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检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动态变化,探讨S100B蛋白与出血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60例急性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24 h内,第3、5、7、14 d血清S100B蛋白水平,并与大面积脑梗死组、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在发病后24 h内开始升高,第3 d达到高峰,之后开始下降,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24 h内,第3、5、7、14 d的血清S100B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也高于大面积脑梗死组(P0.05)。结论血清S100B蛋白水平早期升高可作为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继发出血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蛋白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蛋白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41例脑梗死患者和99例对照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同时观察其中4例患者血清S100B蛋白动态变化。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发病后24小时开始升高,第2-3天达到高峰。尤其梗死面积大的中、重型患者明显升高。结论 血清S100B蛋白质升高是脑梗死早期脑损伤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S100B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动态观察52例ACI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变化,并与52名健康对照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进行比较。同时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探讨S100B蛋白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健康对照组血清S100B蛋白水平为(0.025±0.009)ng/mL。ACI组血清S100B蛋白水平于发病后第3天[(0.217±0.142)ng/mL]已升高,于发病后第7天[(0.250±0.143)ng/mL]达高峰,发病后第15天为[0.198±0.109)ng/m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CI组发病后第7天S100B蛋白水平高于发病后第3天和第15天(分别P0.05、P0.01),而后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第3、7、15天S100B蛋白水平与同期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成正相关[分别r=0.736,P0.01;r=0.327,P0.05;r=0.654,P0.01]。结论血清S100B蛋白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具有相关性,可以作为反应缺血性脑损伤程度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 uE PO)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3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175例)按急性脑梗死临床路径的规范给予常规治疗;rH u-EPO组(18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rH u-EPO 3000IU/次,每周3次,疗程4 w。治疗前和治疗后7 d、14 d和28 d,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B蛋白水平;治疗前和治疗后7 d、14 d和28 d行临床神经功能缺陷评分。结果经rH u-EPO治疗7 d、14 d和28 d后,患者血清NSE和S100B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脑梗死后7 d、14 d和28 d,rH u-EPO组临床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rH u-EPO治疗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血清NSE和S100B水平,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系统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和梗死后出血的影响。方法30例ACI患者除常规治疗外,用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续7d。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CI患者发病6h、24h、4d、2周、2个月时血清MMP-9含量;在发病两周时进行头颅CT检查;并与用常规治疗的ACI患者及其他疾病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依达拉奉组和常规治疗组的ACI患者血清MMP-9水平在发病后6h、24h、4d、2周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2个月时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依达拉奉组发病后24h血清MMP-9水平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依达拉奉组发生脑梗死后出血2例(6.67%),常规治疗组为8例(2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降低ACI患者血清MMP-9水平,以及脑梗死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态检测血清S100B蛋白和Hcy水平对急性脑梗死(AC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72例ACI患者按病情分为轻、中、重型损伤3组各24例,于患者发病后首日及第3、6、14天采样进行血清S100B和Hcy检测,并对患者进行NIHSS评分,同期选择正常人24例测定血清S100B和Hcy,4组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S100B和Hcy与病情、NIHS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除发病第14天轻型组血清S100B、Hcy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外,其他时间点测定结果均为S100B、Hcy水平重型组中型组轻型组对照组(P均0.05);血清Hcy、S100B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同期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结论血清Hcy、S100B联合检测是诊断ACI早期、特异、准确的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0-01—2012-01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0例脑梗死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症筛查,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125例为实验组(A组),余下单纯脑梗死患者175例中随机选取125例为对照组(B组)。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S100B蛋白浓度变化和病情改变情况。结果 A组患者治疗前HAMD评分(21.80±6.01)分,治疗后为(14.45±3.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血清S100B蛋白浓度(0.32±0.083)μg/L,治疗后为(0.21±0.05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A组血清S100B蛋白浓度均高于同期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前后血清S100B蛋白浓度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抗抑郁治疗后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显著降低,抑郁症病情改善,血清S100B蛋白浓度可作为脑梗死病情、预后、抑郁症发作和抗抑郁治疗效果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0-01-2012-01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0例脑梗死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症筛查,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125例为实验组(A组),余下单纯脑梗死患者175例中随机选取125例为对照组(B组)。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S100B蛋白浓度变化和病情改变情况。结果A组患者治疗前HAMD评分(21.80±6.01)分,治疗后为(14.45±3.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血清S100B蛋白浓度(0.32±0.083)μg/L,治疗后为(0.21±0.05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A组血清S100B蛋白浓度均高于同期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前后血清S100B蛋白浓度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抗抑郁治疗后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显著降低,抑郁症病情改善,血清S100B蛋白浓度可作为脑梗死病情、预后、抑郁症发作和抗抑郁治疗效果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11-06-2012-06收治的6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其梗死面积分为非大面积脑梗死组27 例、大面积脑梗死组25例为实验组,选取同期40 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和比较2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非大面积脑梗死组及大面积脑梗死组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大面积脑梗死组比较,大面积脑梗死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升高,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血清hs-CRP水平对评估脑梗死患者病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I)后患者脾脏体积变化,并探讨其与血清炎性因子、T淋巴细胞的相关性。方法 2016年5月-2018年2月,选取病程在24 h内来榆林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ACI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于发病后24h内、2d、3d和5d检测脾脏体积、血清核因子κB (NF-κB)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同时选择同期基本资料与ACI组患者匹配的非ACI患者45例作为对照,于入院时检测上述指标作为基线。采用Pearson分析各个时间点脾脏体积和NF-κB、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结果 ACI患者脾脏体积先缩小后增大,与对照组相比,ACI患者在发病24h内和2d脾脏体积会出现明显的缩小,且2d脾脏体积明显小于24h内脾脏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3d和5d脾脏体积明显增大,且5d脾脏体积明显大于3d脾脏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ACI患者在发病24h内、2d、3d和5d时CD3淋巴细胞、CD4淋巴细胞和NF-κB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发病2d水平明显高于发病24h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发病3d后出现下降,发病5d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淋巴细胞不同时间点有升高趋势,但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CI患者在发病24h内、2d、3d和5d时,CD3、CD4淋巴细胞和NF-κB与脾脏体积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不同时间点CD8淋巴细胞和脾脏体积无相关性。结论 ACI后患者脾脏可能通过释放炎性因子和CD3、CD4淋巴细胞加剧了缺血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TNF-α、S-100b的动态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发病24 h以内的符合试验入选条件的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58例,同时收集相匹配的同期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 6、TNF-α、S-100b浓度。病例组进行动态监测,并同时记录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发病后72h的脑CT扫描结果计算脑梗死体积。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TNF-α、S-100b发病当天就明显增高,IL-6、TNF-α发病后第1d即达高峰,S-100蛋白第3d达高峰。其后浓度随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血清IL-6、TNF-α、S-100b的峰值浓度和脑梗死体积、NIHSS评分呈正相关。发病后进展性脑卒中患者血清IL-6、TNF-α和S-100b蛋白高峰水平高于无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TNF-α和S-100b蛋白水平升高,与进展性脑卒中相关。血清水平值能够反映脑缺血后病理损伤的程度和脑梗死体积大小,可能作为急性脑梗死病人病情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修饰蛋白(IMA)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变化规律,以达到IMA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病情的评估指标。方法选择发病24h急性脑梗死患者341例。按照NIHSS评分分为三组,分别为0~8分组(129例);9~16分组(112例);16~24分组(100例)。选取同期本院体检的对照组60例。运用ACB比色法测定血清IMA。结果发病24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在0~8分组、9~16分组,17~24分组,IMA有显著差异(P0.01),发病24h的急性脑梗死组血清IMA水平与NIHSS评分呈线性正相关(P0.01)。结论急性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MA水平均高于健康人,IMA可以作为脑组织缺血敏感的非特异性生化指标,并且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MA水平随NIHSS评分增高而增高。可能作为辅助手段预测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3.
灯盏细辛对急性脑梗死患者sICAM-1和TNF-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灯盏细辛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自发病至入院不超过24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常规治疗组,B组灯盏细辛治疗组.A组患者根据病情给予脱水、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灯盏细辛30ml加入NS 250ml静滴,qd,14d.测定发病24h内及治疗14d后血清sICAM-1和TNF-α的水平.结果 2组在起病24h内血清TNF-α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B组血清TNF-α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灯盏细辛能使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和TNF-α表达下调,有减轻急性脑梗死后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IL-1β(白介素-1β)、S100B(S100蛋白B)在急性脑梗死病程不同时期的浓度变化规律,分析其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意义,为临床早期诊断及预后提供可靠依据。方法以急性发病症状不超过24h的脑梗死病人为研究对象,连续动态监测血清中IL-1β、S100B在病程不同时期的浓度变化,结合神经功能缺失程度,探明其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意义。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中IL-1β、S100B显著高于对照组。最初24h内的S100B、IL-1β的浓度与第3~5天、7~10天神经功能缺失显著相关。S100B、IL-1β进入回归方程。最初24h内的S100B浓度可预测发病第3~5天及第7~10天的神经功能缺损,且S100B值越大相关性越强。结论 S100B、IL-1β浓度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相关,它们在发病后24h内的血清浓度可提示之后的神经功能缺损。S100B、IL-1β可作为监测急性脑梗死预后的标记物。本试验支持血清标记物诊断急性脑梗死,方便神经科医生据此迅速对对急性脑梗死病人作出诊断,指导治疗,并对以后的干预治疗设计出更佳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发病在48 h内的4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其中脑梗死组19例,脑出血组1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11例)血清NSE、S-100B蛋白、MBP水平变化及其与脑梗死、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患者血清NSE、S-100B蛋白、MBP水平均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增高(P<0.05),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变化。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患者中神经功能缺损较重的中重型亚组患者血清NSE、S-100B蛋白、MBP水平较轻型亚组水平高(P<0.05)。结论血清NSE、S-100B蛋白、MBP水平可作为急性脑卒中患者病情判断、预后评估的指标之一,对早期脑梗死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也有鉴别诊断价值,尤其适用于无法进行影像学检查的脑卒中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给药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病在4.5h内,具有溶栓指征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5例,其中对照组56例仅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斑块等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49例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24h后若无明显出血,开始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90d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改善情况,以评价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溶栓后2h、24h、7d时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90d时mRS评分显示预后良好的患者较对照组明显增多,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90d时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升高(P0.05)。虽然观察组总体出血事件较对照组增高(P0.05);但2组症状性脑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4.5h以内,静脉给予rt-PA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3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24h内、第3d、7d、15d及30名健康人(正常对照组)的血清S100β蛋白含量,分析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水平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肿体积和血肿周围水肿体积(PHE)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脑出血患者发病后各时间点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发病第3d时达到高峰,以后下降。大量出血组血清S100β蛋白含量[(0.2660±0.0674)μg/L]明显高于小量出血组[(0.0729±0.0247)μg/L](P<0.01)。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发病24h内)与NIHSS评分(r=0.4612,P<0.05)、血肿体积(r=0.8870,P<0.01)、PHE(r=0.3680,P<0.01)呈正相关,与改良Bathel指数呈负相关(r=-0.402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可以作为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OR3.7,95%CI2.0~13.2)。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明显增高,并与其病情程度呈正相关,与预后呈负相关。提示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可作为反映脑出血患者病情程度及判断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检测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09-04-2011-04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轻型31例,中型42例,重型27例;腔隙性梗死30例,小面积梗死45例,大面积梗死25例.选择同期我院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结果 观察组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脑梗死面积增加,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增加,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联合检测有助于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面积大小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高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β)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与血管性痴呆(VD)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收集1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S100β、NSE水平。根据脑梗死发作3个月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将其分为非VD组和VD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100β、NSE与VD发病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S100β、NSE水平对VD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脑梗死VD组和非VD组患者血清中S100β、NSE水平明显升高(P 0.05),且VD组明显高于非VD组(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S100β和高NSE是脑梗死后VD的独立危险因素; S100β、NSE预测脑梗死后VD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75.86%、60.19%、63.64%和68.97%、79.61%、77.27%,两者联合后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72.41%、90.29%、86.36%。结论血清中高水平S100β和NSE是脑梗死后VD的独立危险因素,S100β和NSE联合诊断对预测脑梗死后VD的发生具有潜在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脑肿瘤手术前后血清S100B蛋白水平的改变,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资料的相关性,评估血清S100B对术后脑损伤的反映能力。方法 30例胶质瘤、28例脑膜瘤和15例听神经瘤患者于手术前(入院时)、手术后第1 d、第3 d、第7 d分别采集血清;同时记录患者手术时长、肿瘤WHO级别、肿瘤体积、脑水肿体积、KPS等临床资料。设正常对照组33例,采集单次血清。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血清S100B含量。将手术前后血清S100B水平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将血清S100B水平与手术时长、肿瘤体积等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前血清S100B水平在各脑肿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质瘤组、脑膜瘤组则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术后第1 d、第3 d血清S100B含量无明显改变(P0.05),术后第7 d时高于手术前水平(P0.05),这种趋势在3个脑肿瘤组之间并无差别。在胶质瘤组中,术后第3、7 d血清S100B含量与术后脑水肿体积呈正相关(均P0.05);术后第1 d、第3 d血清S100B含量与胶质瘤病理级别呈正相关(均P0.05)。在听神经瘤组中,手术前、术后第3 d血清S100B含量与听神经瘤肿瘤体积呈负相关(均P0.05),术后第7 d血清S100B水平与手术时长呈正相关(P0.05)。脑膜瘤组内未见任何相关性。结论血清S100B对脑肿瘤切除术后的脑损伤反映较差,其含量升高可能与损伤后神经修复活动有关。血清S100B含量与胶质瘤的病理级别、术后脑水肿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与听神经瘤体积及手术时长存在相关性。脑肿瘤术前血清S100B升高可能反映了肿瘤对脑实质的压迫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