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8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对照组给予巴曲酶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BI)。观察并监测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明显降低,BI明显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明显降低,BI明显升高(均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进展性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2组基础治疗相同,包括给予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口服,活血化瘀类药物静滴,有基础疾病者予相应处理,包括控制血糖、血压等.治疗组同时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25 mg)静滴,2次/d;依达拉奉30 mg+生理盐水100 mL静滴,2次/d,均连用14 d.于治疗前后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随访1个月,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分,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对照组改善明显,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01—2016-10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D组单纯采用丁苯酞进行治疗,D+Y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及用药不良反应;给药前后患者NIHSS评分、改良BI指数、肢体功能FMA评分、生存质量SF-36评分的差异;给药前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差异。结果 D+Y组治疗总有效率较D组更高(P0.05);2组用药不良反应均较轻微(P0.05);给药前2组NIHSS评分、改良BI指数、肢体功能FMA评分、生存质量SF-36评分相似(P0.05);给药后D+Y组相较于D组NIHSS评分、改良BI指数、肢体功能FMA评分、生存质量SF-36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给药前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相似(P0.05);给药后D+Y组相较于D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提高其肢体活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行为,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4年4月治疗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治疗组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7 d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等变化。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且无严重副作用。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能有效改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超静脉溶栓时间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6—2019-11武汉市武昌医院治疗的超静脉溶栓时间窗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患者均接受抗血小板聚集、降脂及保护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14 d。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联素(APN)水平、NIHSS评分的变化,比较2组患者90 d mRS评分变化。结果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14 d后,观察组较对照组血清hs-CRP降低、APN水平升高、NIHSS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90 d后观察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能够促进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远期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使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基底节区脑梗死对侧支循环建立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方法将121例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分为丁苯酞组53例和对照组68例。两组患者给予脱水剂,胃黏膜保护剂、抗血小板聚集药、调脂药、扩血管药、活血化瘀中药、脑保护药物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丁苯酞组于发病24 h内加用丁苯酞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于入院第4~5 d采用CTA检查观察所有患者侧支循环的建立情况。于入院时、第2周及第3个月进行NIHSS评分。结果丁苯酞组37例(69.8%)建立侧支循环,对照组38例(55.9%)建立侧支循环。丁苯酞组侧支循环建立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丁苯酞组及对照组入院时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丁苯酞组比较,对照组第2周及第3个月NIHSS评分显著升高(P0.05~0.01)。结论早期使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的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可促进脑梗死部位的侧支循环的建立,减轻脑梗死症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4-05—2015-05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6例和治疗组8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滴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4d,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卒中量表(NIH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d检测血清CRP水平与TNF?α水平。结果 2组治疗前NIHSS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CRP水平与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能有效减少神经细胞损伤,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丁苯酞治疗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将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诊断均采用高木诚等提出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全部患者均给予口服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静脉滴注奥扎格雷钠。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丁苯酞50 mg·d-1,静脉滴注,连续治疗14d。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I)。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I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能显著改善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对照组(n=73)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n=73)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2组均治疗14d为1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评估2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情况,并对2组血管内皮功能[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进行检测。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9,P0.05)。治疗前2组NIHSS评分与ADL评分及ET-1与NO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ADL评分较对照组高;观察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ET-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内皮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5.12~2016.6之间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30例在此基础上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抑郁表现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显著改善,但研究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显著改善,但研究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同时可减少脑梗死后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丁苯酞联合负荷剂量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2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同时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滴,2次/d,入院首次负荷量阿司匹300 mg、氯吡格雷300mg嚼服,对照组口服常规剂量阿司匹林100mg,均连用14d.于治疗前、治疗后7 d、14 d、28 d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BI)评分,记录2组症状及体征进展的发生率,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症状进展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丁苯酞加负荷量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可阻止梗死的进展,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2周后,2组患者的hs-CRP水平及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hs-CRP水平及NIHSS评分降低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丁苯酞注射液可以显著降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高敏CRP浓度,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用于治疗不同OCSP分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Hs-CRP、FIB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13例,观察组135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进行OCSP分型,同时在入院时、2 w进行NIHSS评分、Hs-CRP测定、FIB测定,比较两组患者总体及不同亚型的疗效及Hs-CRP、FIB的变化。结果治疗2 w,观察组NIHSS评分、Hs-CRP、FIB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05),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不同OCSP分型中,完全前循环脑梗死型(TACI)、部分前循环脑梗死型(PACI)、后循环脑梗死型(POCI)、腔隙性脑梗死型(LACI) NIHSS评分、FIB水平观察组均较对照组降低,各个亚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TACI、POCI组疗效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而PACI、LACI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NIHSS评分与Hs-CRP、FIB均呈正相关。结论丁苯酞注射液治疗不同OCSP分型的急性脑梗死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同时可有效降低炎症反应,其中丁苯酞治疗TACI、POCI的疗效更显著,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炎症反应而达到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2015-07—2016-12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药接受治疗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8例,按就诊顺单双号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4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观察组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比2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及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0%vs.75.93%,P0.01);观察组治疗后不同时间NIHSS及ADL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92.59%vs.72.22%,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受损症状,缓解焦虑及紧张情绪,提高治疗依从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侧支循环的影响。 方法 将100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 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100 ml,静滴,2次/日,14 d为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两组临床 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并通过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血流动力学,判断侧支循环的代偿情况。 结果 治疗组侧支循环的建立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14 d治疗组的NHISS评分显著低 于对照组(P <0.05)。 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疗效显著,可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评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5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5例,观察组、对照组1、对照组2,常规治疗包括控制血糖、血压,抗血小板、稳定斑块、改善循环、营养脑细胞等,观察组为常规治疗加用丁苯酞注射液、依达拉奉注射液,对照组1为常规治疗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对照组2仅常规治疗,疗程均14d,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及ADL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且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回顾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变化,评估标准内科治疗联合丁苯酞干预下脑梗死位置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2019年2月至2021年6月在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207例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接受标准内科治疗联合丁苯酞的患者为观察组(127例),仅接受标准内科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80例)。依据脑梗死位置分为皮质区梗死和皮质下梗死。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结果,并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不同位置脑梗死的预后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组患者皮质区梗死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2组患者皮质下梗死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5)。结论 标准内科治疗联合丁苯酞可更好地改善皮质区梗死功能。[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5):38-42]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定量脑电图对急性期脑 梗死患者临床疗效的监测意义。 方法 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 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和定量脑电图(quantitative electroencephalogram,QEEG)慢 波化比率(Deltaratio, Symmetry theta/alpha+beta rate,DTABR)等数据。 结果 治疗14 d后,治疗组NIHSS评分[(3.58±2.72)分 vs(6.33±2.63)分]、Barth el指数评分 ([ 68.20±26.83)分 vs(66.12±24.45)分]、DTABR([ 2.83±1.20)分 vs(4.10±1.72)分]的变化优于对 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且定量脑电图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 床疗效的监测有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预后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丁苯酞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注射液静滴,2次/d。于治疗前、治疗后7d和14d检测2组患者血清NSE、S-100β、MDA和SOD的水平变化,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和2组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变化。结果丁苯酞组在治疗后7d和14d,血清NSE、S-100β和MDA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血清SOD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丁苯酞组在治疗后7d和14d,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丁苯酞组mR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S-100β和MDA水平,提高血清SOD水平,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10—2014-10收治的10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和静滴胞二磷胆碱,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5d后观察2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和临床效果。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和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