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19 例鼻咽部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与EB 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 感染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对EBV 进行检测,并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双染法标记肿瘤细胞,以鉴定EBV阳性的细胞为B淋巴瘤细胞。结果:EBV 编码的小m RNA探针(EBER) 原位杂交显示,8 例原发性鼻咽部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中3 例绝大多数肿瘤细胞呈阳性表达,1 例潜在性膜蛋白1(latent membrane protein 1,LMP1)阳性。而11 例继发性鼻咽部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EBER全部为阴性。全部病例进行了LMP1 检测,除1 例原发者,全部阴性。利用EBERISH(EBER原位杂交) 和免疫组化CD 标记物进行双标记染色证实,EBER 和LMP1阳性细胞为CD20 阳性,CD45RO 阴性。鼻咽部原发性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EBV 表达4/8 ,而继发者为0/11。结论:EBV 与鼻咽部原发性B细胞恶性淋巴瘤有较高的相关性,而与继发性者无关。  相似文献   

2.
非鼻咽部T细胞淋巴瘤与EB病毒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EB病毒感染与非鼻咽部T细胞淋巴瘤的关系。用单克隆抗体UCHL-1,L26及EB病毒编码的潜在膜蛋白-1,免疫组化染色确定肿瘤的免疫表型及EB病毒转化蛋白的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V编码的EBERS。结果;21例非鼻咽部T细胞淋巴瘤EBERS5例阳性,其中结内淋巴瘤3例,肺和胃肠淋巴瘤各1例。阳性细胞约占肿瘤细胞的10%-70%。5例EBERs阳性病例中仅1例表达LMP-1,为结内淋巴瘤  相似文献   

3.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1例鼻咽部恶性淋巴瘤、10例鼻咽部低分化癌、8例鼻咽部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进行了上皮性标记(Keratin、、EMA)、淋巴组织标记(LCA、L26、DCHL1)及免疫球蛋白(K轻链、λ轻链)标记。结果发现:①恶性淋巴瘤LOA91%阳性,Keratin、EMA阴性;低分化癌LCA阴性,Keratin、BMA阳性;②B细胞性淋巴瘤,K轻链阳性或λ轻链阳性占82%,呈单克隆表型;而反应性增生,K轻链λ轻链均阳性,呈多克隆表型;③淋巴瘤的分型:L26阳性6例,提示B细胞性淋巴瘤;UCHL1阳性4例,提示为T细胞性淋巴瘤,T:B为1:1.5。初步认为免疫组化有助于鼻咽部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并探讨其组织来源以指导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4.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1例鼻咽部恶性淋巴瘤,10例鼻咽部低分化癌、8例鼻咽部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进行了上皮性标记(Ieratin.EMA)、淋巴组织标记(LCA、L26、UCHL1)及免疫球蛋白()K轻链、λ轻链)标记。结果发现:(1)恶性淋巴瘤LCA91%阳性,Keratin,EMA阴性;低分化癌LCA阴性,Keratin,EMA阳性;(2)B细胞性淋巴瘤K轻链阳性或λ轻链均阳性,呈多克隆表型;(3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EB病毒,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关系,采用PCR,原位杂交,LSAB(labellingstreptavidivinbiotin)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2例NHL和33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中的EBV-BNLF1的基因片段及其表达产物潜伏膜蛋白(LMP1),NHL中EBV-BNLF1PCR扩增阳性率为53%,明业高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27%(P〈0.05),其中5例T细胞淋巴瘤全部阳性,17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EB病毒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关系,采用PCR、原位杂交、LSAB(labelingstreptavidivinbiotin)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2例NHL和33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中的EBVBNLF1基因片段及其表达产物潜伏膜蛋白(LMP1)。NHL中EBVBNLF1PCR扩增阳性率为53%,明显高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27%(P<0.05),其中5例T细胞淋巴瘤全部阳性。17例PCR阳性的NHL中5例原位杂交阳性。LMP1检测仅2例阳性。结果表明本组病例半数以上NHL中有EBV感染,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EB病毒(EBV)感染与非鼻咽部T细胞淋巴瘤的关系。方法:用单克隆抗体UCHL-1、L26及EB病毒编码的潜在膜蛋白-1(LMP-1),免疫组化染色确定肿瘤的免疫表型及EB病毒转化蛋白的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V编码的EBERs。结果:21例非鼻咽部T细胞淋巴瘤EBERs5例阳性的(23.8%),其中给内淋巴瘤3例,肺和胃肠淋巴瘤各1例。阳性细胞约占肿瘤细胞的10%~70%。5例EBERs阳性病例中仅1例表达LMP-1,为结内淋巴瘤。结论:非鼻咽部T细胞淋巴瘤可能与EBV的感染有关,LMP-1的阳性率较EBERs低。  相似文献   

8.
本文经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发现部分人胚鼻咽上皮细胞、鼻咽癌细胞株及高分化鼻咽癌中均有很强的Epstein-Barr病毒受体(EBVR/CR2)的病毒结合区SCR1和SCR2的表达,而低分化鼻咽癌中未检测到其表达,提示SCR1和SCR2的表达与EBV的复制有关,EBVR/CR,可以介导EBV感染鼻咽上皮细胞导致鼻咽癌的发生 。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10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形态和生物学行为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10例原发于皮下脂肪组织中的T细胞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及EB病毒的检测。结果:组织学上以肿瘤细胞浸润脂肪小叶之间及可见豆袋细胞为特征,部分患者肿瘤细胞的EBV-DNA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淋巴结外 T 细胞性淋巴瘤( T- cell Lym phom a, T C L)中 Epstein- Barr 病毒( E B病毒)感染情况及其同 C D56 表达关系。方法:对15 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和33 例淋巴结外 T 细胞性淋巴瘤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 E B E Rs 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表面抗原 C D56 的表达。结果:淋巴结外 T细胞性淋巴瘤中 E B E Rs和 C D56 表达率分别为 63.6% (21/33)和24.2% (8/33),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中 E B E Rs 和 C D56 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0% (0/15)和26.7% (4/15)。 E B E Rs 和 C D56 表达无相关性( P> 0.05)。结论:表明 E B病毒高度感染淋巴结外 T细胞性淋巴瘤,可能是其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但 E B病毒感染同 C D56 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11.
对64例鼻咽部活检组织标本进行EB病毒(EBV)特异性基因片段[DNA酶、核抗原-1(NA-1)]的PCR扩增,该结果与血清抗EBV-DNA酶抗体(EBV-DNaseantibody,EDAb)及初次细胞病理学结果对照,上述3种检测方法检出的阳性质例分别为:DNA酶基因40例(NA-1基因41例),EDAb37例,初次病理35例,x2检验表明3种检测方法结果相符。对DNA酶基因和NA-1基因扩增阳性而初次病理阴性(诊断为慢性炎症)的8例中的6例(另2例因故未检)进行第2次活检,有5例病理确诊为原位低分化鳞癌。另对42例头颈部肿大淋巴结的活检组织进行了上述基因片段的扩增,其中病理诊断为转移性低分化鳞癌的10例中有6例为基因片段扩增阳性,该6例中4例后来在鼻咽部发现原发灶(2例为粘膜下型)。  相似文献   

12.
结外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2例结外原发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的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表明,原发部位以肠道,特别是小肠最多见(42.3%),肠道高发与EBV感染密切相关。组织学显示弥漫型(D)淋巴瘤45例,以弥漫性大无裂细胞性最多见(46.2%),滤泡型(F)7例,D/F为6.4:1。根据国际分类方案中,中度恶性淋巴瘤发病率最高,占82.7%。  相似文献   

13.
紫杉醇对三株不同类型淋巴瘤细胞的体外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抗癌新药紫杉醇对不同类型淋巴瘤细胞的作用,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例置显微镜、显微镜、流式细胞术、DNA片段分析等方法,在体外观察了抗癌新药紫杉醇对3株不同类型淋巴瘤细胞株Jurkat(T细胞淋巴瘤)、BJAB(B细胞淋巴瘤,EBV阴性)及Raji(B细胞淋巴瘤,EBV阳性)的作用。结果 紫杉醇对3株洒巴瘤细胞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并可诱导细胞凋亡,但敏感性及程度不同。以Jurkat最为敏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对17例淋巴瘤患者骨髓细胞T细胞受体(TCR)Vδ1-Jδ1基因重排进行了检测。11例T细胞淋巴瘤中5例发生TCRVδ1-Jδ1基因重排,6例B细胞淋巴瘤和10例正常骨髓细胞无TCRVδ1-Jδ1基因重排。研究表明:TCRVδ1-Jδ1基因重排显示细胞系列的特异性,是T细胞恶性肿瘤的克隆标志。  相似文献   

15.
骨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及P53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复习文献对7例骨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检测其P53的表达情况。方法:对瘤组织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我及ABC法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结果:患者年龄16 ̄68岁,平均37岁,以男性多同凶,好发于扁骨。多数为B细胞性淋巴瘤,T细胞性淋巴瘤和组织细胞性淋巴细胞瘤少见。7例PLB中3例(42.8%(表达P53阳性,21例慢性骨髓炎对照组中仅1(5%)例表达P53弱阳性,两组间有显著  相似文献   

16.
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方法对一组头颈部肿瘤病人口咽部含氵敕液中Epstein-Barr病毒(EBV)DNA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恶性肿瘤如鼻咽癌,恶性淋巴瘤,喉癌,鼻腔鼻窦癌,甲状腺癌等检出阳性率为74.47%;良性肿瘤如喉乳头状瘤,甲状腺瘤等检出阳性率为13.51%;对照组为鼻、咽、喉慢性炎症病人,仅1例结果阳性(7.14%)。结果提示:EBV可能参与了这些癌肿的发病。  相似文献   

17.
(1)目的:探讨单克隆抗体免疫分型及超微结构对非何杰淋巴瘤(NHL)分型诊断的意义;(2)方法:在病理分型基础上,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技术地NHL进行免疫分型,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NHL进行细胞超微结构观察。(3)结果:30例NHL病人病中,有18例进行了免疫分型,呈出了B或T细胞标记阳性,B和T细胞标记均阳性,非T非B3类表型,低、中度恶性NHL免疫表现多见于BI,BⅣ型,而高度恶性NHL免疫表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报道本院五年间 7 例原发性肠道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方法:首先以细胞角化蛋白( C K)、白细胞共同抗原( L C A)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A B C)法,鉴别恶性细胞癌特别是未分化癌和恶性淋巴瘤。确定为淋巴瘤后,再以显示 B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 L2 6 ,显示 T 淋巴细胞的单克隆抗体 U C A L- 1 及 L2 2 ,显示组织细胞的单克隆抗体 M ac387 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区分。结果:肠道恶性肿瘤337 例,其中恶性淋巴瘤7 例,均来源于 B 淋巴细胞。结论:恶性淋巴瘤居肠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经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发现部分人胚鼻咽上皮细胞、鼻咽癌细胞株及高分化鼻咽癌中均有限强的Epstein-Barr病毒受体(EBVR/CR_2)的病毒结合区SCR1和SCR2的表达,而低分化鼻咽癌中未检测到其表达,提示SCR1和SCR2的表达与EBV的复制有关,EBVR/CR_2可以介导EBV感染鼻咽上皮细胞导致鼻咽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儿上何杰金淋巴瘤与EB病毒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EB病毒编码的潜在膜蛋白LMP-1,对16例小儿何杰金淋巴瘤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12例LMP-1阳性(75%),其中昆合细胞型阳性率最高,达100%,其次为结节硬化型,为80%、5岁以下、6 ̄10岁及11 ̄14岁三个年龄组了性率明显差别。本文提示,小儿何杰金淋巴瘤与EB病毒感染有较密切的关系,其中又以混合细胞型EB病毒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