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更正     
◆肿瘤的早期诊断和疑难病 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早期的转移诊断,是临床工作中的又一大难题。某些实体肿瘤的早期,其临床表现极不典型,有些病例几乎无任何临床症状。瘤体很小时,目前的CT、MRI、超声等影像诊断,由于分辨率的限制也无能为力。当瘤体长大到MRI、CT或超声能分辨时,已经至少含有数亿个增殖的瘤细胞了。PET将从功能上发现体内的微小病灶。近代发展的PET/CT系统,能提供解剖及功能的融合影像,对肿瘤的早期诊断是一个有力的工具,但费用极其昂贵。生物芯片诊断可能早期提示某  相似文献   

2.
◆肿瘤的早期诊断和疑难病 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早期的转移诊断,是临床工作中的又一大难题.某些实体肿瘤的早期,其临床表现极不典型,有些病例几乎无任何临床症状.瘤体很小时,目前的CT、MRI、超声等影像诊断,由于分辨率的限制也无能为力.当瘤体长大到MRI、CT或超声能分辨时,己经至少含有数亿个增殖的瘤细胞了.PET将从功能上发现体内的微小病灶.  相似文献   

3.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TM)是指存在于肿瘤细胞内或肿瘤细胞表达及脱落的物质,或是宿主对体内肿瘤反应而产生的物质.其存在于细胞胞质、胞核中或细胞膜表面,也可见于循环血液、其他体液或组织中.这些物质,有的只见于胚胎中;有的只在肿瘤患者体内出现;还有的在肿瘤患者体内超过正常人含量.卵巢癌的早期诊断,目前主要集中于免疫学、影像学和基因组学等方面,而免疫学TM研究尤其备受关注.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TM被发现并应用于卵巢癌的早期诊断中,现将近几年卵巢癌早期诊断中研究较热的几个TM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以近红外探针FA-OCC-QDs介导的裸鼠近红外体内肿瘤转移模型。方法通过化学修饰壳聚糖并包裹量子点制备具有近红外光学活性的肿瘤靶向探针FA-OCC-QDs,并结合荧光倒置显微镜、MTT法考察FA-OCC-QDs的体外肿瘤靶向性及细胞毒性,继而结合近红外成像裸鼠肿瘤转移模型、病理切片等技术研究该探针肿瘤体内靶向性。结果 FA-OCC-QDs无明显的细胞毒性(IC50=0.1368),并且具有很好的肿瘤靶向性。本研究所建FA-OCC-QDs近红外检测技术可以准确检测到体内微小的肿瘤转移灶。结论 FA-OCC-QDs可以准确诊断肿瘤转移的发生并且FA-OCC-QDs近红外成像模型的灵敏度显著高于病理切片,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准确、实时的裸鼠活体诊断肿瘤转移的模型,该模型可能为肿瘤转移的机制研究及抗肿瘤转移药物的研发提供有利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正> 1889年Billroth首先报告了在同一个体内发生多数原发恶性肿瘤,并命名为多原发恶性肿瘤(Multi primary malignant tumor,MPMT)。其特点是各肿瘤有不同的病理组织象,并各有其独立的转移。1932年Warrer和Gates提出新的诊断标准:①每个肿瘤必须是恶性;②每个肿瘤必须有独立的病理组织形态;③除外互为转移的可能性。这种诊断迄今沿用。本组取自1975年7月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反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EGF)原位表达对白血病细胞系K562在裸鼠体内生长的影响。方法选用白血病细胞系K562裸鼠体内接种成瘤后,肿瘤内注射重组反义VEGF真核表达质粒及空载体和PBS,检测反义VEGF体内转染情况及其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免疫组化法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移植瘤微血管密度(MVD)及白血病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注射反义VEGF表达质粒能抑制肿瘤的生长,使肿瘤的MVD显著降低(25.6±5.77VS41±3.8,P<0.05),并且使肿瘤细胞凋亡增加。结论肿瘤内注射反义VEGF重组表达质粒在体内能有效转染肿瘤及其周围组织,反义VEGF体内的表达能抑制白血病细胞肿瘤的生长,降低肿瘤内MVD,促进白血病细胞的凋亡。反义VEGF基因治疗策略提供了一种新的白血病辅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1984年我所用鼠-鼠杂交瘤技术获的识别癌胚抗原(简称CEA)分子上三个不同表位的8株抗CEA单克隆抗体。近年来本实验室及国内其它实验室利用这些抗CEAMeAb或由此制备的CEA测定试剂盒,进行了免疫血清学诊断,免疫组化诊断,同位素体内定位成像诊断以及导向治疗等方面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结果证明这些抗CEA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好,亲和力高,在体内外均能和癌组织产生的CEA发生结合的特点,对多种肿瘤的诊断监测,早期发现多发、转移有着重  相似文献   

8.
60年代初,裸鼠及其它免疫缺陷动物被发现后,人类肿瘤的实验动物模型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我国自1979年引进裸鼠,1981年上海第一医学院首次报道人肝癌在裸鼠体内移植成功,随之又有结肠癌、舌癌、鼻咽癌、腮腺癌、筛窦癌及喉癌等10余种人类肿瘤在裸鼠体内移植成功的报道。移植于裸鼠体内的人类肿瘤能保持原肿瘤的许多重要特征。而原有的组织培养方法是在体外环境中研  相似文献   

9.
低密度脂蛋白在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密度脂蛋白(LDL)是人血液中的一种正常脂蛋白成分,也是胆固醇的主要运载体.Ho等于1978年发现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对LDL的摄取量比正常细胞高出3~100倍,1981年有人提出采用LDL作为肿瘤亲和剂,进行肿瘤导向治疗和核素显象诊断的概念。近年来,体外细胞毒实验及动物体内实验表明,LDL能把细胞毒制剂选择性导入肿瘤细胞,并产生细胞毒效应。同时,采用核素标记LDL对荷瘤动物进行核素显象也已获得成功。LDL在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微量元素铁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职业或饮食习惯等因素所致铁暴露增加可通过氧化应激损伤等机制导致肿瘤的发生。此外,有研究发现肿瘤患者体内存在铁代谢异常,参与铁代谢的各种标志物水平发生改变,肿瘤细胞处于高铁代谢水平,这些代谢指标的改变成为肿瘤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的新靶标。本文作者对肿瘤患者体内铁代谢异常及其对肿瘤诊治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刘畅  杨家印  严律南 《广东医学》2012,33(23):3653-3656
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是在1963年由ABELEV[1]发现的一种癌胚蛋白,在正常成人体内血清浓度低于20 ng/mL。目前已成为广泛使用的肝癌诊断血清标记物,用于肝癌高危人群的普查和筛查。本文就近年来AFP在早期肝癌诊断和鉴别诊断、肿瘤形态学、肿瘤生物学特性、患者预后和AFP联合其他肿瘤标记物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周世阳 《医学综述》2012,18(17):2852-2854
近年来,CT已成为诊断体内各部位肿瘤的重要的手段,在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及肿瘤治疗后随访等方面意义重大。肾癌是泌尿系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CT是诊断肾细胞癌最有价值的检查手段之一,当肿瘤较大或较小时需与其他肿瘤相鉴别,对肿瘤术前进行准确CT分期可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近红外荧光染料IR-783在肿瘤中的特异性成像作用及体内安全性。方法 将IR-783染料注入SD大鼠和荷瘤裸鼠体内,分别检测IR-783的毒性和代谢周期,在此基础上,将IR-783染料注入自发肿瘤犬体内,5d后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分别进行荧光成像、HE病理切片、冰冻切片荧光观察。结果 IR-783染料(0.1mmol/kg)腹腔注射SD大鼠代谢14d,脏器未见任何病理变化; IR-783(5μmol/kg)腹腔注射荷瘤裸鼠8d后,通过活体成像可以观察到移植瘤部位仍有较强的荧光。IR-783静脉注射(1.5μmol/kg)自发肿瘤犬5d后,肿瘤组织中仍可检测到较强的荧光。结论 近红外荧光染料IR-783能特异性的靶向肿瘤组织,同时具有信号稳定、无任何病理损伤等特点,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我们成功地将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MOLT-4)、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HL-60)移植到裸鼠体内。裸鼠经环磷酰胺(2.5mg/只)预处理后分别将(5~10)×10~6MOLT-4细胞及(2~4)×10~7HL-60细胞移植到动物皮下能形成实体瘤,该肿瘤呈进行性生长。MOLT-肿瘤在裸鼠间连续传代4次,移植成功率为69.2%,HL-60肿瘤连续传代3次,成功率为100%。肿瘤染色体分析属于人体细胞核型,细胞学研究显示裸鼠体内MOLT-4、HL-60细胞与体外培养的细胞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故裸鼠体内MOLT-4、HL-60肿瘤模型的建立对于研究人白血病提供了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CT诊断进行探讨,进一步明确CT对胃肠道间质瘤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分析及对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2年6月在江苏省沛县人民医院通过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胃肠道间质瘤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胃肠道间质瘤发生在小肠处17例、胃部14例、直肠与食管部分别为5例和8例、肠系膜6例。全部患者恶性肿瘤27例,良性23例;CT主要表现:肿块直径>5cm15例、瘤体内伴低密度坏死现象9例,肿瘤边缘出现分叶6例;5例CT值高于40Hu,6例患者的瘤体内出现簇状血管;患者肿块直径<5cm9例,且肿瘤边界清楚、密度较为均匀。CT检查敏感性较高,定性准确率达54%(27/50)。结论运用CT对胃肠道间质瘤进行诊断,可以很好的将患者体内的肿瘤范围及结构显示出来,提高了临床诊断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自童国(王泉)于1962年提出原发性肝癌的舌诊特征——肝瘿线后,国内学者纷纷开展对人体一定部位进行局部望诊以诊断肿瘤的研究。由于局部望诊简便易行,能够及时反映体内癌瘤信息,易于推广普及,因而获得较广泛的使用,在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普查初筛,以至辨证论治方面,作出了一定贡献。主要内容有: 1.舌诊 舌诊在肿瘤临床中首先可作为诊断肿瘤的指征或初筛的依据;其次可反映肿瘤的性质、病情及正气盛衰,为辨证与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再次,可作为判断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参考。在这方面,国外有的学者与我们有相同看法。如日本的高桥宏三提出舌诊表现与胃的X线表现有共同因素,能  相似文献   

17.
皮肤就像体内器官的一面镜子,很多在体内器官发生的肿瘤会出现特定的皮肤表现,甚至在这些肿瘤尚未发生时可能已经出现了皮肤的表现。因此根据皮肤表现可以帮助临床医师预测和诊断体内肿瘤的发生。本文针对发表在《临床医师肿瘤杂志》(CA Cancer J Clin)2009年第2期的1篇文章并就肺癌与杵状指的因果与果因关系做了认真梳理,期望能够引起同行学者的争鸣。  相似文献   

18.
到目前为止,口腔颌面恶性肿瘤病人的5年生存率已达65%左右,其中,口腔癌细胞系的建立和应用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些细胞系为体外和体内研究肿瘤的生物学特性、诊断、治疗提供了有形的载体,它涉及到肿瘤的放疗、化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各个方面的基础和临床前研究。继1981年我国首次建立第一株人口腔癌细胞系Tca8113之后,20余年来我国相继建立了20余株口腔癌细胞系。本文就已建立的口腔癌细胞系和其主要生物学特点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余钦其  魏蓉 《中外医疗》2010,29(16):172-17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I)技术在儿童眼眶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CDI技术对30例儿童眼眶肿瘤患者肿瘤内部回声及彩色血流显像进行检测。结果在30例儿童眼眶肿瘤中,毛细血管瘤7例、横纹肌肉瘤2例、瘤体内CDI均可检测出丰富的动脉血流信号、皮样囊肿10例、淋巴管瘤5例、瘤体内CDI检测均无血流信号;静脉性血管瘤4例中、CDI检测出静脉血流信号3例;2例静脉曲张在颈静脉加压和压力解除过程中示动态血流变。结论 CDI技术在儿童眼眶肿瘤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联合判断肿瘤特征性内部回声及声像图有助于对肿瘤进行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20.
人口腔癌细胞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到目前为止,口腔颌面恶性肿瘤病人的5年生存率已达65%左右,其中,口腔癌细胞系的建立和应用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些细胞系为体外和体内研究肿瘤的生物学特性、诊断、治疗提供了有形的载体,它涉及到肿瘤的放疗、化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各个方面的基础和临床前研究。继1981年我国首次建立第一株人口腔癌细胞系Tca8113之后,20余年来我国相继建立了20余株口腔癌细胞系。本文就已建立的口腔癌细胞系和其主要生物学特点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