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中伴发鼻息肉生长与鼻腔结构解剖异常的相关关系.方法 ①选择该院的603例慢性鼻-鼻窦炎和鼻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②结合鼻腔鼻内镜检查、鼻内镜手术中记录资料及鼻窦CT,426例伴有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与177例不伴有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对其鼻腔结构异常(鼻中隔偏曲、中鼻甲病变、钩突病变)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其相关关系.③将伴有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分为3级,分析各级中鼻腔结构异常的分布,讨论其意义.结果 ①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中鼻息肉发病与鼻中隔偏曲、中鼻甲病变、钩突病变均有相关关系.②随息肉生长程度不同而鼻中隔偏曲、中鼻甲病变、钩突病变检出率分布不同.结论 鼻腔结构改变与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合并息肉发生中有相关关系,其中,最常见的解剖异常为鼻中隔偏曲和中鼻甲病变.其在不同等级鼻息肉患者中分布不同,以Ⅱ级中各类解剖异常检出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鼻内镜鼻窦手术37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远期疗效。方法:对378例(640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鼻内镜鼻窦手术,术后随访1a。结果:治愈278例(73.5%),好转78例(20.6%),无效22例(5.9%),总有效率94.1%。术后并发症主要为鼻腔粘连。结论: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具有良好的疗效,手术操作熟练准确,彻底清除病变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术后定期随访能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鼻窦内镜手术治疗Ⅲ型鼻窦炎鼻息肉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以95例190侧Ⅲ型鼻窦炙鼻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鼻窦内镜手术治疗,分析其疗效与并发症.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治愈128侧(67.4%),好转50侧(26.3%),无效12侧(6.3%).95例190侧患者中,并发纸样板损伤6侧(3.2%),鼻腔粘连或闭塞21侧(11.1%),出血>400mL者3侧(1.6%).结论 Ⅲ型鼻窦炎鼻息肉炎症重,正常解剖结构缺失或改变,导致手术风险增大,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行鼻窦内镜手术治疗时需要注意仔细寻找并确定解剖定位标志,处理好病变的中鼻甲和完整切除钩突,术前术后配合类固醇药物可促进炎症消退,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鼻内窥镜下鼻窦鼻息肉手术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鼻内窥镜下鼻窦鼻息肉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60例(107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鼻内窥镜下手术,术后随访1年.结果 治愈39例(65.0%),好转16例(26.7%),无效5例(8.3%).总有效率91.7%.术后并发症主要为鼻腔粘连.结论 鼻内窥镜下鼻窦鼻息肉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术中正确处理中、下鼻甲及鼻中隔,术后定期随访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复发病因。方法对70例复发性鼻息肉、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0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手术时间(79.6±9.5)min。术后随访6个月~1年,术后6个月根据患者自觉症状改善程度和内镜检查,按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疗效评定标准,治愈43例,好转14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81.43%。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病因主要有术前、术后未规范治疗,鼻中隔偏曲与中下鼻甲处理不当、术后鼻腔粘连、钩突残留、自然窦口堵塞等。结论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术前术后综合治疗、术者良好的鼻窦解剖知识,以及熟练的手术操作是提高鼻窦炎、鼻息肉疗效,降低复发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最佳方案。方法 对56例112侧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采用鼻内镜下再次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经鼻内镜检查、随访3~6个月,治愈70侧(62.5%,好转35侧(31.2%),无效7例(6.396)。56例112侧中,并发眶周血肿5侧(4.5%),鼻腔粘连或闭塞16侧(14.3%),出血2例(1.896)。结论 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再次手术需要注意辨清鼻腔解剖结构,重点处理好病变的中鼻甲和完整切除钩突,术前术后配合全身、局部应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药物可促进炎症消退,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由于中鼻甲在鼻腔通气引流中的生理作用,过度手术可能会带来术后中鼻道粘膜创伤造成粘连而形成一系列不良后果,故内窥镜鼻窦手术如何正确处理中鼻甲成为一个难题。本文对80例有不同程度粘膜病变的中鼻甲患者作鼻内窥镜手术处理后的病人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80例鼻内窥镜手术中,男 52例,女28例。年龄17~68岁。平均年龄36岁,均为双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1.2 方法 80例均用电动切吸器完成鼻窦及鼻息肉手术。其中58例作中鼻甲保留或大部分保留。术中切除中鼻甲外侧面病变粘膜及下…  相似文献   

8.
探讨鼻息肉在鼻腔中的好发部位及其对慢性鼻窦炎的影响。方法,在行内镜鼻窦手术中观察了343例(575侧)鼻息肉的发生部位。结果:鼻息肉多发部位及其发生率为:中鼻甲65.0%,筛泡23.7%,上答颌窦口11.7%,鼻中隔5.4%,蝶筛隐窝2.6%。结论:鼻息肉大多发一于窦口鼻道复合体,影响了鼻窦正常的引流和通气,是造成慢性鼻窦炎的主要大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鼻中隔偏曲和窦口鼻道复合体(OMC)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方法分析2005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设为观察组;另选取非慢性鼻窦炎患者60例设为对照组。结果 25例额窦鼻窦炎患者中,高位偏曲显著高于低位偏曲(χ2=4.000,P=0.046);观察组中鼻甲气化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5.810,P〈0.001);观察组钩突偏曲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657,P=0.017);观察组钩突肥大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630,P=0.031);观察组鼻丘气房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192,P=0.02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位鼻中隔偏曲、中鼻甲气化、钩突偏曲、钩突肥大及鼻丘气房是导致鼻部解剖变异者发生慢性鼻窦炎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鼻中隔偏曲及OMC解剖变异在慢性鼻窦炎患者中有一定的发生率,但并非所有解剖变异患者均会致病。高位鼻中隔偏曲、中鼻甲气化、钩突偏曲、钩突肥大及鼻丘气房是导致鼻部解剖变异者发生慢性鼻窦炎的独立风险因素,可针对性地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0.
内镜鼻窦术后鼻腔长期分泌物的合理用药局部冲洗治疗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鼻内镜鼻窦手术后鼻腔长期分泌物的治疗方法。方法符合要求的经鼻内镜术后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Ⅱ型Ⅱ期的病人42例,分成合理用药局部冲洗组(A)和未合理用药局部冲洗组(B)两组,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A组感染的细菌以G-杆菌为主,厌氧茵感染比例少,经验用药多耐药,A、B两组的有效率分别是89、47%和60.87%,经卡方检验,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x^2=4.40,P=0.036)。结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鼻内镜鼻窦手术后鼻腔长期分泌物可以由于感染或感染以外的原因引起。合理用药局部冲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疗效的影响因素及远期疗效。方法:对1998年~2004年间实施鼻内镜手术并完成术后随访半年以上的1100例病人进行分析。其中Ⅰ型320例。Ⅱ型610例,Ⅲ型170例。术后随访6月~18月,平均12月。结果:Ⅰ型治愈率为94.1%,Ⅱ型治愈率85.2%,Ⅲ型治愈率为65.4%。三型之间治愈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具有良好的疗效,术中采用合适浓度的肾上腺素液能达到很好的止血效果,术中对鼻甲的正确处理,术后定期随访能提高治愈率。术者良好的鼻窦解剖知识以及熟练的手术操作、正确的手术方法、麻醉选择以及杜绝术中盲目操作,是提高术后疗效、降低并发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黄明丽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4):3531-3532
鼻内镜鼻窦手术不仅用于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已发展应用于治疗鼻腔鼻窦范围的其他疾病,并向邻近区域如鼻咽部、鼻颅底和鼻眼相邻结构和器官延伸.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FESS)具有术野清晰、创伤小、治愈率高、恢复快等优点,已广泛被医生和患者所选择.现将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和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窦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方法对201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鼻窦内镜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痊愈149例(74.1%),好转35例(17.4%),无效17例(8.6%),总有效率91.3%。结论鼻窦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具有视野清楚、直视下操作、病灶清除彻底、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刘小芳  钟淑浪  樊亮 《护理研究》2012,26(12):1125-1126
鼻内镜鼻窦手术(FESS)是治疗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的一种先进术式,是在彻底清除不可逆病变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鼻腔和鼻窦结构,通过重建鼻腔通气引流,改善和恢复鼻腔鼻窦黏膜形态和生理功能[1].但由于鼻窦炎及鼻息肉手术后术腔完全上皮化,治愈一般需要3个月至半年的时间[2].在此期间,能让病人遵医嘱主动、按时来门诊复诊从而提高手术疗效是一个非常现实而重要的问题.我科对120例鼻一鼻窦内镜术后病人予规范的术后复诊管理,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内镜鼻窦术后随访的时间和糖皮质激素内舒拿用药的效果。方法:对25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鼻内鼻窦手术,术后定期随访,行内镜下术腔护理,鼻窦冲洗和糖皮质激素内舒拿鼻内局部应用,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术后3个月,18例鼻腔、鼻窦已干燥,上皮化;术后6个月,22例鼻腔、鼻窦已干燥,上皮化,鼻塞,头痛均消失。4例伴变应性鼻炎者,鼻腔有少许分沁物;8例嗅觉障碍者中3例无改善。结论:内镜鼻窦术后的鼻内镜随访,术腔护理及糖皮质激素鼻内应用,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中起着同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内镜鼻窦手术后粘连发生的预防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20例(583侧)鼻内镜鼻窦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粘连发生率9.05%;各粘连类型按发生率高低依次为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筛窦腔粘连闭塞、中鼻甲与鼻中隔粘连、下鼻甲与鼻中隔粘连,未见中鼻甲与下鼻甲粘连。结论:鼻内镜鼻窦术后粘连发生率高,提高手术技巧,正确处理中鼻甲,按时随访和及时解除早期早期粘连是减少持久粘连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内镜鼻窦手术11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对117例内镜鼻窦手术患者随访1年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Ⅰ型治愈率95.6%,Ⅱ型治愈率81.7%,Ⅲ型治愈率61.1%,总治愈率81.1%,总有效率94.1%。结论:内镜鼻窦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的有效方法,术中正确处理及术后加强随访和综合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FESS)中钩突水平段影像学新分型的价值。方法:选取慢性鼻-鼻窦炎患者135例,采用影像学钩突水平段新分型进行术前评估,在FESS术中进行观察和比较,评价其对手术指导的意义。结果:135例(270侧)患者进行钩突分型:内下型157侧(58.15%)、内上型81侧(30.0%)、外下型31侧(11.48%)、外上型1侧(0.37%)。所有患者均能在内镜下使用探针完成钩突切除术及上颌窦自然开口的扩大开放,1例外上型患者出现眶纸样板损伤并发症。结论:钩突水平段影像学新分型方法对评估钩突水平段切除和上颌窦口开放的难度以及预防手术并发症有一定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保留或切除病变中鼻甲对术后筛窦术腔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接受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伴中鼻甲病变的慢性一鼻窦炎鼻息肉患者73例,观察中鼻甲切除组35例和中鼻甲保留组38例的术后筛窦术腔闭塞的发生率。结果:术后6个月保留组患者的中鼻甲大小形态基本恢复正常的29例(76%)。中鼻甲保留组和切除组筛窦术腔闭塞率分别为7.9%和37%(P<05)。筛窦术腔闭塞的病变中鼻甲主要为息肉形成型。结论: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对病变中鼻甲作适当处理后予以保留有利于筛窦术腔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使用鼻窦炎专用量表-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SNOT-20)中文版及VAS量表评价50例慢性鼻-鼻窦炎(CRS)和鼻息肉(NP)患者的生存质量,探讨功能性内窥镜鼻窦外科(FESS)手术对患者生存质量(QOL)的影响。方法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对50例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对患者术前、术后1、3、6和12个月的生存质量状况进行评估,并与正常组相比较,了解患者主要症状与生存质量的变化。结果随访12个月,无失访,本组治愈41例(82%),好转7例(14%),总有效率96%;50例实施内镜鼻窦手术治疗的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后第1、3、6、12个月各项评分呈持续下降趋势,与术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鼻内镜手术对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疗效显著,对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改善具有肯定的效果。术后随访时间至少需要1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