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 分析医院门诊口服镇静催眠药物的使用情况,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经济、合理、有效,为今后医院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镇静催眠药物的用药情况及用药频度等进行分析.结果 镇静催眠药物销售数量以及金额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在用药频度方面地西泮片、艾司唑仑片、阿普唑仑片最高,2011年阿普唑仑片的使用频度最高.结论 该院门诊镇静催眠药物销售金额及数量逐年上升,个别药物的使用要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我院门诊麻醉药品的用药情况及用药趋势,指导规范临床合理用药.HT5"H方法 采用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对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门诊920张麻醉药品处方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用药频度最高的是硫酸吗啡缓释片,其次是可待因片与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其中DUI大于1的有硫酸吗啡缓释片,可待因片,2015年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结论 我院门诊麻醉药品用药基本合理,但个别还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如磷酸可待因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医院精神药品应用情况,评价其用药合理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以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对苏北人民医院住院患者应用精神药品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院住院药房精神药品共有3种剂型14个品种,用药频度(DDDs)排序前5位的依次是艾司唑仑片、阿普唑仑片、唑吡坦片、布托啡诺针、苯巴比妥针.结论 医院精神药品的应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4.
我院门诊二类精神药品临床使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玉刚  吴红艳  姚雪 《中国药业》2010,19(11):44-45
目的了解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并评价其合理性。方法对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门诊2465张二类精神药品处方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进行合理用药评价。结果门诊5种常用精神药品中,地西泮片处方量最多(31.30%),其次是阿普唑仑(24.94%)。药品用药频度高低依次为阿普唑仑、地西泮片、艾司唑仑片、地西泮注射液、苯巴比妥钠注射液。有4种精神药品的DUI值小于1.0,苯巴比妥钠注射液的DUI值略大于1.0。结论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及药物选择基本合理,医生对药物的选择总体较适宜,符合《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并评价其合理性。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12月门诊二类精神药品处方4904张,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作为药物使用研究的单位,以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对处方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门诊前6种常用精神药品中,阿普唑仑处方量最多(48.77%),其次是苯巴比妥注射液(22.78%)。药品用药频度高低依次为阿普唑仑、氯硝西泮片、地西泮片、苯巴比妥钠注射液、苯巴比妥片、地西泮注射液。结论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及药物选择基本合理,符合《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袁明勇  赵霞  郑玲利  李燕  董菲  钟玲 《中国药房》2012,(24):2273-2275
目的:为我院精神类基本药物合理用药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用药频度和药物利用指数(DUI)分析方法,对我院2011年1-12月共15070张精神类基本药物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精神类基本药物使用频率较高的依次是艾司唑仑片、咪达唑仑注射液、阿普唑仑片;有6种精神药品的DUI值均≤1.0。结论:我院精神类基本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仍需加强个别药品使用的监控,进一步促进其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7.
肖卉  ;任秀云 《中国药房》2014,(34):3189-3191
目的:调查分析喀什地区2家医院精神障碍患者镇静催眠药的应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调取喀什地区2家医院计算机数据库中2010-2012年有关镇静催眠药的处方,对其品种、销售金额、用量、用药天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镇静催眠药销售金额逐年增加,2012年的增长率为23.63%;氟硝西泮销售金额排序居前列,且增幅最大;使用金额分列第2、3位的为阿普唑仑、劳拉西泮;中成药中,天王补心丸的销售金额逐年增加;用药频度(DDDs)排序前5位的为阿普唑仑、氟硝西泮、艾司唑仑、劳拉西泮、地西泮,除阿普唑仑[药物利用指数(DUI)=1.04]外其余药物DUI均<1。结论:喀什地区镇静催眠药使用较多的均为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较为合理,但加强管理仍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对我院2005年所有麻醉药品处方1326张进行统计分析,判断用药是否合理。结果:我院常用麻醉药品有6个品种、2种剂型;用药频度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盐酸哌替啶注射液、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硫酸吗啡控释片、磷酸可待因片、盐酸吗啡注射液、盐酸哌替啶片;6种麻醉药品的药物利用指数(DUI)≤1。结论: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用量基本合理,但在癌痛治疗的药物选用及用法方面存在一定问题,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2005年我院麻醉性镇痛药应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对我院2005年全部麻醉药品处方1326张进行统计分析,判断用药是否合理。结果:我院常用麻醉药品有6种,2种剂型。用药频度排序由高到低分别为盐酸哌替啶注射液、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硫酸吗啡控释片、磷酸可待因片、盐酸吗啡注射液、盐酸哌替啶片。六种麻醉药品的药物利用指数(DUI)≤1。结论: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用量基本合理,但在癌痛治疗的药物选用及用法方面存在一定问题,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医院肺部感染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月至12月医院呼吸科出院归档肺部感染患者病历64份,对用药品种、用药时间、联合用药、细菌学培养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4例肺部感染患者全部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频度最高的药物为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及盐酸莫西沙星片;二联用药最多63例次(占74.12%),单一用药10例次,三联用药12例次;联合使用频度最高的是喹诺酮类联用第2代和第3代头孢菌素,占65.08%;平均用药疗程为9.4d;细菌培养送检率为84.38%;使用的27个抗菌药物品种中有头孢呋辛酯片、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及注射用头孢米诺钠等7个品种的药物利用指数(DUI)>1.结论 医院肺部感染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强化合理用药意识,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1.
我院门诊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我院门诊第二类精神药品的用药情况,为临床管理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我院2006~2007年门诊部的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采用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分析法,对第二类精神药品的应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门诊常用的6种第二类精神药品的DUl均〈1.0,使用频率较高的依次为艾司唑仑片、地西泮片、唑吡坦片、氯硝西泮片。结果及结论:第二类精神药品应用基本合理,但应用中存在各种不合理原因,有必要引起我们医药人员的高度注意.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王男  蒋季明  王璐  李国辉 《中国药房》2013,(47):4488-4490
目的:了解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从该院2013年1月骨科门诊处方中随机抽取1000张,采用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日用药金额及其与DDDs排序比进行分析,用Excel进行统计。结果:骨科所用西药中,DUI〉1的占35.09%,DUI≤1的占64.91%;金额与DDDs排序比〉1的占54.39%,排序比〈1的占43.86%。中成药中,DUI〉1的占35.42%,DUI≤1的占64.58%;金额与DDDs排序比〉1的占50.00%,排序比〈1的占45.83%。外用药中,按类型分,贴剂所占比例最高,为56.71%;用量排在第1位的是狗皮膏,其消费金额占总金额的6.31%。结论:该院骨科药物多数使用合理,但仍有部分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中药注射剂的应用状况,为我院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我院药剂科自行开发的"处方评价系统",对我院2008年门诊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用药金额(DDC)、药物利用指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受季节影响明显,用药金额和用药频度均呈现波动性变化;心脑血管类中药注射剂用药金额及用药频度稳居首位;各类中药注射剂的日用药金额均逐渐下降;药物利用指数大于1的药品有5种,占总品种的45.45%。结论:中药注射剂用量逐渐增多,显示其市场需求较大,但存在一定不合理用药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骨伤科口服中成药在我院使用情况及变化趋势,为提高药品管理水平、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我院2007~2009年骨伤科口服中成药销售量和销售金额,采用药品用药频率(DDDs)排序分析法,计算DDDs、日用药金额、药物利用指数(DUI),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伤科口服中成药销售金额逐年上升,DDDs同步性较好。结论:我院骨伤科口服中成药应用基本合理,疗效确切、价格合理的品种在临床使用中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15.
2004~2008年我院癌症患者麻醉药品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癌症患者麻醉药品应用情况及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门诊2004~2008年为癌症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处方4 620张,以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及年均增长率(AARG)等为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癌症患者吗啡制剂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哌替啶注射液用量2006年大幅下降,2007~2008年已不用于癌痛治疗;布桂嗪片用量偏大,呈下降趋势。2006~2008年DDDs排序前3位的是吗啡缓释片、吗啡注射液和布桂嗪片。2006~2008年吗啡缓释片、吗啡注射液的DUI〉1,2004~2008年布桂嗪片的DUI〉1。结论:我院癌症患者麻醉药品应用渐趋合理,但在剂型的选择、给药次数及联合用药方面仍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门诊麻醉药品处方与应用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医院2009年至2011年门诊麻醉药品处方,以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及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对门诊麻醉药品的用药数量、用药天数、用药频度(DDDs)及处方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 盐酸吗啡缓释片的DDDs最大;盐酸哌替啶注射液处方比例最大,DUI<1;门诊麻醉药品处方平均合格率为93.02%,仍有少数不合理处方,占6.98%.结论 该院医务人员对麻醉药品的使用逐年规范,用药基本合理,但还需对部分医师加强麻醉药品使用培训.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2011-2013年我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2013年我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抗菌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及限定日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中,抗菌药物总销售金额分别为2677676.31、2182635.09、1594307.32元;总DDDs分别为128835.43、84136.16、67164.16,均呈下降趋势。DDDs结果表明,以应用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硝基咪唑类为主,其中大环内酯类的应用逐年下降;DUI及DDC结果表明,抗菌药物应用渐趋合理,抗菌药物注射剂应用有上升趋势。结论:我院口腔颌面外科抗菌药物药占比逐年下降,应用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对我院氟喹诺酮类药的品种、销售金额、科室分布、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氟喹诺酮类药的使用主要集中在呼吸内科、泌尿外科、消化内科和妇科,其中左氧氟沙星的销售金额和DDDs均居第1位。从DUI和抗菌药物联用情况看,氟喹诺酮类药的使用仍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结论:随着氟喹诺酮类药大量使用,应严格控制其使用量及限定适用范围,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该院糖尿病患者降糖药应用情况,分析降糖药应用的合理性。方法采用用药频度(DDDs)和药物利用指数(DUI)法,对该院2007-2009年各类降糖药消耗量和金额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降糖药的销售金额排前4位的是阿卡波糖、罗格列酮、二甲双胍、瑞格列奈,DDDs以二甲双胍、阿卡波糖为高,6种降糖药的DUI值均<1。结论该院降糖药应用情况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现状,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12月每月1天的门诊处方,共计13 162张,统计处方的用药品种、销售金额等,并统计抗菌药物处方中抗菌药物种类、名称、每日剂量、用药天数、给药途径、联合用药情况及抗菌药物分类使用情况等。以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限定日剂量(DDD)及药物利用指数(DUI)作为判断是否合理用药的标准。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7.98%,其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12.5%,单一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7.48%,处方平均金额为233.87元。口服抗菌药物DUI排序前10位中有7种药品的DUI>1,注射用抗菌药物DUI排序前10位中有2种药品的DUI>1,其中6种口服药、1种注射用药是由于临床用药日剂量基本符合我国药品说明书规定日剂量但高于WHO的DDD所致。结论: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各项指标基本符合要求,除个别药品外,抗菌药物的应用基本符合我国药品说明书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