±0.68)表达较对照组Beclin-1(1.07±0.32)、LC3-Ⅱ/LC3-Ⅰ(0.91±0.23)表达升高(P0.05)。结论高血压颈动脉IMT增厚患者外周血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的mRNA及相应蛋白表达增强,可能参与了颈动脉IMT增厚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降压对老年高血压及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探讨高血压不同病理状态下HRV变化的差异。方法选择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组)及合并腔隙性脑梗死(腔梗组)患者各33例为观察对象;同期健康老年人自愿者(健康对照组)27例,测定降压治疗前后不同血压水平下心率变异性参数的变化。结果降压治疗前高血压并脑梗组和高血压组心率变异性的各时域指标均较正常组明显减小,其中高血压并脑梗组较高血压组减小更明显,但2组比较仅SDNNI和RMS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压治疗后无论高血压组或高血压并脑梗组各时域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第2次降压较第1次降压后各组各时域指标增高更明显。第1次降压后和降压前比较,各时域指标仅高血压组SDANNI和PNN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降压后和降压前比较,高血压组SDNN、SDANNI和PNN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并脑梗组SDNN和PNN50亦有显著差异;第2次降压后与第1次降压后比较,仅SDNN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及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合理降压治疗可部分提高不同病理阶段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改善自主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6.
躯体化症状为主的抑郁症心率变异性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躯体化症状为主的抑郁症患者自主神经系统的特点及抑郁症躯体化表现的发生机制。方法:对30例躯体化症状为主的患者(A组)和30例情绪症状为主的患者(B组)及30例健康正常者(C组)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及短时(10min)心率变异性(HRV)分析。结果:A、B、C3组HRV分析指标RR间期标准差(SDNN)分别为(50.84±19.92)ms、(94.93±28.80)ms、(105.77±22.05)ms,A组显著低于C组(t=5.68,P〈0.01),较B组低(t=3.73,P〈0.05);3组LF/HF分别为(6.26±2.11)ms、(3.51±2.44)ms、(1.80±1.07)ms,A组显著高于C组(t=6.35,P〈0.01),较B组高(t=2.50,P〈0.05);A组HAMD评分(28.30±6.26)分高于B组(24.35±6.69)分,二者差异有显著性(t=3.14,P〈0.05);A组HAMA评分(22.70±4.92)分显著高于B组(13.05±4.71)分,二者差异有显著性(t=6.17,P〈0.01);HAMD焦虑/躯体化因子分与HRV指标SDNN、LF、HF、VLF和LF/HF均呈中度相关(r分别为0.49、0.61、0.58、0.50、0.63)(P〈0.05或P〈0.01)。结论:躯体化症状表现为主的抑郁症患者多伴有焦虑,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焦虑症患者心率变异性异常的一些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焦虑症患者(焦虑症组)80例和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80名完成一般情况问卷及病史问卷、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同时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器测定两组被试心率变异性(HRV)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焦虑症组平均心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6.79,P<0.01)。焦虑症组HRV所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其中SDNN、RMSSD、PNN50、HF及LF/HF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1.95,-5.34,-4.79,-2.69,-2.93;P均<0.01)。不同性别(F=5.500)、不同年龄段(F=270.39)两组被试平均心率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焦虑症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与性别、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18.
焦虑症的特质焦虑水平与心率变异性相关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焦虑症患者的特质焦虑水平与心率变异性(HRV)这一指标相关性。方法:选取焦虑症患者50例,对其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特质焦虑问卷(T-AI)心理评定,同时用24h动态心电图记录器,对患者进行HRV指标的测定,对其测定24h全部正常心动周期的标准差(SDNN)、正常相邻心动周期差值的均方的平方根(rMSSD)、每5min正常心动周期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超过50ins的心搏数占总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5min低频功率(LF)、5min高频功率(HF)、5min极低频功率(VLF)、低频和高频比值(LF/HF)8项指标分别与T-AI、HAMA分值进行分析。结果:焦虑症患者的特质焦虑分值与LF/HF具有显著相关性,但并未发现随着特质焦虑分值的增加,HRV频谱指标有差异性改变。结论:焦虑症患者的特质焦虑水平与自主神经功能不平衡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癌症相关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 方法:采用临床用创伤后应激功能障碍诊断量表(CAPS)对150例癌症患者进行诊断性访谈,并分为PTSD组(37例)和非PTSD组(nPTSD组,30例);应用PTSD自评量表(PCL-C)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采用生理相干与自主神经平衡系统对PTSD组、nPTSD组、健康对照(NC)组(30名)进行短时HRV检测,分析HRV指标与PTSD核心症状的相关性. 结果:与nPTSD组和NC组比较,PTSD组平静状态下R-R间期标准差(SDNN)和高频功率(HF)较显著下降,低频功率(LF)/HF显著升高(P均<0.001);应激状态下PTSD组SDNN应激差值明显降低,HF和LF/HF应激差值显著增高(P均<0.001);HRV指标与PTSD核心症状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P均<0.05). 结论:癌症相关PTS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其核心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抑郁症患者的皮质醇、甲状腺功能及心率变异性特点,探讨其与躯体症状、失眠及性别因素的关系。方法检测60例抑郁症患者和60名正常对照的血清皮质醇(Cortisol,COR)、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etraiodothyronine,T4)、促甲状腺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当日进行心率变异性检查,进行两组的比较,并按照躯体症状、失眠及不同性别进行分组比较。结果患者组的R-R间期平均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average RR intervals,SDNN)、低频功率(low frequen-cy band,LF)、高频功率(high frequency band,HF)分别为[(34.21±14.31),186.64(846.67,113.87),125.00(839.22,48.50],对照组依次为[(43.86±12.61),375.92(2542.70,233.08),247.51(1547.36,142.33)],前者显著低于后者(均P<0.01)。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COR水平增高[(15.35=6.45)vs.(11.81±6.32),P<0.01],TSH、T3及T4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伴躯体症状患者组CO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不伴躯体症状组(P<0.01),SDNN、LF及HF指数均显著低于后两组(P<0.01)。伴失眠的患者组血清CO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不伴失眠组(均P<0.01),SDNN、LF及HF指数均显著低于后两组(均P<0.05)。男性患者组SDNN、LF、HF指数均显著低于正常男性组(均P<0.05);女性患者组血清COR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女性组(P<0.01),SDNN、LF指数均显著低于正常女性组(均P<0.05)。结论抑郁症HPT轴无紊乱,仅HPA轴及自主神经功能出现紊乱,且HPA轴激素水平及心率变异性与躯体症状、失眠及性别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