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长期血压变异性是否具有客观存在性以及与患者脑微出血病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收的20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定期血压测定,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组内一致性,并按照患者有无脑微出血症状分组,使用单因素分析法对比2组血压及变异性指标,最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微出血病变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经定期血压测定与计算分析后,收缩压组内相关系数与舒张压组内相关系数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脑微出血组血压平均值及其变异性指标均高于无脑微出血组;多因素分析后,除脑叶部位外,其余两部位微出血症状均与血压变异性有明显相关性。结论脑梗死患者具有长期血压变异性,血压变异性是造成脑梗死患者深部及幕下微出血病变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短时血压变异性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微出血灶的相关性。方法入组7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完成24 h动态血压监测,评估血压变异性的指标包括日间收缩压最大值(DSBP-Max)、日间舒张压最大值(DDBP-Max);夜间收缩压最大值(NSBP-Max)、夜间舒张压最大值(NDBP-Max);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BP-SD)、日间舒张压标准差(DDBP-SD);日间收缩压变异系数(DSBP-CV)、日间舒张压变异系数(DDBP-CV);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BP-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BP-SD);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NSBP-CV)、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NDBP-CV)。采用MARS评分法评估脑微出血病变。统计学分析血压变异性与脑微出血病变的相关性。结果深部微出血组DSBP-Max、DDBP-Max、NDBP-Max均显著高于无深部微出血组(依次为P=0.045、P=0.002、P=0.012);幕下微出血组DDBP-SD、DDBP-CV均显著高于无幕下微出血组(依次为P=0.006、P=0.005);脑叶微出血组与无脑叶微出血组血压峰值及血压变异性无显著性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深部微出血与DDBP-Max独立相关(OR=1.079,95%CI:1.030~1.131,P=0.002);幕下微出血与DDBP-CV独立相关(OR=1.486,95%CI:1.105~1.998,P=0.009)。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短时血压变异性与深部及幕下微出血具有相关性,临床上我们在关注降压药物降压水平的同时,需要关注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高血压性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发生脑微出血的相关性。方法经头颅MRI证实患有LI的高血压患者82例,其中经头颅SWI检查发现并发脑微出血(CMBs)患者47例,无CMBs患者(对照组)35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24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间24h平均收缩压(24h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24h收缩压变异性(24hSBPV)、24h舒张压变异性(24hDBPV)差异,分析CMBs数量与24hSBP、24hDBP、24hSBPV、24hDBPV的相关性。结果 CMBs组24hSBPV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24hSBP、24hDBP、24hDBPV无显著差异(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MBs组CMBs数量与24hSBPV、24hDBPV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性LI患者血压变异性升高与并发脑微出血相关,血压变异性升高可能是高血压性LI患者并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与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的关系。方法收集于我院2018年~2019年住院的75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资料。通过核磁SWI序列检测到32例脑微出血,43例无脑微出血。所有均测定血清Cys C的水平。结果与无脑微出血组对比,脑微出血组血清Cys C水平显着升高,高于无脑微出血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年龄、高血压、Cys C水平是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且Cys C是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8年10月-2021年6月期间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首次发生LAA型脑梗死患者512例.根据头部磁敏感加权成像(...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HT)与脑微出血(CMB)及其它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并探讨其预防方法。 方法 选择自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山附属医院及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神经内科连续住院、资料完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48例,登记患者的基线资料,行MRIGRE-T2*WI扫描,检查CMB的患病率和HT的发生率。以HT为因变量,其它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探索HT的影响因素。 结果 急性脑梗死348例患者中发生HT 35例(10.06%),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213例患者中发生HT 19例(8.92%),心源性脑栓塞28例患者中发生HT11例(39.29%),不明病因脑梗死19例患者中发生HT5例(26.32%),腔隙性脑梗死88例患者中无HT发生。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T的危险因素为心源性脑栓塞(OR=5.338,95%CI:1.926~14.796,P=.001)、不明病因脑梗死(OR=6.843,95%CI:1.848~25.346,P=0.004)及NIHSS评分(OR=1.181,95%CI:1.085~1.284,P=0.000),低密度脂蛋白为保护性因素(OR=0.637,95%CI:0.414~0.979,P=0.040)。 结论 急性脑梗死后HT在不同亚型脑梗死中发病率不同,心源性脑栓塞中HT发病率最高。HT的危险因素为心源性脑栓塞、不明病因脑梗死及NIHSS评分,低密度脂蛋白为HT的保护性因素,CMB与HT没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 方法 选择自2006年11月至2010年6月在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0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连续主动脉弓+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并作动脉血压监测.根据造影结果分组,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206例患者中75例颅内外动脉无狭窄,131例存在脑动脉狭窄,其中42例仅有颅外动脉狭窄,38例仅有颅内动脉狭窄,51例颅内外狭窄并存;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率(71.0%,93例)高于颅内动脉(67.9%,89例).(2)与颅内外动脉无狭窄组比较.单纯颅外动脉狭窄组、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组、颅内外动脉狭窄并存组24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标准差,白昼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标准差,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标准差均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收缩压变异系数与脑动脉狭窄患病率成正相关(r=0.918,P=0.002),而舒张压变异系数与脑动脉狭窄发患病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24 h平均收缩压与脑动脉狭窄患病率成正相关(r=0.936,P=0.001),而24 h平均舒张压与脑动脉狭窄患病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4)多元回归分析显示:24h平均收缩压、收缩压变异系数与颅内外动脉狭窄患病率呈明显正相关.(5)血脂异常是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高龄是单纯颅外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是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及单纯颅外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是单纯颅外动脉狭窄及颅内外动脉狭窄并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脑动脉狭窄与平均血压标准差、收缩压变异系数独立相关.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吸烟、高龄、糖尿病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危险因素与脑动脉狭窄的分布模式有一定关系.动脉血压变异性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与狭窄的分布模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CMB)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5例,行MR SWI序列检查,根据CMB的数量,分为轻度(1个CMB)、中度(4个CMB)、重度CMB(10个以上CMB)组。记录患者临床特点,检测患者血清Hcy水平,分析Hcy与CMB的关系。结果 85例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有CMB 35例(41.2%),其中轻度CMB组5例、中度CMB组10例、重度CMB组20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CMB轻度组(14.2±3.1)μmol·L-1,中度组(17.5±2.6)μmol·L-1,重度组(19.0±3.8)μmol·L-1,方差分析发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79,P=0.019);CMB重度组血清Hcy水平高于轻度及中度组(P0.05);Spearm相关分析发现CMB病变程度与血清Hcy水平呈正相关(r=0.768,P0.001)。结论血清Hcy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CMB有关,Hcy是CMB可能的危险因素;Hcy可以作为脑小血管病损伤的标志物之一,对CMB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脑微出血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内科的住院病人,根据是否存在脑微出血分为脑微出血组35例与无脑微出血组65例。记录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价以上因素与脑微出血的相关性。结果脑微出血组与无脑微出血组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血尿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将单因素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血尿酸为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影响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高危因素主要有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血尿酸。因此临床对此类患者应该积极进行干预治疗,避免脑微出血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水平与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06—2015-06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26例,分为CMBs组和非CMBs组(对照组)。CMBs组132例,对照组194例。利用磁敏感加权成像确定CMBs的存在,应用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CysC的水平。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ysC水平增高、高血压、肌酐水平增高、脑部蛋白质病变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增高是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比其他单因素后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CMBs数量随着CysC水平的增高而增加。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血清CysC水平与CMBs独立相关,CysC水平增高,则CMBs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脑白质病变(WML)表现与脑微出血(CMBs)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9例L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CMBs病情程度将患者分为无出血组(n=20)、轻度组(n=60)、中度组(n=37)及重度组(n=12)。比较不同分组患者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测指标水平,分析CMBs与脑白质病变量表评分(WMLs)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法分析LI患者WML和CMBs合并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不同CMBs病情程度患者年龄和高血压合并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CMBs病情程度患者血清HDL-C、LDL-C、hs-CRP、Hcy、C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HDL-C、Hcy及CIMT是影响LI患者WML与CMBs合并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LI患者WML严重程度与CMBs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年龄增长、高血压史、低水平HDL-C、高水平Hcy及CIMT增加是影响LI患者WML与CMBs合并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脑白质病变(WML)表现与脑微出血(CMBs)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9例L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CMBs病情程度将患者分为无出血组(n=20)、轻度组(n=60)、中度组(n=37)及重度组(n=12)。比较不同分组患者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测指标水平,分析CMBs与脑白质病变量表评分(WMLs)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法分析LI患者WML和CMBs合并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不同CMBs病情程度患者年龄和高血压合并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CMBs病情程度患者血清HDL-C、LDL-C、hs-CRP、Hcy、C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HDL-C、Hcy及CIMT是影响LI患者WML与CMBs合并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LI患者WML严重程度与CMBs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年龄增长、高血压史、低水平HDL-C、高水平Hcy及CIMT增加是影响LI患者WML与CMBs合并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腔隙性梗死患者脑微出血和动态血压的相关性。方法 45例腔隙性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脑微出血组21例和对照组24例,监测2组间动态血压值。结果脑微出血组24h收缩压和夜间收缩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小于对照组(P<0.01),24h舒张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24h收缩压及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和夜间收缩压下降率与脑微出血发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aension,EH)患者动态血压负荷(blood pressure load,BPL)参数与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关系.方法 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2组:合并CMBs者为A组,其中血压达标者为A1组,血压不达标及未治疗者为A2组;无CMBs者为B组,其中血压达标者为B1组,血压不达标及未治疗者为B2组.全部患者作动态血压测定,比较2组各时域动态血压BPL差异及分级血压负荷(分为1~3级).结果 (1)A2组与B2组比较,24 h、日间及夜间收缩压BPL(SBPL)和舒张压BPL(DBPL)水平均有明显差异;A1组24 h-SBPL明显高于B1组;(2)A组1级高血压SB-PL、2级高血压与3级高血压SBPL、DBPL与B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24 h、日间及夜间的SBPL和DBPL增高与CMBs的发生有密切关系;2级、3级SBPL、DBPL的增加,均可能预示脑微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TOAST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2例患者。根据头颅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分为有CMBs组(56例)和无CMB组(56例)。收集两组患者病史、一般临床资料、血生化结果及头颅MRI,对两组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脑室周围高信号、深部白质高信号Fazekas’s分级的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CMBs组与CMBs组患者的年龄(61.620±11.479 vs.70.620±11.185)、UA(278.920±69.512 vs.353.460±111.206)、Cr(71.360±19.797 vs.90.450±44.989)、Hcy(12.587±2.664 vs.21.715±10.43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963,95%CI:0.905~1.025,P0.05)、Hcy(OR=1.487,95%CI:1.219~1.813,P0.05)是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Hcy是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缺血性脑卒中(CI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05—2015-05在我院神经内科、心内科住院并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112例高血压患者。依据患者头颅MRI检查结果,定义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CIS)为研究组,单纯性高血压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年龄、性别、BMI和高血压病程的差异,分析24h SSD、24hDSD、dSSD、dDSD、nSSD、nDSD与CIS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患者平均年龄(62.25±11.67)岁,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41±13.29)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性别、BMI、高血压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4hSSD、dSSD、nSSD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4hDSD、dDSD、nDSD稍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是高血压患者发生CIS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尤其是24h收缩压标准差(24hSSD)、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S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与缺血性脑卒中(CIS)的发生呈正相关,其变异性越大,CIS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微出血与脑白质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扫描患者头部观察各脑区脑微出血、脑白质病变情况,并对脑微出血情况进行分级,对脑白质病情情况进行评分; 采用Log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各危险因素与脑微出血、脑白质病变的关系; 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脑微出血分级与脑白质病变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有脑微出血患者中皮质及皮质下出现脑微出血占比61.46%明显高于基底及丘脑23.96%及幕下区41.10%(P<0.05); 有脑白质病变患者中额区脑白质病变占比69.44%明显高于颞区14.81%、顶枕区6.48%、基底节3.70%(P<0.05); Log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有高半胱氨酸血症及合并心房颤动是发生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60岁是发生脑白质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脑微出血各级与脑白质病变各评分均呈正相关(r=0.327,0.311,0.401,0.362,P<0.05)。结论 年龄>60岁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脑微出血及脑白质病变的危险因素; 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脑微出血与脑白质病变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与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的相关性,并对CMBS的好发部位进行研究,从而对脑小血管病有更为深入的认识,并对脑血管病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0月~2014年3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血管病患者112例,行头部核磁共振磁敏感成像及T2加权像检查,确定有LA患者84例为病例组,无LA的患者28例为对照组。根据Aharon-Ptretz的评分法将LA按严重程度分为0~4级共5级。为减少遗漏,采用磁敏感原始图像对所有患者的CMBS进行计数,原始图像分为相位图像和幅值图像。原始图像多达500余张,分层很薄,相位图像和幅值图像各占一半。幅值图像对CMBS的显像较为清晰,本研究在幅值图中对CMBS进行分区域计数。结果有LA组与无LA组的微出血数存在显著性差异,有LA组的CMBS数显著多于无LA组,统计学分析显示了两者严重程度之间的正相关性。另对CMBS的好发部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皮质-皮质下区、基底节和丘脑是CMBS的好发部位,脑干和小脑也可见CMBS。结论同属于脑小血管病的LA严重程度与CMBS计数之间存在正相关性,CMBS在基底节区、额叶、颞叶、丘脑、顶叶、枕叶好发率相对较高,小脑半球、脑干次之,侧脑室旁、半卵圆中心、岛叶少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患者血压变异性对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LA)与脑微出血(CMBs)这两种脑小血管病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自2009年6月至2010年1月南方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8例、汕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13例),均诊断为脑小血管病,均行头颅MRI扫描(T1WI、T2WI、FLAIR及SWI成像)、相关血生化检查及基本资料收集[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纤维蛋白原(FIB)].根据MRI结果将LA分为侧脑室周围LA 0~3级和皮质下LA 0~3级,计算CMBs病灶数量并分为0~3级. 结果 伴有CMBs的LA患者年龄、糖尿病史、腔隙性脑梗死、血糖值、HDL与不伴有CMBs的LA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MBs分级在不同级别侧脑室周围LA患者和不同级别皮质下LA患者中的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CMBs与有无LA之间、CMBs分级与侧脑室周围LA分级之间、CMBs分级与皮质下LA分级之间均存在相关性(rs=0.439,P=0.000;rs=0.506,P=0.000;rs=0.448,P=0.000). 结论 患者年龄越大,患糖尿病、腔隙性脑梗死、高血糖、低HDL时更容易患LA及CMBs.CMBs、LA两种疾病互为危险因素,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并共同受心血管危险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