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婴幼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综合征,发病率高[1],属于中医"小儿泄泻"范畴。本研究选取风寒泻、湿热泻、脾虚泻三种证型,给予中药穴位贴敷对证施治,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4年12月浙江省中医院下沙院区急性腹泻轻—中型患儿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男58例,女42例;年龄6个月~3岁,平均(13.41±8.33)个月;病程3天~2周,平  相似文献   

2.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亦称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证病属“久泻、“肠癖”、休息痢”等范畴。临床以腹痛、腹泻、粘液或脓血便,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为特点。笔者于1986年3月~1994年8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慢性腹泻以大便稀薄,反复发作,病程较长,缠绵难愈为主证。一般责之久泻脾虚,健运无权,或脾病及肾,肾阳亏虚,故以健脾止泻、温肾固下列为常规治法,但临床所见,证情复杂,病机错综,务须慎思明辨,知常达变,兹将常见证治,略陈一隅之见。一、脾虚多兼湿滞补益宜佐消导张景岳说:“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慢性腹泻多缘脾胃运化失健,清浊不分,并走大肠,因泻致虚,因虚而泻,互为因果,是以缠绵难愈,故慢性腹泻以脾虚之证最为常见,尤以中焦虚寒者居多,理中汤、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胰腺炎是指胰腺泡和胰管慢性进行性炎症、破坏和纤维化的病理过程,常伴有钙化,假性囊肿及胰岛细胞减少或萎缩。临床上有慢性复发性胰腺炎和慢性持续性胰腺炎两种类型。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或持续腹痛、消瘦、腹泻或脂肪泻,后期出现腹部囊性包块、黄疸和糖尿病等。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者,男性多于女性,病程常超出数年或十余年。本病属中医“腹痛”范畴。  相似文献   

5.
非感染性腹泻是临床常见病 ,病程在 2个月以下为急性 ,2个月以上为慢性。急性者较易痊愈 ,而慢性者病情缠绵。本病包括胃源性腹泻、肠源性腹泻、内分泌性腹泻和功能性腹泻及化疗相关腹泻 ,属中医“泄泻”范围。笔者从寒湿论治本病 ,每获良效 ,临证体会总结如下。1 病因病机临床上非感染性腹泻大多由于腹部受凉 ,过食生冷或油腻引起 ,此与寒湿两因相符。中医认为“泄泻之本 ,无不由于脾胃”《景岳全书》,《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本病之本在脾胃 ,复因感受寒湿二邪 ,“寒邪客于小肠 ,小肠不得成聚 ,故后泻腹痛矣”《素问·举痛论篇》,“…  相似文献   

6.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患,属中医“肠游”、“久泻”、“滞下”、“休息痢”等证范畴,临床表现有腹泻、黏液便及脓血便、腹痛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目前,西医治疗UC仅能暂时缓解病情,疗效不佳;近年来,笔者运用中医辨证施治UC的独特优势,采用口服中药汤剂配合保留灌肠治疗UC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多发性疾病,祖国医学是指急性泻泄或痢疾,因失治误治,或因邪盛正虚,或因它病累及大肠,致使病情迁延日久,成年累月泻痢不止或反复发作而言,现代医学称之为慢性结肠炎。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脘腹冷痛,主要病变为结肠粘膜充血、水肿、溃烂。中医辨证多属脾虚气弱,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笔者采用中医药治疗效果较满意。 临床资料:30例患者中,男22例,女8例,年龄在25~45岁之间,病程最短1年,最长8年,均有腹痛、腹泻、持续性隐痛,粪便稀或不成型,伴有肠鸣、腹胀,乙状结肠镜检为炎…  相似文献   

8.
慢性腹泻中医称为久泻,属于中医“泄泻”,“滞下”等范畴。老年慢性腹泻在临床上颇为常见,以腹泻、腹痛为主要症状,时轻时重,缠绵不愈。老年慢性腹泻较多见于现代医学之胃肠神经官能症,消化不良,结肠过敏,慢性肝炎,慢性肠炎,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阿米巴痢疾,大肠癌及代谢紊乱等疾病。  相似文献   

9.
小儿腹泻以病程分为急性、迁延性、慢性腹泻,以病因分为伤食泻、风寒泻、暑湿泻、寒湿泻、脾虚泻、脾肾阳虚泻等,总的原因与脾虚湿胜有关。着以辨证施治,散寒、清热、湿运、导滞,结合化湿、燥湿、利湿、渗湿与和中等法,使湿去中和脾阳得以振奋,肠胃运化功能恢复正常,泄泻可止。  相似文献   

10.
<正>顽固性腹泻指病程超过2个月的慢性复发性腹泻,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姚树坤教授基于“湿胜则濡泻”,紧扣湿热蕴结和脾虚湿滞的病机,治病求本,药食同治,擅长从湿热论治,对本病诊治经验丰富,临床疗效显著。现将姚树坤教授基于“湿胜则濡泻”论治顽固性腹泻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慢性结肠炎多属中医“五更泻”“滑泻”“久痢”“虚寒痢”范畴。笔者在临床过程中除应用健脾益气,温肾涩肠等方法,还对一些复杂病案,灵活变通,采用温清兼施,寒热并用,活血化瘀,痰瘀并治,清热泻心等方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整理如下,以供同道参考。一、寒热错杂案沈××,女,31岁,住院号17868。1984年3月29日入院。患者五个月前出现腹泻,泻下脓血便,里急后重,曾被×院诊为“慢性痢疾”,经服“磺胺嘧  相似文献   

12.
肠易激综合征(IBS)可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腹泻型、便秘型、二者交替型(泻秘型)。目前尚无理想的药物治疗,我科在1992~1996年试用多成平、销苯毗院治疗腹泻型IBS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本组54例腹泻型IBS为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经有关辅助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诊断依据为1986年全国慢性腹泻学术会拟订的IBS标准。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8例,男12例,女16例,年龄20~门岁,平均年龄42.5士2.2岁,病程1~18年,平均病程5.4土2.8年。对照组26例,男11例,女15例,年龄18~58岁,平均年龄405士23岁,病程1~20年,平均病程60士2…  相似文献   

13.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以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为主要症状,属中医“久泻”、“久痢”、“肠风”等范畴。因其病因不明,发病环节多,缠绵难愈,易癌变,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  相似文献   

14.
张涛 《中国医药导报》2009,6(11):163-164
目的:观察应用中药(升降散加味)防治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慢性腹泻的患儿130例,口服中药三九免煎颗粒(升降散加味)。结果:治愈105例,占80%;好转20例,占15%;无效5例,占5%;总有效率为95%。结论:本药物治疗慢性腹泻病程短、效果好,且泻止后食欲旺盛、体重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15.
万安理肠煎治疗慢性结肠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德坤 《广东医学》1990,11(6):29-30
慢性结肠炎属祖国医学“腹泻”、“便秘”等范畴。我院从1984年7月~1988年12月经“乙状结肠镜”检查确诊,大便未发现病原体的120例慢性结肠炎患者,用万安理肠煎为基本方,进行辨证施治,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年龄和病程:120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62例,15~34岁11例,35~44岁41例,45~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肝病腹泻的成因与治疗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正> 慢性肝病腹泻,是指在慢性肝病的病程中,并发的“腹泻”症候,临床简称为“肝性腹泻”。本文侧重探讨病毒性肝炎后所致肝硬化为主并发腹泻的成因及其治疗。 在慢性肝病病程中,腹泻是最常见的症候之一。据报道:腹泻在肝硬化代偿期约占10%;失代偿期约占20%。作者对临床明确诊断为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100例的统计  相似文献   

17.
非感染性腹泻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病程在2个月以下为急性,2个月以上为慢性。急性者较易痊愈,而慢性者病情缠绵。本病包括胃源性腹泻、肠源性腹泻、内分泌性腹泻和功能性腹泻及化疗相关腹泻,属中医“泄泻”范畴。笔者从寒湿论治本病,每获良效,临证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慢性腹泻亦称"久泻",是指大便稀软,甚则如水样,病程较长,多属虚证.但由于病变过程较为复杂,往往出现虚中兼实,或虚实并见,或为挟湿,或为挟热.笔者运用自拟四草汤(地锦草、凤眼草、凤尾草、鸡眼草各30克)加味治疗慢性腹泻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兹录验案数则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温肾止泻散治疗老年慢性腹泻32例高玉萍青海红十字医院苟海峰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关键词腹泻,温肾止泻散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共收治32例,其中男25例,女7例。年龄58一65岁,平均年龄61.5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20年,其中以五更泻为临床表现的...  相似文献   

20.
大剂量谷维素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科自1991年6月以来应用大剂量谷维素治疗以腹泻为首诊症状的肠易激综合征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0例患者均为1991年6月至1993年12月在我科住院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14—60岁,平均年龄31岁。病程均在半年以上,最长达12年。所有患者均以腹泻为首诊症状入院,每日排便2—15次不等,半数以上患者有“鸡鸣泻”,11例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30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粪便多为糊状或先成形后稀便,或带粘液,后者常伴下坠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