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无并发症白内障囊外摘除加后房人工晶体植入术(ECCE+IOL)与角膜内皮损伤的关系。方法:应用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了30例(30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ECCE+IOL术前及术后1月、2月、3月、1年时中央及上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形状的变化。结果:术前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为(2828±400)mm-2,六边形细胞百分率(Hexa%)为(62±6)%。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低于术前,中上角膜间差异有显著性。术后3个月时内皮细胞损失,中央为12.6%,上方为35.5%;术后12个月中央及上方角膜内皮损失分别上升为16.2%和43.0%。术后一年内有持续的内皮细胞损失。术后上方、中央角膜Hexa%先明显下降,后逐渐回升,在术后12个月接近术前水平。结论: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可能存在持续损失,故术前检查密度较低的内皮,不仅要估计是否经得住手术创伤,还要考虑是否能承受术后长期慢性内皮细胞损失。  相似文献   

2.
儿童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儿童白内障行晶体囊外摘除 人工晶体植入和人工晶体植入 前部玻璃体切割两种术式对角膜内皮的损伤作用,以便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12例16眼先天障住院患者,分二组,第一组行晶体囊外摘除 人工晶体植入,第二组行人工晶体植入 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术前、术后2周分别行角膜内皮镜检查,评估内皮细胞丢失率、变异系数的改变和六角形细胞数的变化。结果手术后第一组平均内皮细胞丢失2^54.35个/mm^2(8.4%),第二组平均内皮细胞丢失297.05个/mm^2(9.93%)。二组间内皮细胞计数和形态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随着显微技术的提高和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人工晶体植入 前部玻璃体切割术对角膜内皮的损伤在可接受范围内。后发性白内障为儿童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常见的并发症,以前多采用激光后囊切开术,但由于患儿不合作,需全麻下进行或二次手术。近年来,有人采用后囊切开 前部玻璃体切割技术预防后发障,但对其长期效果仍心存余悸,包括网脱的发生率和角膜清晰度的稳定性。以前有作者报导成人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的损失,但儿童白内障的相关报导甚少,为此我们设计了这一前瞻性的研究,以评价儿童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丢失,探讨儿童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同时行后囊切开 前部玻璃体切割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白内障人工晶体术后角膜地形图王建华,钱晓娃MeeSingChong张惠成,陈友慈我院于1992年8~9月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斯大学眼科研究中心(CRCERT)合作在国内首次用角膜地形仪(EyeSys,美国产)进行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地形图类型的分...  相似文献   

4.
人工晶体植入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佩华  华飞 《上海医学》1997,20(3):128-129
为探讨人工晶体植入术内皮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采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老年性白内障和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内皮细胞。结果老年组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低于糖尿病组,有显著性差异,糖尿病组细胞面积变异系数明显升高,六边形细胞百分数明显降低,结论:人工晶体植入术需具备熟炼的手术技能。  相似文献   

5.
陈瑾辉 《上海医学》1996,19(1):50-52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前后角膜内皮细胞的临床观察上海市眼病中心防治所陈瑾辉角膜内皮细胞由一层单层细胞所组成,细胞呈六边形镶嵌排列,紧贴在角膜后弹力层后面,角膜的透明度同角膜内皮细胞的数量,形态和功能有密切的关系。由于角膜内皮细胞非常娇嫩、各种因素都可以使...  相似文献   

6.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除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探讨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安全性的客观指标。方法:分别选择老年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植入术和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各30例,利用计算机辅助的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观测术前术后有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形态的动态变化,并对视力,散光及其它并发症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超声乳化组角膜内皮丢失率为22.0%,囊外组为20.9%,手术前后内皮细胞密度、1平均细胞面积及变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减少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的方法。应用计算机角膜地形衅系统测量白内障术后2个月裸眼视力〈0.5、无角膜及视网膜病变患者21例212眼的角膜散光,并采有选择性断线法治疗。结果断线前后裸眼视力、最大角膜曲率、总角膜散光等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计算机角膜地形衅系统能对白内障术后角散光轴向精确定位,选择性断线是治疗术后散光有效而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3.2mm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同期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后的角膜内皮变化。方法:随机选择45例患者超声乳化手术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另一对照组42例行常规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植入硬性人工晶体。测量术前,术后1周,3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比较其丢失情况。结果:术后超声乳化组角膜内皮丢失率为24.79%,常规囊外摘除组为22.46%,两组相比差别无显著性。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小切口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白内障不同切口术后角膜散光及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距角膜缘不同距离切口对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及角膜内皮细胞变化的影响.方法 96例(96只眼)白内障患者按切口距角膜缘距离随机分为A、B和C 3组.在角膜上方部位行反眉弓形切口的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用角膜地形图仪测量平均角膜散光度,用角膜内皮显微镜测量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3组的平均角膜散光度和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及细胞平均丢失率.结果 A、B、C组的平均角膜散光度在术后1周时分别是(2.08±0.96)、(1.36±0.83)、(1.69±0.8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术后1、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在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切口所处位置距角膜屈光中心的距离越远,术后早期平均角膜散光度越小.白内障手术切口与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的超声时间,能量以及不同白内障术对角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对106只眼老年性白内障分别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和白内障囊外搞除术,并分别于手术前后进行角膜内皮细胞要查,随访0.5-6.0个月,结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对角膜内皮的损伤随超声的能量及时间增加而增大,角膜内皮细胞具有超声损伤的阈值,且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呈偏态分析,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是现代白内障手术术式的代表,对硬核和超硬核白内障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12.
青光眼患者在接受滤过手术后多发生白内障,而滤过术后的眼前节改变,如抗青光眼手术滤过泡、浅前房、瞳孔固定及晶体核硬化等,常使手术难度增加。术中既要保护手术滤过泡,又要顺利完成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且术后避免出现较大散光是术者所关注的问题。我们从2003年3月-2004年6月采用经上方或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对抗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获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学(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例)以及中央角膜厚度的变化,分析两种手术方式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安全性。 方法 分析2015年1—12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共200例白内障患者,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接受6周的随访。超声乳化组患者100例,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小切口组患者100例,接受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比2组患者术前、术后各时期中央角膜厚度、内皮细胞密度、变异系数及六角形细胞比例变化情况。 结果 术前、术后6周2组患者中央角膜厚度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小切口组患者中央角膜厚度变化与超声乳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各时期,2组患者内皮细胞密度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各时期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及六角形细胞比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2种手术方式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但两者对角膜内皮细胞功能和形态学的影响无显著差异。而术前详细的检查,术中精细、熟练的操作以及术后精心的观察治疗,是减少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对10例角膜穿通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在修复角膜伤口同时摘出白内障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随访时间3-13个月,矫正视力0.4者2例,≥0.5者6例,≥1.0者2例。着重对手术时机,适应证,并发症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单眼老年性白内障双眼角膜内皮细胞观察蒙艳春高如尧朱涛卢佩勇王友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8医院271000)角膜内皮细胞是一层单层扁平细胞,呈镶嵌排列,依附于角膜后壁。解剖上完整,生理上有功能的内皮细胞是保持角膜透明的关键。角膜内皮细胞非常娇嫩,轻微创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6例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施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同期植入人工晶体,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第1天力0.1才占25%、0.3 ̄0.4占37.5%,0.6占18.75%,0.8占18.75%,术后第1天15例眼夺在1.8kPa以下,1例眼压2.4kPa术后3d后随访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角膜裂伤联合外伤性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方式。方法:通过有选择地对17例角膜裂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急诊行角膜裂伤缝合联合外伤性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手术均无严重并发症,视力大部份在0.2~0.6之间,最佳达1.0。结论:有选择地对角膜裂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实行角膜裂伤修补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的三联手术,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探索提高成功率的方法,笔者对250例(260只眼)各类型白内障施超声乳化吸出术后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一周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占90.8%,一个月者占94.0%,三个月者占97.9%,平均散光术后一周为1.15±0.54D,一个月为1.04±0.61D,三个月为0.94±0.62D,分别小于12mm大切口对照组(P〈0.05),认为超声乳化后效果明显优  相似文献   

19.
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影响视力的恢复。本对角膜散光的分析方法、不同白内障术式术后屈光变化、影响术后角膜散光的因素、术中运用角膜计、Placido盘调整缝线及角巩膜松解切口、术后选择性拆除缝线、散光性角膜切开术控制术后角膜散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混浊水肿的原因。方法:对146例(170眼)白内障行现代囊外摘除加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对其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有30只眼(17.64%)角膜线性混浊,14只眼(8.23%)角膜内皮广泛混浊水肿,3只眼(1.76%)角膜失代偿。结论:角膜混浊水肿及失代偿等并发症的发生与角膜内皮细胞早期检测、手术技巧熟练程度、黏弹剂、取核技巧、灌注液及灌注抽吸、前房内操作时间过长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