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腔镜与开胸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7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了腔镜组和开胸组。腔镜组在全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治疗,开胸组患者接受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及血清IL-6、C反应蛋白及免疫功能指标等情况。结果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开胸组,切口长度明显小于开胸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开胸组(P0.05)。与术前相比,手术后1 d、5 d两组IL-6、CRP水平都有较为明显的提升,且开胸组明显高于腔镜组;与术后1 d相比,两组术后5 d的IL-6、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Ig G、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及CD4+/CD8+水平均明显下降,且开胸组明显低于腔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效果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机体免疫功能的快速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对肺癌患者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选择肺叶切除术治疗的肺癌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传统开胸手术者15例,全胸腔镜手术者17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动脉血气变化。结果术后第1天开胸组患者PaO2(68.30±3.37)mm Hg,胸腔镜组(81.37±5.51)mm Hg,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3天开胸组患者PaO2(63.81±4.36)mm Hg,胸腔镜组(69.11±4.48)mm Hg,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3天,胸腔镜组PaO2显著下降,术后第7天恢复至正常水平;术后第1天和第3天开胸组PaO2均显著下降,术后第7天接近正常水平,但仍然低于术前(P<0.05)。术后第1天,两组BE水平均显著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1天,开胸组SB(21.64±1.17)mmol/L,显著低于胸腔镜组(23.53±1.58)mmol/L(P<0.01),也低于开胸组术前(P<0.01);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点胸腔镜组和开胸组Pa CO2、pH变化均不明显,不同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胸术比较,全胸腔镜手术对肺癌患者术后动脉血气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3.
刘海青  王海兵 《黑龙江医学》2019,43(11):1290-1291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患者的效果。方法接受手术治疗的58例肺癌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及研究组(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术后统计对比两组不同时间段[术前(T1)、单肺通气即刻(T2)、单肺通气后0.5 h(T3)及手术结束时(T4)]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免疫细胞因子(CD4+、CD8+、CD4+/CD8+)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T1时期两组HR、M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期两组HR、MAP水平较T1时期有所变化(P<0.05),且对照组变化更加明显,与研究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D4+、CD8+、CD4+/CD8+水平较术前降低(P<0.05),且对照组变化更加明显,与研究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效果优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术中血流动力学较稳定,对免疫功能影响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比较全胸腔镜肺叶切除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在手术根治性、安全性及患者术后康复方面的差异,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在临床早期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胸外科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80例临床早期肺癌患者为VATS组,同时选取同期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的62例临床早期肺癌患者为OT组.两组患者术前的临床分期均为Ⅰ期.比较两组淋巴结清扫组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置管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第5天的口述疼痛评分的差异.结果 两组间淋巴结清扫组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VATS组术后置管引流的时间为(3.71±0.56)d、术后第5天的口述疼痛评分为(5.31±1.21)分,均显著低于OT组的(4.82±0.73)d和(7.01±1.65)分(P值均<0.05).结论 对于临床早期肺癌患者,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手术根治性、安全性与开胸肺叶切除术相仿,术后康复明显优于开胸肺叶切除术.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可作为早期肺癌患者的推荐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全胸腔镜与常规开胸手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间于我科接受常规开胸( PLT组)或全胸腔镜( VATS组)手术治疗的确诊或拟诊的临床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集血液标本;检测术前、术后1 d、3 d及7 d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G、IgA、IgM以及CD3+T、CD4+T、CD8+T含量,并计算CD4+/CD8+T比值,对两组患者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后1 d血清IgG均有下降(P<0.01),但开胸组较全胸腔镜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术后CD3+T、CD4+T含量均低于术前水平(P<0.05);组间比较,术后1 d PLT组CD3+T、CD4+T、CD8+T均明显低于VATS组( P<0.05)。结论与常规开胸手术比较,胸腔镜手术可以减轻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在早期肺癌根治术中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全胸腔镜与后外侧开胸手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早期创伤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连续收集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间于我科接受后外侧开胸(PLT组)或胸腔镜(VATS组)手术治疗的确诊或拟诊的临床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集血液标本.检查所有患者术前、术后24 h、术后72 h外周血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的浓度.检测术前、术后3d及术后7d外周血淋巴细胞(L)计数及淋巴细胞中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比例.对两组患者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10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VATS组51例,PLT组52例.VATS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少于PLT组(P=0.001).PLT组患者术后12h时SAA浓度高于VATS组(P=0.006).PLT组患者术后CD8+T比例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VATS组患者术后CD8+T比例较术前减低幅度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组患者术后7d时CD8+T比例低于VATS组(P=0.015).结论 与常规后外侧开胸手术相比较,单向式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可以降低患者术后急性期反应,减轻对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  相似文献   

7.
李斌  谭雪梅  袁宁 《重庆医学》2011,40(18):1804-1806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早期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行肺叶切除术治疗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64例,按其手术方式分为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组(n=32,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及OT组(n=32,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组数、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置管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评分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组数、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ATS组术后置管引流时间明显少于OT组(P<0.05)。术后第1、3天OT组疼痛评分明显高于VATS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5天血清CRP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VATS组于术后第1、5天时间点的血清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时间点OT组(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安全、可靠,具有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可作为早期肺癌患者的推荐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过小冬 《当代医学》2021,27(34):12-15
目的 探究胸腔镜肺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观察组采用胸腔镜肺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炎症因子水平、肺功能指标、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前,两组IL-6、CRP、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IL-6、CRP、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FEV1、FEV1/FVC、6M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FEV1、FEV1/FVC、6MWT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肺切除术治疗肺癌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炎症因子水平,明显改善肺功能,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全胸腔镜和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性肺癌的疗效及其对肺癌症状量表(LCSS),肿瘤坏死因子-α(TN F-α),降钙素原(PCT)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2年6月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南院行手术治疗的早期非小细胞性肺癌患者214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腔镜组(160例)和开胸组(54例),腔镜组予以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开胸组予以开胸肺叶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总数,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情况和治疗前后LCSS评分,TNF-α,PCT和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①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两组淋巴结清扫总数和术后引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两组TNF-α、PCT和hs-CRP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LCSS评分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腔镜组TNF-α、PCT、hs-CRP水平及LCSS评分低于开胸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③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5%(6/160),开胸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5% (3/54),两组并发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开胸肺叶切除术相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提高术后生存质量,能降低机体TNF-α,PCT和hs-CRP的释放.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电视胸腔镜手术和开胸手术治疗肺癌的创伤性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胸心外科接收的46例肺癌患者,随机进行分组,胸腔镜组(26例)行电视胸腔镜手术,开胸组(20例)行传统开胸手术,就两组患者术后的创伤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术前血清IL-6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 d血清IL-6均上升,术后3 d血清、胸水IL-6均下降;术后1 d、3 d,胸腔镜组的血清、胸水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开胸组(P0.05)。两组术前血清α_1-AT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后1 d血清α_1-AT均上升,术后3 d血清、胸水α_1-AT均下降;术后1 d、3 d,胸腔镜组的血清、胸水α_1-AT水平均显著低于开胸组(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和开胸手术治疗肺癌的创伤性不同,电视胸腔镜手术的创伤性更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