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浆白介素-6(IL-6)、脂蛋白(a)[Lp(a)]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关系.方法 对60例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确定性质.检测脑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IL-6、Lp(a)、和Fib水平.结果 44例(73.3%)脑梗死患者有颈动脉斑块,16例(26.7%)无斑块;其中易损斑块27例(45%),非易损斑块17例(28.3%).脑梗死患者的血浆Fib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易损斑块组的IL-6、Lp(a)水平显著高于非易损斑块组及正常对照组.IL-6 与Lp(a)、Fib水平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血浆IL-6、Lp(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并发的脑梗死有关;血浆高Fib水平可促进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对照组34例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14d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2组间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尤其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更加显著,且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银杏达莫注射液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特征,拮抗血小板的聚集,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对照组34例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14d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2组间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尤其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更加显著,且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银杏达莫注射液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特征,拮抗血小板的聚集,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92例住院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银杏达莫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20 mL加生理盐水250 mL静滴,1次/d,连用14 d.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20 mL加生理盐水250 mL静滴,1次/d,连用14d.14 d后评定2组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代谢综合征(MS)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对30例脑梗死合并MS、37例脑梗死合并高血压和21例单纯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3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状况及其性质.结果 脑梗死合并MS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斑块总数和不稳定斑块数均明显高于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和单纯脑梗死组(P<0.05~0.01),稳定性斑块数明显高于单纯脑梗死组(P<0.05);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亦明显大于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和单纯脑梗死组(P<0.05 ~0.01).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与单纯脑梗死组以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S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病变程度有显著的影响,并且其影响甚至大于高血压.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联合测定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正五聚蛋白3(PTX3)水平探讨与急性脑梗死发生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关系。方法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为观察组,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分为稳定型斑块组64例、易损斑块组86例,另取体检健康者102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dLDL-C、PTX3水平。应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dLDL-C、PTX3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sdLDL-C及PTX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1);易损斑块组TG、LDL-C、sdLDL-C、PTX3均高于稳定斑块组(P 0. 01),但HDL-C水平低于稳定斑块组(P 0. 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sdLDL-C、PTX3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血清sdLDL-C和PTX-3水平升高是急性脑梗死发生及不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使用阿托伐他汀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对血脂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05—2014-08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纯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比观察2组治疗后血脂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脂检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则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较薄、粥样硬化斑块面积与数量显著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使用阿托伐他汀基础上联合疏血通注射液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血脂水平与颈动脉局部状况,减少、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奥扎格雷钠与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应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15 d为一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间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0%,显效率82.0%,对照组总有效率78.0%,显效率64.0%,2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起效快、疗效显著、用药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3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2例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5ml加入S%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滴,2次/d;对照组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滴,2次/d。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9%,对照组为65.6%;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差异(P〉O.05),治疗2周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显著(P〈0.01)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可改善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复发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60例,根据脑梗死发生次数,分为脑梗死复发组52例,脑梗死初发组54例,无脑梗死或脑出血对照组54例;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浆Hcy的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结果脑梗死复发组及初发组血浆Hcy水平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复发组血浆Hcy水平和HHcy发生率亦显著高于脑梗死初发组(P<0.05);脑梗死复发组易损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脑梗死初发组(88.5%比64.8%,P<0.05);脑梗死组检出易损斑块患者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硬斑块患者[(28.96±7.01)μmol/L比(23.56±6.98)μmol/L,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易损斑块的形成及脑梗死的复发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水平与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选择我科入院的脑梗死患者458例,根据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将其分为斑块组234例与无斑块组224例,测定UA、Hcy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Hcy、UA水平高于脑梗死合并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中,不稳定斑块组Hcy、UA高于稳定斑块组、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水平Hcy、UA发生斑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中UA与Hcy具有明显相关性(P0.001);斑块发生部位以颈总动脉膨大处后壁居多,与UA、Hcy水平无关,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UA水平可反映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早期发现和干预Hcy、UA水平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脑梗死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影响。方法 入选急性脑梗死患者128例,根据入院后颈动脉彩超结果,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稳定斑块组51例、颈动脉AS易损斑块组46例,无斑块组31例。各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口服干预治疗,疗程2周。比较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患者血清MMP-9水平变化。结果 ①治疗前易损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血清MMP-9浓度分别为(419.93±113.12)μg/L和(271.45±80.34)μg/L,均高于无斑块组(147.36±23.62)μg/L,易损斑块组也高于稳定斑块组(均P<0.01)。②阿托伐他汀治疗2周后易损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血清MMP-9水平分别下降至(242.58±101.63)μg/L、(191.36±79.28)μg/L和(126.72±22.86)μg/L,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血清MMP-9的水平与AS斑块的发生和稳定性相关,阿托伐他汀治疗能显著降低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MMP-9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洛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脂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120例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两组在低脂饮食的基础上,洛伐他汀组口服洛伐他汀20 mg每日1次,共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8周及 6个月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血清CRP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 (1)治疗6个月时,洛伐他汀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4.20±3.77) 明显低于治疗前(4.77±2.31)及对照组(6.86±1.89)(均P<0.05);(2)治疗8周时,洛伐他汀组血清CRP水平[(6.37±2.16)mg/L]明显低于治疗前 [(16.35±5.18)mg/L] 及对照组[(16.30±4.84)mg/L](均P<0.05);(3)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治疗8周及6个月时,洛伐他汀组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 长期服用洛伐他汀可稳定甚至缩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降低CRP及血脂水平,有助于预防脑卒中复发.  相似文献   

14.
辛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分别于入院时、治疗第3个月、6个月、12个月动态检测2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一中膜厚度(IMT)。结果2组间血脂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颈动脉斑块TMT在6个月后治疗组厚度缩小,对照组厚度增加,2组与初诊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除有良好的降脂作用外,还有稳定甚至减轻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颈动脉粥样硬化过程是一种慢性炎症反应过程,炎症细胞不仅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还可导致其进展为易损斑块。易损斑块与临床脑缺血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1-2],对其识别有助于颈动脉狭窄患者危险分层及指导临床治疗。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特征是薄纤维帽、大脂质核、炎症细胞的浸润及富含新生血管斑块或存在斑块内出血等。近年来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影像学研究方兴未艾,本文着重对18F正电子标记的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技术(18F-FDG-PET)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5ml加入生理盐水500ml静滴,对照组42例应用血塞通注射液10ml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静滴.2组均为1次/d,疗程14d.2组治疗前性别、年龄、并发症、CT情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1.43%,2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银杏达莫注射液可较好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NO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2014-06—2015-06在我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其中50例为缺血性脑卒中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50例为缺血性脑卒中未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比较2组NO水平,测得观察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析NO与IMT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NO水平为(30.19±7.98)mmol/L,观察组为(36.63±9.25)mmol/L,观察组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HDL、TG以及D-D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中NO与IMT存在正向相关性(r=0.541,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NO水平明显高于缺血性脑卒中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两者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临床诊断中可将NO水平作为一个重要观察指标评估患者是否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也能够为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提供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点。方法对68例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别检查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部及颈内动脉。观测管壁内膜中层厚度。结果 68例中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者55例,发生率为80.89%。斑块形成者47例,发生率69.12%。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硬化及斑块形成情况,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有重要的提示作用,可定期检测,积极治疗,预防脑梗死发生。  相似文献   

19.
银杏达莫对老年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对老年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84例老年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20ml,均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疗程14d,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进行脑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 银杏达莫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均有改善脑血流动力学脑血流动力学的作用,并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银杏达莫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均具有改善脑血流动力学作用,是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有效药物,并且银杏达莫注射液改善脑血流动力学作用疗效优于丹参注射液.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5(IL-35)、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9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分为易损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IL-35、MMP-9水平,并分析IL-35、MMP-9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组的患者41例,稳定斑块组的患者48例。易损斑块组血清IL-35水平(17.89±7.21 ng/ml)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9.08±3.45 ng/ml)(P<0.05)。MMP-9水平易损斑块组(430.36±72.78 ng/ml)亦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305.16±45.63 ng/ml)(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IL-35、MMP-9水平可能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