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胰激肽原酶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胰激肽原酶加甲钴胺治疗组(治疗组)40例和甲钴胺治疗组(对照组)40例。结果对照组显效率22.5%,总有效率65%;观察组显效率40%,总有效率87.5%。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大剂量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对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方面的效果。方法将我院95例确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维生素组给予肌内注射维生素B12联合口服胰激肽原酶治疗,甲钴胺组给予静滴甲钴胺联合口服胰激肽原酶治疗,均治疗15d后比较神经传导速度、临床疗效和药物安全性。结果甲钴胺组总有效率91.67%明显优于维生素组74.47%,P<0.05;甲钴胺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优于维生素组,P<0.01;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剂量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能够促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递质的生成和轴索、轴浆再生,安全可靠,在改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和预防并发症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2011年收治的10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胰激肽原酶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52例治疗后显效47例(90.4%),有效3例(5.8%),无效2例(3.8%),治疗总有效率为9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7%,治疗总有效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心、肝、肾功能没有显著变化,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109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2组,小剂量组给予静滴甲钴胺500μg/次联合口服胰激肽原酶治疗,大剂量组给予静滴甲钴胺1 500μg/次联合口服胰激肽原酶治疗,均治疗20d后比较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大剂量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优于小剂量组,P<0.01;大剂量组总有效率90.91%明显优于小剂量组74.07%,P<0.05;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大剂量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能够通过改善DPN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和修复受损神经改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在提高DPN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防并发症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继续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甲钴胺(弥可保)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甲钴胺联合丹红注射液)50例,对照组(甲钴胺)50例(2组均严格控制血糖),疗程均为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对腓神经、正中神经等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主观症状和体征有较明显改善,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改善神经传导速度的程度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住院DPN病人72例,均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使用甲钴胺注射液联合依帕司他治疗,对照组肌内注射VitB1及VitB12,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DPN疗效明显优于B族维生素组(P<0.01).结论 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DPN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12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治疗组64例,将甲钴胺500μ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滴,1次/d;对照组60例,除不用甲钴胺外其余治疗同治疗组。2组均以4周为一疗程,观察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改善肌电图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钴胺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胰激肽原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老年患者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临床症状改善状况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研究对象病例选取均来自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或门诊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治疗,观察组则在甲钴胺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胰激肽原酶治疗,以4周为一个疗程,2组间基础治疗均相同,记录2组患肢治疗前后麻木及感觉减退症状改善状况,测定患肢治疗前后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同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治疗后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升高(P0.01),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治疗后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治疗后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麻木改善状况上,对照组治疗后有效率为76.92%(30/39),观察组为92.5%(3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觉减退改善状况上,对照组治疗后有效率为74.36%(29/39),观察组为90%(3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63.33%低于观察组的86.67%(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对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临床麻木、感觉减退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PGE1)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神经电生理改善情况。方法收集2010-01-2011-03我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2治疗,治疗组给予前列腺素E1注射液(商品名凯时)联合甲钴胺注射液(商品名弥可保)治疗,2周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 2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麻木疼痛减轻的程度、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时照组(P〈0.05)。结论前列腺素E1针与甲钴胺针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钴胺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10—2013-08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观察组给予甲钴胺及硫辛酸治疗,疗程3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记录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肌电图。结果 2组患者症状、体征、神经传导速度均改善,以观察组更明显,2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在糖尿病综合治疗基础上,甲钴胺注射液联合硫辛酸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满意,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钴胺联合a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电生理改变。方法 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甲钴胺联合a硫辛酸治疗;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交感皮肤反应(SSR)潜伏期和波幅(LAT、AMP)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CV、正中神经和腓肠神经的SCV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感皮肤反应2组上肢波幅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a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1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单用甲钴胺注射液肌内注射,治疗组给予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连续治疗30d,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5.65%,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组间药物不良反应比较,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周围神经血流供应和促进神经功能修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肌氨肽苷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DN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肌氨肽苷和丹红注射液联合治疗,对照组用甲钴氨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症状、体征、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降低.结论 肌氨肽苷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DPN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减压术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痛性糖尿病性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28例痛性糖尿病性下肢周围神经病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均行腓总神经、腓深神经、胫后神经主干及其分支显微减压术,术后分别应用丹红注射液和甲钴胺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差异。结果对照组获得50%以上和30%以上疼痛缓解率者分别占47.0%和64.7%,实验组为72.2%和94.4%;实验组腓、胫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改善5 m/s以上的比例为72.2%和83.3%,优于对照组47.1%和70.6%;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TCSS)改善,实验组为(6.71±1.98)分同样优于对照组(4.93±2.50)分。结论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术是治疗痛性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方法,术后辅以丹红注射液可获得更佳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GM1)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临床疗效。方法将DPN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均给予甲钴胺注射液500μg肌注,治疗组加用GMI 40mg+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连用2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神经传导速度增加亦优于对照组(P0.001),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GM1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DPN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文分析卡马西平联合甲钴胺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3-07—2014-07收治的120例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卡马西平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 2组患者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肌酐、丙氨酸转氨酶、空腹血糖等血液生化指标及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卡马西平的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长春西汀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长春西汀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3例D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2组的基础治疗为:糖尿病饮食、降糖药物及维生素B1 100 mg,甲钴胺500 μg肌内注射,1次/d,观察组加用长春西汀注射液30 mg加入500 ml生理盐水静滴,1次/d.治疗4周后,观察2组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提高,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春西汀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9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平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进行降糖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甲钴胺肌内注射治疗,治疗组采用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4%(38/45),对照组总有效率68.9%(31/4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 P<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明显,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治疗高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有效控制血糖及进行饮食、运动疗法等基础上,将80例高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分为对照组40例:应用维生素B6、维生素B12治疗;观察组40例:应用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治疗.30 d后对比2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32例,无效8例,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上肢易卡压部位神经电生理检查探讨银杏达莫联合甲钴胺对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作用. 方法 选择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自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208例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103例)和对照组(105例),2组患者同时采用糖尿病饮食、运动及降糖等基础治疗方案,对照组加用口服甲钴胺1000 μg,每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2组患者均连续应用4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观察正中神经、尺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电位(SNAP)、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肌肉复合动作电位(CMAP)及远端潜伏期(DML)等指标变化. 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正中神经远端DML缩短、SCV增快、SNAP波幅增加,尺神经肘上下段MCV、SCV均较治疗前增快且SNAP波幅增高;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易卡压部位神经电生理检查是评价DPN疗效的敏感指标,银杏达莫注射液与甲钴胺联合应用对于DPN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