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慢性透析患者脑血管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透析患者脑血管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224例慢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并发脑血管意外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慢性透析患者脑血管意外的发病率依次为:脑血栓形成、脑出血、脑栓塞;2.高龄透析患者及糖尿病患者脑血管意外发病率明显增加;3.25例并发脑血管意外的透析患者透析病程中有24例有高血压;4.脑出血及脑栓塞发生率低于脑血栓形成,但预后差;5.存活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结论 随着高龄透析患者、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和长期透析病例的增加,脑血管意外发病率明显增加;高血压是慢性透析患者发生脑血管意外的重要危险因素;加强慢性透析患者脑血管并发症的研究与认识,减少慢性透析患者脑血管意外并发症的发病率,对提高慢性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余永谦  钟丽萍  余虹 《临床荟萃》2010,25(12):1060-1062
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脑梗死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高。研究分析血液透析患者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可减少脑梗死的发生,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回顾分析我院21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引起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及相关因素,为提高生存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治疗时间>4个月的患者95例,观察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原发病所占比例、开始透析时机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中青年组生存率高于高龄组;糖尿病肾病生存率最低,早期透析组生存率高于晚期透析组;>50岁患者死亡人数高于中青年组,死亡原因中以脑血管意外为主,其次是心衰,感染。结论:心脑血管并发症、各种感染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高龄、糖尿病肾病、晚期透析、营养不良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单中心血液透析患者脂代谢现况,并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所有患者均空腹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白蛋白等指标,并进行透析充分性评估。同时收集患者一般情况、病史资料。结果:203例患者平均TC为(4.45±1.16)mmol/L、TG(1.93±2.18)mmol/L、HDL-C(1.16±0.34)mmol/L、LDL-C(2.51±0.93)mmol/L。其中,132例患者(65%)存在至少1项血脂异常。女性患者血清高TC和高LDL-C比例高于男性,低HDL-C比例低于男性(P0.05)。年龄≥60岁组患者血清TG水平高于年龄45岁组和45~59岁组;年龄45岁组患者血脂异常比例最高(P0.05)。透析龄60个月组患者TG异常比例低于透析龄12个月组和透析龄12~60个月组;透析龄12个月组患者TG异常比例最高(P0.05)。HbA1c≤6%组TG水平低于HbA1c6%组;HbA1c≤6%组患者血脂异常比例低于HbA1c6%组(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脂代谢紊乱发生率高;女性、年龄45岁、透析龄12个月、HbA1c6%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脂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CVVHDF)治疗对于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重要脏器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观察进行CVVHDF的严重ARF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应用APACHEⅡ评分系统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疾病严重性和各脏器功能的损害进行评估。结果:ARF患者共18例,均同时伴有全身其他脏器的功能损害,CVVHDF平均透析时间为(17.6±9.2)h,透析前平均APACHEⅡ评分为25±7,平均预计病死率为52.7%,透析前后患者的血压可保持平稳,血清总胆红素(SB)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无明显差异,血肌酐(SCr)从(737.9±361.1)μmol/L降至(432.9±178.0)μmol/L,血尿素氮(BUN)从(34.1±14.8)mol/L降至(21.7±10.4)mmol/L(P均<0.05),动脉血pH、Na+、HCO3-透析前后无明显变化,血钾由(4.6±0.9)mmol/L降至(3.7±0.6)mmol/L(P<0.05),Glasgow昏迷评分无变化。透后APACHEⅡ评分平均为25±6,平均病死率为54.3%,与透析前相比没有显著差别。本组研究的实际病死率为55.6%,与APACHEⅡ评分系统估计的病死率相似,APACHEⅡ评分死亡的患者(30±5)与存活的患者(19±3)相比较高(P<0.001)。结论:CVVHDF有利于改善重症ARF患者的肾功能,纠正电解质的紊乱,对心、肝、脑等重要脏器无不良反应,重症ARF患者的病死率取决于治疗开始时的疾病严重性,APACHEⅡ评  相似文献   

6.
A型行为与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探讨A型行为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为临床脑血管病患者心理行为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应用“A型行为问卷”对15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脑出血65例,脑梗死85例)及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了测试。结果(1)脑出血组A型行为52例占80%,脑梗死组A型行为54例占64%,对照组A型行为为17例占34%。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均以A型行为占优势(χ2=21.88,15.24,P<0.01),但脑出血组占绝对优势。(2)脑出血组(39.1±5.2)及脑梗死组(35.2±7.2)A型行为问卷平均得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9.8±1.5)(t=7.46、6.91,P均<0.01)。(3)脑出血组(194±19)/(102±11)mmHg及脑梗死组(188±29)/(115±8)mmHgA型行为的平均血压均高于对照组(t=7.46、6.91,P均<0.01)。结论A型行为与患者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生正相关,可能是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维持血液透析并发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1997年1月~2002年12月血液透析并发脑血管意外死亡26例,取同期因其他并发症死亡者24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间年龄、透析龄、透析期间体重增加值、透析前血压、尿素氮、肌酐、血小板等因素的差异。结果 两组间年龄、透析龄、透析期间体重增加值、透析前血压、血小板有显著差异。结论 高龄、长期透析、透析期间体重明显增加、透析前血压增高以及透析前血小板降低等因素可能增加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脑血管意外死亡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家族聚集性脑梗死发病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血脂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检测和比较40例家系中无脑卒中史的普通脑梗死(CI)患者、26例家族中有明确脑梗死先证者的家族聚集性脑梗死(FMACI)患者和90例江苏地区无血缘关系的健康汉族人群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和脂蛋白(a)犤Lp(a)犦的血清含量。结果:FMACI组血清总胆固醇(5.80±0.81)mmol/L,LDL-C(3.47±0.82)mmol/L,ApoB(1.17±0.14)g/L,Lp(a)(0.36±0.11)g/L分别较CI组犤(5.53±0.74),(3.30±0.70)mmol/L,(1.09±0.16),(0.29±0.10)g/L犦有升高趋势,并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犤(4.79±0.72),(2.57±0.70)mmol/L,(0.87±0.17),(0.20±0.15)g/L犦(F=25.94,23.43,46.85,17.70,P<0.01);HDL-C在对照组、GI组、FMACI组分别为犤(1.46±0.38),(1.34±0.28),(1.07±0.30)mmol/L犦(F=12.91,P<0.01);FMACI组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CI组(分别为P<0.01和P<0.05),而后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脂质代谢异常与脑梗死密切相关,LDL-C促发脑梗死的发生,尤其与家族聚集性脑梗死的发病似有更大的相关性,HDL-C对脑梗死的发生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对89例脑梗死患者与42例非脑血管病患者行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和血液生化检查,比较两组间的颈动脉硬化程度与脑卒中相关因素的差异。结果脑梗死组年龄[(70±4)岁]、患高血压病(61.8%)、糖尿病(42.7%)及甘油三酯(TG)水平[(1.8±0.6)mmol/L]非常明显高于对照组[(62±5)岁、28.6%、26.2%、(1.3±0.1)mmol/L](P均<0.001)。脑梗死组斑块检出率为8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6%(P均<0.001);以颈总动脉(CCA)最多(77.4%),其次是颈总动脉分叉处(B IF)(15.1%),颈内动脉(ICA)颅外段最少(7.5%);软斑多于硬斑;脑梗死组的CCA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1)。结论CAS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各种危险因素的叠加对脑梗死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卒中患者971例基线资料分析,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方法: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1996-04/2002-03收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971例,均经临床诊断并作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排除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短暂脑缺血发作;272例对照组人员系本院常规体检的上海地区居民。对97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532例脑梗死、439例脑出血)和对照组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心电图、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脑卒中复发、高血压病家族史、脑卒中家族史、肥胖家族史、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进行分析。结果:971例脑卒中患者和272例对照组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脑梗死组、脑出血组高血压病史(69.5%,72.9%),高血压病家族史(44.7%,49%),脑卒中家族史(27.1%,29.6%);明显高于其他危险因素(冠心病史20.6%,19.5%,糖尿病史11.5%,12.5%,脑卒中复发23.5%,18.2%,肥胖家族史15.8%,15.3%,冠心病家族史7.5%,11.4%,糖尿病家族史8.2%,9.1%)。②脑梗死组、脑出血组血压、血糖高于对照组[收舒压:(183.0±26.9)mmHg,(188.0±25.2)mmHg,(132.0±22.3)mmHg;舒张压:(108±16.3)mmHg,(111±15.2)mmHg,(85.0±13.6)mmHg;空腹血糖:(6.39±2.18)mmol/L,(6.61±2.73)mmol/L,(5.12±1.12)mmol/L]。结论:高血压病、高血压病家族史、糖尿病、冠心病史是急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六例貌似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脑肿瘤出血病例,就其临床鉴别和影像学鉴别同题作一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采用尼莫通治疗脑血管疾病16例,提出:在治疗过程中要做好心理护理,避光保存药物,现用现配,严密监测血压,控制液体滴速,避免与影响肝肾功能的药物合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昆明种小白鼠,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后,出现双侧脑半球水及钙含量增加,并表现出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竖毛、团缩、嗜睡、体重下降等症状。提示结扎一侧颈总动脉可以造成全脑缺血。  相似文献   

14.
TCD对腔隙性脑梗死早期脑血流动力学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检测中的作用。方法对210例经CT确诊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TCD检测,并将结果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1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TCD检测结果显示193例脑血流异常,异常率达91.9l%。CT显示病灶位于颈内动脉供血区者,TCD则显示65.7%的病例该病灶区供血血管脑血流动力学异常。结论脑血流动力学异常在腔隙性脑梗死发病中起重要作用,TCD检测可反映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这种脑血流动力学异常。  相似文献   

15.
脑梗死与血浆内皮素水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颉  刘溯 《中国临床医学》2003,10(2):237-238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与血浆内皮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放免测定法测定 6 8例患者和 5 3例正常对照组血浆中内皮素的水平。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浆中的内皮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结论 :血浆内皮素水平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应激性血糖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ONETOUCHⅡ血糖仪及配套试纸对60例HIE患儿进行血糖监测,标本来自桡动脉血。结果:发现入院时治疗前高血糖19例(32%),其中轻度无1例高血糖,中度3例(13%),重度16例(89%),中、重度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重度HIE患儿治疗前血糖明显高于轻、中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pH值和BE值均明显低于轻、中度(P<0.05,P<0.01)。且19例高血糖HIE患儿治疗前的血糖值与pH值、BE值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P<0.01)。治疗前血糖越高,病死率越高。结论:HIE患儿病情越重,应激反应越强烈,血糖升高越明显,脑细胞酸中毒越重,预后越差。因此,治疗前血糖测定可作为HIE患儿判断病情和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7.
脑出血动物血液及胃液生长激素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脑损伤后血液及胃液生长激素变化的趋势 ,为颅脑损伤的营养护理模式提出依据。方法 :利用脑损伤动物模型观察伤后不同时间空腹和进食后血液及胃液生长激素的变化情况。结果 :脑损伤急性期生长激素含量明显增加 ,但这种作用会由于进食而被抵消 ,随着病情好转逐渐下降。生长激素急剧升高 ,提示消化道出血的可能。结论 :动态观察血液及胃液中生长激素的含量 ,对急性颅脑损伤的病情观察、并发症预防及营养护理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方法 脑出血患者123例,脑梗死患者93例,在入院后立即抽肘静脉血送检.分析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在一般资料、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变形指数、血浆黏滞度、全血粘滞度等多项指标上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脑出血患者在收缩压、血细胞比容、全血黏滞度水平上均高于脑梗死患者(P<0.05),红细胞计数低于脑梗死患者(P<0.05).结论 血液流变学检查对于脑梗死和脑出血的诊断和预防的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致脑梗死和脑水肿的变化特点.方法 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和脑缺血组,其中脑缺血组按缺血时间分成2 h,4 h,6 h,12 h,18 h,24 h和30 h 7个亚组.线栓法制作大鼠永久性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脑缺血模型,行2%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溶液染色测量脑梗死比及干湿称重法测量脑含水量,动态观察两者的变化特点.结果 在脑缺血组,缺血4 h局部出现脑梗死灶,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缺血4 h,6 h脑梗死比无差别(P=0.091);与缺血6 h相比,缺血12 h,18 h,24 h和30 h脑梗死比显著增高(P<0.01),24h达高峰.缺血4 h脑含水量开始增加,6 h后加重,24 h达高峰;缺血18 h,24 h,30 h非缺血侧脑含水量亦增高.脑水肿和脑梗死比存在显著正相关(r=0.834,P<0.01).结论 大脑中动脉闭塞6 h是脑梗死和脑水肿加重的转折点,24 h脑梗死和脑水肿达到高峰,可为临床评估脑梗死和脑水肿的病情及治疗干预的时间窗选择提供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机器人在脑外科立体定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30例脑出血、脑肿瘤、脑脓肿等适合行立体定向手术的患者,利用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行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其中4例通过互联网行远程遥控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手术。结果手术全部成功,平均穿刺误差1.5mm,患者头部的创口〈1cm,手术时间大大缩短,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手术成本也大大降低。结论机器人在脑外科立体定向手术中应用安全,手术准确可靠;通过公共互联网应用机器人实施遥控操作手术突破了距离的限制,集医疗和计算机自动化为一体,使立体定向手术准确、创伤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