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骨膜成骨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成骨作用的放射自显影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取4只家兔胫前骨膜进行成骨细胞分离培养,用3H-TdR标记,然后回植于同一供体的皮下、耳软骨缺损处及挠骨缺损处。分别在2周和4周后处死动物,原位取材,用放射自显影方法观察种植细胞的转归。结果表明,种植的细胞在皮下转化为类骨组织;在软骨缺损处转化为软骨组织;而在骨缺损处则转化为典型的骨组织。提示用骨膜分离培养成骨细胞,回植体内,有可能用于骨缺损和软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研究雄激素(十一酸睾酮)对成骨细胞雌激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雄激素对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调控机制。方法 通过对体外培养的胎鼠颅盖骨成骨细胞实施含10^-10mol/L、10^-9mol/L、10^-8mol/L三种浓度雄激素的培养液干预,采用RT-PCR的方法半定量观察成骨细胞中雌激素受体基因mRNA表达的变化,用以分析雄激素对成骨细胞中雌激素受体的影响,并进而探讨雄激素对成骨细胞的影响。结果 实验选用的各浓度组均未出现细胞毒性反应,雄激素干预使成骨细胞中雌激素受体alpha基因表达上调,而雌激素受体beta基因表达轻微下调。结论 雄激素可以特异性地在转录水平调节成骨细胞中雌激素受体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5.
用光学放射自显影术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硬化形成过程中肝组织结构上的H1、H2受体进行定位研究。结果发现,H1、H2受体广泛分布于肝细胞和肝内血管壁上;肝硬化形成过程中,肝组织结构上的H1、H2受交对照组显著减少,小叶下肝静脉壁上的H1受体更明显,受体的上述变化可能是四氯化碳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和血管壁上的受体发生了“下行调节”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7.
正常大鼠肝组织组胺H1,H2受体的放射自显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作者应用光学放射自显影术研究了8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和8例非肝病患者的肝组织α1-受体分布及密度,每10000μm2不同组织特异性结合银粒密度(对照组/肝硬变组)为:肝细胞1255.07±151.14/583.37±47.64;肝动脉705.06±188.68/183.54±46.77;门静脉409.98±88.73/154.02±20.65;肝静脉339.29±94.85/…。结果发现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组织各结构α1-受体密度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的相应结构(P<0.01)。本实验组肝内各结构α1-受体的减少可能是乙型肝炎病毒的破坏和受体下行调节机制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结果。  相似文献   

9.
柴本甫  汤雪明 《中华骨科杂志》1994,14(11):682-685,T004
家兔皮肤的中厚皮片,经制备成小皮块以后作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自皮块游出,不断增多,以后开始汇合,形成多层结构,成纤维细胞分泌众多颗粒,堆积在细胞的表面,逐步形成去雾状物质,云雾状物质增大,成为圆形或卵圆形结节。相邻的结节可被条状小梁联在一起,用新生骨细胞的特异标记物-四环素及茜素红,作组织化学观察,结节及小梁均呈阳性反应,说明成纤维细胞所形成的结节及小梁均为骨组织,将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用^H-T  相似文献   

10.
实验性骨折愈合的电镜放射自显影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对大鼠成骨细胞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中取雌性SD大鼠4肢松质骨,应用胶原酶消化法得到大量纯净成骨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检测不同培养时间的细胞培养液的上清液中成骨细胞特征性分泌物:碱性磷酸酶(AKP)和骨钙素(OCN)的含量;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改良Gomori氏钙钴法);通过免疫组化法(SP法)进行雌激素受体染色;用不同浓度的TGFβ作用于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进行SDSPAGE电泳和Westernblot检测雌激素受体。结果成骨细胞上清液AKP和OCN的分泌量明显高于成纤维细胞(P<0.01),形态学观察符合成骨细胞的特征。经免疫组化染色大鼠的成骨细胞存在雌激素受体,且位于胞核内。Westernblot结果显示,雌激素受体在TGFβ浓度为0.1~0.5ngml时,有较强的荧光发光信号条带。结论TGFβ在浓度为0.1~0.5ngml时,能提高成骨细胞雌激素受体基因表达水平,这可为研究TGFβ对于成骨细胞雌激素受体的作用机制及骨代谢疾病药物筛选提供新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非肝病患者肝组织结构上H1和H2受体的放射自显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正常人肝组织结构上H1和H2受体的分布。方法 用光学放射自显影术对8名非肝病患者肝组织进行定位研究。结果 H1,H2受体广泛分布于肝细胞和肝内血管壁上,以H2受体占优势,肝细胞上的H1,H2受体显著高于各血管壁(P〈0.05),H2受体肝静脉壁上最高,显著高于肝动脉和门静脉(P〈0.01)。结论 肝细胞上的缚胺受体可能参与了组胺的代谢,组胺对肝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可能是以肝静脉壁上H2受体介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观察了服用米非司酮后人蜕膜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酮受体(PR)的变化。60名孕6~7周的妇女,被随机分为3组。在手术终止妊娠前的12和24小时两组中,分别一次性口服米非司酮200mg,对照组服用安慰剂。服用米非司酮后,蜕膜中ER和PR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增强了。卡方分析表明,服用米非司酮后,ER阳性标本的数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不同月龄雌性大鼠成骨细胞内雌激素受体水平的差异及地塞米松(1×10^-8mol/L)对不同月龄雌性大鼠成骨细胞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别提取、纯化和培养新生(24h以内)、2、4、8、12月龄雌性Wistar大鼠成骨细胞,并且用Western-blot、ECL法检测体外培养成骨细胞雌激素受体的水平。结果提取的大鼠成骨细胞生长情况良好,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具有成骨细胞特性。Western-blot结果显示:雌性大鼠成骨细胞内雌激素受体水平在新生鼠和8月龄鼠较高,在2、4、12月龄鼠较低;地塞米松组成骨细胞雌激素受体表达水平在新生和2月龄低于对照组,在4、8、12月龄高于对照组。结论不同月龄雌性大鼠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雌激素受体的表达水平不同;1×10^-8mol/L地塞米松对体外培养的雌性大鼠成骨细胞雌激素受体水平有影响且与大鼠的月龄有关。  相似文献   

15.
人大肠癌雌激素受体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葡聚糖含裹活性炭饱和分析法(DCC法)对30例原发性大肠癌手术切除标本行雌激素受体(ER)定量测定,同时采取肿瘤组织(Tumor简称T)和其周围的正常粘膜(NormalMucosa简称NM)分析其ER含量,结果发现T和NM中ER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ER含量与性别,年龄,血型及肿瘤发生部位,组织类型,Dukes分期也未见有明显相关关系,结果提示,大肠癌组织中ER的存在是确定的。  相似文献   

16.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全身性骨量减少及骨组织微结构改变,从而导致骨脆性增加及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常见的、全身性的骨代谢疾病。其致病因素很多,现在认为雌激素水平是影响女性骨密度的重要因素,雌激素缺乏是公认的骨质疏松症的重要诱因之一。雌激素的效应主要通过雌激素受体来发挥。本文就雌激素及其受体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了解紫外线照射对对体外培养人正常黑素细胞雌激素受体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测定UVR照射后黑素细胞增殖情况,Nakajima M方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PSA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半定量RT-PCR法检测UVR照射后黑素细胞雌激素受体基因mRNA表达.结果:UVA照射后黑素细胞数量在低照射剂量时升高,高剂量时无明显变化,酪氨酸酶活性在低照射剂量时升高,高剂量时随着剂量加大而逐浙下降;UVB照射后黑素细胞数量在低照射剂量时升高,在熙射剂量到达某个临界点后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而迅速降低,酪氨酸酶活性在低剂量时增加,在高剂量照射时继续保持高度活性,不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变化;UVA和URB照射后黑素细胞ER免疫组化均可产生棕黄色颗粒,主要定位于细胞核;雌激素受体基因mRNA表达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不同剂量和不同类型的紫外线照射对体外培养人正常黑素细胞雌激素受体表达均可产生正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用光学放射自显影术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硬变模型肝组织α-受体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正常肝组织结构间α1-受体密度具有显著性差异;肝硬变各期肝组织结构α1-受体密度均显著低于正常组的相应组织结构。本实验组肝内各组织结构α1-受体的下降可能是四氯化碳的毒性作用和受体下行调节机制等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肝硬变肝组织H1和H2受体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肝硬变大鼠和病人肝组织中H1和H2受体的变化。方法:光学放射自显影术。结果:大鼠肝组织受体密度(每1000μm^2银粒计)正常/肝硬化H1受体:肝细胞346±32/117±18(P<0.01);肝静脉277±18/27±5(P<0.01)。肝动脉31±7/12±3(P<0.05);门静脉25±11/16±4(P<0.05);H2受体:肝细胞289±21/168±24(P<0.01);肝动脉235±29/154±25(P<0.05);门静脉230±28/148±18(P<0.05);肝静脉261±36/141±18(P<0.01)。病人对照组/肝硬化H1受体:肝细胞69±19/63±15(P>0.05);肝动脉41±7/35±5(P>0.05);门静脉39±5/34±7(P>0.05);肝静脉36±8/35±5(P>0.05)。H2受体:肝细胞512±38/168±23(P<0.01);肝动脉175±26/56±17(P<0.01);门静脉166±18/52±15(P<0.01);肝静脉313±2/239±41(P<0.01)。结论:大鼠以H1受体占优势,人以H2受体为主;肝硬化大鼠及病人肝组织的H1、H2受体明显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