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用奥拉西坦(OX)以及联合依达拉奉(ED)对大面积脑梗死(MCI)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07—2012‐07我院诊治的MCI患者66例,分为单用OX治疗的对照组和OX联合ED治疗的观察组,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CSS和NIHSS评分以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CSS评分、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观察组CSS评分和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3个月后2组患者均属于轻度神经功能缺损,观察组CSS评分为8.41±0.72,对照组为14.88±0.77;治疗2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为16.22±4.0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49±5.81( P<0.001),且1个月和3个月后效果更加明显。观察组显效率87.88%(29/33),对照组为66.67%(22/33),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OX联合ED治疗能有效改善M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且治疗效果优于单独使用OX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6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分别43例,对照组给予对症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28d时2组临床疗效、NIHSS评分和ADL评分。结果 2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42%(P<0.05);治疗前2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d和28d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14d、28d治疗组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趋势和肢体功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将本院2011-01—2013-02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例。对照组采用胞磷胆碱治疗,观察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治疗前、治疗后2周及1个月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Barthel指数对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2周及1个月结果显示,观察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Barthel指数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及生活能力缺陷,疗效优于胞磷胆碱。  相似文献   

4.
脑血管疾病患者中,急性脑梗死约占75%,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1]。现阶段,尚未出现公认指标对卒中后神经功能损害进行评价与预测。部分学者认为,通过检测神经化学标志物,可能有利于神经损害功能的判断[2]。在该疾病的治疗过程中,神经保护也是治疗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依达拉奉属于一种自由基清除剂,在急性脑梗死中被广泛应用,其有利于保护机体组织,减少损害[3]。本文主要分析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与神经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将97例ACI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48)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n=49)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比较2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1、IL-6)及脑血流(大脑中动脉PSV、EDV、Vm、PI、RI)指标。结果治疗2周后,2组TNF-α、IL-1、IL-6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观察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2组患者的大脑中动脉PSV、EDV、Vm、PI、RI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提高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够显著抑制ACI患者的炎症细胞因子释放,降低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且能够有效改善大脑血流供应,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48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依达拉奉组,24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对照组,24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依达拉奉组再给予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用20~25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功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检测,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NDS比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均P<0.05),血SOD活力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5);依达拉奉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治疗前后血浆Fib含量、凝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依达拉奉组的显效率(87.5%)显著高于对照组(45.8%)(P<0.05)。依达拉奉组中出现轻度转氨酶升高2例,尿素氮升高4例,经相应治疗,短期内均恢复正常。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外周血WBC、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同期治疗的79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观察组(45例,依达拉奉+常规治疗)与对照组(34例,常规治疗),2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第7天、第14天测定患者血清hs-CRP和外周血WBC水平,并评定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依达拉奉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hs-CRP和外周血WBC水平下降较快(P<0.05),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外周血WBC,保护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取随机对照试验,将我院73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及依达拉奉治疗组(39例),2组均给予脱水降颅内压、控制脑水肿、脑细胞保护剂(自由基清除剂除外)、神经营养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静滴,2次/d.2组疗程均为14d,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14、21、28天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及肝、肾功能检测,神经功能缺损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以治疗第28天病死率和NIHSS评分的改变作为主要疗效判断标准.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依达拉奉是新型脑保护剂,具有消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的作用,可抑制脑细胞的过氧化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国内外多项临床研究,证实该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但国外已有报道该药在老年患者中可发生急性肾衰、肝炎、横纹肌溶解等不良反应,使该药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受到限制,大面积脑梗死是脑梗死中较严重的类型,病情凶险,病死率及致残率均很高,临床治疗效果欠佳。故我们对依达拉奉治疗老年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观察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4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48例,仅用常规治疗方法.两组在治疗前、后14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SS)和日常生活能力缺陷评分(ADL),同时两组均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于治疗后ESS评分为(79.35±17.96)分、ADL评分为(73.02±25.60)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47.91%和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83%和72.91%(P<0.05).结论 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A、B、C 3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给予依达拉奉静滴,B组给予规范的康复训练,C组在依达拉奉静滴的同时,神经症状、生命体征平稳后48h内进行与B组相同的康复训练。治疗前及治疗后15d、30d、75d,依据ESS评分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30d和75dES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其中C组治疗后ESS评分明显高于A、B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早期康复能明显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在急性期脑梗死中的作用。方法 2009-01-2011-03收治急性期脑梗死患者186例,分为常规治疗组90例,依达拉奉组96例,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依达拉奉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总有效率91.66%,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75.55%。结论依达拉奉在急性期脑梗死治疗中具有使用方便、安全,临床疗效确切的强效自由基清除功能的神经保护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2013-02-2015-02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依达拉奉基础上应用神经节苷脂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且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8.1±3.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3±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1个疗程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除红细胞比积外,2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能够有效促进缺损神经恢复,改善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与尼莫地平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选择101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用减轻脑水肿、强化他汀以及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与尼莫地片联合用药。2组疗程均为15d。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SpO_2)、血红蛋白(Hb)、总血红蛋白(THb)、还原血红蛋白(HHb)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2组SpO_2、THb、HHb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低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3%、73.5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86,P0.05)。治疗期间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依达拉奉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具有较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ACI患者96例随机分为联合组(n=48)和依达拉奉组(n=48)。依达拉奉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60mg·d~(-1)×4w,静脉滴注治疗。联合组在依达拉奉组的基础上口服丁苯酞0.2g·d~(-1)×4w治疗。检测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w、2w以及治疗4w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以及红细胞比容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浆一氧化氮(NO)、人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等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并统计比较两组28d病死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依达拉奉组比较,联合组治疗1w、2w以及治疗4w的NIHSS得分、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血浆ET-1和VEGF水平均降低而同期血浆NO水平则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联合组治疗1w、2w以及治疗4w的NIHSS得分、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血浆ET-1和VEGF水平均降低而同期血浆NO水平则升高,依达拉奉组治疗2w以及治疗4w的NIHSS得分、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血浆ET-1和VEGF水平亦均降低而同期血浆NO水平则升高(P0.05)。联合组28d病死率为2.08%(1/48),低于依达拉奉组的16.67%(8/48)(P0.05)。两组肝、肾功能损害、消化道反应、头痛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及近期预后,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入选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44例,2组病人治疗前的一般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积分、SF-36评分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脉络宁注射液20ml,1次/d静滴,给予阿司匹林100mg,1次/d口服,疗程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2次/d,疗程2周。治疗结束时统计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并进行SF-36测评。结果治疗组用药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较用药前减少显著(P<0.05),SF-36评分与治疗前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主要病因,是一种慢性炎症反应过程,脑梗死后缺血缺氧亦伴随炎症反应的发生[1]。C反应蛋白(CRP)是临床中常用的炎症反应的标志检测物,但由于CRP数值过低不能被检出,应用受到一定制约[2]。近年来临床使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作为观测血清中CRP变化的更灵敏指标,可以起到更加有效的监测作用[3]。本研究选取2011-05—2014-12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140例,分析  相似文献   

18.
大面积脑梗死为神经科急危重症,由于缺血致大片脑水肿引起严重颅内高压及一系列并发症,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新型神经保护剂依达拉奉(Edaravone)是羟自由基清除剂,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Naloxone)作为一种新型的血管活性药物和脑细胞保护剂近年来亦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自2006年1月~2009年6月使用依达拉奉联合纳洛酮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08-07-2011-12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另选择同期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依达拉奉治疗.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78.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治疗后2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从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80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A组、治疗B组,每组各60例,3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脱水降颅内压、他汀、神经营养剂,根据病情调整血压、血糖、防治并发症等常规治疗,治疗A组在常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B组在治疗A组基础上联合尤瑞克林,3组疗程14d。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4d监测3组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治疗前和治疗后14、90d对3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评定,并评估90d的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4d后治疗B组CRP降低较治疗A组及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B组14d、90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90d日常生活能力及临床疗效均优于治疗A组及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未明显增加。结论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