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18F-FDG PET/CT显像诊断恶性淋巴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18F-FDG(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在诊断恶性淋巴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行PET/CT显像诊断为恶性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随后与其病理学检查进行比较.结果 46例中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恶性淋巴瘤43例,其中1例右侧颈部及腹膜后多发高代谢结节患者经活检确诊为活动性结核,2例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伴代谢增高患者病理证实为转移性腺癌,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93.5%,93.5%.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诊断恶性淋巴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与少数活动性淋巴结核以及原发灶不明的淋巴结转移癌难以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PET/CT)显像在淋巴瘤诊断、分期和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病理学确诊的淋巴瘤患者,将治疗前后的PET/CT影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27例患者的PET/CT显像与单纯CT发现的病灶位置大部分一致,未影响临床分期;3例患者PET/CT显像发现单纯CT显像未检出的病灶,临床分别由原来的Ⅱ、Ⅱ、I期提高到Ⅳ、Ⅳ、Ⅱ期,改变了进一步治疗方案。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治疗后改善组与进展复发组比较无明显差异;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治疗后改善组与进展复发组比较,SUV max值有明显差异(5.81±3.54 vs 10.34±5.81,P<0.05);30例患者治疗前后相同部位ROI区SUV max值的改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8F-FDG PET/CT显像对于淋巴瘤诊断分期和疗效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18FDG PET显像用于恶性淋巴瘤诊治的临床经验并探讨其应用前景。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9月-2003年5月在本中心检查的44例病理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霍奇金病(HD)患者共73次^18FDG PET显像。采用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1)受淋巴瘤侵犯的各组淋巴结和多种脏器均能摄取^18FDG,呈现放射性增高阳性显像;(2)6例诊断前做PET显像患者中5例在PET帮助下得以确诊,l例脑显像假阴性可能因激素治疗影响显像结果。另6例治疗前显像的患者,PET使其中4例改变了原分期。16例其他检查显示可疑残存或复发病灶,经^18FDG PET显像5例证实、9例除外复发、2例发现新病灶;(3)3例治疗前后PET显像对比及16例治疗后随访,均对早期治疗反应及疗效做出正确评价。结论 ^18FDG PET可用于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分期、观察治疗反应,评价疗效,鉴别复发或有无残存病灶,以及预测预后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 原发性骨淋巴瘤(primary bone lymphoma, PBL)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瘤类型,本研究主要分析PBL的18F-FDG PET/CT影像学征象,以期提高PBL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率,并进行准确分期从而指导临床进行精准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PET中心2018年3月—2020年10月检查的10例初诊原发性骨淋巴瘤患者的PET/CT、MRI影像征象及相关临床资料,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为29~73(46.0±7.4)岁,其中10例患者于治疗前行PET/CT检查,8例患者行局部MRI检查;以骨活检作为金标准,分析PBL的发生部位,并分析PET/CT对PBL累及病灶的检出率。结果 PBL患者临床症状以局部疼痛为主;10例PBL患者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占5例。18F-FDG PET/CT在所有患者(10例)均呈高摄取,SUVmax为2.7~17.5(10.2±5.2),其中8例患者为多发病灶(ⅣE期),仅2例患者为单发病灶(ⅠE期);4例患者仅累及四肢骨,2例患者仅累及中轴骨,4例患者同时累及轴...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18F-氟代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PET)及18F-FDG PET显像与CT扫描融合显像(PET-CT)对肺癌诊断与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经病理证实为肺癌和10例良性病变的18F-FDG PET和PET-CT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分析PET和PET-CT影像,对病灶进行诊断和定位.结果:PET和PET-CT诊断肺癌的灵敏度为100%,特异性分别为70%和90%;PET诊断肺癌肺内转移、纵隔转移、脑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91%、93.3%、50%,特异性分别为95.5%、96%、100%;PET-CT显像诊断肺癌肺内转移、纵隔转移、脑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100%、100%、100%,特异性分别95.5%、96%、100%.PET和PET-CT在诊断肺癌其它远处转移病灶时亦具有很好的准确性.结论:PET、PET-CT对肺癌诊断与分期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性诊断技术;PET-CT比PET有更精确的立体空间分辨率,在精确定位、病灶形态学观察和发现一些小的隐蔽性病灶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6.
邹萍  蔡宗萍 《重庆医学》2002,31(6):520-521
目的 为诊断恶性淋巴瘤及监测治疗效果,特设计^67Ga-枸橼酸作示踪剂行SPECT全身扫描。方法 选取门诊和住院病人经病理确诊的恶性淋巴瘤患者132例静脉注射^67Ga-枸橼酸3Mci,于48-72h后用SPECT行全身扫描。结果 105例确诊恶性淋巴瘤患者治疗前的SPECT阳性显像率为92.38%(97/105),27例复发病人的阳性率为70.37%(19/27)。结论 ^67Ga-枸橼酸是一种诊断恶性淋巴瘤(包括原发和复发)和监测治疗效果的良好阳性显像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显像(PET/CT)在卵巢癌定性诊断及术前临床分期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73例卵巢肿瘤患者手术(探查)前PET/CT显像及其病理学报告结果.结果 18F-FDG PET/CT显像诊断卵巢癌的准确性为94.52%,Kappa值0.76...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8F—FDGPET/CT显像对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分期和疗效评价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PET/CT显像结果诊断为恶性淋巴瘤的初诊患者,并对17例治疗前后的PET/CT显像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病理证实54例为恶性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44例,霍奇金淋巴瘤10例),PET/CT显像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915%0、915%。其中11例(204%)的临床分期得到上调,并改变了5例(9.3%)的治疗方案。^18F—FDO-PET/CT显像与骨髓穿刺结果基本一致。对照研究中I7例中的6例示病灶处于抑制状态,11例示肿瘤残存或新发阳性病灶。结论^18F—FDGPET/CT显像在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分期及疗效评价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助于残余病灶性质的鉴别。  相似文献   

9.
18F-FDG PET显像在原发肺癌诊断、分期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是20世纪90年代在国际上开始应用的一种新型医学影像技术。它采用正电子标记的模拟生理代谢物的放射性药物,在生理条件下追踪人体活细胞内的生物化学反应,形成功能代谢影像。带正电子的核素标记物主要依靠回旋加速器生产,18F是目前最常用的标记物。肿瘤局部在有氧环境中存在异常旺盛的无氧葡萄糖酵解现象。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总结分析 6 2例恶性淋巴瘤的超声检查结果和手术病理结果 ,探讨超声在恶性淋巴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7~ 2 0 0 0年我院住院治疗的恶性淋巴瘤患者 6 2例 ,其中男 4 9例 ,女 13例 ,年龄 11~78岁。均行超声检查和手术活检。1.2 仪器及分析 :使用美国百胜 Au4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 3.5 MHz、10 MHz分别检查腹部及浅表淋巴结肿块 ,在二维声像图检查基础上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病变内部及周围彩色血流信号 ,记录最大血流速度 (Vmax)及阻力指数 (RI) ,统计学分析采用两样本…  相似文献   

11.
小儿恶性淋巴瘤的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儿恶性淋巴瘤的误诊原因。方法 结合临床对 18例患儿通过病理组织检查确诊。结果  6例诊断为何杰金氏淋巴瘤 ,12例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院外曾被误诊为淋巴结核 9例、淋巴结炎 3例及其它几种常见病各 1例。结论 临床上如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纵隔肿大、腹腔肿块病例时 ,应警惕 ,可做B超、CT等检查明确 ,并早期采取病理组织检查。  相似文献   

12.
胡斌  毛秋粉  王锦锋  谢新立 《重庆医学》2016,(16):2229-2232
目的:探讨18 F‐FDG PET/CT显像对胃癌及原发性胃淋巴瘤(PGL )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93例胃癌(23例黏液腺癌及70例非黏液腺癌)及58例PGL [31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及27例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MALT)]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他们的临床资料、胃壁病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病灶最大厚度、CT值、病灶形态、合并脾肿大及肾门下淋巴结转移状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SUVmax与病灶最大厚度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的平均年龄、病灶累及贲门的比例明显高于PGL组(P<0.05)。胃癌组的SUVmax及脾肿大发生率均显著低于 PGL组(P<0.05)。病灶形态方面,胃癌组以Ⅱ型及Ⅲ型多见,而PGL组以Ⅰ型及Ⅱ型多见,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分析表明DLBCL的SUVmax明显高于其他类型(P<0.05),病灶最大厚度明显大于胃黏液腺癌及MALT(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SUVmax与病灶最大厚度之间均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18 F‐FDG PET/CT检查在胃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方面有重要意义,不同肿瘤、不同病理亚型患者在SUVmax、病灶最大厚度、病灶形态等方面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18F—FDGPET/CT在胸水良恶性判定中的作用。方法回顾2007年8月-2009年6月我中心以胸水原因待查且常规胸部CT检查仍不能明确胸水性质,行PET/CT检查的病人共59例,男43例,女16例。恶性胸水经病理学证实,包括组织活检、胸膜活检及胸水脱落细胞学检测。PET/CT图像分析分为胸膜有无转移及原发恶性病变和胸膜外远处转移病变两个方面。结果随访5-18个月,恶性胸水23例,良性22例,14例不能判定良恶性。PET/CT判断有无胸膜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3.9%和81.8%;发现原发病变11例,胸膜外远处转移10例;指导穿刺6例。结论PET/CT引导下活检穿刺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单发肺炎实变型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多排螺旋CT(MS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单发肺炎实变型肺MALT淋巴瘤的MSCT和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中右肺中叶5例,下叶2例,左肺上叶1例,下叶3例;大叶性实变7例,节段性实变3例,非节段性实变1例;2例病灶边缘模糊,类似于炎症,6例边缘模糊程度介于炎症与肺癌之间,3例边缘相对清楚;同邻近胸大肌密度相比较,9例病灶呈略低密度,2例与胸大肌密度接近,CT值39.6~53.3 Hu,平均42.5 Hu;11例病灶内部均未见明显坏死、囊变,9例病灶内见形态及走行相对正常的“空气支气管征”,其中3例内部同时伴有小囊腔;7例CT增强检查,均呈轻~中度较均匀强化,CT值50.5~85.7 Hu,平均66.1 Hu;5例病灶内见“血管漂浮征”;11例病灶均未见明显胸腔积液,2例病灶邻近胸膜增厚,2例伴有纵隔内淋巴结肿大。结论单发肺炎实变型肺MALT淋巴瘤CT上往往表现为肿瘤样的实变、炎症样模糊边缘,多轻、中度较均匀强化,内部常有固有结构的残留,部分可见“空气支气管征”及“血管漂浮征”。MSCT对该肿瘤的的诊断及鉴别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18氟—脱氧葡萄糖PET全身显像在探测肿瘤原发灶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赵军  林祥通 《上海医学》2000,23(9):518-521
目的 对17例病理组织学证实的转移性肿瘤患者进行^18氟-脱氧葡萄糖(^18F-DG)PET全身显像,以评价其在寻找原发灶中的价值。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18F-DG PET全身显像,结果判断应用目测法和半定量分析方法(标准摄取值,SUV)。结果 17例患者中,12例PET可检出原发灶(70.6%),其中肺癌9例,鼻咽癌2例,乳腺癌1例。常规显像检查只有6例发现原发灶(35.3%)。5例原发灶不明  相似文献   

16.
赵军  林祥通  管一晖  左传涛  华逢春 《上海医学》2002,25(10):610-611,I002
目的 对3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18氟-脱氧葡萄糖(^18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检查,评价其在探测乳腺癌复发和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经治疗后临床疑有肿瘤复发或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均进行FDG PET全身显像,应用目测法和半定量分析法判断结果(标准摄取值,SUV)。分别对每例患者及其病灶进行分析,比较FDG PET与常规影像学检查对病灶检出率的不同。结果 30例患者中,12例PET检查未见异常,18例可见局部复发和/或转移。1例骨转移患者PET为阳性。FDG PET检测灵敏度为97.4%,仙影像学检查灵敏度为73.7%。在122个肿瘤转移灶中,PET检出116个(95%),常规影像学检查检出84个(69%),FDG PET对病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影像学检查(P<0.001)。结论 FDG PET全身显像有助于早期诊断乳腺癌治疗后的肿瘤复发和/或转移。  相似文献   

17.
18F-FDG-PET/CT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分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对比18F-FDG-PET/CT与CT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分期诊断价值,分析DLBCL病灶的18F-FDG-PET/CT显像及分布特点。方法32例以淋巴结病理确诊的DLBCL患者,同时以18F-FDG-PET/CT及CT评价分期,18F-FDG-PET/CT及CT测量肿瘤病灶的部位、大小及SUVmax,计算与纵隔大血管主动脉弓血池SUVmax比值(T/MB)。结果18F-FDG-PET/CT及CT检测DLBCL病灶的一致率为70.6%,其敏感性分别为100%、75.8%,特异性分别为96%、4%,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9.7%、91.5%,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1.2%,假阳性率分别为4%、96%,假阴性率分别为0、24.2%,准确率为99.7%、70.9%。结论18F-FDG-PET/CT对DLBCL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均明显好于CT,对多种结外病灶尤其是骨骼侵润的诊断较CT具有优越性,能够协助临床准确分期。DLBCL病灶的18F-FDG-PET/CT显像分布特点及T/MB值可供临床医生参考。  相似文献   

18.
腹盆部结外淋巴瘤CT诊断:附1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忠嘉  范莲春 《北京医学》1997,19(5):286-288
  相似文献   

19.
儿童恶性淋巴瘤48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48例小儿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特点、病理分型、治疗及预后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8例中男33例,女15例。年龄2~14岁,平均9.6岁,非霍奇金淋巴瘤(NHL)41例,占85.42%;霍奇金淋巴瘤(HL)7例,占14.58%;Ⅰ~Ⅱ期患儿8例,Ⅲ~Ⅳ期患儿40例;浅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者32例;病理类型中,NHL以淋巴母细胞型最多见(占43.90%),HL以混合细胞型多见(占42.86%);NHL易发生骨髓浸润和中枢神经系统侵犯。总体治疗率低。结论:儿童恶性淋巴瘤早期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且不典型,易误诊;预后与病期及治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