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辅助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8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治疗,疗程均为14d。对2组进行疗效判定,并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的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52例,94.55%)高于对照组(42例,7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热退时间(1.91±0.61)d、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2.89±0.70)d、外周血白细胞恢复时间(5.14±1.36)d及住院时间(10.71±2.59)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45%)与对照组(1.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辅助治疗可加快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恢复时间,提高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头孢曲松钠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2例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头孢曲松钠治疗,观察组给予头孢曲松钠+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脑脊液生化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曲松钠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效果确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地塞米松辅助治疗小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PM)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一氧化氮(NO)和硫化氢(H_2S)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难治性PM患儿69例,单盲法随机分组。观察组35例,行美罗培南+地塞米松用药;对照组34例,采取美罗培南治疗。比较两组退热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于治疗前、治疗7d后检测患儿外周血、脑脊液PCT、CRP、TNF-α、NO、H_2S,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儿治疗7d后外周血及脑脊液CRP、PCT、TNF-α、NO、H_2S指标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 0.05)。观察组CRP、PCT、TNF-α、NO、H_2S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29%(33/3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9.41%(27/34),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地塞米松辅以治疗小儿难治性PM疗效确切,有效减少患儿CRP、PCT、TNF-α、NO、H_2S指标浓度,改善患儿患儿体温、颅内高压等体征症状,缓解炎症反应,且用药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小儿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为疾病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6-03—2014-03于我院儿科收治的脑膜炎患儿75例为研究对象,化脓性脑膜炎25例,病毒性脑膜炎25例,结核性脑膜炎25例,另选取于我院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25例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腰椎穿刺术提取脑脊液,用于脑脊液生化检测,观察并比较小儿脑脊液中IGF?Ⅱ、IGFBP-3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化脓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膜炎组、结核性脑膜炎组患儿脑脊液IGF?Ⅱ、IGFBP-3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化脓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膜炎组、结核性脑膜炎组患儿脑脊液IGF?Ⅱ、IGFBP-3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脓性脑膜炎组与对照组、病毒性脑膜炎组、结核性脑膜炎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脑膜炎患者进行脑脊液IGF?Ⅱ、IGFBP-3水平的测定,能够为不明类型的脑膜炎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纳洛酮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疗程均为7~14d。对比2组临床疗效,并记录2组惊厥、体温和脑膜刺激征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87%)高于对照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惊厥恢复时间(1.17±0.29)d、体温恢复时间(1.49±0.41)d及脑膜刺激征恢复时间(2.37±0.58)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辅助治疗可加快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恢复时间,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美罗培南基础上联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与地塞米松治疗小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72例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给予美罗培南静脉注射联合万古霉素、地塞米松鞘内注射,对照组36例仅给予美罗培南静脉注射,用药1w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用药时间、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PCT)、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并记录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和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显效率为5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67%(P0.05),但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用药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PCT、NSE、CRP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腹泻、癫痫、肝转氨酶升高,后遗症包括偏瘫和语言功能障碍,但发生率相当(P0.05);观察组死亡率为2.78%,与对照组的5.56%相当(P0.05)。结论对于儿童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在静脉注射美罗培南基础上给予万古霉素、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起效快速、疗效确切,可显著下调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03—2012-03收治的120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60例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外周白细胞恢复时间、脑脊液白细胞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系统性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明显缩短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缩短临床重要实验室指标的恢复时间,从而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促进预后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难治性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将110例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随机分为静脉用药的对照组(52例)和静脉用药同时鞘内注射药物的治疗组(58例),对照分析2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外周血白细胞、脑脊液、平均住院时间和治愈率.结果 2组间一般临床资料无差异,2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和治愈率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鞘内注射用药治疗化脓性脑膜炎可缩短难治性化脑的平均住院时间和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儿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binding protein,HBP)和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ascular endothelial-cadherin,VE-cadherin)的水平变化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1年本院收治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106例[(Purulent meningitis,PM)组]和病毒性脑炎患儿75例[(Vascular endothelial,VE)组],同时选取60例在本院就诊的非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对照组; 比较3组患儿脑脊液HBP,VE-cadherin水平变化; 将PM组患儿依据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标准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对比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患儿脑脊液HBP,VE-cadherin水平以及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明确影响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脑脊液HBP,VE-cadherin水平对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入院第1 d PM组、VE组患儿脑脊液HBP,VE-cadheri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 PM组患儿脑脊液HBP,VE-cadherin水平均高于VE组(P<0.05)。治疗后PM组与VE组患儿脑脊液HBP,VE-cadherin水平均低于入院第1 d(P<0.05),但2组治疗7 d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不良组休克、意识障碍、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的占比、脑脊液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HBP(入院第1 d与治疗7 d后)、VE-cadherin(入院第1 d与治疗7 d后)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休克、意识障碍、HBP(入院第1 d与治疗7 d后)、VE-cadherin(入院第1 d与治疗7 d后)水平均是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第1 d脑脊液HBP联合VE-cadherin水平预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预后不良的灵敏度、准确度、曲线下面积(Area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93.57%、92.16%、0.915,均高于脑脊液HBP,VE-cadherin单独预测; 治疗7 d后脑脊液HBP联合VE-cadherin水平预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预后不良的灵敏度、准确度、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96.89%、95.71%、0.931,均高于脑脊液HBP,VE-cadherin单独预测。结论 在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中脑脊液HBP,VE-cadherin水平异常升高,且是导致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对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联合鞘内注射治疗老年中晚期结核性脑膜炎的效果。方法老年中晚期结核性脑膜炎患者200例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脑脊液置换术联合鞘内注射治疗,观察期均为8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0.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脑脊液白细胞数及蛋白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呈明显下降趋势,治疗后治疗组的脑脊液白细胞数及蛋白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意识清醒时间、头痛缓解时间与脑脊液压力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的医源性感染、药物性蛛网膜炎、脑疝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术联合鞘内注射为治疗老年中晚期结核性脑膜炎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新途径,其作用的发挥与降低脑脊液白细胞数及蛋白质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醒脑静治疗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03—2016-07收治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原则分成为2组,对照组(n=46)采取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n=46)则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和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惊厥持续时间及意识障碍恢复时间。结果 (1)治疗组总有效率95.7%,高于对照组的78.3%(P0.05);(2)治疗前2组脑脊液内肿瘤坏死因子、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脑脊液内肿瘤坏死因子、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3)治疗组惊厥持续时间及意识障碍恢复时间分别为(2.6±0.2)h、(3.9±0.5)h,均低于对照组的(4.4±0.6)h、(5.1±0.7)h(均P0.01)。结论醒脑静治疗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其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和C反应蛋白水平,且起效快,可快速解除惊厥、意识障碍症状,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地塞米松冲击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冲击疗法应用于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抗结核治疗;观察组30例,在此基础上给予地塞米松冲击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脊液常规、生化指标,发热、昏迷、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脑脊液常规、生化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脑脊液常规、生化指标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热、昏迷、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冲击用于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02—2014-12收治的10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根据接受不同治疗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2组患儿原始反射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以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原始反射恢复时间(4.0±2.1)d,对照组为(6.4±2.2)d;观察组患儿意识恢复时间(3.7±1.0)d,对照组为(6.3±1.1)d。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为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能有效缩短原始反射恢复时间及意识恢复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药物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7月内接诊的80例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患者,遵循药物差异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38例,头孢曲松钠常规治疗)和观察组(42例,联合开展地塞米松治疗),观察两组在临床疗效、症状和体征恢复时间、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情况以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症状和体征恢复时间缩短(P<0.05);住院时间也较对照组短(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血清炎症因子各指标水平较低(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头孢曲松钠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提升了临床疗效,缩短了症状和体征恢复时间,降低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了临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丙种球蛋白短程强化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小儿急重症脑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06—2014-09收治的98例重症脑炎患儿,根据随机数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丙种球蛋白短程强化联合治疗,2组均持续用药治疗7d,观察2组治疗综合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意识障碍恢复时间(2.95±1.66)d,肢体瘫痪消失时间(3.24±0.92)d,降温退热时间(3.02±0.75)d,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3.32±0.62)d,较对照组的(4.86±2.84)d、(4.43±1.02)d、(4.58±1.13)d、(4.51±0.75)d均明显较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92%较对照组81.63%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4.08%,较对照组的6.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短程强化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辅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且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用药耐受性和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联合利福霉素治疗儿童化脓性脑膜炎有无协同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108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分成治疗组58例,应用头孢曲松联合利福霉素治疗,对照组50例应用头孢曲松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曲松联合利福霉素治疗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可通过扩大抗菌谱,加强抗感染,促进化脓性脑膜炎炎症吸收,促使患儿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不同病原体感染脑膜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03例急性脑膜炎患者在抗生素治疗前行腰穿检查,根据临床表现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分成细菌性脑膜炎组和病毒性脑炎组。PCT、外周血CRP和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在入院和治疗后分别测定,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103例急性脑膜炎患儿血清PCT及脑脊液PCT。结果治疗前细菌性脑膜炎组患者血清PCT浓度(15.36±7.25)ng/mL,脑脊液PCT浓度(0.91±0.32)ng/mL,病毒性脑膜炎组患者血清PCT浓度(0.88±0.42)ng/mL,脑脊液PCT浓度(0.23±0.11)ng/mL,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抗生素治疗后细菌性脑膜炎组患儿血清PCT浓度(6.78±3.45)ng/mL,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钙素原对鉴别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同时也可作为细菌性脑膜炎的疗效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05—2013-04收治的12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观察组60例使用人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退热时间及止吐时间分别为(4.2±1.1)d、(2.4±1.2)d、(1.8±0.4)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血清免疫指标IL-1、TNF-α、lg G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具有显著疗效,可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患儿的预后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和脑脊液中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探讨其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价值.方法 采集28例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患儿和18例健康儿童外周血和脑脊液标本,检测CRP浓度,评价临床价值.结果 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患儿外周血和脑脊液中CRP水平明显比对照组高(P < 0.05).经使用抗生素治疗后,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患儿外周血和脑脊液中CRP水平显著下降(P < 0.05).结论 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患儿外周血和脑脊液中CRP明显升高,可用于判断疾病发展的转归.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将我院2014-02—2015-10收治的71例脑膜炎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分为化脓性脑膜炎患儿36例(观察B组)和病毒性脑膜炎患儿35例(观察A组),选择同期于我院治疗的非感染性疾病患儿35例为对照组,3组患者均予以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检测,对比3种检测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3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阳性率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观察B组降钙素原阳性率、C反应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观察A组、对照组(P0.05);观察B组内,降钙素原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P0.05);3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定量检测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B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观察A组、对照组(P0.05)。结论降钙素原在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