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阿仑膦酸盐通过凋亡抑制破骨细胞性骨吸收的作用。方法:通过光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原位末端标记显示形态学特征的方法确证阿仑膦酸盐可诱导体外培养破骨细胞凋亡。结果:破骨细胞和其前体细胞在阿仑膦酸盐处理后呈现凋亡的形态学特征。结论:阿仑膦酸盐导致破骨细胞量的减少可能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盐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及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3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5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均切除双侧卵巢,1周后给药,3个月时处死所有动物,观察大鼠左胫骨近端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和骨组织学参数,以及股骨远端骨质的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实验对照组的大鼠左胫骨近端骨小梁面积百分数小于空白组(P<0.05),显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建立成功;阿仑膦酸盐高、低剂量组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高于实验对照组,差异呈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0.05),高剂量组与尼尔雌醇治疗组(0.15 mg/100 g)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阿仑膦酸盐具有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作用;电镜显示阿仑膦酸盐高剂量组可见到具凋亡形态学特征的破骨细胞及其前体细胞.[结论]阿仑膦酸盐对骨质疏松有治疗作用,高剂量组疗效与雌激素相当.阿仑膦酸盐在体内至少可部分通过诱导破骨细胞及其前体细胞凋亡而抑制骨吸收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对破骨细胞分化中c-fos基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阿仑膦酸钠作用于小鼠破骨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破骨细胞分化中c-fos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阿仑膦酸钠组TRAP阳性破骨细胞数目和c-fos基因的表达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且加入10-4mol/L、10-6mol/L、10-8mol/L浓度阿仑膦酸钠后,c-fos表达受抑制程度依次增强;而在10-8mol/L、10-10mol/L、10-12mol/L浓度中,c-fos表达受抑制程度依次减弱。结论阿仑膦酸钠可使破骨细胞分化中的c-fos基因受到抑制,其抑制程度与阿仑膦酸钠的浓度有关,10-8mol/L浓度时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对破骨细胞分化中c—fos基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阿仑膦酸钠作用于小鼠破骨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破骨细胞分化中c—fos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阿仑膦酸钠组TRAP阳性破骨细胞数目和c—fbs基因的表达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且加入10^-4mol/L、10^-6mol/L、10^-8mol/L浓度阿仑膦酸钠后,c—fos表达受抑制程度依次增强;而在10^-8mol/L、10^-10mol/L、10^-12mol/L浓度中,c—fos表达受抑制程度依次减弱。结论阿仑膦酸钠可使破骨细胞分化中的c—fos基因受到抑制,其抑制程度与阿仑膦酸钠的浓度有关,10^-8mol/L浓度时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二磷酸盐类药物阿仑膦酸钠对人工关节磨损微粒刺激破骨细胞分化形成的影响,探讨二磷酸盐防治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诱导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为破骨前体细胞(osteoclast precursors,OCPs),然后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M-CSF两种细胞因子协同诱导OCPs向成熟破骨细胞分化,同时在培养体系中加入高分子聚乙烯微粒(103/ml)和不同浓度的阿仑膦酸钠(0.4、2.0、10.0、50.0 μg/ml),对获得的各组破骨细胞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计数阳性破骨细胞(核≥3)的数目;提取总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RAP mRNA的表达.结果:高分子聚乙烯微粒组TRAP阳性破骨细胞数目和TRAP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阿仑膦酸钠组TRAP阳性破骨细胞数目和TRAP mRNA的表达均显著低于高分子聚乙烯组(P<0.05),且随着阿仑膦酸钠浓度增高TRAP阳性破骨细胞数目和TRAP mRNA的表达呈递减趋势,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可以抑制人工关节磨损微粒刺激破骨细胞分化形成.  相似文献   

6.
帕米膦酸二钠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帕米膦酸二钠(parmidronate disodium)为第二代双膦酸盐类药物,是破骨细胞性骨溶解抑制剂,能牢固地吸附在骨小梁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选择性地阻挡破骨细胞的骨溶解作用,并有抑制破骨细胞发育成熟,抑制其向骨表面移动的作用,其抗骨溶解效力为羟乙双膦酸盐的100倍,氯甲双膦酸盐的10倍,是目前常用的有修复骨溶解病灶作用的双膦酸盐制剂,具有较广泛的临床适应证。作者对帕米膦酸二钠新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双膦酸盐对骨形成蛋白(BMP)诱导骨的作用。方法:42只大白鼠背部植入BMP,诱导出异位骨后,将大白鼠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BMP植入后第3~7周,每周腹腔注射双膦酸盐(YM175)3次, 剂量1 μg·kg-1·d -1。对照组按同样的方式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在BMP植入第3、4、7和10周,将BMP诱导骨取出,采用显微放射照片(CMR)和HE染色方法观察双膦酸盐对骨形成蛋白诱导骨的作用。结果:BMP诱导骨3周时(即双膦酸盐未投药前),在BMP植入体周边形成编织骨,大量破骨细胞出现在新生骨组织表面。在4周时,实验组和对照组新生骨组织均向BMP植入体内生长。在10周时,对照组骨细胞变小,实验组可观察到有规律地排列的板层状骨的特征。结论:双膦酸盐对骨形成蛋白诱导骨破骨骨吸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症是一个世界范围的、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的健康问题。阿仑膦酸钠为第三代双膦酸盐药物,双膦酸盐类药物在结构上是焦膦酸的衍生物,因与钙离子亲和力较高而选择性地被骨吸收,是一种高效、安全的骨吸收抑制剂,能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降低代谢性骨病,如骨质疏松症、Paget's病等的骨转换,增加骨量和骨力学强度。且本类药物不易水解,可以长期在骨组织中发挥作用。处方中所含辅料成分复杂,有可能对含量测定造成干扰,寻找合适的方法并用方法学进行验证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二膦酸盐是近年来研发的抗代谢性骨病的一类新药,其可以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质破坏。文中综述了二膦酸盐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其中有研究表明二膦酸盐有直接的抗肿瘤作用,包括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减少肿瘤细胞的黏附性及侵袭性。同时有研究证实二膦酸盐尚有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调节免疫等间接抗肿瘤作用。此外,二膦酸盐与其他化疗药物或T细胞联合应用可以达到协同抗肿瘤效果。这些新发现显示二膦酸盐可能被作为一种抗肿瘤药物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联合用药预防激素性股骨头骨细胞凋亡的可能性。方法30只兔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同期肌注生理盐水;激素组是给予糖皮质激素肌注;治疗组在给予同剂量糖皮质激素同时,每日使用血塞通、脂必妥和阿仑膦酸钠;用末端原位标识(TUNEL)法及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骨细胞凋亡和bcl-2表达情况,电镜观察股骨头组织学变化。结果电镜下激素组骨细胞核体积缩小,染色质边聚和浓密多见于对照组和治疗组;激素组凋亡细胞比率显著高于治疗组,而其Bcl-2表达则较治疗组低。结论联合应用血塞通、脂必妥和阿仑膦酸钠能抑制兔激素性股骨头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盐、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阿仑膦酸盐组和唑来膦酸组,每组50例。阿仑膦酸盐组予以口服阿仑膦酸钠片治疗,唑来膦酸组予以静脉滴注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BMD)、疼痛程度以及生化指标,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和新发骨折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唑来膦酸组患者腰椎BMD、股骨颈BMD均高于阿仑膦酸盐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唑来膦酸组患者VAS评分低于阿仑膦酸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唑来膦酸组患者腰椎BMD、股骨颈BMD均高于阿仑膦酸盐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唑来膦酸组的碱性磷酸酶(ALP)为(59.14±4.53)U/L,低于阿仑膦酸盐组的(64.61±4.82)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仑膦酸盐组患者新发骨折发生率为18.0%,高于唑来膦酸组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效果较阿仑膦酸盐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骨密度,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2.
在过去的五年间,双膦酸盐(bisphospho-nates)的临床应用已有明显地增加,对这些化合物来说,最常见的适应症是骨质疏松症,但是在溶骨性骨疾病中这些药物的应用也在极其快速地增长。因为双膦酸盐能抑制破骨细胞的功能,因此它们在癌诱导的骨疾病和伴有增加破骨细胞再吸收的其他疾病如骨质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阿仑磷酸钠联合辛伐他汀对体外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影响,探讨2种药物联合应用治疗骨质疏松的可行性?方法:分离新生大鼠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给予阿仑磷酸钠?辛伐他汀刺激,观察药物对成骨细胞增殖率?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破骨细胞骨吸收的影响?结果:联合应用阿仑磷酸钠和辛伐他汀较单独用药更明显增强成骨细胞活性和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结论:联合应用阿仑磷酸钠和辛伐他汀比单独应用阿仑磷酸钠可能对骨质疏松有更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4.
蒋铁斌  李昕  刘竞  肖广芬 《广东医学》2007,28(3):443-443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其骨骼破坏机制与破骨性骨溶蚀增加有关,因此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和增殖成为治疗骨髓瘤的重要途径.双膦酸盐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破骨细胞,影响骨骼代谢和钙的稳态调节从而逆转骨溶解病变的进展,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观察应用唑来膦酸钠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痛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帕米膦酸钠对聚乙烯微粒刺激破骨细胞功能的影响,间接探讨帕米膦酸钠防治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可能性。方法:分离新生新西兰兔长骨中的破骨细胞,与骨片共同培养2、4、6天,试验分3组:对照组、10^9/m1聚乙烯微粒组、10^9/m1聚乙烯微粒和10μg/ml帕米膦酸钠共培养组,观察帕米磷酸钠对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作用。结果:聚乙烯微粒与破骨细胞共同培养6天可以增强其骨吸收功能,帕米磷酸钠可以抑制聚乙烯微粒对破骨细胞的作用。结论:帕米膦酸钠可以抑制聚乙烯微粒对破骨细胞的刺激作用,可用来防治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  相似文献   

16.
阿仑膦酸钠(ALN)作为经典的含氮双膦酸盐药物,对治疗骨质流失引起的疾病非常有效,主要通过下调破骨细胞活性,抑制骨吸收,发挥成骨作用。成骨细胞促进骨生成与破骨细胞介导骨吸收在体内形成的平衡被破坏,可能是导致颌骨骨吸收性疾病的唯一原因。尽管ALN在颌骨骨吸收性疾病中应用时具有优势,但长期静脉或口服应用ALN会导致相关性颌骨骨坏死、肾功能衰竭、食道损害等副作用。能否通过改变给药途径减少ALN的不良反应,将其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颌骨骨吸收疾病中,是目前亟待突破的难点。因此,本文将ALN对骨代谢的作用机制进行简单的阐述,并对其在颌骨骨吸收疾病中应用的优劣进行探讨,以期为ALN局部给药治疗颌骨骨吸收性疾病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维生素K2,雷洛昔芬和双膦酸盐类药物(如依替膦酸盐,阿仑膦酸盐,利塞膦酸盐)在日本广泛应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雷洛昔芬和依替膦酸盐能降低椎骨骨折的危险,阿仑膦酸盐和利塞膦酸盐能降低脊椎及髋骨骨折的危险.维生素K2通过骨钙蛋白或类固醇及异质物受体的γ羧化作用可以刺激骨骼生成,从而降低椎骨骨折的危险.联合应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和维生素K2比单独应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在防止椎骨骨折中更有效.联合应用维生素K2和雷洛昔芬可有效防止绝经后妇女脊椎和髋骨骨折.维生素K2缺乏、血浆中未羧化骨钙蛋白水平较高,可导致老年妇女髋骨骨折.因此,对于维生素K2缺乏引起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可应用维生素K2与双膦酸盐类药物或雷洛昔芬联合应用来治疗,其中维生素K2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唑来膦酸作为一种静脉的双磷酸盐类药物已被批准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尤其是对于口服双磷酸盐不耐受或依从性差的患者,但发热等不良反应影响了该药的使用,探讨有口服双膦酸盐史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在首次静脉滴注唑来膦酸(密固达)5 mg后发热率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在就诊的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T值≤-2.5被定义为骨质疏松。对其中113例首次静脉滴注唑来膦酸治疗的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分析,其中有口服阿仑膦酸钠史者35例,记为A组,无口服阿仑膦酸钠史者78例,记为B组。比较治疗前口服双膦酸盐治疗时间与治疗后发热发生率的关系及静脉滴注唑来膦酸后发热的影响因素。结果:35例有口服阿仑膦酸钠史者中,无高热,2例有中低度发热反应(5.71%)。78例无双膦酸盐用药史者中,33人出现发热(42.3%),其中低热15人、中度热14人、高热4人,卡方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另外,对在门诊与病房接受静脉滴注唑来膦酸患者发热情况进行分析,用药地点对发热发生率无影响。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口服双磷酸盐用药史是发热的保护性因素,既往口服双膦酸盐每增加1个月,首次静脉滴注唑来膦酸的发热风险减少23.1%。结论:既往有口服含氮双膦酸盐阿仑膦酸钠用药史者,在首次接受静脉滴注唑来膦酸5 mg治疗时,可显著减少急性炎性的发热反应发生率,即口服含氮双膦酸盐阿仑膦酸钠用药史是首次接受静脉滴注唑来膦酸发热不良反应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
用作者合成的二膦酸盐HEDP(1-羟基乙叉二膦酸二钠)和HPDP(1-羟基戊叉二膦酸二钠)治疗去势雌性SD大鼠骨质疏松症。采用椎骨纵向压缩试验、生化测定和形态学观察等方法,探讨了HEDP和HPDP对去势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骨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HEDP(2mg/kg),HPDP(2.8mg/kg)能治疗去势大鼠的骨质疏松;直接抑制破骨细胞的功能是治疗骨质疏松的机理之一。HEDP和HPDP两者的实验  相似文献   

20.
肺癌发生骨转移机率较高,骨转移发生后,肿瘤细胞释放破骨细胞激活因子,后者刺激了破骨细胞对骨质的吸收,导致骨溶解破坏病灶的发生.进行性的骨破坏导致疼痛加重,活动受限及生活质量的恶化.帕米膦酸二钠是第二代双膦酸盐类药物.对破骨细胞的增殖和活性有强力抑制作用.我科1997年6月~2000年12月采用深圳海王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该药品(商品名:博宁)治疗肺癌骨转移所致疼痛患者26例,取得了良好的止痛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