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真性、假性室间隔膜部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及其疗效。方法:19841998 年本院全组真性或假性室间隔膜部瘤手术39 例,从病因学、病理解剖学、术前UCG 检查、术中所见几方面进行比较,对全部31 例假性室间隔膜部瘤患者进行术后随访。结果:假性室间隔膜部瘤诊断从病因学、病理解剖学、术前UCG 检查、术中所见等均可确立。术前诊断主要手段是UCG。术中所见最后确定真性和假性膜部瘤,并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全部手术治疗无死亡,无合并症。术后对31 例假性膜部瘤患者随访6 ~15 年(平均11.6 年),近期、远期疗效均满意。全部恢复正常人生活。结论:(1)术前、术中鉴别出假性膜部瘤对手术治疗有指导意义;(2) 对假性室间隔膜部瘤应采用改进的手术方法,其疗效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真性与假性室间隔膜部瘤的临床和超声心动图 (UCG)表现 ,探讨其手术治疗指征及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 7例真性室间隔膜部瘤及 13例假性室间隔膜部瘤病人的临床表现和术前UCG特征 ,对比手术中所见 ,总结其特点 ,对修补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早期室间隔膜部瘤UCG确诊率为 72 % ,后期为 10 0 % ,均经手术治愈。结论 :提高对室间隔膜部瘤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的认识 ,有助于手术的成功。掌握其UCG特点对术前明确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真性与假必一窍不通间隔膜部瘤的临床和超声心动图(UCG)表现,探讨其手术治疗指征及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7例真性室间隔膜部瘤及13例假性室间隔膜部瘤病人的临床表现和术前UCG特征,对比手术中所见,总结其特点,对修补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早期室间隔膜部瘤UCG确诊率为72%,后期为100%,均经手术治愈。结论:提高对空间膜部瘤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的认识,有助于手术的成功。掌握其UCG特点对术前明确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室缺合并室间隔膜部瘤手术方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间隔缺损(室缺)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有部分室缺的病人合并有室间隔膜部瘤,对血流动力学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临床诊断技术的提高,特别是超声心动图广泛应用,室间隔膜部瘤的术前诊断率相当高。我院自1992年~1998年共收治室间隔缺损病人171例,合并有室间隔膜部瘤33例,其中真性室间隔膜部瘤6例,假性室间隔膜部瘤27例,均手术根治。并且根据室间隔膜部瘤的具体情况,采用了不同的手术方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33例病人,男21例,女12例;年龄1岁~34岁,平均6.9岁;真性室间隔膜部瘤6例,假性室间隔膜部瘤27例。临床表…  相似文献   

5.
室间隔膜部瘤的外科治疗肖德绵谷春久张显清包伟珂(第一临床学心脏外科,沈阳110001)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室间隔膜部瘤室间隔膜部瘤是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我科16年间手术11例,其中术前只确诊3例,8例在术中得到诊断,现将其临床表现、诊断和...  相似文献   

6.
室间隔膜部瘤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有真性瘤和假性瘤之分 ,术前往往不易确诊 ,需要经手术探查后方明确诊断。我院自 1992~ 1998年共收治 19例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真性膜部瘤 4例 ,男 3例 ,女 1例 ;年龄 10~ 2 0岁。假性膜部瘤 15例 ,男 10例 ,女 5例 ;年龄 5~ 14岁。易感冒或反复呼吸道感染 9例 ,活动后心悸、气短4例 ,无症状 6例。 19例均可于胸骨左缘第 3、4肋间闻及全收缩期粗糙Ⅲ~Ⅳ /6心脏杂音 ,局部可触及收缩期震颤 8例 ,心电图显示有左室肥厚或双室肥厚 11例 ,正常者 8例。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膜部呈瘤样膨出 2例 ,…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应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闭合假性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并总结其技术难点与临床策略。方法2005-12/2008-12月,采用国产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对37例假性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行封堵治疗,封堵术前常规行左室造影,在经胸超声心动图及透视监测下通过建立股动静脉轨道、经右心系统释放封堵器,并于术后3、6、12个月随访复查胸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结果37例假性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患者全部成功行封堵术,技术成功率100%。其中11例采用封堵瘤体法,26例采用封堵左室面破口法。术后即刻发生少量残余分流3例,3个月随访时消失。结论应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假性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疗效可靠,操作简便,使用安全。术中要根据假性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的位置、形态、破口大小、数目等情况采用不同的封堵方法进行封堵,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室间隔缺损合并的膜部瘤组织内细胞的增殖和存活能力进行组织学分析,了解膜部瘤这一特殊组织的病理学特性?方法:采用HE染色对假性和真性膜部瘤组织进行组织结构分析,采用Ki67和磷酸化Akt(pAk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膜部瘤组织细胞的增殖和存活能力进行分析?结果:HE染色表明假性膜部瘤组织内细胞数量显著多于真性膜部瘤,但细胞外基质较少,结构比较疏松?Ki67染色结果提示假性膜部瘤细胞增殖能力强于真性膜部瘤,而磷酸化的Akt表达仅见于假性膜部瘤组织内部分细胞,真性膜部瘤组织无表达?结论:假性膜部瘤组织具有较强的细胞增殖和存活能力,是一种处于活跃状态的组织?  相似文献   

9.
988年6月至1998年4月,我们在体外循环下修补膜周型室间隔缺损256例,术中证实合并有假性室间隔膜部瘤(PMVS)25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5例中男17例,女8例;年龄3~16岁,平均6.1岁。术前临床表现较轻。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6例不伴有震颤;X线胸片示肺动脉段平直或平凸,肺血轻度增多,心胸比率0.36~0.58;14例术前超声多普勒检查提示合并PMVS。均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经右房切口修补室缺(室缺位于三尖瓣隔瓣后);鼓肺时可见隔瓣呈瘤状突向右室面,其中隔瓣、…  相似文献   

10.
丛伟  冯刚 《医学科技》2002,(1):30-31
目的:报告15例室间隔膜部瘤破裂矫治术,并对该病的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方法:从1992年5月至2001年5月,在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膜部瘤矫治术15例,根据瘤体基底部大小分别采用补片或垫片修补。结果:全组15例有1例出现术后残余分流,余全部治愈,结论:室间隔膜部瘤破裂手术效果好,但手术的关键是要将破裂的瘤体基底部处理好。  相似文献   

11.
报告了3例室间隔膜部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术前超声诊断发现室间隔膜部有“风袋”状物存在并有左向右分流。3例均在体外循环下切除瘤体,残余缺损予以修补。  相似文献   

12.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膜部室间隔膨出瘤371医院(453000)刘莉,孔学军膜部室间隔膨出瘤是一种少见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我院彩超室自1991~1993年7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作心脏检查2620例,其中诊断该病6例,占0.3%,均经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合并假性膜部瘤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2005年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218例,其中合并假性膜部瘤34例。结果34例均经右房切口,剪开隔瓣完全显露真正的室间隔缺损,室缺直径在0.5~1.8 cm,直径>1.0 cm,用心包片或涤纶片修补。结论术中完全显露真正室间隔缺损,才能完整修补缺损,避免术后残余分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中膜部VSD中30%~60%伴膜部瘤形成,其诊断及分型依赖彩超和造影检查。膜部瘤形态变异较多致介入操作困难。本文通过22例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探讨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合并假性膜部瘤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8月至2008年4月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218例,其中合并假性膜部瘤34例.结果:30例经右房切口,4例经右室流出道切口,剪开隔瓣后完全显露真正的室间隔缺损,室缺直径在0.5~1.8cm,直径>1cm用心包片或涤纶片修补.结论:术中完全显露真正室间隔缺损,才能完整修补缺损, 避免术后残余分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14例室间隔膜部瘤的外科治疗万荣华,郭德和,方刚室间隔膜部瘤多合并室间隔缺损(VSD)。我院自1980年至1994年共收治14例,均破裂且合并膜部VSD,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4例中,男8例,女6例;年龄3~10岁(平均为6岁零6个月)。患者均...  相似文献   

17.
室间隔膜部瘤多合并室间隔缺损。在本组162例经左心室造影诊断的膜部空间隔缺损中,有28例合并室间隔膜部瘤,其中6例导致右室流出道血流动力学性梗阻。本文对室问隔膜部瘤及其所致的右室流出道血流动力学性梗阻的诊断及临床意义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室间隔缺损假性膜部瘤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2003年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126例,其中假性膜部瘤26例。结果 26例均经右房切口手术。在增加回心血量时可见呈瘤样向右室内突出,残留的小孔直径在0.2~0.5cm,可见单孔、双孔、多孔,5例直接缝合,20例剪开隔瓣后见真正的室间隔缺损,直径在0.6~2cm,用涤纶片修补。结论 手术中探查确定真正室间隔缺损的位置,才能完整封堵缺损,矫正血流动力学异常。  相似文献   

19.
自 1 98 8年 5月~ 1 998年 6月 ,我院在体外循环下行膜部及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VSD)共 1 1 0例。术中证实合并假性膜部瘤(PMVS) 6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例中男 4例 ,女 2例。年龄 3~ 2 4岁 ,平均 1 3 5岁。术前临床表现均较轻 ,1例超声检查合并PMVS。 3例在中度低温 ,体外循环下行右房切口修补VSD。 3例在不停跳 ,降温至 32~ 33℃ ,体外循环下行VSD修补。VSD位于三尖瓣隔瓣后 ,并被隔瓣、腱索及纤维组织大部封盖。当膨肺时隔瓣呈瘤状向右室突起。VSD残留的小孔为 0 1~ 1 6cm ,其中 2例为单孔 ,4…  相似文献   

20.
陈荣林 《安徽医学》1998,19(2):42-43
<正>自1989年12月~1994年6月我们行室间隔缺损(下称室缺)修补16例,其中3例合并室间隔膜部瘤(下称膜部瘤)。现将其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