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联合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初诊并进入绿色通道的急性MCA闭塞病例资料。行急诊头颅CTA或MRA检查,证实MCA闭塞后,经DSA评估,将微导管超选至闭塞部位,以尿激酶溶栓后血管未开通,立即在全身肝素化后行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比较入院时,治疗后1、7、14 d,以及出院时NIHSS评分。结果 MCA闭塞完全再通10例,部分再通8例;合并出血3例。病人临床症状改善18例,死亡2例。入院时与出院时NIHSS评分分别为10.79±5.84和7.26±5.61,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取超选择性动脉溶栓联合支架取栓救治急性MCA闭塞,能明显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预后,方法安全且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rt-PA静脉溶栓与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巩义市人民医院2015-01—2018-02收治的24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分为rt-PA静脉溶栓组210例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组30例。观察2组不同时间点NIHSS评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及凝血酶时间(TT)情况,对比2组血管再通率、总有效率。结果 2组溶栓前NIHSS评分、FIB、PT、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组溶栓6 h、3 d、7 d NIHSS评分、PT、TT均低于rt-PA静脉溶栓组,FIB均高于rt-PA静脉溶栓组,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组血管再通率、总有效率均高于rt-PA静脉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凝血功能改善,血管再通率、总有效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动脉内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颈内-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3月~2006年8月急诊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治疗患者中颈内及大脑中动脉完全闭塞的病例38例,男性28例,女性10例,年龄47~76岁,平均61.5岁。起病到接受治疗的时间为6h以内,尿激酶以1万~1.2万U/min持续泵入,总量为50万~150万U,平均87.5万U。结果 单纯颈内动脉主干闭塞型6例,颈内动脉包括分叉部闭塞的T型12例,大脑中动脉近端闭塞的M1型13例和大脑中动脉远端闭塞的M2型7例。38例中再通25例,再通率为65.8%。术后3个月随访:mRS评分≤3分者24例,其中T型6例,单纯颈内动脉主干闭塞型5例,M1型7例,M2型6例,良好恢复率为63.2%。5例死亡,其中T型3例,M1型2例,病死率为13.2%。术后并发脑出血4例,其中T型和M1型各2例,占10.5%。结论 超选择动脉内溶栓能够尽快使闭塞的血管再通,改善预后,是一种治疗急性颈内-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卒中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评价动静脉溶栓治疗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动静脉溶栓治疗的大脑中动脉闭塞59例患者(动脉溶栓27例,静脉溶栓32例)的临床资料。采用Mori分级评价血管再通程度,GOS评价患者预后。结果动脉溶栓组血管再通程度达MoilIV级14例,Ⅱ~Ⅲ级6例,0~I级者5例,2例出现脑出血。静脉溶栓组血管再通程度达MoriIV级者6例,Ⅱ-Ⅲ级者9例,0-I级者16例,1例出现脑出血。溶栓治疗90d后按GOS评价预后,动脉溶栓组恢复良好者12例(44.4%,12/27),中度残障、重度残障及死亡者15例;静脉溶栓组恢复良好者6例(18.7%,6/32)中度残障、重度残障及死亡者26例。两组之间血管再通(包括MoriⅡ~IV级)率[动脉溶栓组和静脉溶栓组分别为74.2%(20/27)和46.9%(15/32)1及恢复良好率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动脉溶栓较静脉溶栓更有利于完全闭塞的大脑中动脉的再通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症状重,死亡率致残率高,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病例是临床需紧急溶栓救治的脑梗塞。自2003年6月42005年6月,对12例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急性脑梗塞患者行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效果。方法对临床初诊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患者,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大脑中动脉闭塞并系责任血管后,取尿激酶50万IU稀释在50 ml生理盐水中,先在1 min内推注10万IU,再按1万IU/min泵入,每10 min造影一次。50 min泵完尿激酶,对再通者,停止溶栓;不全开通者再追加20万IU尿激酶;若血管还未开通或开通不理想,改用微导丝对血栓或栓子进行机械碎栓。结果采用选择性动脉溶栓与机械碎栓相结合的治疗方法,12例完全再通,8例部分再通,1例溶栓后再闭塞。2例血管完全开通后合并出血。16例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2例出现新的脑梗死灶。结论对于基层医院,采取选择性动脉溶栓和机械碎栓结合的方法救治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6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1例,其中动脉溶栓组21例,接受脑血管造影证实为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并进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常规治疗组30例,给予巴曲酶降纤治疗。观察两组NIHSS、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动脉溶栓组21例患者中完全再通13例,部分再通5例,症状性颅内出血3例,死亡1例,术后90d优者(BI≥90)12例,良者(50≤BI<90)6例,差者(BI<50)1例,术后6个月生活状态优者15例,良者3例,差者1例。两组14d、90d的NIHSS评分,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脉溶栓能够明显提高闭塞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急性期临床症状和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8.
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的临床与病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108例,其中昏迷85例,失语73例(交叉性失语16例),右侧偏瘫83例,左侧偏瘫25例。经CT证实107例,尸检证实1例。经CT诊断21例、尸检和活检诊断12例为出血性脑梗塞,有明显栓子来源者27例(82%)。尸检8例,栓子长1.0~1.5cm,其中血栓性栓子6例,动脉粥样硬化栓子2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MCAO)不同结局的临床表现和意义,以期探索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新思路。方法收集邢台市第九医院2016.12-2019.12连续行MRI和MRA检查且临床资料完整的12388例患者。从影像学上除外Willi’s环和其以前的颈内动脉闭塞及烟雾病。根据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分为:MCAO伴恶性脑梗死组;MCAO伴普通脑梗死组;MCAO无症状三组。结果在12388例中有62例MCAO,占检查者的0.5%。62例MCAO伴恶性脑梗死者3例,占5.0%;脑梗死33例,占53.0%;无症状闭塞者26例,占42.0%。结论 MCAO即可有表现为严重的恶性脑梗死,或一般的脑梗死,无临床症状闭塞也不少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大脑中动脉闭塞引起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采用静脉溶栓或动静脉联合溶栓病例23例。卒中严重程度采用NIHSS评分评估,CTA,MRA或全脑血管造影评估再通情况,溶栓治疗后72 h内观察溶栓后非症状性和症状性出血,临床预后通过改良RS评分进行评估。结果静脉溶栓组14例,动静脉联合溶栓组9例,两组患者入院后NI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动静脉联合溶栓后大脑中动脉再通率明显高于静脉溶栓组(77.8 vs.28.6%,P=0.036),而术后出现症状性及非症状性颅内出血与静脉溶栓比较无明显差异,90 d达到mRS 0-2分患者比例与静脉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联合溶栓组高于静脉组。结论与静脉溶栓比较,应用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大脑中动脉闭塞引起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性,74岁,因“突发右侧肢体无力伴神志不清2 h”,于2006年6月13日收入我院。患者入院前2 h(上午8点30分)活动中无明显诱因突发右侧肢体无力,并摔倒在地,继之呼之不应,由急救中心送至我院。当时查体:T 35.5℃,脉搏6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0/60 mm Hg (1mmHg=0.133kpa),双肺呼吸音粗。心率60次/分,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了采用超选择性导管技术,以尿激酶局部动脉内灌注治疗 1例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重复脑血管造影证实闭塞的动脉开通,临床上获得明显改善。并探讨了给药途径、超选择性溶栓治疗适应症的选择、局部动脉内灌注尿激酶的方法及用量等,并且分析了国外几组资料出血性并发症的出血部位,溶栓后的再通情况及其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1985~1993年间静脉纤溶治疗16例基底动脉急性闭塞病人。男性11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62岁(31~78岁)。由临床诊断和血管造影(13例)、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8例)证实基底动脉闭塞。自发病至溶栓治疗间隔6小时内13例,7小时1例,时间不明1例。每例给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100mg,用肝素(800~1000Iu/h)维持活化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为对照的1.5~2倍,还按中风的常规治疗给5天的羟乙基淀粉(500ml/d)、己酮可可碱(200mg/d)。溶栓治疗后血管造影2例、TCD14例,若血管造影或TCD示基底动脉开放,则表明再通成功,否则为未通。 结果:再通10例,幸存5例,除1例74岁,幸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伴有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伴有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将其分为常规组(超过时间窗或有禁忌症不能溶栓)40例、溶栓组30例; 常规组采取一般治疗措施,溶栓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比较2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和安全性。结果 溶栓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 溶栓组治疗后24 h、7 d的NIHS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 溶栓组治疗后24 h、7 d的BI指数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 溶栓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与常规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伴有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患者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机械取栓联合超选择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治疗组采用机械取栓联合超选择动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预后和并发症。结果治疗组的治愈23例(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例(3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74,P<0.01);2组的致残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现脑血管痉挛者9例,多于对照组的3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50,P>0.05);治疗组出现脑出血、再灌注损伤、血管再闭的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取栓联合超选择动脉溶栓治疗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选择常规方法,观察组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情况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评分(7.2±2.2)较对照组(14.4±2.4)优;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满意率为95.5%,对照组为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以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方法治疗可取得理想效果,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且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简介 患者,女,54岁,因"左侧肢体无力15 h,反复抽搐伴意识不清3 h",于2005-08-01急转我院,急诊科以"脑梗死"收入神经内科.患者早上7∶ 00起床时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无力,口角歪斜,伴头痛、恶心、呕吐.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脑梗死,经扩容、脑保护治疗后,左侧肢体无力有所好转.当日下午19∶ 00患者突然意识不清,反复抽搐数十次,均表现为下肢强直,上肢屈曲.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局部动脉内溶栓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结合在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中的应用。方法:7例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用局部动脉内灌注t-PA溶栓,6例M1段同时存在狭窄,用PTA成功消除;所有病例均在发病6小时内开始治疗。结果:7例均获得闭塞动脉完全再通,6例M1段狭窄用PTA消除,5例偏瘫完全恢复,1例有脑出血并发症。结论:局部动脉内溶栓和PTA结合可能是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大脑中动脉主干梗塞的临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机械取栓治疗大脑前动脉闭塞的疗效和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01—2020-06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采用机械取栓治疗的7例急性大脑前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终点定义为在脑梗死溶栓治疗后血流分级(TICI)≥2b为血管再通,次要终点包括90 d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和有无症状性颅内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