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对70例流行性出血热(EHF)并发多器官损害或衰竭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讨论。其中死亡12例、自动出院6例。肾、胃、肠道、心、脑、肺是EHF病人最易损害的器官。本组并发3 ̄5个器官损害或衰竭的治愈率达50% ̄60%,说明此病若能及时合理的治疗,其预后较其它疾病所致的多器官损害或衰竭要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30例重症肺结核合并多器官损害或衰竭。首先衰竭以肺多见(占76.7%),多器官损害或衰竭的发生率依次为肺、心、脑、肝、肾及胃肠。其中以肺性脑病并应激性溃疡病死率最高,3例均死亡。发病机理主要为组织低灌注和缺氧引起单一器官损害或衰竭后序贯性多器官损害或衰竭。并提出了重症肺结核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李国华  陈奇 《中原医刊》1994,21(6):34-34
流行性出血热(EHF)死亡率平均8%,1990~1992年我院收治的EHF,病死率高达10%。30例死亡病例均证实为多器官受损或衰竭。为探讨EHF与多器官受损或衰竭的关系,兹就30例死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以1987年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试行)为依据,经反向间接血凝抑制法(RPHI)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佐以证实,其中危重型24例,重型6例。1.2 性别、年龄:30例中男22例,女8例。小于20岁2例,20~30岁12例,30~40岁7例,40~50岁4例,大于50岁5例。  相似文献   

4.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ome,MODS)是指机体遭受严重创伤、休克、感染及外科大手术等急性损害24h后,同时或序贯出现2个或2个以上的系统或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MODS是多种疾病最严重的并发症和最终结局,为ICU首要死亡原因(占50%~80%)。据报道,2个器官衰竭的病死率为41%~70%,3个器官衰竭的病死率为57%~85%,而4个器官衰竭的病死率则高达100%。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病毒引起的有多系统损害的传染病。危重型EHF的并发症多,预后差,病死率高。我们观察25例危重型EHF;发现合并低钠血症率高,及时纠正低钠血症可降低病死率,而血液透析是纠正低钠血症的有效办法,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我院近四年来住院的流行性出血热的病人中符合危重型的25例,男ZO例、女5例,年龄31~71岁、平均51.5岁。25例除均具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外,每例还各具有其他并发症2~5项,包括上消化道出血、肝功能损害、自发性肾破裂、心律失常、大量渗出性腹水、颅内出血、肺部感染等。2…  相似文献   

6.
多系统器官衰竭(MSOF)是机体两个或两个以上重要器官以连续或累加的形式或相继发生功能衰竭,但严重时也可同时发生的临床综合征。肺心病患者在急性发作期除肺、心相继损害外,还可累及脑、肾、肝、胃等重要脏器,这种多系统多脏器损害或功能衰竭在临床较常见。现将我院1998~2003年住院的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MSOF 5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133例重症流行性出血热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讨论。本组共死亡58例,此类患者死亡的相关器官主要是肾、脑、肺等。并发3~6个器官功能衰竭者治愈率为18.18%~56.25%。EHF并发MOF者尽早的采取有效的合理治疗,必要时采取血液透析,则较其他疾病并发MOF预后好。  相似文献   

8.
1983年1月至1986年12月我院收治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伴多器官功能损害44例。按1977年制定的肺心病标准及伊氏报道的多器官功能损害诊断标准。 (一)临床资料该时期共收治慢性肺原心脏病急性发作期94例,其中伴有多系统器官功能损害或衰竭44例,占46.8%。本组男30例,女14例,年龄29~91岁,平均65.5岁。44例中均有急性肺部感染;伴有肺性脑病36例,占81.8%,  相似文献   

9.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严重创伤感染后,同时或序贯出现的2个或2个以上系统器官的功能不全或衰竭的临床综合征。MODS患者2个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为50%~60%,而4个或4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者,死亡率几乎达100%。我院采用连续血液净化(CBP)技术抢救MODS患者14例,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仲和 《中原医刊》2003,30(23):43-44
重症鱼胆中毒常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的多脏器功能损害,我院自1990~2002年收治重症鱼胆中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伴严重肝损或/和心脏损害符合多脏器功能衰竭病人10例,均以腹膜透析(腹透)方法抢救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为加强多器官功能的保护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并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232例,按呼吸衰竭的程度分为重症组154例和危重组78例,对两组进行各器官功能障碍的比较性研究。结果:重症组预后良好,随着呼吸衰竭与右心衰竭的纠正,受损器官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危重组病死率70.5%。器官损伤数目越多,预后越差。结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危险性与呼吸衰竭的严重程度及呼吸道感染有关。救治必须着眼全局,积极抗感染,纠正呼吸衰竭,可降低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病人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血管病(ACVD)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44例,死亡37例。首发表竭器官多为脑;平均衰竭器官数3.2个;衰竭器官数越多,病死率越高;有心、脑等脏器的慢性病史者,并发MOF的病死率高;病情重的ACVD易并发MOF。作者提出ACVD并发MOF为多种因素所致,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防治各种开发症,严密监测各器官功能,降低MOF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杨翠萍 《当代医学》2009,15(18):58-59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并发DIC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发展过程及预后以及治疗策略、护理对策的有关问题。方法回顾分析7例子痫前期并发DIC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子痫前期并发DIC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最常见是血液系统,其次是肾功能衰竭和肝功能衰竭。结论领导重视,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抢救,加强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合理用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是降低子痫前期并DIC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特异性IgG抗体对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断意义。53例不同病期的出血热患者的血清,其间接荧光抗体的阳性率为49/53(占92.45%)。有77.36%的患者血清,检出IgG抗体的时间是在发病后的1~2周。血清中IgG的滴度与疾病的严重性无密切相关。另25例非EHF患者,其血清特异性IgG抗体均为阴性。可见检测特异性IgG抗体对EHF的诊断颇为有用。  相似文献   

15.
结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结肠损伤的特点及诊治方法,提高早期确诊率和治疗成功率。方法:对我院1996年~2006年期间结肠外伤42例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肠损伤中刀刺伤占20例(48%),腹部钝挫伤占16例(38%),火气伤4例(10%),医源性损伤占2例(5%);合并腹腔内其他脏器损伤36例。术前诊断腹部空腔脏器损伤12例。全部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一期修补或切除吻合36例,一期修补同时行损伤之结肠外置、二期还纳6例。术后死亡1例。结论:结肠损伤以开放性损伤多见,常伴有其他脏器损伤。治疗上强调早期手术,探查全面,防止遗漏,一期修补或切除吻合对绝大多数结肠损伤是安全可靠的,结肠外置手术可部分取代结肠造瘘手术。  相似文献   

16.
103例流行性出血热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对机体的重要器官(肝、心、肾、脑、肺及胰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03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的肝、心、肾、脑、肺及胰腺等功能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流行性出血热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发生率为9.7%,(10/103),而MODS的死亡率为70%(7/10);肝、心、肾、脑、肺及胰腺等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86.4%、70.9%、64.1%、5.8%、4.9%及3.9%.以肝、心、肾功能障碍最常见,尤其以肝功能障碍明显;重型及危重型患者的肝、心、肾功能损害严重程度均高于轻型、中型患者(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或高度显者性差异)。结论EHF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损害较普遍,但以肝、心、肾功能损害最常见,尤其以肝功能障碍明显,并发MODAS者死亡率高,而且病情愈重者,器官损害愈严重。  相似文献   

17.
谢周华  林艳荣 《中国热带医学》2018,18(12):1259-1262
目的 分析肺结核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病的临床特点指导临床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22例HIV抗体阴性肺结核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肺部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 肺结核合并局限型肺马尔尼菲蓝状菌病14例,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急性加重伴或不伴有发热、气促、咯血,胸部CT肺部病灶以小结节、斑片、纤维空洞伴有支气管扩张或肺毁损改变为主;肺结核合并播散型马尔尼菲蓝状菌病8例,均有高热、乏力及明显呼吸道症状,淋巴结肿大2例,皮肤损害1例,肺部病灶表现为片状、雪花样、磨玻璃样影,4例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与肺结核合并局限型马尔尼菲蓝状菌病相比外周血血红蛋白下降,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总胆红素、CRP、PCT、G试验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肺结核合并局限型马尔尼菲蓝状菌病症状轻,多继发于复治伴有慢性纤维空洞肺结核患者,预后好;肺结核合并播散型马尔尼菲蓝状菌病全身炎症反应重,CD4细胞低者预后不良,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8.
流行性出血热胃粘膜病变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进一步研究流行性出血热(EHF)胃粘膜病变的规律性。研究方法368例EHF患者中男212例,女156例。年龄10~72岁,其中儿童患者(10~12岁)75例,平均30.5岁。对照组100例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10~55岁,其中10~12岁老42例,平均30岁。采用OlympusGIF一K2型纤维胃镜,由专人操作,观察胃底、胃体、胃窦部,分别在以上各处钳取粘膜组织2~6块,HE染色镜检,对内统观察结果分级分度。对30例患者进行了13天至8个月的随访。结果293倒成人患者10O%异常.儿童患者62例异常(82.67%),总异常率为96.47%对照组100例中19异常(19.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胃粘膜病变为具有特征性的急性/亚急性出血性胃炎,随着病情加,重而加重,随着病情改善而改善。小儿患者胃粘膜病变较成人患者为轻。结论胃粘膜病变是EHF全身病变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并发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小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对近5年来合并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22例小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均行肿瘤完整性切除,18例于切除肿瘤后行温热蒸馏水浸泡腹腔.术后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余21例均治愈出院.随访2~ 73个月,失访2例.出现肝转移2例,腹腔复发4例(1例死亡,3例仍存活).结论 合并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小肠间质瘤瘤体巨大,具有高度恶性危险度和易发生腹腔种植和肝脏转移的特点.诊断首选DSA检查,不但可以早期诊断出血原因,同时可以确定病变位置.以完整的外科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是小肠间质瘤合并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临床电生理检查及药物激发试验,探讨了流行性出血热(EHF)并发心动过缓的机理,27例EHF中并发心动过缓18例,占66.7%.其中5例窦房结功能经电生理及药物试验揭示明显异常,符合窦房结功能不全诊断标准.余13例电生理参数较非心动过缓组及对照组明显增高,但尚在正常范围.提示EHF并发心动过缓病例中部分系窦房结功能不全所致,推测可能与窦房结区充血、水肿、炎症、出血有关;部分病例则可能是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