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4 毫秒
1.
苏晓萍 《华西医学》2010,(2):392-393
目的探讨应用高频超声探头观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2008年5月-2009年12月对91例高血压患者使用高频超声观察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有无斑块形成,用同样的方法检查52例无高血压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病组中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粥样斑块发生率为51.65%(47/91),显著高于对照组为13.46%(7/52)。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原发性高血压病发生率呈正相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应用高频超声检查颈动脉病变,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高脂血症的关系。方法高频超声对305例受试者进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大小及管腔的狭窄、闭塞与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及冠心病的关系。结果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①随着年龄增高,患者颈动脉斑块、管腔狭窄及闭塞发生率显著增高;②男性患者与同一年龄段的女性患者相比颈动脉斑块、管腔狭窄及闭塞发生率显著增高;③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高脂血症一种或一种以上疾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管腔狭窄及闭塞发生率显著增高。结论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高脂血症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密切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65例冠心病患者的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僵硬系数(β),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斑块发生率分别85.0%和24.5%,前者显著多于后者(P<0.005);冠心病组软斑构成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扁平斑和硬斑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与对照组比较,前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僵硬系数显著高于后者(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及评价冠心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周蕾  王晓燕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7):4579-4580
目的 讨论原发性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评价高频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20例高血压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120例人群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比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有无斑块及斑块类型.结果 (1)高血压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两组颈动脉斑块以硬斑最多见,高血压组软斑和混合斑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高血压组硬斑占42.7%,扁平斑占6.1%,混合斑占17.1%,软斑占34.1对照组硬斑占53.3%,扁平斑占20.0%,混合斑占6.7%,较斑占20.0%.(3)两组颈动脉斑块主要发生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是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发生率最低的是颈外动脉.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高频超声是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简便、有效、安全、无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高频超声诊断仪分别对110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其中Ⅰ级30例,Ⅱ级35例,Ⅲ级45例)及10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形成进行检测。结果高血压组各级患者颈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组IMT逐级增厚,斑块检出率逐级增高,其中高血压Ⅲ级IMT最厚,斑块检出率最高,与高血压Ⅰ、Ⅱ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对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高频超声检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的意义。方法对临床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58例及正常对照组人群60例行高频超声检测。测量颈动脉内膜-中膜(IMT)厚度,观察管壁有无斑块、斑块性质、分类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糖尿病组颈动脉IMT增厚与斑块形成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患者中,颈动脉IMT增厚的发生率为100%,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达到92.3%。结论糖尿病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因素,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病变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SDHV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之间的关系。方法高频超声对256例SDHVD患者(SDHVD组)及108例无SDHVD患者(对照组)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二尖瓣和主动脉情况,再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查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是否发生粥样硬化斑块以及管腔是否存在狭窄并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SDHVD组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与糖尿病患者比例明显偏高(P0.01);SDHVD组IM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DHVD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97.26%,明显高于对照组70.37%(P0.01);SDHVD组颈动脉管腔狭窄发生率为91.02%,明显高于对照组47.22%(P0.01)。根据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钙化累及部位数分级,颈动脉IMT、斑块积分、斑块检出率在不同分级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分级的增高颈动脉IMT和斑块积分有逐渐增高的趋势,而随着分级的增高颈动脉管腔狭窄在50%~70%及70%~99%的发生率亦有逐渐增高趋势。结论 SDHVD与CAS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临床工作中对于SDHVD患者应该进行常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应用彩色超声诊断仪对16 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同时检测血脂、血糖、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 脑梗死患者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 132例 (82 .5 % ) ,颈动脉狭窄 7例 (4 .4 % )。斑块发生部位以颈总动脉分叉处最多 (5 4 .8% )。颈动脉有斑块组其高血压发生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糖、纤维蛋白原含量较无斑块组显著增高 (P <0 .0 1)。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年龄、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纤维蛋白原增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监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 -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的意义。方法 使用高频超声探头对 1 0 8例高血压患者 ,观察其颈动脉内 -中膜厚度及有无斑块形成的情况 ,并检查 6 0例无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1 0 8例高血压患者中 ,颈动脉内 -中膜增厚 ,斑块形成者 6 0例 ,检出率 5 5 .6 % ;对照组中有内 -中膜增厚和斑块形成 1 5例 ,检出率 1 8.8% ,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0 1 )。结论 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颈动脉内 -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 ,在高血压粥样硬化的预防及防治监测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超声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运用高频超声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的超声改变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对188例年龄≥60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200例同龄健康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高血压组颈总动脉内径(CADIA)扩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AIMT)增厚显著,且与年龄、病期呈正相关。斑块检出率高血压组为64%,对照组为18%(P<0.01),其中高血压期患者斑块检出率为100%。结论CADIA扩大、CAIMT增厚可提示动脉硬化,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和数目、大小可反映动脉硬化的病变程度。颈动脉可作为一个良好的体表窗口,反映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彩超检测1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测量颈总动脉后壁IMT,观察斑块的有无及形成情况;并检查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73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脑梗死组及TIA组IMT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1).1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颈动脉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等血管异常者112例,异常检出率为86.15%;对照组中有斑块形成19例,异常检出率为26.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常见于颈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段,但左右侧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重于非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不稳定性斑块脱落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彩超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预测和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眼底动脉、颈动脉硬化与高血压病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眼底动脉、颈动脉硬化与高血压病的相互关系,评价眼底镜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为高血压痛的预防、诊疗提供重要的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样本,选择当地社区35-60岁居民118例为调查对象,运用病例对照研究,采用二维超声多普勒技术检测双侧颈动脉、直接眼底镜观察眼底,记录相关数据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1)高血压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眼底动脉硬化程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着高血压时限的延长而加重(P〈0.05)。2)眼底动脉硬化程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血压呈正相关(r=0.261~0.302,P〈0.05)。结论:眼底动脉、颈动脉硬化与高血压病有很好的相关性,眼底镜厦颈动脉超声检查对诊断以及明确高血压分期、分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检测 ,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率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采用B型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指数。检测 130例 ,其中脑梗死组 6 5例 ,健康对照组 6 5例。结果 在脑梗死组 ,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P <0 .0 0 1)外 ,颈动脉管腔直径无差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在两组中以球部为最高 ,其次为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脑梗死组颈总动脉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脑梗死组中颈动脉硬化斑块指数亦较对照组高 (P <0 .0 1)。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脑梗死发生率呈正比 ,临床上应加强观察及护理  相似文献   

14.
陈雯  郭进 《临床荟萃》2004,19(15):851-854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对30例老年冠心病组,24例无冠心病老年对照组采用高分辨超声检测肱动脉基础动脉内径(D0)、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非内皮依赖性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功能(NID),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c)及斑块,螺旋CT检测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S)及冠脉总钙化积分(TCS).结果冠心病组的FMD、NID低于对照组(P<0.001), D0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IMTc、CS及TC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颈动脉多发性硬斑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1).IMTc与CS、TCS呈正相关(P<0.01),IMTc、CS、TCS与FMD、NID呈负相关(P<0.01).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存在较严重的血管内皮功能失调、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钙化.肱动脉舒张功能、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测定对冠心病的预测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骨质疏松与动脉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雯  郭进  颜晓东  马隆佰 《临床荟萃》2004,19(5):252-254
目的通过对骨密度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关系的分析, 探讨骨质疏松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对66例老年冠心病、高血压或脑动脉硬化患者行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髋部、前臂的骨密度, 螺旋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及冠状动脉总钙化积分, 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测定血甲状旁腺激素全段、骨钙素、血钙.据骨密度分骨质疏松组(A组),非骨质疏松组(B组).结果 A组患者的冠状动脉各分支钙化积分及冠状动脉总钙化积分、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多发性硬斑发生率高于B组(P<0.01).冠状动脉钙化积分、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甲状旁腺激素呈正相关,与骨钙素、血钙呈负相关, 与各部位的骨密度呈负相关.结论骨质疏松症与动脉硬化有密切的关系, 骨质疏松时钙从骨中溶出增加,体循环中的钙可异常沉积在血管内膜中,造成血管壁动脉粥样硬化、钙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脂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的关系。方法血脂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9例,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左、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根据测量结果分为斑块组92例与无斑块组77例,将CAS分为0-4级并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斑块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高于无斑块组(P〈0.01);CAS 0,1,2,3,4级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CAS发生及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动脉硬化(CAS)的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将该院603例住院患者根据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分为非硬化组和硬化组,计算CAS的患病率,分析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危险因素与CAS的相关性。结果入选患者CAS的发生率为57.5%。两组年龄、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C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CAS的发生具有明显相关性,合并危险因素的中老年人应尽早行颈动脉彩超检查。血尿酸与CAS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RVO)与颈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眼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诊断为RVO的患者51例(51眼)进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包括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数量和形态、颈动脉狭窄程度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对照组30例(30眼)。患者年龄范围为4185岁(平均62.25岁)。结果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确诊的51例RVO患者中,35例(68.63%,35眼)检测出颈动脉病变。其中,30例(30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患者检出21例(70%,21眼),21例(21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患者检出15例(71.43%,15眼)。患眼IMT增加,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及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降低,阻力指数(RI)值增高(P<0.05),患眼同侧及对侧颈动脉各测量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RVO组与对照组比较,颈动脉病变、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年龄、冠心病、脑卒中及是否吸烟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RVO的发生与颈动脉病变有关,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客观反映视网膜血流供应状况,可作为评估RVO病情、疗效观察及预后的有效依据,对预防心脑血管意外发生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 选择60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其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60例,非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60例,2组患者均测定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行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颅脑CT和(或)MRI检查.比较Ccr、左室重量指数(LVMI )、左室射血分数(LVEF )、左室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E峰)及舒张晚期左房收缩期充盈峰值流速(A峰)比值(E/A)、颈动脉中层厚度(IMT),脑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证据.结果 2组患者左室肥厚、脑损害、肾功能损害及颈动脉斑块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与靶器官的损害密切相关,是比舒张期高血压更强的致靶器官损害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高频超声评估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颈动脉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方法 选择 DM患者 32例 ,分为 DM无高血压组 (n=16 )和 DM合并高血压组 (n=16 ) ,以及 14例正常人作对照组 ,应用高频超声测量计算各组颈动脉内中膜复合体厚度 (IMT)、弹性指数 (Ep)、僵硬指数 (SI) ,比较各组间 IMT、 Ep、 SI的差异 ,并分析年龄、 Ep、 SI与 IMT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 DM患者 IMT、 Ep、 SI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且 DM合并高血压组 IMT、 Ep、 SI明显高于 DM无高血压组 (P<0 .0 1) ,IMT与年龄、 Ep、 SI之间具有相关性 (P<0 .0 1)。结论 高频超声评价 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