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50例HIE患儿(轻度13例,中度22例,重度15例)和25例健康足月新生儿(对照组)血清IL-1Ra、CRP的水平。结果不同程度HIE患儿出生7d时的血清IL-1Ra、CRP水平均低于3d时(P0.05);不同程度HIE患儿出生3d和7d时的血清IL-1Ra、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HIE患儿血清IL-1Ra、CRP水平与HIE严重程度有关(P0.05)。结论患儿血清IL-1Ra、CRP水平检测可用于HIE的诊断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中白介素-18(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7例HIE患儿和15例正常新生儿血清中IL-18、TNF-α的水平。结果 HIE患儿血清中IL-18、TNF-α水平急性期和恢复期均高于正常新生儿同期水平(P<0.05)。轻、中、重度HIE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中IL-18、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HIE患儿的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中IL-18、TNF-α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8、TNF-α可能参与了HIE的病理生理学过程,两者水平检测可用于HIE的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血清中白介素-18(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7例HIE新生儿和15例正常新生儿血清中IL-18、TNF-α的水平。结果 HIE新生儿血清中IL-18、TNF-α水平急性期和恢复期均高于同期正常新生儿水平(P<0.05)。轻、中、重度HIE新生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中IL-18、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HIE新生儿的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中IL-18、TNF-α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8、TNF-α可能参与了HIE的病理生理学过程,两者水平检测可用于HIE的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糖分解烯醇酶(NSE)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1-07-2016-06收治的136例HIE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所有病例均给予基础对症支持治疗,并对比治疗前、1d后、3d后和7d后血清NSE、TNF-α和IL-6水平。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比2组治疗前血清NSE、TNF-α和IL-6水平。结果重度组不同时刻血清NSE、TNF-α和IL-6水平均远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P0.05),中度组远高于轻度组(P0.05),组内不同因子水平每2个时刻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结论血清NSE、TNF-α和IL-6水平在HIE中异常升高,且因子水平越高,病情越严重,死亡风险也越高。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IL-18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病过程中血清(白介素-18)IL-18水平变化,探讨IL-18在判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程度和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42例足月HIE患儿(轻度24例,中度10例,重度8例)及2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第1天、第7天血清IL-18水平,并于生后第7天做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比较各组间各指标的差异;建立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确定血清IL-18 ROC曲线下的面积(AUC),同时分析不同截断值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1)轻度HIE组与中、重度HIE组患儿的IL-18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2)不同程度HIE组IL-18水平随脑损伤程度加重而增加,各组间差异显著,P0.01;(3)各组HIE患儿恢复期(生后7d)血清IL-18水平较急性期(生后1 d)均有明显下降,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4)IL-18的AUC为89.8%,当IL-18600.36 ng/L时,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2%、86.8%、87.1%、89.2%。结论动态监测IL-18水平变化可以作为HIE患儿早期预后判断的辅助性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入组112例HIE患儿,其中轻度49例,中度34例,重度2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这些HIE患儿出生后72h内血清VEGF、MMP-2和MMP-9蛋白水平,同时比较不同程度HIE患儿血清VEGF、MMP-2和MMP-9蛋白水平的差异,并以50例足月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结果轻度、重度、重度HIE患儿血清中VEGF、MMP-2和MMP-9蛋白水平均高于足月正常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HIE患儿血清中VEGF、MMP-2和MMP-9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表达水平均随疾病严重程度的进展而升高。结论VEGF、MMP-2和MMP-9可能参与了HIE的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且检测血清中三者的表达水平可用于诊断HIE或评估其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探索免疫系统在HIE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入住我院66例HIE患儿,根据病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组,选取32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应用ELISA法检测IL-2、IL-4、TNF?α、TLR-4、TLR-9的表达水平。结果 HIE患儿IL-2、TNF-α、TLR-4、TLR-9表达增加(P0.05),且随着病情严重程度而明显增加(P0.01);IL-4在重度HIE中表达显著减少(P0.01)。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免疫应答主要以Th1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为主;TLRs可作为治疗靶点,为HIE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4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为病例组,根据病情分为轻度组(21例)、中度组(13例)和重度组(12例),选择同期在我院正常分娩的新生儿40例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水平.结果 病例组患儿血清TNF-α、IL-6和IL-1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度组患儿上述细胞因子水平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而中度组患儿上述细胞因子水平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儿血清TNF-α与IL-6、IL-18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89和0.452),IL-6与IL-18也均呈正相关(r=0.4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IL-6和IL-18等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共同参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理过程,其血清水平与病情程度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入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脑病组)48例,同期正常新生儿(正常组)40例,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2组新生儿出生72h时血清中MMP-9和TNF-α水平。结果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组血清中MMP-9和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新生儿组(P0.05)。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清中MMP-9和TNF-α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P0.05)。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清中MMP-9和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693,P0.05)。结论 MMP-9和TNF-α可能参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过程,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该病的病情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0.
免疫炎性因子在脑性瘫痪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免疫炎性因子在脑性瘫痪(脑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运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31名脑瘫患儿和20名健康儿童及37名脑瘫高危因素新生儿(新生儿病例组)和20名正常新生儿的血清TNF-α和IL-6水平.结果脑瘫患儿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高于脑瘫对照组(P<0.05),新生儿病例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高于新生儿病例对照组(P<0.05);脑瘫组和新生儿病例组间TNF-α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前者较高,而2组间的IL-6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免疫炎性因子的过度表达在脑瘫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水平的免疫炎性因子可能是脑瘫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9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进展性脑梗死组37例,非进展性脑梗死组60例)入院后1 d、3 d、5 d、7 d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6及TNF-α水平和50例正常对照者的IL-6及TNF-α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进展性脑梗死组各时间点IL-6及TNF-α的浓度均明显高于无进展性脑梗死组及正常对照组(均P0.05)。无进展性脑梗死组各时间点IL-6及TNF-α浓度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结论进展性脑梗死发生发展过程中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6及TNF-α水平明显升高,可作为进展性脑梗死的重要血清蛋白标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GC)对多发性硬化(MS)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4(IL-4)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41例MS患者应用甲泼尼龙1000 mg/d静脉滴注治疗,每3 d减半量,12 d后改为口服治疗,直至4 mg/d服用3 d后停用.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41例MS患者GC治疗前后的血清TNF-α和IL-4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MS组GC治疗前的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GC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S组GC治疗前血清IL-4水平与其治疗后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C治疗使MS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显著降低,而IL-4水平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脂多糖在创伤性颅脑损伤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间来本院就诊的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患者3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将所有患者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值分为轻度、中度、重度颅脑损伤组,每组12例患者,并且选取同期来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12例作为对照组。在所有患者伤后1、2、3、5、7、14 d分别采集外周静脉血3 m L,分离获得血清。使用ELISA方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使用GREISS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中NO水平。结果重度损伤组、中度损伤组患者1、2、3、5、7、14 d的血清中TNF-α和IL-6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轻度损伤组患者1、2、3、5、7 d的血清中TNF-α和IL-6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而轻度损伤组患者14 d的血清中TNF-α浓度和IL-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重度损伤组患者1、2、3、5、7、14 d的血清中NO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轻度损伤组、中度损伤组患者1、2、3、5、7 d的血清中NO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而轻度损伤组、中度损伤组患者14 d的血清中NO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脂多糖对创伤性颅脑损伤炎症反应中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IL-6、IL-8的水平变化及检测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4-01—2016-01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02例(研究组),根据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为轻度(n=40)、中度(n=32)、重度组(n=30),分别于入院后1、3、7 d检测血清TNF-α及IL-6、IL-8的水平,以我院同期门诊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对比各组血清TNF-α及IL-6、IL-8的水平变化,分析其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的关系.根据治疗后6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n=64)与预后不良组(n=38),比较2组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入院后第1天,研究组患者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1、3、7 d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同时间点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组与中型组患者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水平逐渐升高,至发病第3天到达高峰,至发病第7天下降,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患者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脑损伤程度(GCS评分)与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有显著相关性(r=-0.52、-0.62、-0.69,均P<0.05).结论 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程度有明显相关性,可有效判断患者病情的变化,同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偏头痛患者血清培养细胞后,细胞上清液中所产生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7(IL-17)的水平,以及应用NF-κB抑制剂BAY11-7082后二者含量的变化,探讨TNF-α、IL-17、NF-κB在偏头痛的发生发展中的关系。方法选取偏头痛发作期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各40例,采取单侧颈静脉血血清。采用人单核细胞株THP-1进行培养,将THP-1随机分成偏头痛血清组、偏头痛血清+NF-κB抑制剂组及正常血清对照组。各组血清培养THP-124h后,分别收集细胞上清液,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上清液中TNF-α、IL-17的水平。结果偏头痛组血清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17水平高于正常血清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头痛血清+NF-κB抑制剂组上清液中TNF-α含量低于偏头痛血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正常血清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组上清液中IL-17含量低于偏头痛血清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高于正常血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3组TNF-α与IL-17水平均呈正相关。结论偏头痛患者发作期可能存在NF-κB导致的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7的分泌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低氧缺血性脑病(HIE)早产儿炎性因子、血气分析指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16例HIE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58),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于出生后次日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rhEPO治疗,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2w,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白介素-1β (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氧分压(Pa02)、二氧化碳分压(PaC02)、pH值及血氧饱和度(SaO_2)差异性,并比较治疗后3个月、6个月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评分(NBNA)、神经发育指数(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差异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炎性因子IL-1 β、TNF-α、ICAM-1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儿血清炎性因子IL-1 β、TNF-α、ICAM-1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PaO_2、PaCO_2、pH值、SaO_2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_2、pH值、SaO_2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NBNA、MDI、PD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EPO可有效降低HIE早产儿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促进患儿神经行为发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S-100B与NSE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01—2016-01收治的90例HIE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新生儿3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度、中度与重度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和电化学发光法测定研究对象各时期血清S-100B与NSE的水平,对比各组S-100B与NSE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清S-100B与NS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亚组血清S-100B与NSE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情程度的加重,S-100B与NSE水平均呈升高趋势。动态监测显示,出生后1、3d,观察组S-100B与NSE含量逐渐升高,至第7天时S-100B与NSE含量降低(P0.05),血清S-100B与NSE浓度高峰出现于出生后第3天。结论临床检测S-100与NSE有助于HIE的早期诊断,且可作为判断HIE病情程度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7(IL-17)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类型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2例ACI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确定CAS斑块类型。同时采集静脉血进行MMP-9、TNF-α、hs-CRP、IL-1β、IL-17水平检测。结果研究组急性期、恢复期的MMP-9、TNF-α、IL-17、IL-1β、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恢复期的MMP-9、TNF-α、IL-17、IL-1β、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急性期(P0.05)。在脑梗死急性期与恢复期,小梗死灶组、中梗死灶组、大梗死灶组的各项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无斑块组、稳定性斑块组、不稳定性斑块组的各项炎性因子水平比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大梗死灶组的MMP-9、TNF-α、IL-17、IL-1β、hs-CRP水平最高,小梗死灶组最低;不稳定性斑块组的MMP-9、TNF-α、IL-17、IL-1β、hs-CRP水平最高,无斑块组最低。结论 ACI患者的血清MMP-9、TNF-α、hs-CRP、IL-1β、IL-17水平与CAS斑块性质有着密切联系,斑块稳定性越差,血清MMP-9、TNF-α、hs-CRP、IL-1β、IL-17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开封市妇产医院产科61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作为研究组,其中轻度18例,中度26例,重度17例;并选取同期健康新生儿35例为对照组。检测、对比2组出生后24h、72h大脑前、中、后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出生后24h,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大脑前、中、后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流速、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峰值流速均较低,阻力指数较高(P0.05);出生后24h、72h,重度患儿阻力指数较中度患儿高,而中度患儿较轻度患儿高(P0.05)。结论动态监测HIE患儿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可准确显示患儿脑部血流变化,指导临床早期诊治HIE,准确评估患儿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精神分裂症病理、生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03—2014-08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患者65例和60例健康体检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β、IL-2、IL-6和TNF-α水平。同时对6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IL-1β、IL-2、IL-6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Ⅰ型患者血清IL-1β、IL-2、IL-6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Ⅱ型患者;男性患者IL-6水平明显高于女性患者(P0.05);IL-1β、TNF-α水平比较,男女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精神病理之间有关联,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望通过抑制其细胞IL-6水平和TNF-α等细胞因子得以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